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小说伎艺的文本形态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天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9,共7页
《醉翁谈录》是宋代说话伎艺人的专业用书,其收录的传奇体文言曾是宋代小说伎艺的语体形态。不仅说话伎艺的语体形态从宋到元明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小说伎艺的演出程式也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在叙事体式上,与唐传奇相比,宋代小说删... 《醉翁谈录》是宋代说话伎艺人的专业用书,其收录的传奇体文言曾是宋代小说伎艺的语体形态。不仅说话伎艺的语体形态从宋到元明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小说伎艺的演出程式也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在叙事体式上,与唐传奇相比,宋代小说删繁就简,掺入大量诗词,模拟细节进一步加强;在演出程式上,宋代小说伎艺虽然形成了某些“举断摸按,师表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后日所谓“入话”、“正话”、“散场”等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小说 小说伎艺 文本形态
下载PDF
《括异志》中的仙道人物形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慎泽明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括异志》是一部北宋后期的志怪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述的多是关于北宋皇室成员及士人官吏的奇闻异事,内容涉及神鬼异术、因果报应等方面。其中诸多仙道人物形象孕育自宋代文人的崇道感悟以及日常见闻,是研究宋代道教思想影响小说创作的... 《括异志》是一部北宋后期的志怪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述的多是关于北宋皇室成员及士人官吏的奇闻异事,内容涉及神鬼异术、因果报应等方面。其中诸多仙道人物形象孕育自宋代文人的崇道感悟以及日常见闻,是研究宋代道教思想影响小说创作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异志》 宋代小说 道教 神仙
下载PDF
宋代传奇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3
作者 王巧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共2页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美情趣等方面相对于唐代传奇有了重大变迁。我们不应该忽视宋代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传奇 特点 原因分析
下载PDF
《鸳鸯灯传》婚恋故事及其内涵研究
4
作者 王凯 辛志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宋传奇《鸳鸯灯传》以青年男女婚恋嫁娶为主题,讲述了官宦世家男子与两位市井女性的感情纠葛,颇具传奇色彩。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影响巨大的财婚与榜下择婿等婚姻风俗,呈现出宋代读书人婚姻的运行模式及其潜在风险,也反映了经济因... 宋传奇《鸳鸯灯传》以青年男女婚恋嫁娶为主题,讲述了官宦世家男子与两位市井女性的感情纠葛,颇具传奇色彩。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影响巨大的财婚与榜下择婿等婚姻风俗,呈现出宋代读书人婚姻的运行模式及其潜在风险,也反映了经济因素在男子婚恋选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揭示出封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市井女性在丈夫发迹后被抛弃的悲惨命运。故事颇具理想色彩的大团圆结局,寄托了作者对妇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女性对美满婚姻生活的期冀,同时让读者在虚构的世界中感受到正义的希望,从而获得些许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灯传》 婚恋故事 宋代小说
下载PDF
论宋人小说伎艺的题材选择和加工
5
作者 于天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6,共6页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小说 小说伎艺 话本
下载PDF
宋人笔记中的宋仁宗形象
6
作者 张晓红 谢云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5-90,共6页
宋仁宗在《宋史》中体现出的是“仁君”“孝子”的正面形象,然而在大量宋人笔记小说中却呈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既有“仁孝俭朴”“豁达善纳”“重才惜才”政治人物的正面优秀品格,也有“喜好书艺”的文人品性,更有“好色喜酒”的负面德... 宋仁宗在《宋史》中体现出的是“仁君”“孝子”的正面形象,然而在大量宋人笔记小说中却呈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既有“仁孝俭朴”“豁达善纳”“重才惜才”政治人物的正面优秀品格,也有“喜好书艺”的文人品性,更有“好色喜酒”的负面德行。足见宋人笔记有别于正史一味称颂的写法,对宋仁宗的记载褒贬皆备,更为丰富,甚至更为客观。宋人笔记对今人全面客观地分析评判宋仁宗其人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形象 宋人笔记
下载PDF
性、纸与笔:中国文化二题
7
作者 赵炎秋 雷雁林 《云梦学刊》 2003年第5期54-56,共3页
汉民族民间歌舞不够发达,而且自宋以后,越往近代,越靠近汉民族文化中心区,就越不发达,这与汉民族文化中强烈的性禁忌有密切与直接的关系。纸、笔(印刷)是书面文学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段与方法,对书面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的造纸... 汉民族民间歌舞不够发达,而且自宋以后,越往近代,越靠近汉民族文化中心区,就越不发达,这与汉民族文化中强烈的性禁忌有密切与直接的关系。纸、笔(印刷)是书面文学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段与方法,对书面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在宋代发展成熟并且相汇,使文学作品的大规模展开与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为宋元时期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歌舞 性禁忌 宋元小说 纸笔
下载PDF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以《京本通俗小说》为例谈短篇白话小说与诗词之关系
8
作者 王功双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1-62,共2页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宋词的加入,这是词的特性与词在宋代繁荣的结果;二是诗词的世俗化,明了化,这是受世俗的影响,为了百姓更加的喜闻乐见。可以说,宋代白话小说与诗词既相结合又相妥协。如果说唐传奇中小说与诗歌是相映生辉,那么在宋代短篇小说中诗词与小说就是相映成趣。而这趣又多指世俗之趣,与当时的风情习气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本通俗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诗词 通俗关风 宋代
原文传递
宋代文言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余丹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宋代文言小说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这是文言小说发展到宋代产生的新气象,是宋代文言小说通俗化倾向的表征之一,它与宋代市人阶层及其文艺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宋代文言小说 商人 通俗化
下载PDF
唐宋传奇小说的雅与俗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琳 《科技视界》 2018年第20期166-167,共2页
雅与俗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并无截然区分。但时代发展不同,传奇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也不同,唐代传奇小说在文学特征上较"雅",而宋代则逐渐"俗"化。本文以雅与俗概念涵义发展与变化为切入点,阐述传奇小说在... 雅与俗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并无截然区分。但时代发展不同,传奇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也不同,唐代传奇小说在文学特征上较"雅",而宋代则逐渐"俗"化。本文以雅与俗概念涵义发展与变化为切入点,阐述传奇小说在唐宋时期表现形式的雅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传奇 宋代传奇
下载PDF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华燕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元代 小说 话本 写实精神 市民阶层 市民精神
下载PDF
浅谈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忠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15,共3页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 话本 平话 讲史话本 话本小说 小说雏形
下载PDF
论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类型及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海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4,共8页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小说中儿童形象演变的转型阶段,其一,表现在儿童形象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增多。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宗教类儿童与世俗类儿童。其二,儿童形象的艺术特征已出现一些个性...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小说中儿童形象演变的转型阶段,其一,表现在儿童形象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了明显增多。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宗教类儿童与世俗类儿童。其二,儿童形象的艺术特征已出现一些个性化因素,且具备神异性与现实性、独立性与附属性并存的特点,这些都为明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不断成熟奠定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小说 儿童形象 类型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承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 The texts of novels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were in fact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were adaptations by later scholars and not the original. Thus, these tex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in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in term of oral discourse and folk literature. Therefore, it is not proper for us to study the oral discourse and the texts of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texts written in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小说话本 说话艺术 文学加工
下载PDF
唐传奇到宋话本中婚姻文化的嬗变
15
作者 张润滋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3,16,共4页
唐传奇和宋话本中有大量以婚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两者关于婚恋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特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发现,较之唐传奇,宋话本对婚姻观念、婚姻中介以及婚姻习俗的描写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比较唐传奇与宋话本婚姻文化的不同,能够... 唐传奇和宋话本中有大量以婚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两者关于婚恋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特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发现,较之唐传奇,宋话本对婚姻观念、婚姻中介以及婚姻习俗的描写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比较唐传奇与宋话本婚姻文化的不同,能够更好地理解唐宋两朝婚姻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宋话本 婚姻文化 变迁
下载PDF
《宋之小说杂戏》之补遗综论
16
作者 马英超 姜铭铭 《民族艺林》 2022年第2期41-48,共8页
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论著,其中《宋之小说杂戏》是当今了解古代戏曲形成发展的重要材料,但是限于时代材料不足,其论述难免有不妥之处。后代许多学者对王国维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补遗,曾永义对此问... 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论著,其中《宋之小说杂戏》是当今了解古代戏曲形成发展的重要材料,但是限于时代材料不足,其论述难免有不妥之处。后代许多学者对王国维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补遗,曾永义对此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 宋之小说杂戏
下载PDF
北宋文言小说仕宦神仙形象的文化阐释
17
作者 慎泽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3-88,共6页
北宋文言小说中的仕宦神仙形象孕育自当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多是由北宋文人依据是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与自身的生活体会塑造而成。笔者选取两类较有特色的形象进行论述,其中,主治一方的高官神仙展现出庄重威严、执法清正的面貌;乐享逍... 北宋文言小说中的仕宦神仙形象孕育自当时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多是由北宋文人依据是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与自身的生活体会塑造而成。笔者选取两类较有特色的形象进行论述,其中,主治一方的高官神仙展现出庄重威严、执法清正的面貌;乐享逍遥的士大夫神仙则彰显出一种自由快乐的仙家意趣。小说体现出宋代文人对世俗政治的关注、对治国能臣的赞扬以及解脱身心的渴望,而此故事形态的形成则与宋代皇室造神运动以及文人小说的创作属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言小说 北宋官吏 道教神仙思想
下载PDF
论瞿佑对唐宋小说的接受
18
作者 陈才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外,他还接受了话本小说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剪灯新话》中的某些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显示出明代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在审美观念上的交汇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佑 《剪灯新话》 唐宋小说
下载PDF
论宋初小说创作的地域特征及题材选择
19
作者 赵维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3,共9页
由于晚唐五代士人南迁的文化缘由,宋初小说创作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题材特征,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以晚唐五代的历史背景及宋初小说文本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宋初小说的创作成就,论述了宋初南方作家群形成的历... 由于晚唐五代士人南迁的文化缘由,宋初小说创作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题材特征,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以晚唐五代的历史背景及宋初小说文本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宋初小说的创作成就,论述了宋初南方作家群形成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笔记体志怪题材的选择体现了乱世文人的宗教情怀及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小说 士人南迁 南方作家 志怪题材
下载PDF
论洪迈《夷坚志》小说的科举批判
20
作者 邱昌员 张艺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9-83,共5页
宋代科举制度虽然在总结唐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改革与完善,更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仍表现出一些缺陷和负面效应而为《夷坚志》小说所批判。《夷坚志》小说科举批判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科考对广大文人士子生活、生命的羁累... 宋代科举制度虽然在总结唐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改革与完善,更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仍表现出一些缺陷和负面效应而为《夷坚志》小说所批判。《夷坚志》小说科举批判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科考对广大文人士子生活、生命的羁累与虚耗,士风和世风的扭曲异化,科考的腐败舞弊等。作为一部志怪小说,《夷坚志》对科举批判既用写实手法,亦用超现实手法,写实故事多直接批判,超现实的作品多影射、讽刺,两者的批判力度、美学效果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志怪小说 宋代科举制度 科举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