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浆员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黎 聂建辉 +7 位作者 李倩倩 吴佳静 王威 刘欢 秦海洋 王佑春 黄维金 侯继锋 《中国药事》 CAS 2020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和新冠肺炎恢复者的血浆已被推荐用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因此,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水平需要得以及时评价。本研究利用不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的SARS-CoV-2假病毒中和抗体... 目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和新冠肺炎恢复者的血浆已被推荐用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因此,血浆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水平需要得以及时评价。本研究利用不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的SARS-CoV-2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了快速检测中和抗体的策略。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假病毒,对1080份健康献血员血浆及26批次IVIG的SARSCoV-2中和抗体进行检测。初筛采用1∶30倍稀释检测;对初筛阳性(抑制率≥50%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复试,复试采用1∶30、1∶90和1∶270三个梯度;对于复试阳性的样本进行中和特异性分析,进一步检测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中和活性。结果与结论:在1∶30倍稀释时,26批次IVIG的SARS-CoV-2中和抗体均为阴性,1080份献血员血浆中SARS-CoV-2中和抗体阳性率为0.6%(6/1180);对6份阳性血浆的特异性分析显示均为对VSV、SRAS-CoV或MESR-CoV假病毒的非特异中和作用。本研究表明该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策略可以用于IVIG、健康献血员和感染者恢复期血浆中的中和抗体检测,发现IVIG针对SARS-CoV-2无特异的中和抗体活性,IVIG在临床重症治疗中发挥的是非病毒特异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中和抗体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血浆 筛选
下载PDF
BD-77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包蕾 马钦海 +11 位作者 郭姗姗 赵荣华 夏文 耿子涵 孙静 鲍岩岩 徐洲 严胜龙 肖锦新 陈华荣 黄成钢 崔晓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5-51,共7页
目的: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 目的: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77,观察BD-77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通过试剂盒体外检测BD-77对SARS-CoV-2病毒(Delta/Omicron)刺突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影响;采用色谱法检测BD-77对新冠病毒S蛋白和N蛋白的结合作;hACE2转基因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SARS-CoV-2感染组、BD-77给药37.5、75 mg·kg^(-1)组,每组各8只,建立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致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并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结果:BD-77在体外对Omicron和Delta变异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6.3、653.0 mg·L^(-1);BD-77对SARS-CoV-2病毒的WT、Omicron和Delta变异株S蛋白与ACE2的结合无明显抑制作用;BD-77与新冠病毒S蛋白、N蛋白无结合作用;空白组小鼠无死亡,SARS-CoV-2感染小鼠死亡率为75%、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病毒复制、且肺组织、间质有大面积炎症渗出;与模型组比较,BD-77给药37.5 mg·kg^(-1)组和75 mg·kg^(-1)组能够降低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病毒滴度(P<0.05)并改善肺部病变情况。结论:BD-77显示出在体内外对SARS-CoV-2病毒的显著抑制效果。然而,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或干预病毒与宿主的结合过程。这一发现提示了对BD-77的作用机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深入研究和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BD-77 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 德尔塔(Delta)变异株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
原文传递
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细胞表面结合与内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鲍美美 杨恺 元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78-188,共11页
病毒是一种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不同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不同,但大都需要通过结合至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蛋白或脂质结构来实现细胞内化,从而启动入侵程序和感染宿主细胞.因此揭示病毒结合和内化侵入细胞的具体... 病毒是一种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不同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不同,但大都需要通过结合至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蛋白或脂质结构来实现细胞内化,从而启动入侵程序和感染宿主细胞.因此揭示病毒结合和内化侵入细胞的具体过程及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开发靶向药物或疫苗.本文以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例,首先介绍了流感病毒的结构,其与细胞膜上特定种类蛋白或脂质结构的结合方式,其完成细胞内吞的途径及诱导其内化的细胞因子种类,以及侵入细胞后的作用过程,继而对冠状病毒尤其针对目前仍在全球范围内肆意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扼要阐述了其结构特点、与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的结合及实现细胞内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细胞内化 网格蛋白介导内吞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复制依赖基因MTHFD1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淮 杨健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6,F0003,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复制依赖基因MTHFD1在人群间的功能差异以及该基因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使用千人基因组计划和gnomAD数据库,系统分析MTHFD1基因的重要功能变异(包括有害错义变异和eQTL变异)在世界...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复制依赖基因MTHFD1在人群间的功能差异以及该基因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使用千人基因组计划和gnomAD数据库,系统分析MTHFD1基因的重要功能变异(包括有害错义变异和eQTL变异)在世界不同人群间的分布。并进一步通过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和IntAct,以及手工文献检索,寻找与MTHFD1蛋白有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结果】MTHFD1基因上有419个错义突变,其中有害变异195个;大部分的有害变异都是低频的,唯一的例外是变异位点rs10813,它在全世界总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0.01且该位点在物种间具有保守性。此外,在肺组织中发现了1个MTHFD1基因的eQTL变异(rs57087457),该位点在东亚人群中具有更低的等位基因频率,说明在东亚人群中MTHFD1基因可能具有较高表达水平。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发现GGH,ACSL3,MAT2B,ARF6,CUL2,BRD4等6个蛋白与MTHFD1蛋白存在蛋白互作。【结论】在不同人群中,MTHFD1存在天然抗性变异,这些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人群间存在差异,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性和感染后症状有影响;蛋白互作研究结果则提示MTHFD1基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中发挥了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MTHFD1基因 人群 变异 蛋白互作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被引量:151
5
作者 丁蕾 蔡伟 +9 位作者 丁健青 张欣欣 蔡泳 石建伟 梁启明 张录法 孙丽珍 瞿介明 江帆 陈国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本文试图从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科技创新、医疗供给与储备等十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提出相关建议.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与不足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致命肺渗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兼论血透的应用与依据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思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2-567,共6页
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造成2872人死亡(截至2020年2月28日),并且有超过8000名患者仍处于严重状况。该病毒和由该病毒引起的医疗状况被分别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造成2872人死亡(截至2020年2月28日),并且有超过8000名患者仍处于严重状况。该病毒和由该病毒引起的医疗状况被分别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和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了抗病毒、对症和功能支持性疗法,每天仍有大量患者死于该病毒感染。SARS-CoV-2主要通过2型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首先感染肺,其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水肿 血液透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胸外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3
7
作者 谢冬 王思桦 +18 位作者 姜格宁 廖永德 朱余明 张雷 徐志飞 陈克能 方文涛 葛棣 谭黎杰 陈晓峰 李鹤成 吴创炎 童松 刘峥 丁祥超 陈玖玲 程超 王海峰 陈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59-363,共5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胸外科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门诊需要加强对磨玻璃影及肺内斑块影...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感染病例,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胸外科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门诊需要加强对磨玻璃影及肺内斑块影病例的鉴别诊断。疫情期间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推迟择期手术;拟行限期手术患者,需隔离2周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开展手术;在疫区拟行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排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必要时行核酸检测;拟行急诊手术患者,必要时术前应开展核酸检测,术中按三级防护处理。严格开展手术消毒隔离措施。在术后患者中,积极排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抢救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气胸或纵隔气肿以及气管插管后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 胸外科 门诊
原文传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 被引量:9
8
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推荐方案编写组 毕筱刚 +1 位作者 李新华 杨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38,共18页
重型/危重型占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比例为18%~20%,但病死率高达49.0%~61.5%,占所有COVID-19死亡的100%。高龄(>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器官功能... 重型/危重型占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比例为18%~20%,但病死率高达49.0%~61.5%,占所有COVID-19死亡的100%。高龄(>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耐受缺氧、炎症等损害的代偿能力降低,使其病程进展加速有关。因此,必须组建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准确预判病情进展,及时干预,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施行了“多学科立体管理、个体化综合方案”的救治模式。方案遵守“三个原则”:患者的多学科管理、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病情监测干预的及时性。救治团队构成以重症医学、感染及呼吸学科为主体,还包括心血管、肾脏、内分泌、消化、神经、营养、康复、精神心理和专科护理,以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为切入点来构建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团队,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一人一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选择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治疗个体化的同时,重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综合康复及时、全程的介入,并制定详尽的整体护理计划与特殊患者专人护理相结合的“一人一案”护理方案。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形成立体的管理模式,密切观察、及时评估;以主要疾病所属专科医生为首席专家的多学科团队早、晚隔离病房内集体查房和夜间危重患者重点查房的“24 h全天候查房管理”,以准确预判病情进展,迅速干预,及时阻断疾病的快速恶化。抗疫50 d,团队累计收治77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重型占80.5%(62/77)、危重型19.5%(15/77),平均年龄63.8岁,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68.8%(53/77),累积治愈65例,平均住院日22 d,病死率2.6%(2/77例),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疗 方案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先导化合物 被引量:9
9
作者 崔鹤蓉 陈可点 +7 位作者 王成 亓金钗 吴倩文 戴子琦 张玫 徐冰 王鹏龙 雷海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目的以冠状病毒纤突蛋白(S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的结合蛋白为靶标,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配伍-拼合”中药活性成分库,筛选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根据SARS-CoV-2的病毒学和感染机制,采用Q... 目的以冠状病毒纤突蛋白(S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的结合蛋白为靶标,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配伍-拼合”中药活性成分库,筛选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根据SARS-CoV-2的病毒学和感染机制,采用Q-Site Finder确定S蛋白和ACE2受体的结合蛋白结构模型上的活性位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白桦脂酸类、薯蓣皂苷元类、甾醇类、鬼臼毒素类4类120种化合物开展潜在药物筛选研究,结合打分值以及相同结构母核的成分之间比较,获得并验证具有抗SARS-CoV-2潜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结果以Q-Site Finder预测得到的活性位点作为本次分子对接的关键受体残基,白桦脂酸和薯蓣皂苷元母核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打分值前3%的化合物为3β-O-乙酰化胆甾醇(-13.1 kcal·mol^(-1))、BH-11(-12.9 kcal·mol^(-1))、BH-12(-12.9 kcal·mol^(-1)),鬼臼毒素结构母核不适合开展相关研究,取结合能绝对值较高的化合物与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3CLpro)蛋白对接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白桦脂酸和薯蓣皂苷元母核化合物以及3β-O-乙酰化胆甾醇、BH-11、BH-12具有潜在的抗SARS-CoV-2活性,为后续抗SARS-CoV-2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分子对接 药物筛选 新药研发
下载PDF
对24例宠物临诊病例检测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尚金 赵花芬 +9 位作者 纪志辉 石文达 熊国英 梁琳 陈海博 王祉国 刘坡 韩武 张伟 王宏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5,共6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在人体中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而感染宠物犬猫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α冠状病毒属。SARS-CoV-2是否感染犬、猫等宠物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在人体中新发现的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而感染宠物犬猫类的冠状病毒主要来自α冠状病毒属。SARS-CoV-2是否感染犬、猫等宠物是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有明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宠物犬和猫进行病原学检测,来阐明SARS-CoV-2是否感染宠物的科学问题,探究腹泻和呼吸症状宠物感染的普遍病因。本研究采用SARS-CoV-2的荧光定量PCR试剂和已经建立的诊断方法,对SARSCoV-2流行期间北京地区有腹泻和呼吸道症状的(特别是有发烧、严重咳嗽症状)临床宠物猫病例(20例)和宠物犬病例(4例)采集咽拭子,并进行SARS-CoV-2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犬腺病毒Ⅱ型(Canine adenoviru-2,CAV-2)、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svirus-1,FHV-1)及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支原体(Mycoplasma,MY)及衣原体(Chlamydophila,CPS)等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本SARS-CoV-2均为阴性,但分别存在其它病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荧光PCR 宠物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潜伏感染合并食管异物穿孔外科手术治疗一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童松 陈卓 +4 位作者 吴创炎 徐凯英 杨光海 廖永德 王思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1例64岁女性患者,入院肺部CT未见明显肺炎改变,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潜伏感染,行食管异物穿孔手术治疗,术后第4 d被确诊SARS-CoV-2感染,转入感染科治疗。该病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的胸外科常规及急诊手术的开展具有指导... 1例64岁女性患者,入院肺部CT未见明显肺炎改变,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潜伏感染,行食管异物穿孔手术治疗,术后第4 d被确诊SARS-CoV-2感染,转入感染科治疗。该病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的胸外科常规及急诊手术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 食管异物穿孔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及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
12
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5 位作者 江伟梅 纪淑华 林授 林洪铿 陈岑 褚晓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3-889,共7页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3次的72例献血者(其中阳性组42例,疑似感染组30例)和2022年10月-11月期间未接种新冠疫苗、未感染新冠病毒、连续捐献3次单采血小板的42例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回顾性比较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出现症状前(Time1)后(Time2和Time3)及对照组连续3次(Time1、Time2、Time3)的血常规变化,并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结果: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组内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F_(阳性组)=6.98,P<0.001,偏η^(2)=0.79;F_(疑似感染组)=4.31,P<0.001,偏η^(2)=0.70);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2与Time1、Time3血常规指标相比较,RBC、HCT、HGB降低,PLT与PCT明显升高(P<0.05),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3的RDW-CV、RDW-SD与Time1、Time2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组内测量次数简单效应不显著(F=0.96,P=0.55,偏η^(2)=0.34);组内3次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方程特征值是0.22,典型相关性为0.43(χ^(2)=27.81,P<0.001),分析正确率为72.9%。结论: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中RBC、HCT、HGB、PLT、PCT、RDW-CV和RDW-SD呈动态变化,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血常规 单采血小板 sars-cov-2 IgG抗体
下载PDF
肺癌围手术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鹏 付向宁 +5 位作者 曹鹏 胡山 孔康乐 邓豫 赵波 李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患者,男,61岁,肺癌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术前无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患者术后第4 d出现一过性发热,调整抗生素后第5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 d再次出现发热伴乏力,查胸部CT提示术后肺炎。加用更昔洛韦... 患者,男,61岁,肺癌术后合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术前无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患者术后第4 d出现一过性发热,调整抗生素后第5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6 d再次出现发热伴乏力,查胸部CT提示术后肺炎。加用更昔洛韦及盐酸莫西沙星。术后7~9 d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第10 d复查CT提示病毒性肺炎,遂立即提升防护等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刻转入定点医院救治,予以阿比多尔、莫西沙星、人免疫球蛋白(PH4)、氨溴索及其他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目前病情平稳。与患者密切接触人员中共10人出现症状,CT均提示病毒性肺炎,其中6人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提示阳性,其他人继续隔离观察。由此可见肺癌术后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两者影像学表现较易混淆,应在CT早期尽快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应结合疫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手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武汉胸外科医护人员及手术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临床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文洋 熊锐 +11 位作者 卢子龙 沈小康 张霖 唐政 平伟 张俊 开金丹 张永建 高威 邢昕 陈晓蓓 耿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总结武汉市大型三甲医院胸外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COVID-19)的临床经验,提供可行的临床实践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7家大型三甲医院胸外科确诊COVID-1941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总结武汉市大型三甲医院胸外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COVID-19)的临床经验,提供可行的临床实践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7家大型三甲医院胸外科确诊COVID-19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4.35±10.80)岁;医护人员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30.38±6.23)岁。结果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73%)和咳嗽(53.66%)。COVID-19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COVID-19患者胸部CT早期呈现局限性磨玻璃影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确诊时医护人员多为磨玻璃影及单侧病变,甚至肺部无明显异常。COVID-19确诊患者均及时转入隔离病房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范治疗。随访截至2020年2月20日,手术患者出院7例(35.00%),死亡7例(35.00%),医护人员出院13例(61.90%),无死亡。结论武汉市医院胸外科COVID-19患者中,手术患者重症比例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医护人员易院内感染。早期氧疗及呼吸支持有可能改善预后。COVID-19疫情期间应推迟择期或限期手术。严格把握急诊手术指征。急诊手术应按三级防护处理。胸外科有专科特殊性,若有确诊患者,全科人员应积极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COVID-19预后的最佳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院内感染
原文传递
我国治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现状浅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穆鑫 赵颖 +3 位作者 张兰 崔一民 张永祥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69-877,共9页
目的:分析疫情期间我国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提出防治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建议。方法: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检索关于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对药物类别、研究目标、方案设计... 目的:分析疫情期间我国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提出防治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建议。方法: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检索关于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对药物类别、研究目标、方案设计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7月1日,与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共有271项。注册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主要是已上市药物,包括化学药、中药及生物制品,有些是药物联合应用。这些研究主要采取了随机或非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另外还有些是单臂、连续入组、析因分组等。结论:疫情期间应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尽快发现有效的防治药物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措施,但同时本次新冠肺炎药物临床试验也暴露出在试验设计、实施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建议采取加强候选药物的科学性评价、规范研究者发起药物临床研究、建立由多学科组成的国家级抗病毒药物研发平台及协同创新攻关机制等措施,提升我国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试验 化学药 中药 生物制品
下载PDF
新一代快速核酸检测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16
作者 艾晓娟 孙菲 +2 位作者 李名慧 彭飞武 周皓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本研究验证评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流程一体化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的性能,重点分析其是否满足口岸现场SARS-Co V-2的快速检测要求。本文采用100例海关口岸口咽拭子样本和第三方质控品,全面评估全流程一体... 本研究验证评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流程一体化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的性能,重点分析其是否满足口岸现场SARS-Co V-2的快速检测要求。本文采用100例海关口岸口咽拭子样本和第三方质控品,全面评估全流程一体化POCT核酸检测设备的符合率、精密度、检出限等技术参数。结果显示,符合率试验中阴性和阳性样本检出符合率均为100%;精密度试验重复性CV值分别为1.47%和1.68%,均小于5%;灵敏度检出限为100 copies/mL;检出时限为25 min,适用预期用途,满足海关口岸现场的快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POCT 快速检测 性能验证
原文传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晓芳 姚燕丽 +2 位作者 曹春玲 黄宇哲 吴静标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4期359-362,370,共5页
综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可为该病毒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covID-19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逆转录多酶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李健 李俊 +5 位作者 余乐 路静洁 陈君 赵林波 谢欣莉 陈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建立逆转录多酶恒温扩增试纸条法(RT-MIRA-LFD),用于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方法依据SARS-CoV-2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RT-MIRA反应引物;筛选RT-MIRA-LF反应的最佳引物和探针;评价RT-MIRA... 目的建立逆转录多酶恒温扩增试纸条法(RT-MIRA-LFD),用于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方法依据SARS-CoV-2开放阅读框(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RT-MIRA反应引物;筛选RT-MIRA-LF反应的最佳引物和探针;评价RT-MIRA-LF检测SARS-CoV-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符合率和阴性预测值等诊断效能。结果建立的RT-MIRA-LFD方法检测SARS-CoV-2核酸特异性良好,与其他类型的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0拷贝/μL,该方法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5.24%。结论基于RTMIRA-LFD技术建立的检测SARS-CoV-2核酸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多酶恒温扩增技术 病毒核酸
原文传递
表现为磨玻璃影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早期肺肿瘤的CT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常宇 蔡奕欣 +4 位作者 郝志鹏 高轶 曾志林 张霓 付向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磨玻璃影(GGO)为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COVID-19)与早期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指导抗疫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7日至2月13日收治的CT表现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磨玻璃影(GGO)为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肺炎(COVID-19)与早期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指导抗疫防治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1月17日至2月13日收治的CT表现为GGO的COVID-19临床诊断71例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CT表现为GGO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肿瘤患者80例作对照,为早期肺肿瘤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肌痛、呼吸困难)、流行病学史、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肺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的临床特征及包括病灶数量、病灶位置、最大直径的CT影像特征。结果相比早期肺肿瘤组,COVID-19组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P<0.001),而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上多表现为2个以上病灶(61例,85.92%,P<0.001),主要分布在双肺的外周1/2带(69例,97.18%,P<0.001),病灶形态多为最大径>1 cm的较大片状(65例,91.55%,P<0.001)。COVID-19组在病程初期与早期肺肿瘤组形态相似,但随着病程进展则出现融合实变,可能出现GGO样的COVID-19和早期肺肿瘤共存的现象。结论以GGO为表现的COVID-19与早期肺肿瘤在CT影像上具有既相似又独立的特征。充分了解两者的影像特点并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验和确诊金标准、短期复查CT协助评估,有利于实现应收尽收、减少交叉感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影(GGO)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 早期肺肿瘤 CT影像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