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北木瓜燕山期花岗斑岩的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厉子龙 周静 +4 位作者 毛建仁 余明刚 励音骐 胡逸洲 汪惠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07-3622,共16页
浙晥赣相邻区形成于晋宁期的木瓜岩体中发现有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的出现。对其中花岗斑岩中锆石采用LA-ICP-MS技术测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间为142.2±1.2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比值... 浙晥赣相邻区形成于晋宁期的木瓜岩体中发现有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的出现。对其中花岗斑岩中锆石采用LA-ICP-MS技术测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间为142.2±1.2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比值,属过铝质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比晚期辉绿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但亏损Sr和Ti。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花岗斑岩中负Eu异常明显,早期辉绿岩次之,晚期辉绿岩无Eu异常,反映它们的斜长石结晶程度不同。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有较明显的Nb亏损,而晚期辉绿岩Nb亏损不明显。花岗斑岩的Y/Nb比值>1.2以及Nb,Ti和Sr亏损可能指示其来自壳源或具有来自与俯冲有关的物质。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87Sr/86Sr)i值为0.71134~0.71748,εNd(t)值为-3.3^-6.4,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为18.49~18.56,(207Pb/204Pb)i为15.62~15.65,(208Pb/204Pb)i为38.57~38.68;早期辉绿岩的(87Sr/86Sr)i值为0.71408~0.73010,εNd(t)值为-0.05^+0.85。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为壳源成因,与早期辉绿岩脉和晚期辉绿岩脉均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中。而两期辉绿岩均来自地幔源区,且岩浆作用过程以部分熔融为主。通过对木瓜花岗斑岩与两期辉绿岩的研究并对比浙皖赣邻区的相关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木瓜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华南岩石圈伸展背景下,随着拉张的持续,有广泛的晚期辉绿岩墙的侵位;结合浙皖赣地区123~129Ma时期出现的A型花岗岩也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环境,指示了从145Ma以前的活动大陆边缘向145Ma以后陆内岩石圈减薄和伸展环境转变的一系列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浙西北及邻区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岩浆-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SR-ND-PB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侵入岩 岩浆演化 浙西北
下载PDF
多时相Sentinel-2影像在浙西北茶园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龙伟 李楠 陆灯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1-848,共8页
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茶园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可为茶园经济林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手段。以浙江省西北部为研究区,根据实地调查选取6类典型植被,基于4个季节的Sentinel多光谱影像分析不同植被物... 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茶园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可为茶园经济林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手段。以浙江省西北部为研究区,根据实地调查选取6类典型植被,基于4个季节的Sentinel多光谱影像分析不同植被物候及光谱特征。茶园在5月经历修剪后与其他植被区别较大,根据红边与短波红外波段构建归一化茶园指数(NDTI)。基于新指数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茶园,通过谷歌地球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归一化茶园指数可以最大限度扩大茶园与其他植被之间的差距。基于该指数提取茶园的总精度达93.83%,Kappa系数为0.917,成功实现了浙西北茶园信息的提取,证明了使用红边波段提取茶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茶园 Sentinel-2 红边波段 归一化茶园指数 浙西北
下载PDF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沉积时限的厘定:来自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奇 汪正江 +6 位作者 杨菲 崔晓庄 王剑 任光明 周效华 熊小辉 蔡娟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27,共14页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原称志棠组)是华南新元古代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对采自休宁组下部和上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785.0±2.8Ma... 浙西北建德地区休宁组(原称志棠组)是华南新元古代的重要地层单元之一,但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对采自休宁组下部和上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785.0±2.8Ma(MSWD=0.85,n=37)和727.5±7.3Ma(MSWD=0.64,n=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休宁组沉积时限为~800Ma至~728Ma;野外沉积学研究表明,休宁组沉积构造发育,主体属于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和滨浅海(湖)沉积,非南华冰期地层;区域上,休宁组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的中上部、莲沱组、苏雄组/开建桥组、澄江组沉积时限基本相当,与下冰期(Sturtian冰期)长安组不存在对比关系,应明确为华南"四堡造山运动"不整合面之上、南华冰期之下的一套裂谷充填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北 休宁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
下载PDF
浙西北淳安银山地区银铅锌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逸洲 厉子龙 +5 位作者 毛建仁 余明刚 励音骐 汪惠惠 蔡雄祥 骆学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23-3636,共14页
浙西北与同处钦杭成矿带东段的赣东北和皖南相比,由于其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在该区尚未能找到大型多金属矿床。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淳安地区银山一带发现中型以上银铅锌矿床。本文选取银山矿区钻井岩芯中富含银、铅、锌矿... 浙西北与同处钦杭成矿带东段的赣东北和皖南相比,由于其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在该区尚未能找到大型多金属矿床。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淳安地区银山一带发现中型以上银铅锌矿床。本文选取银山矿区钻井岩芯中富含银、铅、锌矿石样品,利用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其中的银等多金属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成分及成矿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银山地区多金属(银、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蓝田组上段与上覆皮园村组之间的接触带中,另有部分处于蓝田组层内岩性变化的界面以及蓝田组底部白云质灰岩和下伏南沱组含砾泥岩之间,均呈似层状展布。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以及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组合主要分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毒砂-闪锌矿两组,其中前者位于蓝田组顶部和皮园村组之间,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的矿物组合,后者位于蓝田组下部和南沱组之间,属于中温热液型的矿物组合。通过对不同金属矿物中银含量的对比分析,得出银山地区银元素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绿泥石、单斜辉石等,尤其在矿石中多见的细粒单斜辉石按其成分上的差异分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两类,指示了热液作用对成矿的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浙西北银山多金属矿床成因很可能为早期层控-后期中低温热液改造的叠生型矿床。其形成机制是:震旦纪时期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使得部分多金属成层聚集,蓝田组地层为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的物质来源,加里东期的变质变形作用及其发育的断裂构造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后,大规模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及其流体组分沿断裂带上侵,不仅使得原有地层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成分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机制 银多金属矿 浙西北
下载PDF
浙西北上奥陶统文昌组和堰口组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 张元动 周传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是地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生物大灭绝、全球性冰川和全球性海平面剧降等事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上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盖急剧扩增,在国外许多地区和块体上常有冰碛岩和海退序列报道,但...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是地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生物大灭绝、全球性冰川和全球性海平面剧降等事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上以北非为中心的大陆冰盖急剧扩增,在国外许多地区和块体上常有冰碛岩和海退序列报道,但中国对该时期地层的沉积学研究还不多。浙西北地区晚奥陶世的文昌组和堰口组为一套海退型沉积,上段发育有华南该时期一套独特的砾岩和含砾砂岩沉积,根据该沉积及上下地层所含的笔石动物群分析,该套砾岩层的层位相当于赫南特阶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笔石带,在形成时间上与奥陶纪末的全球冰川事件一致。当前研究表明,这套砾岩代表水下河道沉积,其砾石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华夏古陆。文昌组和堰口组砂岩成分统计分析显示,文昌组和堰口组的物源区具有再循环造山带性质,且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与华夏古陆构造隆升紧密相关。文昌组和堰口组的沉积序列可与北非、中东、英国、瑞典、捷克等地的同期序列进行对比,是赫南特期全球性冰川事件在华南的响应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层 冰川 文昌组 堰口组 赫南特期 奥陶纪 浙西北
下载PDF
浙西北漓渚地区与岩浆岩有关铁多金属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芳 陈美君 +4 位作者 解怀生 龚瑞君 祝必贤 汪隆武 许兴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657,共11页
漓渚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钦杭成矿带浙江段的北东端,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北西缘,成矿与区内发育的北东向褶皱、断裂、地层及侵入岩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脉型以及细脉浸染型,构成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 漓渚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钦杭成矿带浙江段的北东端,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北西缘,成矿与区内发育的北东向褶皱、断裂、地层及侵入岩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脉型以及细脉浸染型,构成与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对该成矿系列中沉积改造型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中发育的辉钼矿进行 Re-Os 同位素分析,获得模式年龄为153.9±4.8~148.6±2.2 Ma,加权平均值为150.7±1.6 Ma,等时线年龄为149.6±1.8 Ma (MSWD=1.7),与区内栅溪闪长岩类–广山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150.1±2.6~147.2±1.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成岩成矿时代均为晚侏罗世末期。成岩成矿处于华南地区由晚侏罗世俯冲挤压向早白垩世区域伸展和岩石圈减薄转换的构造背景下;漓渚地区主要经历了印支期NW-SE向的褶皱造山运动、中晚侏罗世俯冲挤压逆冲断裂构造活动以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挤压伸展转换岩浆侵入成矿过程。通过岩浆岩成矿类型研究分析区域成矿和找矿潜力大,今后勘查中应注意在深部隐伏岩体内部斑岩型矿床的寻找,及矽卡岩型矿床中伴生分散元素(In、Ga、Ge等)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多金属成矿 成矿时代 找矿前景 漓渚矿区 浙西北
下载PDF
基于含量排列法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剖析——以浙西北地区Cu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博 于蕾 +2 位作者 邱骏挺 石成龙 张德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以浙西北地区1∶20万Cu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通过含量排列法对由分形求和法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区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认为无标度区掩盖了异常场的内部结构。借鉴前人提出的含量排列法,将异常区数据从小到大按顺序等间距自然排列,并用... 以浙西北地区1∶20万Cu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通过含量排列法对由分形求和法所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区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认为无标度区掩盖了异常场的内部结构。借鉴前人提出的含量排列法,将异常区数据从小到大按顺序等间距自然排列,并用三段直线(L1、L2、L3)进行拟合,L1为一级异常,L2、L3被归入二级异常。结果发现,一级弱异常基本不含矿,但仍有个别矿点落入该区;二级异常近似代表了矿致异常,与区域断裂、岩浆活动中心在空间上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从中强调了岩浆源区、构造背景转换和断裂交汇的控矿意义,由此圈定出了一些重点异常作为下一步成矿预测工作的首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排列法 异常内部结构 CU 水系沉积物测量 无标度区 分形求和模型 浙西北地区
下载PDF
浙西北页岩气勘探有利层系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悦 金宠 +1 位作者 楼章华 王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5-19,25,共6页
由于浙江省常规油气地质条件不甚理想,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势在必行。在浙西北野外地质观测的基础上,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页岩气储集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等测试,得到评价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参数。有机地化测试表明... 由于浙江省常规油气地质条件不甚理想,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势在必行。在浙西北野外地质观测的基础上,对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页岩气储集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等测试,得到评价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参数。有机地化测试表明下寒武统荷塘组(∈1h)和上二叠统龙谭组(P2l)有机碳含量高,演化成熟度均为成熟-过成熟状态,具有页岩气勘探的基础;岩石物性和岩矿组成表明荷塘组和P2l具有页岩气储集条件;页岩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则显示荷塘组和P2l具有较高的含气性。综合分析认为浙西北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系为下寒武统荷塘组和上二叠统P2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有利层系 浙西北
下载PDF
浙西北萧山—诸暨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解怀生 张建芳 +1 位作者 龚瑞君 许兴苗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浙西北萧山—诸暨地区晚侏罗世末期花岗(石英)闪长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辉石)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低硅、贫碱、富钙镁铁,弱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富集K,Rb,Ba,Th,U等,亏损Nb,Ta等,Sr,Ti亏损不明显。晚侏罗世末期花岗岩与早白... 浙西北萧山—诸暨地区晚侏罗世末期花岗(石英)闪长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辉石)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低硅、贫碱、富钙镁铁,弱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富集K,Rb,Ba,Th,U等,亏损Nb,Ta等,Sr,Ti亏损不明显。晚侏罗世末期花岗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花岗(斑)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强负铕异常的特征;晚侏罗世侵入岩具"V"型稀土配分曲线,强富集K,Rb,Th,U等,相对富集Nb,Ta,强亏损Ba,Sr,Ti等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具右倾稀土配分曲线,富集K,Rb,Th,U等,亏损Nb,Ta,Sr,Ti,Ba不亏损等特征。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表明,晚侏罗世末期I-A型花岗岩类成岩构造环境具有从俯冲挤压碰撞作用向后碰撞或后造山作用演化的特征;早白垩世末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与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作用关系密切,成岩构造环境主要与区域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北 晚中生代 侵入岩 岩石化学 构造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