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张继权 严登华 +2 位作者 王春乙 刘兴朋 佟志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灾害 风险评价 风险指数 辽西北
下载PDF
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阎莉 张继权 +3 位作者 王春乙 严登华 刘兴朋 佟志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794,共7页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旱灾害脆弱评价模型选取了气象因子、玉米生理因子以及经济社会因子等17项指标,运用熵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了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为了验证和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了辽西北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典型干旱年份,将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借助GIS技术绘制了玉米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阜新、朝阳、葫芦岛一带。重度以上脆弱性区域范围比例表现为2006年>1999年>2001年>2000年的规律;其中,2006年脆弱性最强,影响面积最广,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与实际灾情变化规律一致。分析2006年的玉米干旱脆弱性,多数区域是由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异常引起的。通过对4个典型干旱年份的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玉米减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基本吻合,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F检验,说明利用该模型对玉米干旱脆弱性的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玉米干旱脆弱性、干旱灾害风险以及因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脆弱性评价模型 熵权法 干旱脆弱性指数(DVI) 辽西北地区 区划图
下载PDF
辽宁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厚德 韩帅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辽宁西北地区的北部处于中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也是由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这一过渡带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趋于暖旱化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发,... 辽宁西北地区的北部处于中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也是由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这一过渡带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趋于暖旱化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列出了辽宁西北地区的7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8个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整治对策 生态敏感带
下载PDF
基于干燥度指数的辽西北土地风蚀荒漠化判别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济 杨秀春 +1 位作者 李亚云 李金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39-2246,共8页
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剔除山地、丘陵、岗地、水域及建筑用地等类型,研究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问题,试图找到一条半湿润易旱的界线。研究以TM、MODIS影像为数据源,以多种植被指数为参考指标,运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结果显示... 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剔除山地、丘陵、岗地、水域及建筑用地等类型,研究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问题,试图找到一条半湿润易旱的界线。研究以TM、MODIS影像为数据源,以多种植被指数为参考指标,运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非荒漠化、轻度、中度、重度与极重度风蚀荒漠化面积分别占辽西北总面积的44.38%、25.15%、18.97%、9.34%和2.16%。同时,采用经验式k=0.16∑≥10℃/r计算干燥度,对计算结果进行Kriging插值,对比1.1、1.15、1.2、1.25和1.3五条干燥度等值线,发现:(1)选择干燥度1.2线为分界线能满足半湿润易旱区荒漠化易发生程度判别的要求,该线的北部属半湿润易旱区;(2)1.2线作为南北两部分非荒漠化、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和耕地的分界线,效果较其他四线显著;(3)实地调查工作表明1.2线可作为辽西北地区壤土与砂土的界线,具重要的实践意义。由此可见,基于荒漠化分级结果选择干燥度1.2线科学上较为合理,实践上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类 风蚀荒漠化 决策树 干燥度指数 辽西北
原文传递
辽西北地区45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和平 王秀颖 +2 位作者 梁凤国 高晓飞 万金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33,共6页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春、秋季多雨中心位于黑山县、新民市,冬季北移,夏季位于南部的绥中县和兴城市;全区春、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年际变化上,春季降水距平高频振荡明显,夏季与年降水距平变化相似,秋季有尺度较长的丰枯周期,冬季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常连续出现;年降水量线性倾向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东南一西北分异,而其线性倾向值则以东一西分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 季降水量 线性趋势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辽西北春玉米旱灾灾损风险区划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永强 路洁 冯兴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6-1358,共13页
开展干旱风险区划研究,对实现抗旱减灾及粮食稳产增产至关重要。以辽西北为研究区域,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干旱表征指标,利用该区1965—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多年玉米种植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玉米干旱时空... 开展干旱风险区划研究,对实现抗旱减灾及粮食稳产增产至关重要。以辽西北为研究区域,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干旱表征指标,利用该区1965—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多年玉米种植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玉米干旱时空演变及对各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干旱灾损指数进行旱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54年春玉米抽穗—成熟期CWDI值以2.2/10 a的速率上升,其他生育阶段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干旱频率由辽西向辽北递减;(2)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CWDI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其他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其中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直接影响最大;(3)辽西北分四个灾损风险区,且风险程度由辽北向辽西递增。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春玉米农田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DI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灾损风险区划 辽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辽西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永强 张亮亮 朱明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4,131,共7页
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 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下载PDF
基于大样地研究方法的辽宁西北部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树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白雪娇 钟博文 +3 位作者 魏亚伟 秦胜金 周永斌 殷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29-2335,共7页
彰武县地处辽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其区域植被群落恢复与重建是研究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因缺少群落个体的空间定位,无法准确描述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因此,本研究应用森林大样地监测方法,于2014年7月在彰武县阿尔乡建立了1... 彰武县地处辽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其区域植被群落恢复与重建是研究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因缺少群落个体的空间定位,无法准确描述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因此,本研究应用森林大样地监测方法,于2014年7月在彰武县阿尔乡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疏林地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不小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物种数较少,共10个树种,分属于9科9属;样地内独立个体数为393,包含分枝的个体数为592;群落中优势树种明显,从重要值分析来看,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和加杨(Populus×canadens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重要值分别为0.316、0.295);家榆(Ulmus pumil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在其中亦占有一定的比例(多度分别为47、26),更新较为良好;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树种除樟子松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部分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则表现出相对聚集性分布,但并没有表现出与地形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疏林地
原文传递
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刚 王韫策 +3 位作者 李叶鑫 王婷 翟景轩 王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2-348,共7页
选取辽西北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地带为研究区域,以荒草地作为对照,研究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4种植被恢复措施下0~10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能力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_(fs))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 选取辽西北沙地典型农牧交错地带为研究区域,以荒草地作为对照,研究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4种植被恢复措施下0~10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能力和土壤饱和导水率(K_(fs))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杨树林地表层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人工草地,荒草地最大;随土层的递增,土壤容重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各样地土壤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583~*,n=5)。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蓄水容量具有一定差异,其范围在3 761.59~4 366.94 t·hm^(-2)之间,其中蓄水容量最高的是杨树林地,达到了4 366.94 t·hm^(-2),蓄水容量最低的是荒草地,为3 761.59 t·hm^(-2)。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有效蓄容位于1 315.50~2 047.62 t·hm^(-2)之间,其中以杨树林地最大,樟子松林地最小。5种沙地类型K_(fs)排序为灌木林地(2.49 mm·min^(-1))>人工草地(1.81 mm·min^(-1))>荒草地(1.73 mm·min^(-1))>樟子松林地(1.61 mm·min^(-1))>杨树林地(1.44 mm·min^(-1)),人工草地和荒草地的Kfs随土层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和灌木林地先增大后减小。该地区林木恢复措施效果优于草地,应着重发展林木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风沙地 水文效应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辽西北风沙地抗逆性树种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英旭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试验以相对成活率、相对树高和相对地径作为树木适应性筛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所选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区混合土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地适应性强弱可分为3大类,即S7、S8、S9、S10... 本试验以相对成活率、相对树高和相对地径作为树木适应性筛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所选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区混合土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12个树种对辽西北风沙地适应性强弱可分为3大类,即S7、S8、S9、S10、S12为高适应性树种,S1、S3、S4、S6为中等适应性树种(品种),S2、S5、S11为敏感性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风沙地 抗逆性树种 筛选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人工林植物水分亏缺与恢复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雷泽勇 刘心玲 +2 位作者 周凯 姜涛 阎丽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90,共5页
通过定位观测与对比分析,对辽宁省西北部沙地不同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与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的植物水分亏缺度大部分时间在25%以下,油松纯林地在乔木林地中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 通过定位观测与对比分析,对辽宁省西北部沙地不同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与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的植物水分亏缺度大部分时间在25%以下,油松纯林地在乔木林地中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下,杨树林地高于油松林地,而樟子松林地最高,除油松林地以外,其它几种乔木林地的水分亏缺度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乔木林和灌木林地水分亏缺度大致相当。降雨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几种调查的乔灌木林地的水分补偿度都小于荒草地,樟子松林地、油松林地、杨树林地、松杨混交林地、山杏林地的水分补偿度基本在0~20%之间。植物水分补偿度(亏缺度)在垂直分布上和根系的分布相一致,即表层的补偿度最低,随深度的增加,补偿度急剧上升,40 cm以后变化比较平缓。110 cm以后,随着根系分布的减少,植物水分补偿度开始保持稳定,其中,樟子松林地和杨树林地的土壤水分补偿量小于10%,其它几种的土壤水分补偿量在2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沙地 土壤水分亏缺 人工林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和收益的影响
12
作者 张加良 孔涛 +3 位作者 高熙梣 李多美 李佳 梁静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4-1323,共10页
辽西北沙地区域生态脆弱,果农间作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收益双赢,应用较为广泛。为掌握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苹果-花生、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4种间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作系统0~60 cm土... 辽西北沙地区域生态脆弱,果农间作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收益双赢,应用较为广泛。为掌握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苹果-花生、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4种间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作系统0~60 cm土层、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和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并与苹果单作、作物单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各间作系统各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表聚性,表土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土层(20~60 cm);在水平方向上,苹果-花生间作的土壤养分激烈竞争位点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间作的土壤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总体位于果树带(0~100 cm)。对土壤养分综合指数而言,在9类种植模式中,花生单作、苹果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就养分效应而言,氮素总体表现为正效应,碳磷总体表现为负效应,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养分竞争关系,4种间作系统对土壤磷素需求量较大。4种间作中,苹果-红薯的土地当量比(LER)和土地收益比(IER)最高,苹果-谷子的LER最低,苹果-大豆IER最低;从土壤养分与土地收益的综合指标——土地种植评价指数角度考虑,间作模式的评价指数优于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模式为最优选择。综上所述,苹果-花生间作模式是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的最优模式,建议在苹果-花生间作模式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处多施入有机肥和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间作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经济收益 辽西北沙地
原文传递
辽西北沙地典型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泽勇 刘心玲 +1 位作者 周凯 姜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辽宁西北部沙地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的沙地,不论是在生长初期、生长盛期还是生长末期,灌木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乔木林地深层土壤水分最低,草地类型水分含量...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辽宁西北部沙地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的沙地,不论是在生长初期、生长盛期还是生长末期,灌木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乔木林地深层土壤水分最低,草地类型水分含量始终最高,灌木林生长依赖于降雨,而乔木林则依赖于降雨和地下水位高低的双重作用。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降雨和植物生长、地下水位共同作用的结果。降雨和植物生长对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影响较大,而对深层土壤水分的作用不大。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与降雨和植物生长的变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沙地 植被群落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辽西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保田增产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萍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6期4-6,共3页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 通过设立监测样地连续5年对辽西北风沙区营造的杨树+樟子松、杨树+沙棘混交防护林防护区域和对照(农田)的风蚀情况进行调查,对受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和对照(周围没有防护林的农田)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造林能显著减轻风沙区风蚀危害,5年期间,项目林内风蚀比对照减轻9.3%~55.5%;造林后,受防护林保护农田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为4.0%~15.3%。通过大量走访风沙区农民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营造防风固沙林后,辽西北风沙区的农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风沙区 防护林 保田增产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常见针叶树光合特征比较
15
作者 王曼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8期17-19,共3页
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地5种常见针叶树在辽宁省西北部沙地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在光合速率方面,最低的是长白松,最高的是彰武松,并且5种针叶树均呈现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5种针叶树的光合能力在0~2000μmol·m-2·s-1范围内,由强... 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地5种常见针叶树在辽宁省西北部沙地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在光合速率方面,最低的是长白松,最高的是彰武松,并且5种针叶树均呈现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5种针叶树的光合能力在0~2000μmol·m-2·s-1范围内,由强到弱分别为彰武松、油松、樟子松、赤松、长白松;光补偿点较高的为樟子松和赤松,暗呼吸速率最大的为樟子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沙地 针叶树 光合特征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炜航 王咏林 赵净民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辽西北地区的彰武县、康平县、法库县土地沙漠化严重,其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内陆沙漠化土地和沿河沙漠化土地2种.基于对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的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及水文条件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超载过牧、盲... 辽西北地区的彰武县、康平县、法库县土地沙漠化严重,其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内陆沙漠化土地和沿河沙漠化土地2种.基于对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的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象及水文条件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超载过牧、盲目农垦是加剧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科学管理治沙、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适当移民、加强法治宣传等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辽西北地区 防治对策建议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俏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根据辽西北地区164个观测站1979年-2007年近30年的地下水实际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动态趋势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绝大部分代表站水位呈现下降趋势,由于2000年后持续干旱,出现水井枯竭现象;②有64.6%的观测站地下水位呈... 根据辽西北地区164个观测站1979年-2007年近30年的地下水实际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动态趋势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绝大部分代表站水位呈现下降趋势,由于2000年后持续干旱,出现水井枯竭现象;②有64.6%的观测站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③地下水位累计下降幅度为1.64 m。分析结果为辽宁东水西调工程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地下水 埋深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关于辽西北地区庭院畜牧养殖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18
作者 黄承俊 李宁 李博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1期70-73,共4页
辽西北地区是庭院畜牧养殖的重点区域,但相关服务体系较少,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提升辽西北地区庭院畜牧养殖质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文章提出在辽西北地区设立多个庭院畜牧养殖示范区,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多种模型和服务... 辽西北地区是庭院畜牧养殖的重点区域,但相关服务体系较少,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提升辽西北地区庭院畜牧养殖质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文章提出在辽西北地区设立多个庭院畜牧养殖示范区,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多种模型和服务的推广,以期建设高收入的集推广、监管和调控于一体的标准养殖区,或可实现产业的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畜牧养殖 辽西北地区 示范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