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加速变暖条件下西北航道的海冰分布变化特征 被引量:52
1
作者 苏洁 徐栋 +1 位作者 赵进平 李翔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24,共21页
近年来北极的加速变暖使西北航道的通航成为可能。利用AMSR-E的6.25km分辨率日平均海冰密集度卫星数据,研究了2002—2008年北极西北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沿西北航道各条线路冰障流段代表站点的融化期、轻冰期、无冰... 近年来北极的加速变暖使西北航道的通航成为可能。利用AMSR-E的6.25km分辨率日平均海冰密集度卫星数据,研究了2002—2008年北极西北航道的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沿西北航道各条线路冰障流段代表站点的融化期、轻冰期、无冰期、无冰天数和轻冰天数,以及海冰分布和变化的细节,加深了对西北航道海冰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与通航相关的冰情信息的了解。研究指出西北航道南路比北路容易开通,航道上的海冰通常是从冰间湖及固定冰与流冰间的水道处开始融化,各线路冰障流段存在的时间呈减小趋势,整条线路无冰天数/轻冰天数呈增加趋势。讨论了研究区域海冰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以整条线路无冰天数/轻冰天数作为衡量通航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初步分析了西北航道通航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航道 海冰分布变化 冰障 无冰天数 冰间湖
下载PDF
北极西北航道潜在经济影响及中国对策——基于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 被引量:22
2
作者 丛晓男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29,共24页
北极海冰消融使西北航道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其大规模使用将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各经济体受益程度构成了其应对战略的经济基础。针对当前西北航道经济影响评估研究偏重技术经济分析而弱于宏观经济分析的现状,作者在改进GTAP模... 北极海冰消融使西北航道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其大规模使用将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各经济体受益程度构成了其应对战略的经济基础。针对当前西北航道经济影响评估研究偏重技术经济分析而弱于宏观经济分析的现状,作者在改进GTAP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拟系统,对西北航道的潜在经济影响开展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西北航道的使用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但不同国家或地区受益程度出现分异,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北美、欧盟等成为较大受益方,尤其是东亚国家受益最为明显。从较长时期来看,西北航道的价值在于对各经济体的连通而非对"北极市场"的连通。对此,中国需要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西北航道的价值,加强与东亚、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合作,推进西北航道的和平、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道 西北航道 可计算一般均衡 北极战略 国际贸易
原文传递
北极航道沿岸国航道管理法律规制变迁研究——从北极航道及所在水域法律地位之争谈起 被引量:15
3
作者 白佳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95,共10页
气候变暖造成的北极冰融给北极商业通航带来契机。大规模北极商业航行有赖于广泛认可的国际法律规则和北极航道沿岸国的配套管理制度。北极航道沿岸国依据航道所在水域的内水主张否认北极航道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法律地位,进而反对无害... 气候变暖造成的北极冰融给北极商业通航带来契机。大规模北极商业航行有赖于广泛认可的国际法律规则和北极航道沿岸国的配套管理制度。北极航道沿岸国依据航道所在水域的内水主张否认北极航道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法律地位,进而反对无害通过或过境通行航行制度适用的做法引发美国和欧盟的质疑。航道所在水域的法律地位并不必然影响航道本身的法律地位和应适用的航行制度。北极航道沿岸国针对航道管理的立法变迁和法律制度发展顺应了本国核心利益的需要,但应顾及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避免航道所在水域法律地位争议给航道有益使用带来制度障碍。在强制性北极航行规则形成阶段,北极航道沿岸国不易以严苛的航道管理法律制度绑架国际海事安全维护的认知共同体对北极航行规则模式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海航道 西北航道 立法变迁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加拿大西北航道与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邹磊磊 黄硕琳 付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21,共7页
加拿大和俄罗斯分别是北极西北航道与北方海航道的实际管理者。本论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两国北极航道管理举措的异同点,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两国航道主权诉求的异同点,了解两国在诉求北极航道主权及实现航道经济潜能之间的权衡,... 加拿大和俄罗斯分别是北极西北航道与北方海航道的实际管理者。本论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两国北极航道管理举措的异同点,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两国航道主权诉求的异同点,了解两国在诉求北极航道主权及实现航道经济潜能之间的权衡,探究两国对待未来北极航道商业通航的态度。并且,两国不同的北极航道管理举措还可以揭示各自对航道在国家政治军事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对海域环境保护的不同重视程度。北极航道管理举措折射出两国北极航道的政策现状及走向,围绕其展开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应对未来北极航道的全面商业通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俄罗斯 西北航道 北方海航道 对比研究 航道管理
下载PDF
北极法律问题的气候变化视野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惠荣 陈奕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北极的独特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决定了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系统和主要作用地区,北极法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区域性问题,而已上升到全球气候变化公共治理的范畴中。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北极法律问题,尤其是... 北极的独特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决定了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系统和主要作用地区,北极法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区域性问题,而已上升到全球气候变化公共治理的范畴中。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北极法律问题,尤其是与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航道利用、渔业资源管理、原住民权利等完全可以纳入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议题之中,成为全球气候公共治理的关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北极 西北航道 生物多样性 原住民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航道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葛珊珊 张韧 杨孟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7,134,共8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冰洋"西北航道"开通预期提前,为我国能源战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其社会政治效应及气候变化和影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使该航道面临潜在风险和挑战。引进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冰洋"西北航道"开通预期提前,为我国能源战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其社会政治效应及气候变化和影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使该航道面临潜在风险和挑战。引进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影响"西北航道"的自然环境开展研究。针对气候变化对"西北航道"自然环境潜在风险要素进行梳理,构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定量的评估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西北通道 指标体系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北极群岛水域法律地位的历史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惠荣 刘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由于各国对西北航道的权属争议日趋激烈,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也一再成为北极争端中的国际热点。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美加等国围绕北极群岛水域是否属于加国的历史性内水提出各自的官方主张。根据理论上对历史性水域法律地位... 由于各国对西北航道的权属争议日趋激烈,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也一再成为北极争端中的国际热点。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美加等国围绕北极群岛水域是否属于加国的历史性内水提出各自的官方主张。根据理论上对历史性水域法律地位和成立标准的界定,综合考虑美加两国立场,通过对历史性水域理论在北极群岛水域的适用分析可知,将北极群岛水域看作是加国的历史性内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北极群岛 北极群岛水域 历史性水域 西北航道
下载PDF
北极西北航道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估及航线优选 被引量:8
8
作者 余梦珺 张韧 +2 位作者 葛珊珊 王哲 宋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4-628,共15页
基于北极西北航道7条主要航线建立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方法对7条航线做危险性贴近度排序和航线优选,利用加拿大2008年"MV Camilla Desgagnés"号商船线路及2014... 基于北极西北航道7条主要航线建立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方法对7条航线做危险性贴近度排序和航线优选,利用加拿大2008年"MV Camilla Desgagnés"号商船线路及2014年"努那维克"号散货船线路对航线优选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海洋环境危险性和地理环境危险性子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海冰密集度危险指数(C1)和航道宽度危险指数(C7)。从海洋环境危险性来看,始于兰开斯特海峡,经过摄政王湾、拜洛特海峡、维多利亚海峡、毛德皇后湾等地抵达阿蒙森湾的航线4危险性最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海冰数据显示2000—2016年该航线的海冰密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7a中9月份的月平均海冰密集度最小;从地理环境危险性来看,航线4上所有海湾和海峡的平均危险性最小,能够满足通航要求。该航线与加拿大2008年"MV Camilla Desgagnés"号商船采用的线路较吻合。结果表明优选航线为航线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模糊数 层次分析法 TOPSIS法 西北航道 航线优选
下载PDF
Variation of sea ice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Northwest Passage in the Arctic Ocean 被引量:7
9
作者 CHEN Jin-Lei KANG Shi-Chang +2 位作者 GUO Jun-Ming XU Min ZHANG Zhi-Mi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447-455,共9页
The continued warming of the Arctic atmosphere and ocean has led to a record retreat of sea ice in the last decades.This retreat ha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pening of the Arctic Passages in the near future.T... The continued warming of the Arctic atmosphere and ocean has led to a record retreat of sea ice in the last decades.This retreat ha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pening of the Arctic Passages in the near future.The Northwest Passage(NWP)is the most direct shipping route betwee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producing notable economic benefits.Decadal variations of sea 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a high-resolution unstructured-grid 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the NWP in 1988-2016,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NWP was assessed under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245 and 585)and two vessel classes with the Arctic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model in 2021-2050.Sea ice thickness ha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especially within the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CAA)in 1988-2016,which has facilitated the opening of the NWP.Complete ship navigation is projected to be possible for polar class 6 ships in August-December in 2021-2025,after when it may extends to July under SSP585 in 2026-2030,while open water ships will not be able to pass through the NWP until September in mid-21st century.The navigability of the NWP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ce within the CAA.For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Parry Channel,the west part i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part,especially in the Viscount-Melville 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Sea ice northwest passage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 STRAIT
原文传递
格陵兰冰盖监测、模拟及气候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效存德 陈卓奇 +2 位作者 江利明 丁明虎 窦挺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1-786,共6页
格陵兰冰盖是地球上两大仅存冰盖之一。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格陵兰冰盖的消融及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3 m。然而,影响冰盖物质平衡变化的动力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格陵兰冰盖是地球上两大仅存冰盖之一。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格陵兰冰盖的消融及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3 m。然而,影响冰盖物质平衡变化的动力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是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针对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海冰”系统的非稳定性关键过程开展监测与模拟研究,建立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海冰”冰流系统的星—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支撑冰盖及其周边海冰数值模拟和影响研究,为在格陵兰地区开展长期监测和国际合作奠定基础;通过改进冰盖动力学模型,辅以冰芯古气候参数约束,降低预估海平面变化的不确定性;揭示冰盖周边海冰变化的驱动机制,侧重“西北航道”格陵兰西侧航段,对通航窗口期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加深对北极冰冻圈变化及影响的认识,服务“冰上丝绸之路”尤其是西北航道的安全航行与运营,以及为我国海岸带综合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冰盖 海冰 星—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 海平面变化 西北航道
原文传递
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品先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7-251,F0002,共6页
2004年,综合大洋钻探IODP302航次在北冰洋的深海钻探发现:五千万年前的北冰洋曾是个亚热带淡水湖泊,沉积物具有优越的生油条件。2007年俄罗斯"和平-1"号深潜器将俄国旗插到北极的4000m深海海底,引起了北冰洋资源归属的国际之... 2004年,综合大洋钻探IODP302航次在北冰洋的深海钻探发现:五千万年前的北冰洋曾是个亚热带淡水湖泊,沉积物具有优越的生油条件。2007年俄罗斯"和平-1"号深潜器将俄国旗插到北极的4000m深海海底,引起了北冰洋资源归属的国际之争。这些"破冰之旅"的气候背景,是使得北冰洋海冰迅速减少的全球变暖,因此北极"西北航道"开启的前景逐渐逼近,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正在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综合大洋钻探302航次 海底石油 俄罗斯插旗 西北航道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的西北航道海上救援路径规划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梦珺 张韧 +1 位作者 高顶 李璨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2,共11页
选用海冰密集度、海表温度、风强度等指标构建西北航道海洋环境威胁场,采用广义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蚁群算法对西北航道海上救援路径展开规划,通过对比实验获得适用于西北航道海上救援路径规划的最佳参数。针对各目标在不同救... 选用海冰密集度、海表温度、风强度等指标构建西北航道海洋环境威胁场,采用广义网络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蚁群算法对西北航道海上救援路径展开规划,通过对比实验获得适用于西北航道海上救援路径规划的最佳参数。针对各目标在不同救援时段具有不同权重的情况,依据动态权重进行路径规划,规划效果更佳,更符合实际救援需求,可为西北航道海上救援提供辅助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航道 路径规划 广义网络分析法 蚁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北极西北航道海冰变化以及通航情况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楚涯 杨元德 +2 位作者 张建 田彪 丁明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9,共14页
使用不莱梅大学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日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2002—2018年加拿大北极群岛7—9月的平均海冰面积,研究了9月份平均海冰密集度... 使用不莱梅大学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日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了2002—2018年加拿大北极群岛7—9月的平均海冰面积,研究了9月份平均海冰密集度变化特征;结合商船破冰能力确定海冰密集度阈值,选取西北航道关键区域,统计了西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探讨了西北航道在实际商业通航方面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过去17年加拿大北极群岛的7—9月海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明显波动性,9月份的海冰分布年际变化复杂,差异较大;在西北航道可通航的年份中,可通航的开始日期一般在8月份,结束日期在9月底至10月初,南路可通航时间最短14天,最长达到80天。总的来说,西北航道可通航年份和时间缺乏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北极群岛 海冰变化 西北航道 北极航运
下载PDF
从有效管理向强化主权诉求的又一范例——论析加拿大西北航道主权诉求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磊磊 付玉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北冰洋海冰随着气候变暖加速融化,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成为可能。加拿大在西北航道管理及主权诉求过程中,加大航道安全及污染防治等航道管理力度,以环境保护名义通过国内法间接谋求其西北航道主权地位,并使其国内法相关原则成功在国际法中... 北冰洋海冰随着气候变暖加速融化,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成为可能。加拿大在西北航道管理及主权诉求过程中,加大航道安全及污染防治等航道管理力度,以环境保护名义通过国内法间接谋求其西北航道主权地位,并使其国内法相关原则成功在国际法中得以体现,从而为本国赢取了航道管理的有利因素。但是,悬而未决的西北航道主权之争,航运法律体系的缺失,航道通航服务设施的落后,政府的不力等制约因素,使加拿大西北航道的管理之路和主权诉求困难重重。本文认为,西北航道法律地位问题尚未定论,其主权归属仍存变数,这无疑是加拿大面临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航道 加拿大 管理 主权
下载PDF
加拿大北极群岛区域西北航道海冰冰情长期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心仪 张瑜 +1 位作者 陈长胜 胡松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7,共17页
加拿大北极群岛西北航道区域海冰冰情对西北航道的开通及航行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将西北航道分为南部、北部以及交汇区3个区域,利用美国国家冰雪中心Bootstrap海冰密集度数据和CryoSat-2、CS2SMOS观测以及高分辨率北极海洋-海冰... 加拿大北极群岛西北航道区域海冰冰情对西北航道的开通及航行安全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将西北航道分为南部、北部以及交汇区3个区域,利用美国国家冰雪中心Bootstrap海冰密集度数据和CryoSat-2、CS2SMOS观测以及高分辨率北极海洋-海冰耦合模型(AO-FVCOM)的海冰厚度数据对1978年11月—2017年12月加拿大北极群岛区域西北航道海冰冰情长期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南线和北线冰情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西北航道冬春季被高密集度的海冰覆盖,夏秋季密集度较小,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北部、南部、以及交汇区域覆盖范围呈现减少趋势,分别为–0.01×10^5km^(2)·(10a)^(–1)[–0.77%·(10a)^(–1)]、–0.09×10^(5)km^(2)·(10a)^(–1)[–3.50%·(10a)^(–1)]以及–0.12×10^(4)km^(2)·(10a)^(–1)[–2.81%·(10a)^(–1)];海冰厚度在北部和南部区域呈现减小趋势,分别为–0.25 m·(10a)^(–1)和–0.13 m·(10a)^(–1)。西北航道南线冰情优于北线,海冰密集度、覆盖范围、厚度均小于北线。对影响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的大气和海洋热力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域的表面大气温度、海洋表层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并和海冰密集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和北部、南部区域海冰厚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交汇区域海冰厚度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大拿北极群岛 西北航道 海冰 海表气温 海表温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A^(*)算法的西北航道多目标航路规划
16
作者 潘家财 陆蒙洁 +2 位作者 杨朝棚 魏凯 贾世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59,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西北航道进行商业运输活动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复杂冰情下船舶航行安全及经济性的需求,充分考虑了海冰特性、船舶破冰能力以及实际航行风险,以船舶燃油消耗和航时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基于...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西北航道进行商业运输活动的船舶数量越来越多。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复杂冰情下船舶航行安全及经济性的需求,充分考虑了海冰特性、船舶破冰能力以及实际航行风险,以船舶燃油消耗和航时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加权A^(*)算法的多目标冰区航路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安全距离的动态加权A^(*)算法,引入指数衰减因子调整A^(*)算法的搜索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搜索空间,并将其应用于冰区航路规划模型,进行西北航道航路规划仿真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的基础上规划出燃油消耗及航时较优的航路,有效解决了船舶与海岸线、恶劣冰区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问题,确保冰区航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北极海冰 西北航道 路径规划 多目标优化 动态加权A^(*)算法
下载PDF
中国首航北极西北航道的规则实践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贝西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4,共11页
2017年9月"雪龙"号科考船在执行环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期间,成功完成中国船舶对北极西北航道的首次过境航行,对加拿大涉及西北航道的相关法规,特别是航道准入制度和过境通行申请、冰区领航员制度、航路路径规划等具体规则进行... 2017年9月"雪龙"号科考船在执行环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期间,成功完成中国船舶对北极西北航道的首次过境航行,对加拿大涉及西北航道的相关法规,特别是航道准入制度和过境通行申请、冰区领航员制度、航路路径规划等具体规则进行了实践,为未来中国船舶利用西北航道开展科学考察和商业航行积累了丰富经验。现阶段,受制于航行自然条件、领航和破冰服务的经济成本、航道沿线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应急反应能力以及加拿大对于开放航道的顾虑,西北航道过境通行数量长期维持于较低水平,其未来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道沿线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国与西北航道主要沿线国加拿大的合作应以增进了解、建立互信为基础,以科考合作为先导,利用中国的投资意愿和技术优势在航道沿线矿产和油气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打开合作面,通过赋予西北航道资源"溢价"带动航道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航道 加拿大北极政策 中加北极合作
下载PDF
面向航运服务的海冰密集度遥感产品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琳 邱玉宝 +3 位作者 周静恬 王长林 梁曦 李群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3,共14页
北极快速升温为北极通航窗口期延长提供了重大机遇,为北极航运和极区科考船只的空间信息提供服务,海冰边缘区浮冰遥感信息产品的可靠性非常关键。对比和分析了9种海冰密集度数据产品,并采用高分雷达数据开展面向海冰边缘区精度评估。结... 北极快速升温为北极通航窗口期延长提供了重大机遇,为北极航运和极区科考船只的空间信息提供服务,海冰边缘区浮冰遥感信息产品的可靠性非常关键。对比和分析了9种海冰密集度数据产品,并采用高分雷达数据开展面向海冰边缘区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9种海冰密集度产品相对其平均值的最大日偏差出现在夏季6—8月航道窗口期,其中采用被动微波高频算法的ASI产品和综合算法OSI SAF产品的整体平均偏差分别为0.59%和–0.65%。经对比发现各产品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主要存在于海冰边缘区。2018年,9种产品海冰范围的逐日最大和最小值之差为2.51×10^(6)~6.26×10^(6)km^(2)。在边缘区采用高分辨率雷达数据开展对比,结果表明在密集压实型海冰边缘,除基于ASI和NT2算法的三种产品外,其余六种产品均呈低密集度区高估、高密集度区低估的特点;基于AMSR2传感器的ASI-AMSR2和OSI SAF-AMSR2产品与雷达观测具有较高相关性,R^(2)分别为0.85和0.82,且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分别为12.19%和9.70%。在分散型冰边缘,各产品对海冰密集度全面低估,OSI SAF-AMSR2相关性最高,R^(2)为0.78,RMSE最小,为6.19%。分析认为基于AMSR2的OSI SAF-AMSR2产品在现有9种产品中更能表征航道区海冰边缘与低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东北航道 海冰边缘 数据产品对比
下载PDF
基于CMIP5数据评估气候变化下西北航道风能资源的未来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永明 邹昊 洪梅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6,共11页
定量评估14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再现西北航道历史阶段近地表风速的能力后,使用由多个性能优异的模式集成的风速数据,用于量化评估在3个未来时间段以及多个辐射强迫情景下与历史阶段风能密度的差异,以全面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航道未来风... 定量评估14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再现西北航道历史阶段近地表风速的能力后,使用由多个性能优异的模式集成的风速数据,用于量化评估在3个未来时间段以及多个辐射强迫情景下与历史阶段风能密度的差异,以全面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航道未来风能资源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历史阶段相比,西北航道南部(70°N以南)大陆风能资源将会减少,但其北部地区(70°N以北)特别是波弗特海西侧未来风能资源会增加,到21世纪末,如果不采取任何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该地区风能资源增幅更大且年内变化将出现十分显著的增加,这种变异性的大幅增加,将给该区域的风能开发带来极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西北航道
下载PDF
Accessibility in key areas of the Arctic in the 21st mid-century 被引量:1
20
作者 Jin-Lei CHEN Shi-Chang KANG +2 位作者 A-Dan WU Li-Hong CHEN Yi-Wen LI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896-903,共8页
The navigation potential of the Arctic has improved with the rapid retreat of sea ice under continuous warming.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rctic accessibility for low ice-breaking ships(civil use)in the mid-centu... The navigation potential of the Arctic has improved with the rapid retreat of sea ice under continuous warming.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rctic accessibility for low ice-breaking ships(civil use)in the mid-century is important to support coordinated international decision-making.In this study,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avigation potential in key areas and crucial straits along the Northern Sea Route(NSR)and Northwest Passage(NWP)were assessed under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using the Polar Operational Limit Assessment Risk Index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areas for navigation in the mid-century(2046-2055)are the waters around the New Siberian Islands and within the Parry Channel.Arctic navigability improves from SSP1-2.6 to SSP2-4.5 to SSP5-8.5,and the accessibility for PC7 ships under SSP2-4.5 is even better for OW ships under SSP5-8.5.The route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New Siberian Islands is a relatively good choice within the NSR,and the southern route has a better navigation potential than the Parry Channel within the NWP.In addition,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Dmitri Laptev Strai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annikov Strait at a monthly scale,although the latter has more navigable days.However,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accessibility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Parry Channel.The best nav-igation potential through the above straits is in September for ordinary ships,and the optimal time window is delayed and extended for PC7 ships.The results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policy-making and navigation planning in the Arc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Sea ice Northeast passage northwest passage CMIP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