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北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储气特征 被引量:81
1
作者 薛冰 张金川 +4 位作者 唐玄 杨超 陈前 满向杰 党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9,173,共13页
为了深入研究黔西北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选取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实验、微孔特征分析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探讨了微观孔隙对页岩储气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黔... 为了深入研究黔西北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选取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实验、微孔特征分析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探讨了微观孔隙对页岩储气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黔西北龙马溪组页岩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化石孔、有机孔、微裂缝7种孔隙类型,其中粒间孔和有机孔最为发育;孔隙结构类型可根据氮气吸/脱附曲线分为3种,即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狭窄的平行板孔和四面开口的锥形平板孔等开放型孔隙为主;微观孔隙孔径分布范围为2~64 nm,峰值集中于2~6 nm.微孔(小于2nm)孔径分布范围为0.4~1.8nm,0.4~1.0nm的微孔对微孔孔容贡献最大.孔容中以中孔(2~50 nm)为主,所占比例为83.1%,微孔和中孔贡献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微、中孔所占比例分别为20.1%和79.3%.有机碳含量是纳米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孔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体赋存特点和运移特征,说明纳米孔隙为页岩中气体的赋存和微观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氮气吸/脱附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44
2
作者 金中国 张伦尉 叶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Pb、S、C、O、Sr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Pb、Zn主要来源于下伏老地层,与较高地球化学背景的前震旦系基底火山碎屑岩有关,也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成生联系;S来源于海相硫酸盐还原,O...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Pb、S、C、O、Sr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Pb、Zn主要来源于下伏老地层,与较高地球化学背景的前震旦系基底火山碎屑岩有关,也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有成生联系;S来源于海相硫酸盐还原,O、C来源于海相碳酸盐,成矿流体水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层变质水,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特征 成矿物质 铅锌矿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国勇 邹建波 +1 位作者 谭华 范玉梅 《贵州地质》 2008年第2期86-94,共9页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分析,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域性隆起和裂陷是成矿初始富集的决定条件,沉积初始富集是该区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海西期大规模玄武岩浆活动是铅锌成矿改造的重要因素,认为改造是在...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分析,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属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域性隆起和裂陷是成矿初始富集的决定条件,沉积初始富集是该区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海西期大规模玄武岩浆活动是铅锌成矿改造的重要因素,认为改造是在就近空间结合其它有利地质条件进行的。区域性隆起及边缘张裂带、深大断裂、背斜和断层构造、障积层等全部或多个因素的耦合是铅锌成矿的有利条件。黔西北地区的铅锌矿与毗邻川滇地区的铅锌矿处同一成矿区,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铅锌矿与川滇地区一样,同样是重要含矿层位,应引起找矿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成矿规律 隆起 裂陷 沉积改造 贵州西北部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控矿构造与成矿 被引量:25
4
作者 罗卫 孔令 +1 位作者 金中国 戴塔根 《矿产与地质》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几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研究区内构造展布与矿床(点)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构造对成矿具分...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总结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几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研究区内构造展布与矿床(点)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构造对成矿具分级控制特点,强调研究区内构造体系是找矿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控矿构造 地质特征 黔西北地区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岩溶水系统划分及找水方向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伟 向群 《贵州地质》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黔西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水系统小型多样,传统的岩划分方法难以较准确地刻画溶水系统特征,本文根据区内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水文网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控制,提出一种将岩溶水系统划分成封闭型和开放型系统的新方法... 黔西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水系统小型多样,传统的岩划分方法难以较准确地刻画溶水系统特征,本文根据区内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水文网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控制,提出一种将岩溶水系统划分成封闭型和开放型系统的新方法。以新的划分方法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开放型岩溶水系统中有利地下水富集、适宜成井的微观条件,指出了不同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系统找水 黔西北
下载PDF
一种非传统铜矿资源——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廖震文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1,56,共6页
总结了在黔西北地区铜矿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找矿远景、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存在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4个不同层位中,成矿... 总结了在黔西北地区铜矿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的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找矿远景、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存在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4个不同层位中,成矿物质来源于玄武岩,在玄武岩喷溢的同时,形成火山热液矿化类型,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可进一步形成构造热液矿化类型;在火山喷溢间歇期及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陆地湖盆中形成沉积型铜矿。研究认为沉积型铜矿是该区未来主要的找矿对象。由于铜矿所在区域亦是铂钯金等元素异常区,且沉积型铜矿常常与铁铝质层相伴产出,因此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铜矿资源 峨眉山玄武岩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鹏 黄宇琪 +2 位作者 张金川 刘洪洋 杨军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0-1588,共9页
在黔西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页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础上,利用FHH模型研究了其孔隙分形维数,得到其分形维数D_1和D_2,整体数值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718 6和2.782 4,反映龙潭组泥页岩孔隙非均质较强,结构较为复杂。将分形维数与页岩其... 在黔西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页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础上,利用FHH模型研究了其孔隙分形维数,得到其分形维数D_1和D_2,整体数值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718 6和2.782 4,反映龙潭组泥页岩孔隙非均质较强,结构较为复杂。将分形维数与页岩其他地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泥页岩的比表面积、TOC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孔径、石英含量、石英/黏土呈负相关关系,与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含量呈"先正后负"的相关关系,拐点分别出现在Ro为2.5%以及黏土矿物含量为50%处。综合研究认为:D_1能够较为综合反映泥页岩孔隙的大小、体积、比表面等特征,可以综合表征泥页岩孔隙的结构特征,数值越大越有利于页岩气富集,而D_2对于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表征更为明显,可以专用于研究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数值需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大,并认为黔西北地区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孔隙分形维数D_1的有利分布范围为大于2.60,而D_2的有利分布范围为2.50~2.80,当D_2>2.80时需要系统进行可采性评价及压裂开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海陆过渡相 龙潭组页岩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Pb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汤世凯 马筱 +5 位作者 李学刚 戴传固 张慧 周琦 况顺达 杨坤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8,共10页
单阶段演化正常铅用H-H法可获得高准确性的模式年龄,在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中采集16件矿脉和围岩样品,测定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5346~18.7294(均值18.5935),207Pb/204Pb为15.7408~15.7603(均值15.7519),208Pb/204Pb为... 单阶段演化正常铅用H-H法可获得高准确性的模式年龄,在黔西北福来厂铅锌矿床中采集16件矿脉和围岩样品,测定它们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5346~18.7294(均值18.5935),207Pb/204Pb为15.7408~15.7603(均值15.7519),208Pb/204Pb为38.9718~39.1766(均值39.0731)。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铅是正常铅,利用Pb-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为240~229Ma,围岩铅的主模式年龄为254~230Ma。研究表明该矿脉Pb模式年龄能代表成矿年龄,反映铅主成矿期在印支期,印支期区域隆升导致NW向区域正断层活动,这些断裂控制本区铅锌矿床的分布。矿脉与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相似,年龄相近,结合Pb同位素构造模式和Δβ-Δγ图解,我们认为上地壳围岩是福来厂铅锌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基底能提供部分物质。峨眉山玄武岩后期热液对成矿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成矿年龄 物质来源 铅锌矿 黔西北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黔西北铅锌矿勘查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焦智伟 艾虎 +1 位作者 李英宾 汪来 《矿产与地质》 2020年第5期962-968,共7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由于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深部找矿难度大,为快速查明隐伏矿体和控矿构造发育情况,开展综合物探十分必要。在研究区应用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由于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深部找矿难度大,为快速查明隐伏矿体和控矿构造发育情况,开展综合物探十分必要。在研究区应用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综合测量,首先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快速查明异常体平面分布,运用激电测深查明异常体埋深、规模,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查明控矿构造深部发育情况。应用表明:黔西北铅锌矿地球物理特征在激电中梯等值线平面图和激电测深图上表现为高充电率、低电阻率特征,在CSAMT电阻率断面图上表现为断裂夹持部位,在铅锌矿勘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相关地区的铅锌矿勘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激发极化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黔西北
下载PDF
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新亚 张兴奇 +2 位作者 顾礼彬 杨光檄 顾再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了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坡面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呈线性关系。(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暴...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了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坡面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呈线性关系。(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暴雨存在显著性相关,暴雨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占年产流量的35.1%~52.2%,坡面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67.4%~87.8%。(3)低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中、高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4)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降雨复合指数PI60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5)坡面产沙量与坡长、坡面产流量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M=0.176(LH)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坡面产流量 坡面产沙量 坡长 降雨特征
下载PDF
黔西北山区耕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及环境基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梦琪 杨文弢 +3 位作者 杨利玉 陈勇林 景灏楠 吴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99-3810,共12页
以贵州省西北某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为研究区,通过对137组土壤-农作物协同样品中重金属(Cd、Hg、As、Pb和Cr)含量进行检测,系统评价了区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健康暴露风险,并基于物种敏感分布模型(SSD)反推区域耕地土壤环境风险基准值... 以贵州省西北某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为研究区,通过对137组土壤-农作物协同样品中重金属(Cd、Hg、As、Pb和Cr)含量进行检测,系统评价了区域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健康暴露风险,并基于物种敏感分布模型(SSD)反推区域耕地土壤环境风险基准值.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和水稻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Cd、Hg、As、Pb和Cr)污染,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超标率在87%~445%之间,且玉米地>水稻田;与土壤重金属高污染水平相反,仅有3.51%和13.04%的玉米籽粒和稻米中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重金属Cd累积能力为水稻>玉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对研究区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非致癌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稻米摄入的致癌风险略高于玉米,儿童的健康风险值均高于成人.研究区土壤环境基准值是基于保护95%(HC_(5))和5%(HC_(95))的作物品种安全所得的土壤风险值,玉米土壤Cd、As、Pb和Cr的HC_(5)值分别为0.67、771.99、40.85和609.88 mg·kg^(-1),HC_(95)值分别为20.83、14381.82、2427.36和8606.28 mg·kg^(-1);水稻土壤Cd、As、Pb和Cr的HC_(5)值分别为2.42、8.88、41.41和27.84 mg·kg^(-1),HC_(95)值分别为48.47、159.67、1735.68和1671.74 mg·kg^(-1).推导出的玉米和水稻土壤中重金属的HC_(5)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现行标准中的土壤风险筛选值,HC_(95)值均高于土壤风险管控值,现行土壤标准对该地区评价结果偏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谷类农作物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基准
原文传递
黔西北赫章地区铅锌矿远景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国玉 黄杰 覃鹏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文章从赫章地区铅锌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砂矿储量和物化探异常找矿勘查的研究,对比邻区同成矿区域同类铅锌矿床(矿山厂、麒麟厂)的矿化地质特征,经过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找矿潜力。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成矿远景 赫章地区 黔西北
下载PDF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义 张荣达 +2 位作者 张丽君 高翔 王道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8,共3页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黔单19号在黔西北山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黔单19号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N〉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实现该品种高产的重要技术...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黔单19号在黔西北山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黔单19号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N〉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实现该品种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该品种在黔西北山区产量超过650kg/667m^2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3645-3883株/667m^2,纯氮21.17-24.20kg/667m^2,P2O5为16.35-21.33kg/667m^2,K2O为14.91-17.78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单19号 杂交玉米 山区 数学模型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农田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黎道洪 罗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本文根据黔西北地区农田鼠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将该地区农田鼠类划分为如下4个鼠类群落:A.高山姬鼠+社鼠群落,B.黑线姬鼠+锡金小家鼠+高山姬鼠群落,C.黑线姬鼠+大足鼠+锡金小家鼠群落和D.黑线姬鼠+小家鼠群落。在群... 本文根据黔西北地区农田鼠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将该地区农田鼠类划分为如下4个鼠类群落:A.高山姬鼠+社鼠群落,B.黑线姬鼠+锡金小家鼠+高山姬鼠群落,C.黑线姬鼠+大足鼠+锡金小家鼠群落和D.黑线姬鼠+小家鼠群落。在群落B中多样性指数(1.433)和均匀性指数(0.689)最高,最低是群落A,分别为0.889和0.457;最高的优势度指数(0.505)是群落A,而群落B是0.303为最低;群落B和群落C之间的相似性指数(0.750)最高,群落A和群落D之间是0.075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农田鼠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黔西北喀斯特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坤浩 谢永贵 +1 位作者 沈有信 余刚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076-11078,11083,共4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物种多样性,分析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各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乔木树种的发展而迅速下降;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上升后下降,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顶级群落阶段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草本群落阶段最高,且在藤刺灌丛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及次生乔林阶段波动不大,顶级群落阶段最低;灌木层各项测度指标在不同演替阶段变化规律一致,但峰值时期不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灌乔过渡阶段达到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在藤刺灌丛阶段达到最高;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次生乔林阶段均略高于顶级群落阶段,可能与次生乔林阶段伐薪等人为干扰严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喀斯特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燕麦白燕2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彬 向达兵 +3 位作者 吴宪志 余娟 夏燕 李蔚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88-90,96,共4页
为使外引燕麦品种白燕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黔西北高海拔地区及时应用推广,以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组合设计对其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氮、磷和钾取值水平分别为0.845-1.248... 为使外引燕麦品种白燕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黔西北高海拔地区及时应用推广,以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组合设计对其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氮、磷和钾取值水平分别为0.845-1.248、1.000-1.377、1.109-1.495和0.707-1.180时,产量可达2 250kg/hm2。结论:在黔西北地区,白燕2号产量获得2 250kg/hm2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密度544.4万-610.9万粒/hm2,纯N 150.0-168.85 kg/hm2,P2O5 155.45-174.75 kg/hm2,K2O 135.35-159.0kg/hm2;四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N肥〉密度〉K肥〉P肥;N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白燕2号籽粒产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白燕2号 产量 栽培措施 种植密度 施肥量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斌 李青 刘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9-1038,共10页
该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到种子植物174种,隶属于52科117属,物种分布较多的有菊科、蔷... 该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调查共记录到种子植物174种,隶属于52科117属,物种分布较多的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杜鹃花科、小檗科、唇形科、蓼科。(2)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增大。(3)随着植被的恢复,群落层次分化逐渐明显,大径级植株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4)随着植被的恢复,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S)、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逐渐增加;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之间的Srensen相似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ody指数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黔西北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不同,建群种和关键种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规律的认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植被演替 物种组成 生活型谱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筛选低累积芸豆品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秦冉 龚思同 +4 位作者 娄飞 马智黠 何守阳 何腾兵 付天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04-2714,共11页
为筛选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芸豆品种,保障芸豆生产输出潜力,以黔西北主栽的10个芸豆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染区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芸豆品种中Cd、Hg、As、Pb、Cr、Cu、Zn、Ni等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1... 为筛选基于多目标重金属元素芸豆品种,保障芸豆生产输出潜力,以黔西北主栽的10个芸豆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染区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芸豆品种中Cd、Hg、As、Pb、Cr、Cu、Zn、Ni等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10个芸豆品种对8种典型有害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能力整体呈现Zn>Cu>Cd>Ni>Hg>Cr>As>Pb的特征;芸豆对Zn、Cu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0.2左右),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富集系数0.02~0.05),对Pb、As、Cr、Ni、Hg富集能力非常弱(富集系数不足0.01)。芸豆品种间对同一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芸豆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芸豆品种划分为较高值类、中间值类、较低值类3个类别,富集系数也可以相应地明显区分开来。其中,黑红芸豆、威芸一号、大红芸豆和红芸豆可作为Cd的低累积推荐品种;红芸豆、朱砂豆、圆花豆可作为Hg的低累积推荐品种;本地芸豆、黑芸豆、圆花豆、威芸一号和朱砂豆可作为As的低累积推荐品种;黑芸豆、奶花豆、本地芸豆和朱砂豆可作为Pb的低累积推荐品种;威芸一号和圆花豆可作为Cr的低累积推荐品种;朱砂豆可作为Cu的低累积推荐品种;黑芸豆、本地芸豆、大红芸豆、威芸一号、红芸豆和朱砂豆可作为Zn的低累积推荐品种;大红芸豆、威芸一号、黑红芸豆、红芸豆可作为Ni的低累积推荐品种。研究表明,10个芸豆品种均可以作为黔西北Cd污染区的推荐品种,但其体内重金属Cu、Zn超标风险须引起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重金属 富集系数 低累积品种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次生林优势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喻阳华 程雯 +1 位作者 杨丹丽 钟欣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33-8740,共8页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能够揭示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有机碳动态变化,阐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特征。以黔西北次生林14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以及根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分析不同层次碳含量和δ13C丰度之...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能够揭示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有机碳动态变化,阐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特征。以黔西北次生林14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以及根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分析不同层次碳含量和δ13C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优势树种叶片碳含量为404.67—487.14 g/kg,总体为针叶树种较高、常绿灌木较低;δ13C值为-31.2‰—-27.1‰,随生活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凋落物碳含量为414.62—561.31 g/kg,与叶片碳含量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δ13C值为-31.5‰—-27.3‰,随树种生活型的变化特征也不明显。根区土壤碳含量为10.02—91.59 g/kg,δ13C值为-26.8‰—-22.5‰,碳含量以光皮桦、银白杨等落叶乔木较高。叶片、凋落物和根区土壤3个层次的碳含量与δ13C丰度之间均呈不显著相关,不同层次的δ13C丰度之间和碳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信息,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次生林 优势树种 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 黔西北
下载PDF
黔西北铅锌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振涛 管少斌 +4 位作者 牛禹 王均 李霄 山亚 孙栋华 《矿产与地质》 2017年第3期460-471,共12页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床凉水沟铅锌矿的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和物化探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铅锌矿...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床凉水沟铅锌矿的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和物化探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铅锌矿床主要是以岩性为主导因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矿化产于下石炭统大埔组白云岩中,具有顺层展布特征;构造部位位于背斜轴部及两翼的NWW向次级断裂,矿体呈透镜状、似板状、囊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铅锌硫化物。通过分析总结区域上影响成矿的主要条件,认为地层岩性和构造活动对成矿意义重大,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大量喷发促使了矿床的形成。结合黔西北成矿条件和潜力提出了找矿标志:石炭系蚀变碳酸盐岩为地层、岩性标志;NE向与NW断裂交汇部位,以及NW向断裂内的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褶皱发育地段是构造标志;铁帽可作为地表找矿标志;区域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沟铅锌矿 成矿带 成矿条件 找矿标志 黔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