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南北过渡带水面蒸发的时空变化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曼珍 朱春苗 +2 位作者 宋小燕 廖显薇 穆兴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为研究中国南北过渡带水面蒸发的时空变化及对其趋势进行预测,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R/S分析法对中国气象数据网南北过渡带43个气象站1980—2017年的水面蒸发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 为研究中国南北过渡带水面蒸发的时空变化及对其趋势进行预测,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R/S分析法对中国气象数据网南北过渡带43个气象站1980—2017年的水面蒸发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的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的南北过渡带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呈较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9.3mm/(10a)且在1994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水面蒸发量由减小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年代平均水面蒸发量也逐步增加,季节上升趋势夏季较显著而春季、冬季、秋季不显著;从空间上看,气候倾向率在研究区内中部和东北部较低,其他地区较高;水面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平均气温的升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南北过渡带水面蒸发量将继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过渡带 水面蒸发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趋势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以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韦晓旭 彭剑峰 +4 位作者 彭猛 李轩 崔佳月 李金宽 魏亚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3-1652,共10页
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油松径向生长宽度年表,其特征值表明,油松标准年表的质量较高,包含较多的气候信息,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标准年表与鸡公山南北气象站(麻... 本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油松径向生长宽度年表,其特征值表明,油松标准年表的质量较高,包含较多的气候信息,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标准年表与鸡公山南北气象站(麻城和信阳站)的气象因子相关结果发现:油松生长与鸡公山南侧麻城气象站几乎与所有月份气温都呈负相关,与当年5—7月气温(6月的平均气温,5、6月平均最高气温和6、7月平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几乎所有月份相对湿度都呈正相关,表明过渡带南侧高温带来的土壤水分胁迫对油松生长主要起着限制作用,南侧春末夏初4—6月相对湿度是油松生长的限制因子;鸡公山北侧信阳气象站生长季及生长季后期8—9月气温(8月平均气温、8、9月平均最低气温)对油松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上年7—8月相对湿度是油松生长的限制因子,北侧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对油松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显示出,近几年油松生长对过渡带北侧信阳气象站8—9月平均气温的正响应趋势增强;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受到高温抑制(亚热带的麻城气温负相关),油松生长南界可能会向北移动。油松响应气候变暖的生长动态研究旨在为过渡带森林管理与更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 油松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南北过渡带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典型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师润 田鹏 +3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邹易 刘彦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5,共7页
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 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别。研究发现:汉江源区径流呈微弱减少趋势,渭河源区径流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两流域年径流量均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汉江源区,其径流对降水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汉江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5.23%、6.02%和28.75%,对渭河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26.62%和48.87%。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过渡带 径流变化 Budyko水热平衡方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汉江源区 渭河源区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土壤差异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辉 朱连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通过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山地土壤开展液塑限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过渡带山地土壤液塑限及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液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逐渐减小,塑限逐渐增加,土体从可塑状态向坚... 通过对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山地土壤开展液塑限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过渡带山地土壤液塑限及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液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逐渐减小,塑限逐渐增加,土体从可塑状态向坚硬状态转化;(2)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抗剪强度逐渐减小,随着土样含水率的增大,A、B、C 3类土试样的抗剪强度差异逐渐增大;(3)沿过渡带两侧从北到南,山地土壤粘聚力逐渐减小,随着土试样含水率的增大,A、B、C 3类土试样的粘聚力逐渐减小;(4)随着土试样含水率的增大,除C类土试样的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外,A、B类土试样的内摩擦角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过渡带 抗剪强度 液塑限 直剪试验
原文传递
海拔梯度对伏牛山北坡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丁明利 李萌 +3 位作者 丁福明 周源 朱文琰 李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了探明海拔梯度对南北过渡带槲栎(Quercus aliena)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河南伏牛山区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7月份在研究区内沿每个海拔梯度(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m)分别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调查样方,采集槲栎叶片... 为了探明海拔梯度对南北过渡带槲栎(Quercus aliena)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河南伏牛山区为研究区域,于2019年7月份在研究区内沿每个海拔梯度(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m)分别随机设置3个20 m×20 m的调查样方,采集槲栎叶片、根系等样品;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凯氏定氮法等方法测定槲栎叶片、根系功能性状等11个指标,分析其在海拔1000~2000 m的变化。结果表明:(1)槲栎叶干物质质量分数与木材密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比叶面积、比根长、胸径树高比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2)槲栎叶片氮、磷质量分数与根磷质量分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而根氮质量分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槲栎根磷质量分数、木材密度、比根长、根氮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而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叶片氮、磷养分质量分数与各土层氮、磷养分质量分数相关性较强;(4)槲栎根磷质量分数与木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胸径树高比、叶片氮质量分数、比根长、叶片磷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海拔梯度对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显著,根磷质量分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槲栎功能性状在南北过渡带随海拔升高的适应特征。通过揭示不同海拔梯度对槲栎功能性状的影响,明确槲栎在南北过渡带随海拔变化的适应特征,为探明南北过渡带植被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栎 功能性状 南北过渡带 海拔梯度
下载PDF
我国南北过渡带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研究
6
作者 田广增 李波 吕连琴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南北过渡带的旅游开发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南北过渡带旅游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其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的条件,围绕建设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方案,探讨了其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 南北过渡带 生态旅游 显性开发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典型地区参考作物蒸散估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7
作者 季霖菲 朱文静 +4 位作者 陈东芳 钟楚雯 管其菲 王林亮 孙朋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186-188,共3页
基于南北过渡带典型地区蚌埠市1954—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PM56)、Irmak-Allen(IA)、Makkink(Ma)和Priestley-Taylor(PT)等4种方法估算各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以PM56计算结果为标准,利用线性回归法(R... 基于南北过渡带典型地区蚌埠市1954—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PM56)、Irmak-Allen(IA)、Makkink(Ma)和Priestley-Taylor(PT)等4种方法估算各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以PM56计算结果为标准,利用线性回归法(R)、均方根误差(RMSE)等不同数据模型开展蚌埠市年、月尺度蒸散计算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年尺度上,PT法存在较大误差,IA法相关性较差,均不适于研究区;月尺度上,IA法在2月、5月、7—9月,Ma法在1—2月、10—12月,PT法在1—2月、11—12月适用性较好,其余月份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适用性评价 南北过渡带 蚌埠市
下载PDF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芳甜 安萍莉 +2 位作者 刘毅 李胜 李学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6,共7页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南北麓 农牧交错带 标准耕作制度 种植结构 气候暖干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时空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果华雯 张元伟 +2 位作者 宋小燕 张静 刘国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158,共8页
为识别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干旱状况,利用研究区内1960-2015年32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每个站点的逐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利用累积距平法等分析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时间变化而言,干旱强度、干... 为识别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干旱状况,利用研究区内1960-2015年32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每个站点的逐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利用累积距平法等分析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时间变化而言,干旱强度、干旱历时以及不同等级的干旱发生频率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且,轻旱在所有等级干旱中占比最重,为55.6%;就季节变化而言,干旱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规律,春旱的强度最大,且历时较长,夏旱最易发生,秋旱的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冬旱的历时值最短;就空间变化而言,研究区内北部相对干旱,南部相对湿润,武都地区和研究区内的河南地区最为干旱,甘肃南部反而是整个研究区最湿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时空变化 中国南北过渡带
下载PDF
南阳盆地农田裸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智峰 赵文凯 +1 位作者 王耀庆 赵志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28-32,共5页
南阳盆地处于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东西地理交会处,研究南阳盆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对探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有重要意义.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是模拟全球变暖与生态系统碳释放之间反馈强度的重... 南阳盆地处于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东西地理交会处,研究南阳盆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对探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有重要意义.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是模拟全球变暖与生态系统碳释放之间反馈强度的重要参数,利用ACE自动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南阳市郊的农田裸地进行土壤呼吸探测,对研究地的土壤呼吸变化的温度敏感性进行评析.结果表明研究地的土壤呼吸随土壤表层温度上升呈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为1.75.土壤表层温度、土壤相对湿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呼吸变化,其中土壤表层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R^2=0.4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 南阳盆地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裸地 Q10值
下载PDF
南阳盆地地区裸地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
11
作者 李静茹 张小真 +1 位作者 王春霞 赵志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36-40,共5页
利用ACE(土壤呼吸自动监测仪)对南阳盆地地区裸地土壤呼吸进行日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多峰状曲线,最大值和最小值在10:30~16:30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状态,白昼的起伏变化大于夜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的出现... 利用ACE(土壤呼吸自动监测仪)对南阳盆地地区裸地土壤呼吸进行日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多峰状曲线,最大值和最小值在10:30~16:30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状态,白昼的起伏变化大于夜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与土壤表层温度不同步.土壤呼吸日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等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盆地 南北气候过渡带 裸地 土壤呼吸速率 日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