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13
1
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8 位作者 袁超 陈汉林 孙敏 林寿发 厉子龙 毛启贵 张继恩 孙枢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二叠世构造-成矿事件 古亚洲洋构造南部
下载PDF
“钉合岩体”与新疆北部主要缝合带的形成时限 被引量:160
2
作者 韩宝福 郭召杰 何国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33-2246,共14页
本文介绍了钉合岩体的概念,强调钉合岩体在造山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在科迪勒拉增生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增生事件之后形成的;而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碰撞事件之后形成的。因此可以区分后增生和后碰撞两类... 本文介绍了钉合岩体的概念,强调钉合岩体在造山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在科迪勒拉增生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增生事件之后形成的;而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钉合岩体是在碰撞事件之后形成的。因此可以区分后增生和后碰撞两类钉合岩体,它们可以为限定增生或碰撞事件的时间上限提供年代学约束。特别是在缝合带被钉合岩体侵入的情况下,缝合带的形成时限(即增生或碰撞事件的起止时间)可以根据缝合带中最年轻的蛇绿岩质岩石和最老的钉合岩体给予严格限定。应用这种方法,能够限定新疆北部的主要缝合带(如额尔齐斯-斋桑缝合带、北天山缝合带和南天山缝合带等,东准噶尔和西准噶尔的蛇绿岩带)最晚是在晚石炭世形成的。西准噶尔增生杂岩也是在在晚石炭世形成的,但当时是否存在洋壳俯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资料显示,虽然新疆北部各主要缝合带的形成时限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三叠纪形成的缝合带。特别是南天山缝合带内发育的钉合岩体不但有效地限定了缝合带的时间上限,而且还从地质上约束了受到质疑的晚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可靠性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三叠纪锆石U-Pb年龄的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合岩体 后增生 后碰撞 缝合带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新疆北部的两类埃达克岩 被引量:109
3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5 位作者 熊小林 张海祥 牛贺才 许继峰 白正华 乔玉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9-1265,共17页
新疆北部有两类埃达克岩,一是俯冲型,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320Ma),包括了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高(富)Mg安山岩。第二类埃达克岩是底侵型,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80Ma)。第一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拉套山、博罗科努山... 新疆北部有两类埃达克岩,一是俯冲型,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320Ma),包括了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高(富)Mg安山岩。第二类埃达克岩是底侵型,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80Ma)。第一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拉套山、博罗科努山,中天山的骆驼沟和巴仑台,东天山的土屋-延东,阿尔泰山陆缘南富蕴-青河南,准噶尔盆地中部陆梁,克拉玛依等地。在阿尔泰陆缘南,苦橄岩与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密切组合。第二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吾拉勒山和东天山的三岔口,未发现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组合。俯冲型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 Mg安山岩的高Sr低Y、Yb、富Eu及高ε_(Nd)(t)(+1.5~+10.0),低(^(87)Sr/^(86)Sr);(<0.7070)的同位素组成,均一致表明其源区物质为洋壳板片,部分为地幔楔、弧前棱柱,产于岛弧环境;而底侵型埃达克岩源于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两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点,展示了中亚型造山在本区晚古生代陆壳增生作用的多样性:在增生构造过程上,有洋壳板片的斜俯冲、俯冲板片的撕裂、板片窗、俯冲剥蚀及玄武质物质的底侵作用等;在增生方向上,有洋壳板片的侧向斜俯冲,也有玄武质物质垂向上底侵于壳-幔边界;在增生物质上,有洋壳板片、地幔楔、受地幔楔混染的洋壳板片熔体,弧前棱柱、地幔楔受板片熔体交代后形成熔体及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与两类埃达克岩有关,尤其是第一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在本区广泛发育了Cu、Au成矿作用,其中部分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因此,对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识别及相关Cu、Au成矿作用的找矿勘探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富Nb玄武岩 富Mg安山岩 陆壳增生 Cu、Au成矿作用 新疆北部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中分区分类法及在新疆北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4
作者 师庆东 吕光辉 +1 位作者 潘晓玲 程维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 ,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 ,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 ,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 ,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 ,分类更具有针对性 ,再加以高程、...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 ,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 ,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 ,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 ,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 ,分类更具有针对性 ,再加以高程、坡度等地貌信息 ,提高分类精度。该分类法在新疆北部的植被分类中得到了应用 ,从NOAA影像中提出的NDVI为数据源 ,根据该植被区域特点 ,将研究区的植被区域划分为四个区 ,即 :新疆阿勒泰草原区、昭苏区、西准噶尔区和东天山区。利用GIS软件将整个研究区的NDVI指数图像化分为四块子图 ,根据各个区域植被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对四块子图分类。在此之后 ,再利用GIS软件将所有分类子图合并为整个区域的分类图。结果表明 ,该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NDVI指数的植被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遥感影像 分区分类法 新疆北部 NDVI指数 GIS
下载PDF
新疆北部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探讨 被引量:54
5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1 位作者 徐志刚 林文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新疆北部的铜镍 (铂族元素 )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形成于海西期 ,是世界上形成于显生宙的少数几个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之一。它具有许多特殊性 ,如形成多个亚系列 (喀拉通克、黄山、箐布拉克 )、每个亚系列又包含多个岩体形成多个矿床... 新疆北部的铜镍 (铂族元素 )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形成于海西期 ,是世界上形成于显生宙的少数几个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之一。它具有许多特殊性 ,如形成多个亚系列 (喀拉通克、黄山、箐布拉克 )、每个亚系列又包含多个岩体形成多个矿床、不同的亚系列及每个亚系列内部的各个岩体和矿体差别较大、成矿母岩低镁高铝富钾等等。海西期的地幔柱活动可能是形成该成矿系列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同一时期的箐布拉克亚系列及其它基性超基性岩带的研究程度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矿床 成矿毓系列 铜矿床 镍矿床 地幔柱
下载PDF
新疆北部后碰撞与幔源岩浆有关的成矿谱系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京彬 王玉往 周涛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3-752,共10页
新疆北部与后碰撞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主要有四类: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钛铁矿-铜镍硫化物复合矿床和玄武岩型自然铜矿床。上述四类矿床成矿时代相近(主成矿期为二叠纪),空间相邻,跨构造单元分布,彼此之间可出现过渡或... 新疆北部与后碰撞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主要有四类: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钛铁矿-铜镍硫化物复合矿床和玄武岩型自然铜矿床。上述四类矿床成矿时代相近(主成矿期为二叠纪),空间相邻,跨构造单元分布,彼此之间可出现过渡或复合矿床类型,构成了独特的后碰撞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谱系,也是中亚型造山后碰撞阶段颇具特色的成矿组合。依据其成矿专属性的不同,新疆北部与幔源岩浆有关的矿床可分为两个系列:钛铁系列和铜镍系列。钛铁系列以尾亚矿床为代表,以高钛富碱为特征,为碱性系列,REE总量高,LREE富集,ε_(Nd)(t)近0值,其含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峨嵋大火成岩省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特征一致,推测其含矿岩浆来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而以黄山、喀拉通克为代表的铜镍矿床成矿岩体,以相对富镁为特征,属钙碱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REE总量较低,模式曲线呈LREE略富集的平缓型分布,ε_(Nd)(t)为明显的正值,可能来自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新疆北部后碰撞阶段除发育了与幔源岩浆有关的成矿谱系外,还发育了与造山带有关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这种既有地幔柱成矿又有造山带成矿的双重特性,可能是二叠纪地幔柱活动与造山(后碰撞)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谱系 幔源岩浆 后碰撞 二叠纪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新疆北部汛期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53
7
作者 杨莲梅 张庆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2-419,共8页
新疆北部汛期(7~8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针对年代际、除去年代际后年际和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年际变化三种时间尺度,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相应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三种时间尺度降水变化的物理机制不同,... 新疆北部汛期(7~8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针对年代际、除去年代际后年际和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年际变化三种时间尺度,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相应的大气环流.结果表明,三种时间尺度降水变化的物理机制不同,年代际背景非常重要.新疆北部汛期降水异常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系统具有相当正压结构的显著异常.从气候角度和年代际大气环流变化,提出新疆年代际增湿存在索马里越赤道急流到新疆的三段式水汽接力输送方式,索马里急流和热带印度洋是中亚和新疆的重要水汽补充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汛期降水量 年代际变化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新疆北疆棉花高产群体因素分析及其栽培技术途径 被引量:50
8
作者 马富裕 郑重 +2 位作者 赵志鸿 王峰 李蒙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4,共4页
新疆高产棉花的单位面积收获株数高、总铃数多、果节总数稳定、成铃率高 ;盛花期至吐絮期 ,群体光合速率高 ,干物质积累多 ,给生殖器官分配比例高 ;高产棉田实行了“早密矮壮高”的栽培技术途径 ,提高了光温富照与水分。
关键词 棉花 高产群体 群体因素构成特征 高产栽培技术 北疆地区
下载PDF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周晶 季建清 +4 位作者 韩宝福 马芳 龚俊峰 徐芹芹 郭召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7-1010,共14页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r方法能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0.1mg~5mg)进行精细定年,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基性岩脉的精细定年。本文展示的基性岩脉激光^(40)Ar/^(39)Ar 方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的活动时限跨越332~174Ma,为石炭纪—侏罗纪。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在时间上,呈现脉动式侵位特征,在332~174Ma 之间,有多达6~7次脉动式活动,时间间隔大致为20~30Ma。从基性岩脉所揭示的大地构造含义来分析,新疆北部地区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处在一个相似的地壳演化阶段,为一个陆壳垂向生长、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拉张的构造环境,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对统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40AR/^39AR年代学 地壳生长 新疆北部
下载PDF
阿尔泰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7
10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4 位作者 厉子龙 肖文交 李继亮 董传万 余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 新疆北部哈巴河一带出露的一套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主要由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405±57Ma,为早泥盆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具有Ti含量低,Mg^含量中等-富集(42.2~88.7),Th/Ta为8.6~16.4,低-中等Ti/Zr值(介于4.9~53.46);稀土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无Eu或中等的负Eu异常;且在蜘蛛网图上显示LlLE富集,Nb和Ta亏损的特征。Y-Nb和Rb-(Y+N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新疆北部哈巴河晚占牛代早期长英质火山岩是在古亚洲洋北侧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足作为古亚洲洋从SW至NE方向朝西伯利亚古板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岛弧环境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北部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花根系构型与动态建成的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少昆 王崇桃 +1 位作者 汪朝阳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72,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 ,研究棉花根系构型分布和动态建成结果表明 ,北疆高产棉花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呈 S型曲线 ,其中线性增长期从 6月下旬 (盛蕾期 )至 7月下旬 (盛花期 ) ,较地上部相应时期早约 1 0 d。随种植密度的增大 ,根系生长率下降、快速... 在大田条件下 ,研究棉花根系构型分布和动态建成结果表明 ,北疆高产棉花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呈 S型曲线 ,其中线性增长期从 6月下旬 (盛蕾期 )至 7月下旬 (盛花期 ) ,较地上部相应时期早约 1 0 d。随种植密度的增大 ,根系生长率下降、快速生长期提前。根系在土壤中的下伸过程呈 S型曲线 ,构型分布符合 Y =Ae- Bx指数方程 ,有52 .4%、65.8%和 73.3%以上的根量分别集中在地表 2 0 cm、30 cm和 40 cm深的土层内 ,80 .6%以上的根量集中在植株行间两侧 0~ 1 5cm土体内。与内地棉区相比 ,北疆棉花根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棉花 根系构型分布 动态建成
下载PDF
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韩延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方面对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启示 :(1)北疆和东疆基本处于...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方面对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启示 :(1)北疆和东疆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而南疆与它们则有较大的差距 ;(2 )在三大区域之间 ,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异要远大于城镇居民货币工资收入差异 ;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较大的相对差异中可以透视出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相对差异也较大 ;(3)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的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4)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 2 0世纪 90年代后基本呈扩大态势 ;(5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 ,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差异 动态分析 新疆
下载PDF
北疆阿尔泰南缘泥盆系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42
13
作者 龙晓平 袁超 +4 位作者 孙敏 肖文交 林寿发 王毓婧 蔡克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8-732,共15页
对于北疆阿尔泰地区泥盆纪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目前仍旧存在不同观点。前人基于阿尔泰南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分别提出了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等不同构造观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泥盆纪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研... 对于北疆阿尔泰地区泥盆纪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目前仍旧存在不同观点。前人基于阿尔泰南缘泥盆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分别提出了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等不同构造观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泥盆纪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原岩主要为泥质或砂质沉积岩。尽管不同岩性样品主量元素含量不同,但其化学蚀变指数(CIA)小于75,成分变异指数(ICV)接近或小于1.0,斜长石蚀变指数(PIA)平均70,说明其源区物质比较新鲜,成熟度相对较低,化学风化作用较弱。同样,不同岩性样品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但表生过程中不活泼的微量元素比值却比较一致,轻稀土(LREE)中度富集(LaN/YbN=2.88-9.90),重稀土(HREE)比较平坦,并伴有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45-0.89)。绝大多数样品具有高的La/Sc(1~3)、La/Y(0.5~1)和Ti/Zr(10~35),以及较低的Sc/Cr(0.1~0.3)比值,类似于大陆岛弧相关环境碎屑沉积物。在La—Th—Sc和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除一千枚岩样品外,其他所有样品均落入大陆岛弧区。以上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大洋岛弧和被动陆缘沉积物,说明该套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相关环境,为认识阿尔泰造山带泥盆纪岛弧增生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碎屑沉积岩 阿尔泰造山带 北疆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在北疆棉田上的应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战勇 魏建军 +1 位作者 杨相昆 张占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206,共5页
比较研究了7种可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在北疆棉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7种地膜的拉伸性能均达GB 13022-91中优等品标准,可通过机械铺设;BX90和BX120的加速破裂期为铺设后60~70 d,单位面积破损率BJ90〉BX90〉BJ120〉BX120,达28.3%~58.3%,质... 比较研究了7种可降解地膜的性能及在北疆棉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7种地膜的拉伸性能均达GB 13022-91中优等品标准,可通过机械铺设;BX90和BX120的加速破裂期为铺设后60~70 d,单位面积破损率BJ90〉BX90〉BJ120〉BX120,达28.3%~58.3%,质量损失率BJ90〉BJ120〉BX90〉HY90CD〉BX120,达18.20%~46.5%;对苗期株高增长率、叶片数增长无明显影响,对蕾期株高、叶片数、第一果枝节位及第一果枝高度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棉花结蕾数上明显优于CK,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BX90和BX120最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北疆 棉花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北疆地区融雪洪水及其前期气候积雪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吴素芬 刘志辉 邱建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依据水文观测资料,对北疆地区发生融雪洪水前期气温、降水、积雪和诱发洪水的升温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发生融雪洪水的定量指标,有助于今后开展融雪洪水预报。
关键词 融雪洪水 气温 预报 北疆地区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花(1800kg·hm^(-2))生长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旺锋 勾玲 +1 位作者 杜亮 李蒙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1,共5页
采用植物生长分析法 ,研究了北疆高产( 1 80 0 kg· hm- 2 )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相对生长率、群体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分析了北疆公顷产 1 80 0 kg高产棉花物质生产的特点 。
关键词 棉花 高产 生长分析 北疆
下载PDF
新疆北部的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毛炜峄 江远安 李江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2,共6页
应用新疆北疆地区以及天山山区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北疆沿天山经济带、北疆平原、北疆北部流域、北疆西部流域6个区域的年、暖季(5-10月)、冷季(11-4月)以及各月的降水量线性趋势特征... 应用新疆北疆地区以及天山山区2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天山山区、北疆沿天山经济带、北疆平原、北疆北部流域、北疆西部流域6个区域的年、暖季(5-10月)、冷季(11-4月)以及各月的降水量线性趋势特征。结果显示:6个区域及26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45a年来均呈线性增加趋势;暖季降水量6个区域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北疆区、天山山区最显著;冷季降水量6个区域全部呈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月降水线性趋势变化较显著的月份为1、2、7、11、12月,其它各月没有通过0.10显著性水平检验,12个月中增湿趋势站数明显占优势的月份可占80%左右,3、9月呈下降趋势的站数较多。增湿结果已给新疆带来风吹雪、雪崩、畜牧业雪灾、洪水、融雪性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线性趋势 增湿 蒙特卡洛检验 北疆 天山山区
下载PDF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铜矿床主要类型和地质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韩春明 肖文交 +3 位作者 崔彬 毛启贵 张继恩 敖松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89,共16页
铜矿床广泛地分布于新疆北部,已构成我国重要的铜及多金属矿床产地和后备基地。根据容矿岩石和矿床成因特征,新疆北部的铜矿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斑岩Cu-Mo-(Au)型;②岩浆Cu-Ni硫化物型;③VMS Cu-Pb-Zn型;④夕卡岩Cu-Mo-... 铜矿床广泛地分布于新疆北部,已构成我国重要的铜及多金属矿床产地和后备基地。根据容矿岩石和矿床成因特征,新疆北部的铜矿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斑岩Cu-Mo-(Au)型;②岩浆Cu-Ni硫化物型;③VMS Cu-Pb-Zn型;④夕卡岩Cu-Mo-Au-Ag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和塔里木板块汇聚碰撞和碰撞后的弛张作用密切相关。早泥盆世(~400)斋桑洋盆沿着阿尔泰-富蕴一带向北俯冲,由于板片后退和拆沉作用,在阿尔泰南缘形成弧后盆地并伴有大量的火山喷发和成矿流体活动,导致阿舍勒和可可塔勒等VMS铜一铅锌型矿床的形成;而在西天山的博罗霍努一带,此次构造事件导致喇嘛苏铜矿床的形成。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由于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形成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并伴有高侵位的花岗岩体分布和铜-钼-金-银矿体的形成。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大量镁铁-超镁铁质和碱性花岗岩岩浆侵位,形成大量的岩浆铜镍硫化物(喀拉通克、黄山和黄山东)和夕卡岩型矿床(索尔库都克、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构造环境 新疆北部
下载PDF
新疆北疆绿洲区4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37
19
作者 郭海明 于磊 林祥群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6,共5页
对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L-323生长速度比阿尔冈金快,二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特点;胖多和金皇后3年中生长速度逐年加快,第3年胖多在所有品种中生长速度最快。4个品种4年总产... 对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WL-323生长速度比阿尔冈金快,二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特点;胖多和金皇后3年中生长速度逐年加快,第3年胖多在所有品种中生长速度最快。4个品种4年总产草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4年总产草量由高到低排列的混播组合为:胖多>金皇后>阿尔冈金>WL-323。各品种在生长第4年产草量迅速下降,胖多粗蛋白含量最高。对4个品种综合评价后得出,胖多生产性能最佳,绿洲区进行苜蓿引种时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疆 绿洲区 苜蓿品种 生产性能
下载PDF
CuNi-VTiFe复合型矿化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新疆北部为例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莉娟 龙灵利 唐萍芝 廖震 张会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12,共12页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杂岩 铜镍硫化物 钒钛磁铁矿矿床 复合型矿床 新疆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