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被引量:424
1
作者 吴福元 徐义刚 +1 位作者 高山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5-1174,共30页
华北岩石圈减薄是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的具体时间、减薄幅度、空间分布范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因素,多有争论。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讨论,内容包括:(1)是克拉通破坏还是岩石圈减薄;(2)古生代以... 华北岩石圈减薄是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的具体时间、减薄幅度、空间分布范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因素,多有争论。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讨论,内容包括:(1)是克拉通破坏还是岩石圈减薄;(2)古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时代与壳幔解耦;(3)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发生的时间;(4)岩石圈减薄的垂向幅度;(5)克拉通破坏在中国东部的空间分布;(6)克拉通破坏机制;(7)克拉通破坏的地球动力学原因;(8)华北克拉通破坏在世界上的特殊性等。文后,汇编了近10余年来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克拉通破坏 华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被引量:260
2
作者 翟明国 彭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65-2682,共18页
本文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表壳岩系、高压麻粒岩和孔兹岩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1)华北克拉通在约2500Ma太古宙结束时已基本形成。在2300Ma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2)2300~19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基底陆块的拉伸-破... 本文讨论了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表壳岩系、高压麻粒岩和孔兹岩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1)华北克拉通在约2500Ma太古宙结束时已基本形成。在2300Ma之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2)2300~19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基底陆块的拉伸-破裂事件,在克拉通内部发育了晋豫、胶辽裂陷盆地和丰镇陆内凹陷盆地;(3)约1900Ma期间,有地幔上涌并伴随辉长岩浆的底侵作用,引起大青山-丰镇地区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底侵的辉长岩浆作为岩体和岩墙在下地壳就位,并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4)约1850Ma期间,华北克拉通经历了一次挤压构造事件,导致了裂陷盆地的闭合和焊接,形成晋豫和胶辽两个类似于现代陆-陆碰撞型的造山带;(5)在华北克拉通的北缘,华北克拉通可能与其北部的另一古老陆块或岛弧拼合,其拼合带应位于白云鄂博以北,现在已残缺不全。孔兹岩系可能代表了平行于北缘造山带的一条构造带,与北部造山带的俯冲碰撞相关的陆内深部逆掩造成了麻粒岩相岩石的形成和抬升;(6)白云鄂博群、化德群和渣尔泰(-狼山)群是与长城系相同时期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7)1850~1700Ma期间,华北克拉通进入伸展构造体制,导致基底抬升,产生裂陷槽、基性岩墙群和非造山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元古代 构造事件
下载PDF
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研究及其对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划分新方案的进一步约束 被引量:255
3
作者 李怀坤 朱士兴 +6 位作者 相振群 苏文博 陆松年 周红英 耿建珍 李生 杨锋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31-2140,共10页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1600~1400Ma)早期。结合早先大红峪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1622~1625Ma),现在可以确切地将高于庄组的底界年龄限定在1600Ma左右。结合最近在铁岭组斑脱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1440Ma),本文再次建议,应将华北中元古界蓟县系的底界下拉到高于庄组底界,自该组底部(1600Ma)到铁岭组顶部(1400Ma)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属于新定义的蓟县系,并对应于国际中元古界的盖层系,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之间的界线则可作为蓟县系与长城系的分界标志。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的精确定年,为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高于庄组 SHRIMP和LA-MC-ICPMS U-Pb定年 盖层纪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51
4
作者 翟明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6,共13页
华北克拉通具有38亿年的漫长历史,特别是与其他克拉通相比,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在太古宙,华北克拉通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Ga的陆壳增... 华北克拉通具有38亿年的漫长历史,特别是与其他克拉通相比,它有更为复杂的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几乎所有的地壳早期发展与中生代以来的重大构造事件。在太古宙,华北克拉通经历了>3.0Ga的陆核与微陆块的形成;2.7~2.9Ga的陆壳增生;2.5Ga的岩浆、变质作用与克拉通化;2.3~1.9Ga的古元古代活动(造山)带;1.8Ga的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状态,其南、北缘受到秦岭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的影响;在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则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格局的转变和克拉通的破坏与重建;在新生代,华北克拉通的东缘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与上述重大构造事件相对应,华北克拉通出现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固体矿产资源。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不同类型的成矿系统,为深刻理解大地构造背景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华北克拉通 陆壳演化 构造背景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213
5
作者 陈衍景 翟明国 蒋少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95-2726,共32页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型银、铅锌、铜、钼等矿床的发现或识别,将造山金矿的概念和成矿分带模式拓展为造山型矿床;确定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北缘均发生了印支期成矿事件,尤其是浆控高温热液型钼矿床;发现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成矿系统以富CO_2、富钾、富氟为特征,不同于岛弧区同类矿床;挤压造山带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也以含CO_2-H_2O包裹体而区别于弧后盆岭省的同类成矿系统;发现中央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在成矿类型、优势矿种等方面差异显著,缘于它们分别经历了弱增生-强碰撞和强增生-弱碰撞的造山作用;确定华北陆块及其陆缘造山带东部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自西向东成矿年龄梯级变新,优势成矿类型和矿种不同,缘于太平洋板块作用叠合于造山带自身的演化;发现碰撞前的热液成矿系统均或多或少地遭受改造,甚至活化、再就位成另类矿床;在秦岭造山带新发现了1.9Ga和1.75Ga浆控热液钼矿床以及430Ma的造山型银金钼矿床,在兴蒙造山带新发现了泥盆纪造山型铜金矿床,据此预测了前中生代矿床的找矿潜力;提出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探针,厘定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120Ma之后的隆升剥蚀幅度总体小于10km,平均每年0.04mm,快速隆升剥蚀只能发生在130Ma之前;初步厘定古亚洲洋沿索伦-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闭合于260~250Ma,古特提斯洋北支最终闭合于220Ma;揭示华北克拉通对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ea超大陆事件均有响应,发现了拉马甘迪(Lomagundi)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漂移现象,确定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2.3Ga以后。提出急需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亚造山带 中央造山带 成矿作用 造山作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被引量:205
6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8 位作者 戴黎明 刘丽萍 金宠 刘鑫 郝天珧 周立宏 刘保华 周均太 焦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89,共26页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地块上,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区域。渤海湾盆地的结构、构造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过程。文章综合10a来据三维地震资料揭示的渤海湾盆地构造,和20a来渤海湾盆地周边华北克...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地块上,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区域。渤海湾盆地的结构、构造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过程。文章综合10a来据三维地震资料揭示的渤海湾盆地构造,和20a来渤海湾盆地周边华北克拉通区域中、新生代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系统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渤海湾盆地深、浅部的构造机制分别为:中生代浅部构造机制是挤出构造成因,深部构造机制为局部有限的拆沉+底侵模式;新生代构造机制是北西向壳内伸展机制,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激发的软流圈的东扩远程效应和太平洋俯冲带的跃迁式东撤的联合效应——区域性"西进东退"的深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华北克拉通 破坏 深部构造 浅部响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与机制:中生代火成岩和深源捕虏体证据 被引量:152
7
作者 许文良 王清海 +2 位作者 王冬艳 裴福萍 高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09-317,共9页
基于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即晚三叠世 ( 2 0 5~ 2 2 5Ma)碱性岩浆作用 ;中晚侏罗世 ( 1 5 5~ 1 6 0Ma)花岗质岩浆作用 ;早白垩世 ( 1 1 2~ 1 32Ma)双峰式岩浆作用和晚白垩世 (... 基于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可划分成四个阶段 ,即晚三叠世 ( 2 0 5~ 2 2 5Ma)碱性岩浆作用 ;中晚侏罗世 ( 1 5 5~ 1 6 0Ma)花岗质岩浆作用 ;早白垩世 ( 1 1 2~ 1 32Ma)双峰式岩浆作用和晚白垩世 ( 92~ 73Ma)碱性玄武质岩浆作用。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榴辉岩捕虏体的发现及其地质年代学资料 ( 2 1 9Ma)表明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陆壳加厚过程。俯冲板片的断离以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和晚三叠世 ( 2 0 5~ 2 2 5Ma)的碱性岩浆作用的存在均暗示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已经开始。拆沉作用则是引起中生代早期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中、晚侏罗世 ( 1 5 5~ 1 6 0Ma)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环境 ,代表了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继续和发展。早白垩世 ( 1 1 2~ 1 32Ma)双峰式岩浆作用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达到了峰期。而幔源纯橄岩捕虏体中富硅质熔体的交代作用和玄武岩的高87Sr/ 86Sr值、低ε(Nd ,t)值特征表明 ,软流圈对岩石圈底部的化学侵蚀可能是导致该阶段岩石圈减薄的主导机制。晚白垩世 ( 92~ 73Ma)碱性玄武质岩浆作用和“海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火成岩 深源捕虏体
下载PDF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supercontinent of North China Craton at the end of Neo-Archaean and its breakup during late Pala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被引量:165
8
作者 翟明国 卞爱国 赵太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219-232,共14页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ncentrate at two stages: 2 600-2 400 Ma and 2 000-1 700 Ma (briefly, we call them 2.5 Ga event and 1.8 Ga event respectiv... The most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oncentrate at two stages: 2 600-2 400 Ma and 2 000-1 700 Ma (briefly, we call them 2.5 Ga event and 1.8 Ga event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at the essences of these two events are: Several Archaean micro-continents amalgamated to form one supercontinent according to the plate tectonic principle with a small scale at about 2.5 Ga, and the supercontinent broke down by upwelling of an ancient mantle plume at about 1.8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ical event supercontinent.
原文传递
辽东半岛南部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被引量:144
9
作者 路孝平 吴福元 +3 位作者 林景仟 孙德有 张艳斌 郭春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激光ICP 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 ,出露于辽东半岛南部金州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年龄为 2 4 4 0~ 2 5 0 0Ma左右 ,比辽宁北部—吉林南部大致同时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略晚 ,或基本相当。结合其它地质证据 ,上述两者在太古宙可能是相互... 激光ICP 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 ,出露于辽东半岛南部金州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年龄为 2 4 4 0~ 2 5 0 0Ma左右 ,比辽宁北部—吉林南部大致同时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略晚 ,或基本相当。结合其它地质证据 ,上述两者在太古宙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块体 (分别称辽南地块和辽北—吉南地块 ) ,它们在古元古代晚期因造山作用而拼合在一起。古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两个时期 ,早期形成的条痕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2 1 60Ma,为辽河群沉积的基底岩石 ;晚期形成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石正长岩形成于距今约 1 85 0Ma ,标志着辽吉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据此 ,可确定辽河群沉积—变质的时限为距今 2 1 60~ 1 85 0Ma ,其演化时间不超过 30 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早前寒武纪 辽东半岛 华北地台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BIF铁矿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39
10
作者 张连昌 翟明国 +4 位作者 万渝生 郭敬辉 代堰锫 王长乐 刘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31-3445,共15页
研究表明,BIF铁矿在华北克拉通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大规模BIF铁矿主要发育在绿岩带分布区的鞍山-本溪、冀东、霍邱-舞阳、五台、鲁西和固阳等地;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的BIF形成于古太古代,最年轻BIF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但BIF铁矿的... 研究表明,BIF铁矿在华北克拉通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大规模BIF铁矿主要发育在绿岩带分布区的鞍山-本溪、冀东、霍邱-舞阳、五台、鲁西和固阳等地;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的BIF形成于古太古代,最年轻BIF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但BIF铁矿的峰期为新太古代晚期(2.52~2.56Ga);BIF铁矿类型可划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比利尔湖型两类,但华北以晚太古代绿岩带中的阿尔戈马型为主,仅吕梁的古元古代袁家村铁矿具典型苏比利尔湖型铁矿特征。根据BIF在绿岩带序列中的产出部位和岩石组合关系,可将华北BIF划分为:1)斜长角闪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组合;2)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3)黑云变粒岩(夹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4)黑云变粒岩-绢云绿泥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5)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组合等5种类型。华北克拉通BIF形成时代与早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2.5~2.6Ga),但与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的峰期(2.7~2.9Ga)有一定偏差,其原因可能与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十分强烈有关。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大多形成于岛弧环境,但局部地区(如固阳)BIF铁矿可能形成于深部有地幔柱叠加的岛弧环境。华北克拉通BIF富矿主要有三种类型:原始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和古风化壳等,但总体不发育富铁矿,国外发育的风化壳型富铁在我国甚为少见。本文认为在探讨BIF铁矿类型时,需要从绿岩带发育序列进行综合判别。阿尔戈马型铁矿一般产于克拉通基底(绿岩带)环境,苏比利尔湖型铁矿一般形成于稳定克拉通上的海相沉积盆地或被动大陆边缘。华北克拉通BIF铁矿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IF铁矿无Ce负异常且Fe同位素为正值,从而暗示铁矿沉淀的环境为低氧或缺氧环境,而铕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条带状铁矿 绿岩带 陆壳增生 成矿机制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太行山和华北其它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浆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28
11
作者 陈斌 田伟 +1 位作者 翟明国 荒川洋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主要特征是岩石类型复杂(从辉长质到二长花岗质),显示高钾钙碱性、高Sr-Ba、高Sr/Y和La/Yb比值和高度富集的Sr-Nd同位素成分。锆石SHRIMP定年表明,太行山地区岩浆作用发生在138-127Ma之间。该年代结果与东...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岩浆岩的主要特征是岩石类型复杂(从辉长质到二长花岗质),显示高钾钙碱性、高Sr-Ba、高Sr/Y和La/Yb比值和高度富集的Sr-Nd同位素成分。锆石SHRIMP定年表明,太行山地区岩浆作用发生在138-127Ma之间。该年代结果与东亚其它地区已经发表的锆石年代数据揭示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发展具有从日本岛(和朝鲜半岛;210Ma),到胶辽半岛(180Ma),再到大别山-太行山(138Ma)的年轻化趋势。这暗示华北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但华北中生代岩浆岩似乎没有明显的向内陆方向的成分变化极性,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的水平俯冲有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华北中生代岩浆岩可能主要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随后的分离结晶过程,而不是形成于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板块俯冲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与过程的讨论:是拆沉,还是热侵蚀和化学交代? 被引量:116
12
作者 邓晋福 苏尚国 +4 位作者 刘翠 赵国春 赵兴国 周肃 吴宗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有两种模型:(1)岩石圈拆沉;(2)热侵蚀和/或化学交代。文中主要从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两个途径,通过(1)燕山带造山幕和结构要素组合以及造山过程的p-T-t轨迹;(2)收缩构造变形、火成岩构造组合和...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作用,主要有两种模型:(1)岩石圈拆沉;(2)热侵蚀和/或化学交代。文中主要从岩浆活动与构造变形两个途径,通过(1)燕山带造山幕和结构要素组合以及造山过程的p-T-t轨迹;(2)收缩构造变形、火成岩构造组合和下地壳岩石捕虏体3个独立证据提出陆壳的构造加厚;(3)火成岩成因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和热模拟等,试图讨论华北地区克拉通有浮力的岩石圈如何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而不是热侵蚀或化学交代机制使岩石圈地幔改造为EMI印记实现的减薄作用。大量对流的软流圈物质注入克拉通是诱发陆壳发生局部熔融所必需的条件。底侵玄武质岩浆的加热并弱化先前的冷和强的克拉通地壳,创造一个流变学条件,以使收缩构造变形和陆壳加厚成为可能。陆壳最下部和岩石圈地幔中形成的大量玄武质岩石,在构造加厚作用下,相转变为榴辉岩,致使原先有浮力的岩石圈转变为密度大的岩石圈,随之发生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燕山期 底侵玄武质岩浆 构造加厚 岩石圈拆沉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花岗岩:从碰撞后到非造山 被引量:110
13
作者 刘红涛 翟明国 +1 位作者 刘建明 孙世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48,共16页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五个类型。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起源于泥砂质变沉积岩在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五个类型。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起源于泥砂质变沉积岩在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中的减压脱水熔融 ;高锶花岗岩起源于强烈加厚陆壳的下部或壳幔过渡带的中酸性或基性岩石脱水部分熔融 ;碱质 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均为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产物 ,但后者明确指示区域岩石圈已处于板内裂谷状态。在区域地质演化总体框架下 ,中生代各类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时间序列 ,明确反映出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从碰撞后到非造山的演化过程 :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高锶花岗岩 +碱质 A型花岗岩构成碰撞后花岗岩套 ,而碱性花岗岩 +碱质 A型花岗岩则构成板内非造山花岗岩套。区域花岗岩浆活动的演化表明 ,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中生代重大构造转折应发生在 160~ 150 Ma之间。在 160 Ma以前的中生代早中期 ,区域岩石圈仍处于碰撞后前期的强烈加厚的过程之中 ,该时期以出现大量的高锶花岗岩和少量过铝质淡色花岗岩为特征 ;150~ 110 Ma期间为碰撞后晚期的区域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 ,该时期则以高锶花岗岩侵位事件的急剧减少和碱质 A型花岗岩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花岗岩 侵位事件 岩石圈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 被引量:105
14
作者 刘红涛 孙世华 +1 位作者 刘建明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74,共1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 ,其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以普遍发育条纹长石为主要岩相学特征。高锶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富钠、高钾和高铝的岩石化学特征。根据 16个代表性岩体共... 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 ,其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以普遍发育条纹长石为主要岩相学特征。高锶花岗岩总体上具有富钠、高钾和高铝的岩石化学特征。根据 16个代表性岩体共 6 1个样品的分析结果 ,本区的高锶花岗岩可被明显地划分为低硅岩石组 (Si O2 =5 3%~ 6 0 % )和高硅岩石组(Si O2 =6 5 %~ 73% ) ,缺乏 Si O2 =6 0 %~ 6 5 %的岩石 ,因而具有“双峰”分布特点。绝大多数高硅岩石属于高钾钙碱系列 ,而低硅岩石既有属于高钾钙碱和普通钙碱系列的 ,也有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的。其微量元素以高锶、亏损重稀土及不发育明显富铕异常为重要特征 ,并以此明显区别于非高锶花岗岩。根据高锶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并将它们与近年来许多天然岩石在不同温压条件下脱水熔融实验所获熔体进行了广泛对比 ,认为该区高锶花岗岩类的低硅岩石的源岩应为玄武质角闪岩类 ,而高硅岩石的源岩则为变中酸性火成岩类。源区部分熔融应该是在高温 (T >85 0~ 90 0℃ )和高压(P≥ 1.5 GPa)条件下进行的。熔体从源区抽取后的岩浆过程中没有经历明显的长石矿物的分离结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中生代 高锶花岗岩 地球化学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2.1~1.7Ga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109
15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43-1354,共12页
近些年来华北克拉通在21~17亿年前发生的地质事件很受关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华北克拉通曾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它们不是简单的一个造山或裂谷事件,应通过对地质事件群的厘定,分解为21~19亿的造山和18.5~17亿的裂解两个事... 近些年来华北克拉通在21~17亿年前发生的地质事件很受关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华北克拉通曾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它们不是简单的一个造山或裂谷事件,应通过对地质事件群的厘定,分解为21~19亿的造山和18.5~17亿的裂解两个事件亚群21~19亿造山事件表现为:(1) 在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上发育的一些古元古代活动带;(2) 强烈的褶皱变形和绿片岩-绿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3) 富钾质的花岗岩席侵入;(4) 镁铁质岩墙侵位于活动带中。该事件以晋豫和辽河活动带为代表,或许与前罗迪尼亚(哥伦比亚)造山有关,它们应结束于~1930Ma前后。18.5~17亿年裂解事件与前者不属同一构造体制,主要表现为:(1) 地幔大规模上涌,下部地壳整体抬升至地表,伴随强烈的混合岩化和网格状韧性变形,面状分布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岩石在中生代才受到较强烈的改造;(2) 在华北多处出露的高压麻粒岩岩墙的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时代为1820~1800Ma和1790~1760Ma,P-T-t轨迹为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型,少量有自变质结构,此类高压麻粒岩-麻粒岩岩墙不具大陆碰撞变质的特征;(3) 基底抬升被裂谷事件紧随,熊耳-安沟-中条裂谷和燕山裂谷可能属同一体系,熊耳群火山岩最早的喷发为1917Ma,顶界年龄为1760Ma;(4) 古老地幔从2000Ma的亏损在1900~ 1760Ma快速变为富集。由此推测18亿年事件的实质是在地幔规模性上隆引导下,基底整体抬升,而后紧随陆内裂陷槽发育。在时代与成因上与早-中元古代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关联。镁铁质岩墙广泛出露于克拉通内,以前的研究多认为它们与裂谷有关。新的研究表明,岩墙有变质和几乎未变质两种。变质的岩墙有2150Ma的结晶年龄,和1930~1970Ma(高压麻粒岩相)以及1830Ma(麻粒岩相)变质年龄,而未变质的岩墙有1780~1750Ma的结晶年龄,与变质岩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21~17亿年 造山事件 裂谷事件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及构造热体制 被引量:114
16
作者 耿元生 沈其韩 任留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45-1966,共22页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广泛出露岩浆成因的正片麻岩。本文将华北克拉通分为11个变质地区,对其中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的产状、岩性、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这11个变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广泛出露岩浆成因的正片麻岩。本文将华北克拉通分为11个变质地区,对其中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的产状、岩性、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这11个变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具有以下特征:(1)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分布广泛,该期岩浆事件所形成的正片麻岩不仅在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广泛分布,而且在中部造山带也有广泛出露,在各变质地区该期的正片麻岩通常占变质基底总面积的70%以上;(2)该期岩浆事件主要集中在从2540Ma到2490Ma的50Ma期间。目前的年龄数据统计该期间形成的正片麻岩占2600Ma到2450Ma所形成的正片麻岩的75%;(3)该阶段形成的钠质片麻岩和钾质片麻岩在形成时间上几乎一致,在各变质地区不同成分的正片麻岩不具分带性。但钾质花岗岩在辽宁鞍山、辽西绥中、冀东秦皇岛和鲁西傲徕山分布相对集中;(4)该期岩浆事件与变质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变质事件通常较岩浆事件晚10~15Ma,在有些地区几乎同时,表明岩浆事件和变质事件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5)该期岩浆事件所产生片麻岩的εHf(t)值绝大多数为正值,表明它们是有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再造的产物。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广泛的岩浆事件是地幔柱底侵导致的,该期广泛的岩浆事件造就了华北克拉通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 岩浆事件 正片麻岩 地幔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3
17
作者 刘福来 刘平华 +2 位作者 王舫 刘超辉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16-2846,共31页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进展。其中,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它不仅接受了古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沉积,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物质组成最为丰富,以大面积分布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在中国境内包括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和老岭群、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和北辽河群、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向南西则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延伸至徐州-蚌埠一带的五河群,总体呈NE向展布,延伸规模长约1000km。从巨量沉积岩系的岩石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荆山群与南辽河群、集安群可以对比,而粉子山群则与北辽河群、老岭群相当。然而,由于多期/多阶段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原来各群、组中地层的上下层位及接触关系已完全破坏,目前均已呈规模不一的构造岩片形式叠置在一起,彼此之间呈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接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造山/活动带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两侧古老陆块的变质基底,原岩形成时代为1.95~2.15Ga左右。以往研究表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变质作用的强度十分不均匀,(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只局限于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而粉子山群以及辽东南的南、北辽河群和吉南的集安群、老岭群只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局部甚至只达到绿片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量变沉积岩系 变质作用 岩浆-深熔作用 构造背景 古元古代 胶-辽-吉造山/活动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特征 被引量:100
18
作者 徐义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4-331,共8页
总结了华北中生代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资料和中 -新生代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岩浆随时间的演化趋势与岩石圈减薄过程密切相关。根据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作用持续时间 (180~ 90Ma)认为该区岩石圈减薄时限约为 10 0Ma。这暗示... 总结了华北中生代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资料和中 -新生代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岩浆随时间的演化趋势与岩石圈减薄过程密切相关。根据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作用持续时间 (180~ 90Ma)认为该区岩石圈减薄时限约为 10 0Ma。这暗示热机械侵蚀可能是华北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华北东、西部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具有相反的演化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基性岩浆 热-机械侵蚀 岩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部长城系底界年龄小于1670Ma:来自北京密云花岗斑岩岩脉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108
19
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5 位作者 周红英 耿建珍 相振群 崔玉荣 刘文灿 陆松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近期在北京密云沙厂北东的大龙门村附近发现一条花岗斑岩岩脉,该岩脉侵入于新太古代密云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当中,其顶部则与片麻岩一起被常州沟组含砾砂岩沉积不整合覆盖。对该岩脉采用LA-MC-ICPMS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1 6... 近期在北京密云沙厂北东的大龙门村附近发现一条花岗斑岩岩脉,该岩脉侵入于新太古代密云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当中,其顶部则与片麻岩一起被常州沟组含砾砂岩沉积不整合覆盖。对该岩脉采用LA-MC-ICPMS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1 673±10)Ma的侵位年龄。这表明华北北部的常州沟组底界(也即长城系的底界)年龄小于1 670 Ma,很可能接近1 650 Ma,比传统的底界年龄1 800 Ma至少年轻150Ma左右。这是迄今为止华北北部长城系底界最为直接而精确的年龄约束。结合上覆大红峪组、高于庄组等测年资料,可进一步将新厘定的长城系(含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的形成时代限定在1 650~1 600 Ma,归属于固结纪(Statherian Period,1 800~1 600 Ma)最晚期。这一新进展表明,华北北部中—新元古界的底界与西伯利亚里菲系(Riphean)和印度温地亚(Vindhyan)超群等沉积序列的底界几乎完全一致,可能暗示华北与这些古陆在哥伦比亚超大陆旋回中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长城系底界 1670Ma花岗斑岩岩脉 锆石LA-MC-ICPMS测年 固结纪 哥伦比亚超大陆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4
20
作者 周新华 张国辉 +2 位作者 杨进辉 陈文寄 孙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3,共14页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火山岩 华北克拉通 古消减带 地质填图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锶-钕-铅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