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与规范意涵--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强世功 《港澳研究》 2020年第2期3-22,93,共21页
修例风波显示人心回归问题仍是中央治理香港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人心回归涉及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问题,需要建构"一国两制"理论的话语体系。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阐释中,围绕"港人治港"和... 修例风波显示人心回归问题仍是中央治理香港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人心回归涉及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问题,需要建构"一国两制"理论的话语体系。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阐释中,围绕"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两个概念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亟待正本清源。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论述,探寻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并在法理学层面上把握中央治港方针的规范意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唯有对中央治港方针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理解中央对治港方针的不断重构以及围绕"一国两制"展开的理论建构和话语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方针 话语权 港人治港 历史原意 规范意涵
下载PDF
《民法典》“根据宪法”的规范逻辑与体系释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植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关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表述始终存有争议,并集中表现为民法独立说、民宪平行说与宪法至上说这三种观点。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论以及理论基础,现有学说并未形成对“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融贯性的规范理解...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关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表述始终存有争议,并集中表现为民法独立说、民宪平行说与宪法至上说这三种观点。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法论以及理论基础,现有学说并未形成对“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融贯性的规范理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身具备来自规范层面、国家权力关系层面以及基本权利“客观法”层面的正当性基础。从宪法教义学的角度出发,可以系统探寻“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意涵,并将这一抽象的原则转为在规范层面和技术层面可供操作的规则。一方面,在积极意义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要求《民法典》积极落实制度性保障功能、组织性保障功能以及国家保护义务功能;另一方面,在消极意义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要求《民法典》应始终恪守宪法框架秩序这一基本边界,在解释和适用过程中严格遵循合宪性解释方法以及合宪性审查标准,以切实发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民法典》 规范意涵 制度性保障
下载PDF
何为道德上的“好”:一种伦理语境论释解
3
作者 梅轩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如何诠释“好”的含义乃道德哲学界一大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它蕴含特殊的规范性:说出含“好”话语不只意在表征现实世界,更在于鼓励或引导听话人实施某种道德行为。传统上,学者们或援引另一类规范性概念、或借助词源学上的“标准/准则”... 如何诠释“好”的含义乃道德哲学界一大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它蕴含特殊的规范性:说出含“好”话语不只意在表征现实世界,更在于鼓励或引导听话人实施某种道德行为。传统上,学者们或援引另一类规范性概念、或借助词源学上的“标准/准则”、或依据行事理由等来解释“好”的这种规范性,但结果皆不尽如人意。本研究提倡采用伦理语境论视角,指出在道德观和已知信息既定不变的前提下,“好”的意义受到特定语境中道德主体意欲达成的目的的影响,而它们所表达的规范性则体现在道德主体努力实现欲成目的的过程之中。借此“,好”所具有的形而上规范性意义便可转化为更加具象的自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 规范性意义 伦理语境论 道德目的
下载PDF
人文理解的遮蔽与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之困及其纾解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铭锐 闫志明 张昕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3年第10期51-61,共11页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的严峻挑战,加强对网络沉迷青少年的疏导、干预,对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顺利开展极具现实意义。规范判断意义上的青少年网络沉迷常常缺失青少年立场和对青少年的人文理解,往往从外在客观立场来评判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容易遮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观意图,带来管理主义倾向和控制式干预手段,产生标签化效应,引发一系列干预困境。对青少年充分的人文理解是纾解干预困境的关键。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视域分析发现,人文理解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网络行为主观意义的追寻、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无限可能的尊重以及与青少年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为实现人文理解的复归,青少年网络沉迷相关研究理应:研究视角由科学世界转向生活世界,研究关系由“我—它”关系转向“我—你”关系,研究重点由原因分析转向意义诠释;青少年网络沉迷干预实践理应:干预视角由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干预重心由技术隔离转向关系建构,干预方法由说服教育转向自我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沉迷 规范判断 人文理解 教育现象学 主观意义 生活世界 “我-你”关系
原文传递
三维重塑:走向规范意义的调解——基于法官、习惯与调解的互动关系分析
5
作者 童晓宁 《民间法》 2021年第1期64-75,共12页
调解是由中国历史和现实决定的生机勃勃的法律实践。结合法官对于民事习惯司法适用(调解)的观察,基于驱动型、价值导向和结构制约型调解的类型化分析,发现传统调解存在法官专业化培养与调解能力成反比、习惯适用空间缩小与法治发展成反... 调解是由中国历史和现实决定的生机勃勃的法律实践。结合法官对于民事习惯司法适用(调解)的观察,基于驱动型、价值导向和结构制约型调解的类型化分析,发现传统调解存在法官专业化培养与调解能力成反比、习惯适用空间缩小与法治发展成反比与调解规范化趋势与社会动员成反比的问题。提出从法官驱动型调解迈向社会参与型调解、从价值导向型调解迈向程序导向型调解、从结构制约性调解迈向良俗塑造型调解的规范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习惯 调解 三维重塑 规范意义
原文传递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规范的确立——基于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6
作者 杨会 《唐都学刊》 2022年第6期74-80,共7页
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作为新时期文坛上的第一次文学评奖对于文坛复苏、文学创作规范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评选以读者推荐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力图确保其公正性,但在专家评审环节的细微操... 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作为新时期文坛上的第一次文学评奖对于文坛复苏、文学创作规范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评选以读者推荐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力图确保其公正性,但在专家评审环节的细微操作上可见其对于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偏好。从流程上看,严肃、认真的评奖态度凸显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为此后的文学评奖做了示范。此次评奖通过评选出样本作品的方式,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规范,开拓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之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样化风格作品的成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人民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操作流程 规范意义
下载PDF
论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 被引量:2
7
作者 曲新久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罪状描述,前半句与后半句分别作文义解释后,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的关键。单论前半句,绑架罪是单一行为犯、目的犯;单论后半句...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罪状描述,前半句与后半句分别作文义解释后,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绑架罪单一行为说与复合行为说之争的关键。单论前半句,绑架罪是单一行为犯、目的犯;单论后半句,绑架罪客观方面以存在绑架行为人、人质、被勒索人即第三人之三方关系、三方构造为必要。前半句受后半句制约、感染,而不是相反,绑架罪只能是复合行为犯,即绑架(强力掳人)并拘禁他人以及以其他强制方法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与勒赎、勒索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性“绑架行为”。绑架除了强力掳人语义即其规范含义外,还以绑架罪构成要件内存在上述三方关系、三方构造为必要。历史解释《刑法》第239条,也可大致确定这是立法原意。复合行为说正确定性了绑架罪构成要件,但既遂标准是有一定问题的;单一行为说错误定性了绑架行为的单复,但既遂标准的主张是相对合理的。从复合行为说出发,吸取单一行为说的合理成分,绑架罪既遂与未遂应当从严解释,中止从宽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单一行为犯 复合行为犯 绑架的语义与规范意义
下载PDF
交通肇事“逃逸”的本质——从规范涵义与目的出发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双剑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2-99,112,共9页
理论上,对交通肇事“逃逸”应作何理解的观点各不相同。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交通肇事“逃逸”,关键在于把握其本质,而探寻其本质需从规范涵义与目的出发。通过文义解释的优先地位得出,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涵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之后... 理论上,对交通肇事“逃逸”应作何理解的观点各不相同。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交通肇事“逃逸”,关键在于把握其本质,而探寻其本质需从规范涵义与目的出发。通过文义解释的优先地位得出,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涵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从现场逃跑的行为。通过目的解释的限制作用得出,其规范目的在于保护公共交通安全。因此“逃逸”的本质就是会导致公共交通安全危险上升的逃跑行为。在此基础上引出两个观点:交通肇事罪存在自首的空间;肇事逃逸与逃逸致人死亡中的“逃逸”应作统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规范涵义 规范目的
下载PDF
论规范法学对中国法治理论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董静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当代中国主流法治概念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制之外,更强调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于"认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为法治理想的实现埋下风险。本文对承担客观认知功能的规范法学进行研究,论证规范法学对因果性解释与规范性解释... 当代中国主流法治概念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制之外,更强调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于"认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为法治理想的实现埋下风险。本文对承担客观认知功能的规范法学进行研究,论证规范法学对因果性解释与规范性解释的区分、对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的区分、对规范性之生成的研究,以为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完善作出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法学 规范 归责律 客观意义 规范性
下载PDF
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 被引量:280
10
作者 童辉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8-930,921,共4页
对20年来被广泛应用的量表SCL-90的常模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2006年在全国范围抽取了成人样本1890人,并使用唐秋萍等人的合并常模资料、陈树林等人杭州2808人的数据资料与1986年的常模进行比较分析。20年后,躯体化、强迫、恐怖、精... 对20年来被广泛应用的量表SCL-90的常模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2006年在全国范围抽取了成人样本1890人,并使用唐秋萍等人的合并常模资料、陈树林等人杭州2808人的数据资料与1986年的常模进行比较分析。20年后,躯体化、强迫、恐怖、精神病性的分数以及总分显著增高,抑郁、敌意、偏执没有显著差异;人际敏感、焦虑显著降低。因素分析发现中国被试在90项症状上的主要因子:低效能因子表现了一种难以应对应激情境时个体内部的失能、混乱、低效能的心理水平以及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的生态学状态。躯体反应因子表现了中国被试另一特有的心理障碍的表达方式。人际问题因子表明中国被试对心理障碍的感受与人际关系紧密相联。直接用因子粗分2分作为临界值与常模参照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90 常模 变迁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 被引量:21
11
作者 唐祥金 薛旭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5,共6页
词形变异在英语中大量存在 ,广为使用 ,或强化语势 ,或活泼语言 ,或激发联想 ,或画龙点睛。其构成方式不拘一格 ,既可重复词素、单词和符号 ,也可借助大小写法、错位法、偷换法、删除法、添加法、误用法等手段突破常规 ,构成变异。词形... 词形变异在英语中大量存在 ,广为使用 ,或强化语势 ,或活泼语言 ,或激发联想 ,或画龙点睛。其构成方式不拘一格 ,既可重复词素、单词和符号 ,也可借助大小写法、错位法、偷换法、删除法、添加法、误用法等手段突破常规 ,构成变异。词形的变异仍以常规为参照 ,仍然是词 ,仍然具有语言这一符号系统赋予文字的全部功能 ,而且是开放的、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形 常规 变异 语义
下载PDF
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教师专业化的三维内涵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道宇 李栋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4,共7页
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面临"信息化""道德滑坡""职业枯竭"等时代挑战的今天。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现象学反思,本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 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面临"信息化""道德滑坡""职业枯竭"等时代挑战的今天。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现象学反思,本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技术化",即让教师掌握解决教育问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教育目的。不仅如此,现代社会还期望对教师进行"伦理化",从而将外在的教师职业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职业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依据职业规范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教学行动。然而,"技术化"与"伦理化"虽有助于教师将工作干好,将工作干对,却难以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教育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为此,教育专业化还须"意义化",从而使教师发现教育的真谛,并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本研究希望能引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对教师专业化"意义之维"的重视,注重技术化、伦理化与意义化三者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技术化 伦理化 意义化
下载PDF
高空业务新规范和新质量考核办法意义的延伸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丽英 黎先润 +1 位作者 覃晓玲 梁峰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新、旧规范和质量考核办法的比较,发现新规范和新质量考核办法的变更重点,联系高空业务现状,通过分析,探讨其意义的延伸。
关键词 规范 质量考核 意义
下载PDF
刑法解释限度理论“关联概念”新辨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振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69,158,共8页
刑法学界并没有认真对待刑法解释限度之理论问题。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理论中"关联概念"的探讨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模糊性的权利话语或道德话语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对刑法解释限度的论证力和合理性,同时也是导致刑... 刑法学界并没有认真对待刑法解释限度之理论问题。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理论中"关联概念"的探讨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模糊性的权利话语或道德话语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对刑法解释限度的论证力和合理性,同时也是导致刑法解释限度理论混乱的根本原因。鉴于此,为了深入地厘清解释限度不同理论之关系,有必要对解释限度理论之"关联概念"进行本源意义上之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限度 国民预测可能性 法文语义 犯罪定型
下载PDF
北京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基本特征——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王二平 徐联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38,共8页
以管理的三重性观点为指导进行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九国样本的初步跨文化比较显示出中国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义务定向型的基本特征。对工作意义国际研究组研究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方法提出修正意见,以期全面反映... 以管理的三重性观点为指导进行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九国样本的初步跨文化比较显示出中国职工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义务定向型的基本特征。对工作意义国际研究组研究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的方法提出修正意见,以期全面反映义务观念与权利观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工作社会规范观念研究对我国管理的意义在于:为认识和调整职工与国家及组织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角度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心理学 职工 工作意义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与语义规范性问题
16
作者 王彬彬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7,54,共4页
维特根斯坦反对语言意义实体论,强调语法规则的规范性。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被划入MD规范主义,即语言的意义是由语法规则所决定的。规范不仅表现为语法规则,也表现为逻辑形式,不同的理论体系构成了不同的描述世界、认识世界的规范... 维特根斯坦反对语言意义实体论,强调语法规则的规范性。中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被划入MD规范主义,即语言的意义是由语法规则所决定的。规范不仅表现为语法规则,也表现为逻辑形式,不同的理论体系构成了不同的描述世界、认识世界的规范。规范来源于约定,但是这种约定并不是任意的,有其自主性。规范的稳定性使得规范成为可能,规范的变化是有根据的,它要对现实负责。维特根斯坦无意于提出一种规则和意义二分的语义理论,他认为意义就体现在包含着语言行动的语言游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规则 意义
原文传递
事实、意义与基础规范——凯尔森法哲学的内在结构透视并重构
17
作者 叶一舟 《人大法律评论》 2019年第1期55-77,共23页
作为20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法哲学理论之一,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在提供诸多洞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惑。尤其是基础规范这一概念,因其重要性与复杂性,已然成为法哲学研究绕不开的一个经典谜题。而对基础规范的理解与否则决定了是否能真... 作为20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法哲学理论之一,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在提供诸多洞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惑。尤其是基础规范这一概念,因其重要性与复杂性,已然成为法哲学研究绕不开的一个经典谜题。而对基础规范的理解与否则决定了是否能真正把握凯尔森意欲揭示的法治此种特殊治理形式的奥秘。把基础规范与凯尔森关于行为与意义的论断结合,并借助早期维特根斯坦有关逻辑句法与意义的论述,将可以把基础规范从个人认知的视角中解放出来。自此,基础规范不再仅仅是法律观点的逻辑预设,而是法治国的根本法则。承认基础规范的预设与否,亦成为判断一个共同体是否已摆脱自然状态并进入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尔森 基础规范 意义 法治国 维特根斯坦
原文传递
论刑法教义学的立法批判功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亚可 《南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1期49-63,共15页
关于“刑法教义学是否具有对刑法立法进行批判的功能”这一问题,当前刑法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其中,否定说建立在这一前提上:作为刑法教义学基本逻辑起点的刑法规范是合理正当的刑法规范。然而,该前提因不符合立法事实,从而导致否... 关于“刑法教义学是否具有对刑法立法进行批判的功能”这一问题,当前刑法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其中,否定说建立在这一前提上:作为刑法教义学基本逻辑起点的刑法规范是合理正当的刑法规范。然而,该前提因不符合立法事实,从而导致否定说不具有合理性。刑法教义学作为刑法的规范意义的发现方法,对刑法立法进行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模糊性刑法规范、滞后性刑法规范和“漏洞”型刑法规范的意义发现过程中,即根据社会生活事实对三者的通常规范意义进行扬弃,从而实现其规范意义的明确化、发展性和填补。但是,刑法教义学的立法批判功能也是有场域限制的,即刑法教义学的司法面向性和实践导向性决定了刑法教义学批判不能否定现行有效的刑法规定,同时,刑法规范语言的文义边界框定了面向司法的刑法教义学批判的基本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规范意义发现 刑法教义学批判 场域限制
下载PDF
古代官吏的职业道德规范——官箴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忠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6-100,共5页
笔者认为古代诸多官箴书所载之官箴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官吏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官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身齐家,二是待人接物,三是尽心公职。其道德取向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古代社会中,官箴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 笔者认为古代诸多官箴书所载之官箴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官吏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官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身齐家,二是待人接物,三是尽心公职。其道德取向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古代社会中,官箴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今人如能批判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 职业道德规范 官箴
下载PDF
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立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状态的能在性和共在性。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是致力于生产与生态、本性与理性、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平衡。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限度即避免形式化和僵化问题,把具体的历史条件、艺术创作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特殊性收入反思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 反思 含义 基础 原则 限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