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冯琼 李春蕾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113-5115,共3页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d内的X线胸片并评分,记录两组患儿3d存活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存活率观察组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患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与常频机械通气均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短期疗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要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出现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频机械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不全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蕴 赵映敏 +2 位作者 朱敏 俞玲玲 李剑云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吕一枝 李志飞 徐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7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n=40)和常频机械通气组(n=40)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原发病、血气...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n=40)和常频机械通气组(n=40)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原发病、血气指标、血压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的胎粪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比例均显著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湿肺比例均显著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0.05),PaO_2显著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0.05),FiCO_2、SPAP均显著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20.0%(8/40)(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较常频机械通气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金永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2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122例)与常频机械通气组(105例),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2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122例)与常频机械通气组(10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变化情况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治疗后常频机械通气组患儿氧合指数(OI)为(7.92±4.27)mm Hg、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为(0.26±0.12)、血氧分压(PaO_2)为(54.29±14.39)mm Hg,高频震荡通气组患儿以上指标分别为(4.23±2.51)mm Hg、(0.37±0.21)、(63.29±15.21)mm Hg。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氧合功能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频机械通气组患儿PaCO_2为(39.39±5.92)mm Hg、pH值为(7.38±0.37)、PaO_2为(79.67±7.62)mm Hg,高频震荡通气组患儿以上指标分别为(32.15±6.42)mm Hg、(7.37±0.32)、(88.92±6.36)mm Hg。两组患儿PaCO_2与Pa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高频震荡通气的效果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对于患儿的肺氧合功能以及血氧有着良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震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敏敏 韩宝忠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嘉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嘉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照组使用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实施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时间、入住新生儿监护室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救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面罩给氧时间和鼻导管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新生儿监护室时间和总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脓毒血症、循环衰竭、气胸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缩短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频机械通气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红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4例,接受H... 目的:对比分析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4例,接受HFOV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接受CMV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值(Pa O2/Fi 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Pa O2、Pa O2/Fi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OV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震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7
作者 罗江萍 曾海权 禤爱弟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 目的观察分析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用氧、通气、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经通气治疗后6 h,观察组患儿的FiO2、OI、PaO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氧、通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占比(1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DS早产儿的治疗中,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可以更快地降低氧需求、改善氧和,其效果优于高频振荡通气,但实施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气指标,缩短用氧、通气与住院时间,并发症更少,治疗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肺复张 早产儿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8
作者 高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8期58-59,共2页
目的本文就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5例,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选择常频机... 目的本文就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5例,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选择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选择常频通气治疗相比,其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机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并为预后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