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农户资源禀赋、内在感知对技术采纳的影响——基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40
1
作者 朱月季 周德翼 游良志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9-1638,共10页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当地推广的小麦苗床拓宽技术(BBM)为例,实证分析农户资源禀赋与内在感知对非洲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资源禀赋作为外在约束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内化的社会约束,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应在实施对象、前期推广、传统转变等方面做好策略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采纳 非洲农户 技术接受模型 资源禀赋 社会规范 内在感知 埃塞俄比亚
原文传递
社会情境影响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晓林 胡捷 彭璐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598,共8页
公平作为人际交互中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群体成员在给定情境下应当如何行为的规范。社会情境对人际互动中的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介绍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社会情境如何调节公平... 公平作为人际交互中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群体成员在给定情境下应当如何行为的规范。社会情境对人际互动中的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介绍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社会情境如何调节公平感知和相关行为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应结合计算模型、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科学手段,揭示公平感知与公平行为的计算、遗传和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境 公平规范 公平感知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移动社交支付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主观参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延昇 高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应用的全面普及,"移动+社交"的模式成为支付类APP发展的趋势。在对241位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用户持续使用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应用的全面普及,"移动+社交"的模式成为支付类APP发展的趋势。在对241位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用户持续使用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参照和效用期望均能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其中效用期望在主观参照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风险认知对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主观参照在风险认知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支付APP 持续使用意愿 主观参照 效用期望 风险认知
下载PDF
社会规范对中国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龙晓枫 田志龙 侯俊东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社会规范对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情境下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意向存在两条形成路径:"内化"模式,即"规范感知—规范认同—规范行为意向—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意向"... 探讨了中国情境下的社会规范对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情境下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意向存在两条形成路径:"内化"模式,即"规范感知—规范认同—规范行为意向—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意向"关系模式;"压力"模式,即"规范感知—规范行为意向—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意向"关系模式。2消费者的自我责任归因正向影响其规范认同。3消费者自我责任归因对规范认同和规范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感知 规范认同 规范行为意向 自我责任归因 购买意向
下载PDF
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秀艳 郑丽 +2 位作者 程雪梅 刘映杰 李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11,共9页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之一,不公平感及其相关决策则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或其变式展开。大量脑成像研究探查了关于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尤其集中探讨了最后通牒...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之一,不公平感及其相关决策则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或其变式展开。大量脑成像研究探查了关于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尤其集中探讨了最后通牒博弈的回应者对不公平提议进行反应的脑区及其对应功能。经常得到关注的脑区包括了前脑岛、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和颞顶交界等。对特殊人群的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检验或澄清上述重要脑区及脑网络在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阐释特殊人群的社会认知功能的特点。近年来,相当数量的研究关注了不同情境因素(包括分配方案相关因素和社会情境相关因素)调制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过程,并讨论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未来的研究更应利用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基因和激素层面的研究,以期深入对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准则 不公平感 决策 认知神经机制:社会情境
下载PDF
基于TRA理论的酒店员工信息技术心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国鑫 林振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以TRA理论和TAM模型为基础,通过针对中国三星级以上酒店员工的信息技术采用心理的实证研究,探讨了目前酒店员工信息技术采用认知、态度和意向等基本心理状况,比较了不同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特征下酒店员工信息技术采用心理的差异,在中... 本文以TRA理论和TAM模型为基础,通过针对中国三星级以上酒店员工的信息技术采用心理的实证研究,探讨了目前酒店员工信息技术采用认知、态度和意向等基本心理状况,比较了不同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特征下酒店员工信息技术采用心理的差异,在中国酒店业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意向 技术态度 主观准则 技术认知
下载PDF
通感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6-108,共3页
通感在艺术设计中具有双向性、普遍性和时代性的作用,它是设计者与欣赏者的桥梁,失去了这座桥梁,就失去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失去了艺术作品的市场。
关键词 通感 主体 客体 共振 共鸣点 感知规范 意识规范
下载PDF
环境保护广告的代言效果研究——代言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规范诉求以及消费者权力感知的影响
8
作者 何昊 郭锐 《珞珈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如何鼓励消费者保护环境是社会营销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尽管代言策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但鲜有研究深入探讨环境保护领域的代言效果。基于规范焦点理论,该研究探讨了代言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规范表述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权... 如何鼓励消费者保护环境是社会营销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尽管代言策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但鲜有研究深入探讨环境保护领域的代言效果。基于规范焦点理论,该研究探讨了代言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规范表述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权力感知三者对代言效果的影响。情境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环境保护行为代言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规范表述方式之间存在匹配效应,具体而言,明星代言人使用指令式规范诉求的效果要好于描述式规范诉求,普通消费者代言人使用描述式规范诉求的效果要好于指令式规范诉求。这一匹配效应的出现会受到消费者权力感知的影响,对于低权力感知的消费者,普通消费者代言人与描述式规范诉求的匹配并不会显著提升代言效果。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理解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同时为营销人员设计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广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式规范 指令式规范 社会地位 权力感知 环境保护行为代言
下载PDF
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规范感知的中介作用
9
作者 胡寅凤 龚谨瑜 +3 位作者 艾丹枫 黄量杰成 周艳艳 尹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2期721-730,739,共11页
人们可基于群组信息预期未知个体的行为。为考察在实现个人目标效率与遵从群组成员行为存在冲突的情境中,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以及规范感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文字材料模拟情境,通过两个实验对208名在校大学生以及16... 人们可基于群组信息预期未知个体的行为。为考察在实现个人目标效率与遵从群组成员行为存在冲突的情境中,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对行为预期的影响,以及规范感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文字材料模拟情境,通过两个实验对208名在校大学生以及166名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实现个人目标效率与遵从群组成员行为存在冲突的情境中,群组成员行为的普遍程度正向预测行为预期,且规范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无论是面对紧密型群组还是松散型群组,若群组中某行为的普遍程度越高,人们对该行为的规范感知越强,从而越倾向于预期群组成员做出该行为。该研究揭示了人们对群组行为的规范感知在预期群组成员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成员 行为的普遍程度 行为预期 规范感知
下载PDF
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向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含 李昕光 +1 位作者 孙崇效 于文昌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揭示居民低碳出行决策过程的内在机理,识别个体异质性对低碳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引入环境意识、政策因素和出行时间感知构建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向模型。首先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98份... 为揭示居民低碳出行决策过程的内在机理,识别个体异质性对低碳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引入环境意识、政策因素和出行时间感知构建了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向模型。首先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98份有效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识别模型中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然后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规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均有显著直接影响;政策因素与环境意识、出行时间感知可通过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低碳出行意向;潜变量对低碳出行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按总效应值排序为:个人规范(0.405)、政策因素(0.359)、态度(0.325)、环境意识(0.294)。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出行时间可以调节潜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对于出行时间较短的青年人来说,态度是影响其低碳出行意向的主要因素;对于出行时间较长的中老年人,个人规范对其低碳出行意向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引导策略,促进城市低碳客运交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低碳出行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息规范理论 多群组结构方程 出行时间感知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数字藏品的规范困境:成因、动机与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小飞 田丹 +1 位作者 龚永志 张恩忠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182,共10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因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然而,“尝新”的社会俗成和“模糊”的政策规范形成了社会公众的政策风险感知困境。本研究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揭示了社会公众政策风险感知困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因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然而,“尝新”的社会俗成和“模糊”的政策规范形成了社会公众的政策风险感知困境。本研究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揭示了社会公众政策风险感知困境的形成原因。理论和调查研究表明:第一,“尝新”的社会俗成降低了公众的政策风险感知,而“模糊”的政策规范增强了公众的政策风险感知;第二,公众不同政策风险感知困境的形成,源于“尝新”的社会俗成和“模糊”的政策规范对公众参与数字藏品投资的自主性动机的影响。即,公众参与数字藏品投资的自主性动机在“尝新”的社会俗成(“模糊”的政策规范)和政策风险感知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三,公众对创新产品体验的主观理解在“尝新”的社会俗成(“模糊”的政策规范)和参与数字藏品投资的自主性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藏品 公众意识 政策规范 自主性动机 政策风险感知
原文传递
基于CLT-VBN整合框架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研究
12
作者 钱冬 魏雪静 朱郭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268,共18页
为从农户利己特性出发找到打破“治病不治土”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农户与耕地生态恶化的心理距离(时间、概率和空间距离)为着眼点,利用402份陕西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PLS-SEM方法,... 为从农户利己特性出发找到打破“治病不治土”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农户与耕地生态恶化的心理距离(时间、概率和空间距离)为着眼点,利用402份陕西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PLS-SEM方法,构建“心理距离-后果意识-责任归属感-规制感知-生态耕种行为”概念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耕种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1)概率距离越近、对耕地生态恶化后果意识越强以及对耕地生态保护相关非正式规制感知程度越高的农户,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越高,但农户对自己所在村民群体责任归属感的增强会降低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2)时间距离越近,越能通过增强后果意识、降低责任归属感提升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同时会通过降低非正式规制感知抑制行为实施,这会抵消时间距离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间接促进作用,空间距离通过增强后果意识可提升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也会被责任归属感的抑制作用抵消。(3)与农药减量和保护性耕作行为相比,心理距离对化肥减量行为直接影响不显著,非正式规制感知的增强会降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实施度。因此,建立合理的耕地生态与农户生产利益间的紧密联结是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当为农户提供耕地生态恶化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明确数据和信息、分担和弱化农户群体对耕地生态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利得感、增强农户实施生态耕种行为的技术可获得性和群体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水平理论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 心理距离 后果意识 责任归属感 规制感知 生态耕种行为
原文传递
社会规范诉求与消费者的环境保护行为:时间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昊 童泽林 黎建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规范焦点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时间距离因素如何影响社会规范信息的说服效果得到了探讨。两个情境实验的结果表明,当环境宣传强调消费行为对未来环境的影响时,指令式规范的说服效果要好于描述式规范;当环境宣传强调消费行为对当前环... 基于规范焦点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时间距离因素如何影响社会规范信息的说服效果得到了探讨。两个情境实验的结果表明,当环境宣传强调消费行为对未来环境的影响时,指令式规范的说服效果要好于描述式规范;当环境宣传强调消费行为对当前环境的影响时,描述式规范的说服效果要好于指令式规范,但是对于严重程度感知较强的环境议题,描述式规范与指令式规范的说服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设计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时,营销人员需要注意宣传内容所强调的时间距离特征与所使用的社会规范诉求焦点之间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令式规范 描述式规范 时间距离 环境严重程度感知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高职工科生吸烟好奇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毛嘉钰 王君婧 +3 位作者 刘欢 林知 任佳莲 王冬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20期2846-2849,共4页
目的 探讨工科高职生吸烟好奇心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3日—12月25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高职院校工科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吸烟社会规范感知量表和空虚... 目的 探讨工科高职生吸烟好奇心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3日—12月25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高职院校工科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吸烟社会规范感知量表和空虚感量表和吸烟好奇心量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 403份,回收有效问卷1 238份,有效回收率88.24%。其中316人(25.5%)有吸烟经历,922人(74.5%)无吸烟经历。吸烟好奇心总得分M(P_(25),P_(75))为8.00(7.00,14.00)分,吸烟规范感知总得分为5.00(4.00,8.00)分,空虚感总得分为33.00(18.00,48.25)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吸烟好奇心与吸烟社会规范感知、空虚感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吸烟经历、吸烟社会规范感知、空虚感均是吸烟好奇心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高校应帮助学生对吸烟这一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控烟力度,减少学生吸烟率。定期开展吸烟危害的讲座和禁烟活动,优化并营造健康向上的无烟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好奇心 工科 高职生 吸烟社会规范感知 空虚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