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心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海涛 徐丹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481-487,共7页
2017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⑴。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外科术后(如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均属于心血管重症面对心... 2017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⑴。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外科术后(如瓣膜修补术或置换术)等均属于心血管重症面对心血管重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心脏重症康复是突破目前我国心血管重症防治瓶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重症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降低因心血管重症死亡的发生率,并实现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心脏重症 心脏康复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邵仁德 汪文杰 +1 位作者 程乐平 鲁厚清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50-155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心输出量 胸液水平 肺挫伤 外周血管阻力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韦雪 杜新月 +7 位作者 刘龙 周维 卢红 蒋桂伸 尹晓勤 董蔚 柴华凤 邓国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血压、中心静脉压、输氧量、心率和心输出量等。这些指标能反映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有效进行液体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技术从... 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血压、中心静脉压、输氧量、心率和心输出量等。这些指标能反映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有效进行液体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技术从有创逐渐向着微创和无创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创和无创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 心输出量
原文传递
无创心排量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巫泓生 曹天生 +3 位作者 嵇腾飞 陈亮 邱旭彬 马克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患者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7例。在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治疗中,对照组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完成,研究组通过床旁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动态监测患者CO及经中心静脉导管监测患者ScvO2。比较两组早期容量达标时间、24 h后休克指数变化、治疗后6 h血乳酸清除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APACHE-III评分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早期容量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4 h后休克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 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3、7天的APACHE-II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的肝脓肿、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临床上联合无创心排量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急性返流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患者早期液体管理具有良好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返流性胆管炎 休克 无创心排量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目标导向治疗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冯阳 唐忠平 +1 位作者 聂丹阳 王迪芬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CO)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18例予常规面罩吸氧,试验组17例予NPPV;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CO)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18例予常规面罩吸氧,试验组17例予NPPV;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h时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B型利钠肽(BNP)及动脉血乳酸及CO水平,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 h时两组患者BNP及乳酸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R、RR、SBP、SPO_2、PaO_2/FiO_2、乳酸、CO、BNP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R、RR、SBP、SPO_2、PaO_2/FiO_2、乳酸、CO、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提高AHF患者的CO,改善AHF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CO,改善血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心功能监测 心排血量
下载PDF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危重病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朴 章云涛 方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1-602,共2页
目的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1-02~2003-09ICU收治的38例患者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与多谱勒心脏超声,同时测定38例患者心输出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测定值有显著的... 目的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1-02~2003-09ICU收治的38例患者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监测系统与多谱勒心脏超声,同时测定38例患者心输出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测定值有显著的相关性(r=0.908)。结论 电阻抗元创心输出量监测与多谱勒心脏超声测定结果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准确地测定心输出量,而且还具有无创、连续、简便、价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心输出量 电阻抗 监测 心脏超声 危重病 患者 结论 准确 目的
原文传递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尘肺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晓琼 贾民 +2 位作者 张先玲 李燕 杨健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8期6213-621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尘肺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25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尘肺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25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等进行记录并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血流动力学监测示,治疗后患者的HR、MAP、CVP、SV、PVR、TFC以及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SVR、ACI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尘肺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治疗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尘肺并呼吸衰竭 心输出量 胸液水平
下载PDF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双妍 李建功 李雪山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9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试验组脱落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试验组脱落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检测心肌收缩指数(ICON)、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CON、CO、CI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ICON、CO、C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NT-pro BNP水平,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经-穴体外反搏 无创心排量 中医证候积分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原文传递
多发创伤患者无创心功能监测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祖鹏 任达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0-281,共2页
运用无创心功能监测的方法指导多发创伤患者抢救。方法 采用英国制造MEDICINATECO1连续波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对 6例多发创伤者的心输出量进行监测。取心输出量的正常计量单位 (1~ 5L/min)为监测波范围 ,观测其波形图的趋势。结果 入... 运用无创心功能监测的方法指导多发创伤患者抢救。方法 采用英国制造MEDICINATECO1连续波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对 6例多发创伤者的心输出量进行监测。取心输出量的正常计量单位 (1~ 5L/min)为监测波范围 ,观测其波形图的趋势。结果 入院第一、二、三个 2 4小时分别监测 ,每次持续监测 1小时 ,发现波形图在 1~ 2的范围 ,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在第四个 2 4小时的监测中 ,波形图已处在 4~ 5范围 ,较第一个 2 4小时观测有明显好转。结论 无创心功能监测在多发创伤患者的抢救中具有应用价值 ,它可以早期指导用药 ,以维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流灌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无创心功能监测 心输出量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张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医治的100例已经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无创超... 目的:分析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医治的100例已经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指导患者补液治疗和指导用药,对照组进行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测定指导患者的补液治疗和指导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O、SV和C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SV和CI都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30 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超声心输出量测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 心输出量测定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575例不同日龄和体质量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惠娟 朱侨伟 +1 位作者 简伟华 杨秀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动态监测无循环障碍新生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每搏变异度(SVV)的动态变化,探讨应用USCOM动态监测的可靠性。方法测定2013年1... 目的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动态监测无循环障碍新生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每搏变异度(SVV)的动态变化,探讨应用USCOM动态监测的可靠性。方法测定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75例无循环障碍的新生儿1、3、7、14 d的CO、SVI、SVRI、CI、EF、SVV的动态变化,同时575例新生儿按体质量>2500 g和体质量≤2500 g分为1组和2组,再根据不同的日龄各分4组,分别为11、13、17、114组和21、23、27、214组。对各组的新生儿主动脉区和肺动脉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量>2500 g新生儿出生1 d和3 d测得的ASVI、ASV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和7 d测量结果仅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出生7 d和14 d测量结果仅FEF、ASVV和FS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2500 g的新生儿出生1 d和3 d测得的AEF、ACI、FSVI、FCO、FCI、FSV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 d和7 d测得的ACI、FCO、F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 d和14 d测得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循环障碍体质量>2500 g的3~7 d新生儿和体质量≤2500 g的7~14 d新生儿用USCOM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一定的意义,出生1~3 d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变化不稳定,临床监测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USCOM 心输出量 外周血管阻力 新生儿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导向心肺复苏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秀平 庄炯宇 +1 位作者 付东明 张映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导向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急诊抢救室行心肺复苏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1~12月在急诊抢救室行心肺复苏的2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按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导向心肺复苏(CPR)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急诊抢救室行心肺复苏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1~12月在急诊抢救室行心肺复苏的2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按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术,治疗组通过监测心肺复苏过程中无创心排血量(CO)、有创动脉压(IB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及优化胸外按压的质量、调整呼吸频率及呼吸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24 h存活情况。将治疗组患者按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80.0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18.52±3.68)min, 24 h存活率为70.00%优于对照组的44.44%、(33.25±4.56)min、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按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分为成功组(16例)与失败组(4例),成功组IBP、P_(ET)CO_2、CO水平显著高于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IBP<80/20 mm Hg(1 mm Hg=0.133 kPa), P_(ET)CO_2<10 mm Hg, CO<1.5 L/min。结论血流动力学导向心肺复苏,建立了个体化的复苏模式,从而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血量 有创动脉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肺复苏术
下载PDF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慧宁 刁淑华 张丽娟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499-250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早产儿50例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正常早产儿分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心输出量测定技术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治疗前后左、右心输出量变化,并与正常早...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早产儿50例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正常早产儿分为对照组。采用无创心输出量测定技术监测心力衰竭早产儿治疗前后左、右心输出量变化,并与正常早产儿左、右心输出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左、右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新生儿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2 h的左、右心输出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48 h的左、右心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早产儿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效果确切,对临床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输出量 心力衰竭 早产儿 监测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输出量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颖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输出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输出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进行干预。治疗1h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心输出量(CO)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HR、RR、CO、SPO_2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R、RR下降,SPO_2、CO有所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后,观察组患者HR、RR均比对照组患者低,SPO_2、CO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配合常规治疗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心输出量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氧供状态的作用,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心输出量
下载PDF
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洪文超 裘刚 +2 位作者 龚小慧 颜崇兵 马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指导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购买并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组条件,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指导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购买并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组条件,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分为3组。16例未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非USCOM监测组,20例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USCOM监测组。另20例患儿为对照组,该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疾病主要为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对USCOM监测组和对照组患儿使用USCOM检查,记录每搏心排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率(HR)、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比较USCOM监测组及非USCOM监测组患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SCOM监测组治疗前的CO[(0.68±0.44) L/min比(0.44±0.17) L/min,t=3.306,P=0.004]、CI[(4.40±1.88) L/(min·m^2)比(3.00±0.40) L/(min·m^2),t=3.328,P=0.004]、SV[(3.90±2.39) cm^3比(3.08±0.31) cm^3,t=2.227,P=0.038]、HR[(166.09±26.20)次/min比(145.35±16.16)次/min,t=2.750 ,P=0.013]均升高,而SVRI[(795.88±450.19) d·s/(cm5·m^2)比(1 160.61±49.59) d·s/(cm5·m^2),t=-2.898,P=0.00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SCOM监测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O[(0.56±0.28) L/min比(0.68±0.44) L/min,t=2.456,P=0.024]和CI[(3.65±1.10) L/(min·m^2)比(4.40±1.88) L/(min·m^2),t=2.614 ,P=0.017]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USCOM监测组相比,USCOM监测组的多巴胺用量[(45.72±28.80) mg/kg比(85.83±69.33) mg/kg,t=2.352,P=0.005]、多巴酚丁胺用量[(12.81±26.18) mg/kg比(85.83±69.33) mg/kg,t=4.351,P=0.002]、肾上腺素用量[(0.11±0.33) mg/kg比(0.90±1.7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 婴儿 新生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季惠 尤新民 +1 位作者 程志军 张丹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3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输注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65~84岁)80例,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分别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8、0.6和0.4μg/kg,D组为对照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应用无创心输出...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输注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65~84岁)80例,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分别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8、0.6和0.4μg/kg,D组为对照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应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护仪记录用药前(T0)和用药后5(T1)、10(T2)、20(T3)、40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与T0时相比,A、B和C三组HR、MAP、SV、CO和BIS值下降(P<0.05)。与D组相比,尽管A、B、C三组HR、MAP、SV、CO和BIS下降,但仅部分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较高剂量A组相比,B、C两组HR、MAP、SV、CO和BIS较高,且部分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0.6μg/kg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静作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老年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期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金祥 王辰 +2 位作者 代华平 夏婕 张洪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加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CHF的机制。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8例CHF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所有患者均经面罩接BiPAP V...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加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CHF的机制。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8例CHF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所有患者均经面罩接BiPAP Vi-sion呼吸机,采用CPAP进行治疗。CPAP的压力水平设定为5 cm H2O,观察时间为2 h,动态观察在CPAP治疗前30 min、1 h、2 h和停用CPAP治疗后1 h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心排出量用热稀释法测定。结果CPAP治疗1 h和2 h的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SV)和氧输送(.DO2)均较CPAP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CPAP的治疗效应在治疗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停用CPAP治疗1 h后,上述指标又下降到CPAP治疗前水平。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pH、Pa-CO2、PaO2和氧耗量(.VO2)无明显变化(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时相D.性相关(P<0.05)。结论CHF加重期患者应用CPAP可改善左心功能,增加心排出。CHF加重期患者存在组织水平缺氧,CPAP治疗可通过增加D.O,改善组织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排出量 氧输送
下载PDF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引导被动抬腿试验对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童洪杰 胡才宝 +5 位作者 郝雪景 蔡国龙 饶群 颜默磊 陈进 严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监测技术(NICOM)引导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老年脓毒症患者31例,先行PLR,然后进行补液试验.采用NICOM监测整个试验过...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监测技术(NICOM)引导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老年脓毒症患者31例,先行PLR,然后进行补液试验.采用NICOM监测整个试验过程,记录PLR前后及补液前后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无创血压、胸腔内总容量(TFC)的变化,记录PLR后CO变化率(ΔCOPLR)、补液后CO变化率(ΔCOvE).将补液后CO增加≥10%定义为有液体反应性,CO增加<10%或未增加定义为无液体反应性.采用ROC曲线评价ΔCOPLR和SVV对液体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1)31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共进行100例次试验,其中有液体反应性者28例次,无液体反应性者72例次.(2)与试验前比,有液体反应性者PLR及补液后CO[(5.11 ±2.10) L/min比(5.91±2.45) L/min;(5.06±2.06) L/min比(5.77 ±2.47) L/min;P值均<0.05]、SV[(59.61±18.22)ml比(69.29 ±21.32) ml; (60.10±15.95)ml比(70.06±17.96) ml;P值均<0.05]增加.(3)ΔCOPLR与ΔCOvE有相关性(r=0.819,P=0.001),补液前SVV与ΔCOvE无相关性(r=-0.218,P=0.059).(4)以ΔCOPLR预测患者液体反应性,AUCROC为0.859;以SVV预测患者液体反应性,AUCROC为0.459.以ΔCOPLR≥10%预测液体反应性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3%.结论 NICOM引导PLR能准确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反应性,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液体反应性 脓毒症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患者中无创心排量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亮 刘晓伟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8-340,345,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心排量监测(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补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NICOM进行心排量测定,为监测组,另外38例... 目的 观察无创心排量监测(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NICOM在重症肺炎患者补液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NICOM进行心排量测定,为监测组,另外38例患者未应用NICOM,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对监测组与对照组间48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48h乳酸值、48h降钙素原(PCT)值、48h补液量、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应用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监测组48h补液量、48h APACHEⅡ评分、48h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呼吸机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短、28d病死率低(均P<0.05),48 h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PC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NICOM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指导补液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排量监测 重症肺炎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ICON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佳原 李一伟 +2 位作者 徐军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10~2017-05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需要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10~2017-05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需要行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人选患者同时采用NI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和记录CO、SV、SVRI、dpmax、心肌收缩力。结果NICOM和PiCCO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CO、SV、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相关性(r=0.891,P〈0.05,R^2=0.794;r=0.879,P〈0.05,R^2=0.773;r=0.892,P〈0.05,R^2=0.796)。dpmax和心肌收缩力具有相关性(r=0.762,P〈0.05,R^2=0.581)。结论NICOM可较准确地为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