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继 张铁松 《医学综述》 2013年第3期442-444,共3页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听力障碍只是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因此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为我国40%的聋病患者明确遗传学诊断,该文就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 非综合征型耳聋 综合征型耳聋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及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慧 王沙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致残性疾病,先天性耳聋多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性耳聋包括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约占70%,分子诊断技术是目前检测遗传性耳聋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国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致病基...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致残性疾病,先天性耳聋多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性耳聋包括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约占70%,分子诊断技术是目前检测遗传性耳聋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国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及耳聋的分子诊断技术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致病基因 非综合型耳聋 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彩霞 陈亚秋 +2 位作者 刘爽 王洪月 丁怡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 RN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聋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美兰 马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缝隙连接蛋白的缺陷能引起缝隙连接通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综合征性耳聋及非综合征性耳聋。所有缝隙连接蛋白中,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异常的致病率最高,而该蛋白由GJB2(gap junctionprotein,beta-2)基因编码,GJB2基因突变后... 缝隙连接蛋白的缺陷能引起缝隙连接通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综合征性耳聋及非综合征性耳聋。所有缝隙连接蛋白中,缝隙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异常的致病率最高,而该蛋白由GJB2(gap junctionprotein,beta-2)基因编码,GJB2基因突变后主要致病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将对GJB2基因及其编码的缝隙连接蛋白26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形式的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综合征型耳聋 GJB2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河北邯郸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要跟东 李守霞 +3 位作者 张小芳 刘永杰 孙彩霞 陈丁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24-525,529,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生物学病因,对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00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静脉血,男性58例,女性42例,用于GJB...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生物学病因,对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00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静脉血,男性58例,女性42例,用于GJB2基因的PCR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GJB2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GJB2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被检测的100名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携带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的11例(占11%),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9例(占19%);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男女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邯郸地区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及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GJB2基因突变为河北省邯郸地区最主要的致病突变形式,因此通过其突变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基因 GJB2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广东省非综合征耳聋患者GJA1基因及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蒙翠原 盛晓丽 +1 位作者 崔勇 林秋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某特殊学校的73例非综合征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采集外周血,对GJA1、GJB2、GJB3、SLC26A4、mtDNA12SrRNA基因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73例患者中检测到GJB2... 目的:研究广东省非综合征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某特殊学校的73例非综合征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采集外周血,对GJA1、GJB2、GJB3、SLC26A4、mtDNA12SrRNA基因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73例患者中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235delC5例;GJB3基因突变547G>A1例;SLC26A4基因突变IVS7-2A>G7例,2168A>G杂合突变1例;mtDNA12SrRNA纯合突变3例。结论:本研究为19.18%的研究对象明确了分子病因;GJB2基因突变不是本研究的主要致病基因,SLC26A4为最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未检测到GJA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突变 广东省
下载PDF
200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垲钿 宗凌 +2 位作者 周蔚 刘敏 姜鸿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选择200例来自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的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后,进行GJB3、GJB6基因编码区测序和GJB6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及del... 目的研究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选择200例来自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的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后,进行GJB3、GJB6基因编码区测序和GJB6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及del(GJB6-D13S1854)突变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现GJB3 580G>A杂合突变2例,其中1例为GJB2 109G>A和GJB3 580G>A复合杂合突变,250G>A杂合突变1例,474G>A杂合突变1例,357C>T杂合突变35例,纯合突变1例,474G>A为首次发现。GJB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4/400)。未发现GJB6基因突变。结论本组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基因等位基因突变率为1%;GJB6基因突变致聋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聋 GJB3 GJB6
下载PDF
遗传性听力损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慧军 戴朴 +3 位作者 曹菊阳 郭维维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60-69,共10页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害的核基因定位克隆和突变的研究进展,以及遗传性损害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害 遗传学 综合征型听力损害 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害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检测 临床诊断
下载PDF
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四个常见基因位点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璨 鲁丹 +9 位作者 陈晓平 黄丙仓 陈凯 刘星 胡安 张燚 薛晓成 邢艳莉 严志刚 董湘熔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等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上海地区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及41名听力正常个体进行GJB2(c.35delG、c.176dell6...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等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上海地区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及41名听力正常个体进行GJB2(c.35delG、c.176dell6、c.235delC、c.299delAT、c.155delTCTG)、SLC26A4(c.IVS7-2A〉G、c.2168A〉G、c.1229C〉T)、mtDNA 12SrRNA(m.1494C〉T、In.1555A〉G、m.7445A〉G、m.12201T〉C)和GJB3(c.538C〉T)4个耳聋基因的13个位点进行突变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检出率及突变类型。结果216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总突变率为16.20%(35/216)。GJB2基因突变率为7.87%(17/216),其中c.235delC纯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5例,c.299delAT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1例,c.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5例;SLC26A4基因突变率为5.56%(12/216),其中c.IVS7-2A〉G纯合突变2例、杂合突变9例,c.2168A〉G杂合突变1例;mtDNA12SrRNA突变率为2.78%(6/216),均为m.1555A〉G均质突变;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41名听力正常个体未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12例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中,有2例(16.67%)患者的颞骨CT显示前庭水管扩大。结论GJB2和SLC26A4是上海地区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突变 导流杂交
原文传递
四个家系的耳聋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华钰 许涓涓 +3 位作者 李娇 李萌 黄萍丽 杜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检测在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作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4个家系成员抽取外周血,胎儿抽取羊水,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和基因测序,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耳聋基因。根据检测结果对胎儿预后提供遗传咨询...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检测在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中的作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4个家系成员抽取外周血,胎儿抽取羊水,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和基因测序,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耳聋基因。根据检测结果对胎儿预后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结果 4个耳聋高危家系成员中,检出线粒体12S r RNA 1555A>G携带者2例(其中1例为胎儿);MT-RNR1 m.961ins C携带者4例(其中2例为胎儿);GJB2基因携带者4例(其中1例为胎儿),GJB2基因突变纯合子2例(其中1例为胎儿)。结论耳聋基因检测应用于疾病筛查,可发现疾病、明确病因,通过早期干预延缓疾病进程;应用于产前诊断可评估胎儿预后,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线粒体DNA GJB2基因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非综合征型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璨 戴尉君 +2 位作者 张燚 胡安 陈晓平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54-358,共5页
非综合征型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深入了解耳聋分子病因学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及时干预和治疗,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目前人类研究发现的... 非综合征型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深入了解耳聋分子病因学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还可以及时干预和治疗,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目前人类研究发现的致聋基因已有百余种,中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线粒体DNAl2SrRNA和GJB3。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非综合征型聋 基因
原文传递
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守霞 要跟东 +4 位作者 张小芳 陈丁莉 郭丽丽 孙彩霞 杨志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6期950-953,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对线粒体12SrRNA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查100...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对线粒体12SrRNA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查100名聋哑学生(年龄6岁-17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线粒体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法分别对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分析。结果①100例研究对象中,被测者聋前或其母亲孕期明确应用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者30例(30%),30例中有4例(7.5%)存在线粒体基因A1555G位点突变。②PCR检测结果100例患者的DNA样本(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③测序结果100名聋哑学校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的10例(占10%);携带线粒体12SrRNA基因C1494T点突变的2例(占2%)。结论河北省邯郸地区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线粒体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其突变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线粒体12SrRNA 分子生物学 突变
下载PDF
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要跟东 李守霞 +4 位作者 张小芳 刘永杰 陈丁莉 孙彩霞 郭丽丽 《医学综述》 2013年第9期1669-1671,共3页
目的对SLC26A4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静脉血,用于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对SLC26A4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学基础,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静脉血,用于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SLC26A4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①耳聋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障碍、残疾和残废的国际分类》(1980年)中听力损失分级标准进行评定,10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重度以上双侧耳聋且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②PCR检测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SLC26A4基因20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③测序结果:被检测的100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6例SLC26A4突变导致的内耳最常见的畸形前庭水管扩大(EVA),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6例(占6%),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4例(占14%)。结论河北省邯郸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及携带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因此对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可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SLC26A4 分子生物学 突变
下载PDF
20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玥宏 任晨春 +4 位作者 王文靖 张海霞 杨微微 李德明 张月香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53-957,共5页
目的明确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分子学病因,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以20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耳聋基因芯片,针对GJB2、SLC26A4、GJB3以及线粒体12 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检测出GJB2或SLC26A4基因... 目的明确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分子学病因,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以20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耳聋基因芯片,针对GJB2、SLC26A4、GJB3以及线粒体12 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对检测出GJB2或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者41例进行相应基因扩增并测序。对2例高危胎儿通过GJB2或SLC26A4基因测序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208例患者中,86例通过基因芯片检出突变位点,检出率41.35%(86/208),检出2个突变位点者40例,检出1个突变位点者46例。最常见为GJB2基因235del C突变,共46例患者检出,检出率22.12%(46/208)。对其中41例GJB2或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患者进行测序,有12例检出另一突变,使检出2个突变的患者增加至52例,明确诊断率达到25.00%(52/208)。对2个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家系1胎儿为299-300del AT和235del C复合杂合突变患儿。家系2胎儿为IVS7-2A>G携带者。结论基因芯片结合Sanger测序是对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基因诊断的有效方法,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测序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常见耳聋相关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邵婕 卫旭东 +3 位作者 何健 吕芸 姚玉荣 宋凡君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59-362,共4页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 耳聋是一种很普遍的感音神经功能紊乱的耳部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在耳聋患者中遗传性聋约占60%。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综合征型聋是指以耳聋合并其他临床症状的遗传综合征,而非综合征型聋是指以单一听力缺失为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本文对非综合征型聋的遗传性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非综合征型聋
原文传递
201例妊娠前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筛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玥宏 任晨春 +4 位作者 王文靖 张海霞 杨微微 李德明 张月香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对妊娠前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初步测算天津地区育龄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针对GJB2,SLC26A4,GJB3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201例妊娠前女性进行携带者筛查,... 目的:对妊娠前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初步测算天津地区育龄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针对GJB2,SLC26A4,GJB3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201例妊娠前女性进行携带者筛查,对检测到携带突变的女性的配偶进行GJB2或SLC26A4基因的Sanger测序。结果:在201例样本中共检出突变携带者10例,检出率为4.98%。包括GJB2基因突变6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突变1例。对10例携带者配偶进行测序发现1例GJB2基因235del C杂合突变携带者的配偶携带109G>A杂合突变。结论:对听力正常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可有效筛查出携带者,进而可以为减少聋儿出生提供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遗传筛查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下载PDF
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特点及JL055小家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飞 戴朴 +9 位作者 韩东一 刘军 袁永一 刘新 康东洋 张昕 朱庆文 孙勍 袁慧军 杨伟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利用JL055小家系分析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的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来自吉林聋哑学校的先证者JL055及其部分家属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olym... 目的利用JL055小家系分析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的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来自吉林聋哑学校的先证者JL055及其部分家属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产物测序,检测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对测序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JL055的基因型为35delG/299-300delAT,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系和母系。结论JL055家系的测序结果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立才 刘玉和 +3 位作者 马楠 钟贞 戚豫 柯肖枚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证实携带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96例母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性别... 目的评估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A1555G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法证实携带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的96例母系成员,进行病史调查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性别、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史、发病年龄等与耳聋程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例研究对象中耳聋患者与正常个体的性别分布均衡,34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67例耳聋患者中33例由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引起,26例用药后一周内发生耳聋,7例迟发。10个家系的平均耳聋外显率为68.8%。耳聋患者的临床表型多样,耳聋程度与应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时的年龄以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发生耳聋的程度越重;研究对象中年龄大于60岁的9例均为耳聋患者,但耳聋程度相对较轻。结论mtDNA A1555G突变本身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氨基糖甙类药物和核基因在mtDNA A1555G突变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携带mtDNA A1555G突变的成员年龄越小,越易出现听力下降,而且耳聋的程度越重。本组资料对耳毒性药物的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最终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聋 线粒体基因组A1555G突变 纯音测听
下载PDF
耳聋基因检测在诊断迟发型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李莉 黄春艳 +1 位作者 康银兰 马晓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977-978,共2页
目的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筛查迟发型遗传性耳聋患者,给予指导、干预以提高后期生活质量。方法对健康体检儿童采集外周血血片,采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ARMA-PCR)的方法,检测中国人群高突变频率耳聋基因位点,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遗传咨... 目的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筛查迟发型遗传性耳聋患者,给予指导、干预以提高后期生活质量。方法对健康体检儿童采集外周血血片,采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ARMA-PCR)的方法,检测中国人群高突变频率耳聋基因位点,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遗传咨询和预后、干预指导。结果检测出GJB2基因235 dec C携带者8例;SLC26A4基因IVS7-2 A>G携带者7例;线粒体12s rRNA 1555 A>G纯合突变1例。结论耳聋基因检测可应用于听力筛查,弥补传统听力筛查的漏洞,检出携带耳聋突变基因的高危人群,给予合理指导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迟发型耳聋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性耳聋
下载PDF
77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华钰 李娇 +4 位作者 李萌 许涓涓 黄萍丽 陈碧艳 杜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8期93-94,85,共3页
目的查找耳聋致病突变,对患者家庭进行遗传风险咨询和婚育指导。方法应用芯片法对77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应用测序法对64例未检出致病突变的病例进行检测。结果芯片法检出致病性突变13例,测序法检出... 目的查找耳聋致病突变,对患者家庭进行遗传风险咨询和婚育指导。方法应用芯片法对77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检测;应用测序法对64例未检出致病突变的病例进行检测。结果芯片法检出致病性突变13例,测序法检出致病性突变2例,检出率为19.48%。结论芯片法结合测序法检测致病突变,提高致病突变检出率、精准防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耳聋基因 基因芯片 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