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Core Replacement的巷道等效滞后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宋高峰
肖静洋
+1 位作者
昝明惠
李鹤鹤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场实践中的巷道滞后支护效果,本文基于Phase 2D有限元软件中的Core Replacement模拟技术,建立了无支护、零滞后支护、滞后支护(滞后掘进工作面2.0 m、4.0 m、6.0 m)共5个数值模型,评估了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支护效...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场实践中的巷道滞后支护效果,本文基于Phase 2D有限元软件中的Core Replacement模拟技术,建立了无支护、零滞后支护、滞后支护(滞后掘进工作面2.0 m、4.0 m、6.0 m)共5个数值模型,评估了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支护效果及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无支护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最大半径为9.6 m,最大位移为0.058 m,巷道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破坏;在零滞后支护方案中,巷道塑性区半径减小至5.5 m,最大位移减小至0.026 m,巷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滞后支护方案中,巷道围岩塑性区及变形介于前两个方案之间,但随滞后支护距离从2.0 m增大至6.0 m,巷道围岩的塑性区最大半径由7.5 m增加至7.8 m,最大位移由0.041 m增加至0.046 m,滞后支护距工作面越近,巷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越好。滞后支护模型可以真实模拟现场实践中的巷道支护效果及变形响应,对巷道支护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滞后支护
滞后支护
塑性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ore Replacement的巷道等效滞后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宋高峰
肖静洋
昝明惠
李鹤鹤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4010)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BPHR20220303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3]一般122)
文摘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场实践中的巷道滞后支护效果,本文基于Phase 2D有限元软件中的Core Replacement模拟技术,建立了无支护、零滞后支护、滞后支护(滞后掘进工作面2.0 m、4.0 m、6.0 m)共5个数值模型,评估了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支护效果及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无支护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最大半径为9.6 m,最大位移为0.058 m,巷道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破坏;在零滞后支护方案中,巷道塑性区半径减小至5.5 m,最大位移减小至0.026 m,巷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滞后支护方案中,巷道围岩塑性区及变形介于前两个方案之间,但随滞后支护距离从2.0 m增大至6.0 m,巷道围岩的塑性区最大半径由7.5 m增加至7.8 m,最大位移由0.041 m增加至0.046 m,滞后支护距工作面越近,巷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越好。滞后支护模型可以真实模拟现场实践中的巷道支护效果及变形响应,对巷道支护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零滞后支护
滞后支护
塑性区
数值模拟
Keywords
non
-
lagging
support
lagging
support
plastic
zon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94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Core Replacement的巷道等效滞后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宋高峰
肖静洋
昝明惠
李鹤鹤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