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建鹏 毕鸿雁 彭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1期1948-1951,共4页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较多,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情绪及行为障碍、认知损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参与度。神经康复介入可提高功能水平,减少继发损害,改善生存质量。目前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发展迅速,许多全新的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种类较多,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情绪及行为障碍、认知损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参与度。神经康复介入可提高功能水平,减少继发损害,改善生存质量。目前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发展迅速,许多全新的康复干预理念得到应用。基于神经生理学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BS)近年来引起康复学者的关注。NBS选取大脑皮层相关功能区为作用靶点,通过电、磁刺激引起相关神经生理学改变,实现改善功能的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rTMS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流,引起作用皮质区域神经细胞发生动作电位变化,促进皮质代谢和脑功能改善。tDCS将恒定、低强度直流电(1~2 mA)通过电极作用于目标皮质区域颅骨上方,进而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生理活动,诱发脑功能良性改变。虽然二者具体刺激模式稍有差异,但都是通过微观作用实现大脑功能的整体改善,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NBS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康复中,已成为临床康复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目前有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较深入,临床应用研究已陆续开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NBS相关研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神经康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旋律音调疗法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米海霞 张通 刘丽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5-1419,共5页
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主要通过激活右侧半球的同源脑区进而改善言语功能。旋律音调疗法(MIT)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和左手拍击激活右侧半球的额颞叶脑区,特别适用于左侧大... 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主要通过激活右侧半球的同源脑区进而改善言语功能。旋律音调疗法(MIT)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和左手拍击激活右侧半球的额颞叶脑区,特别适用于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BS)通过刺激病灶侧或病灶对侧改变脑电活动,已被用于促进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兴奋性经颅刺激作用于右侧半球同源性语言功能区联合MIT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卒中后严重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未来可尝试将传统的言语治疗联合MIT及外部的经颅刺激(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经颅磁刺激)促进语言相关功能区域的激活,从而更大限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 康复 旋律音调疗法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综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佳月 王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9-1094,1089,共6页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二者联合使用,但仍有将近40%的患者对于这些治疗无反应。在近期发展的治疗方法中,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二者联合使用,但仍有将近40%的患者对于这些治疗无反应。在近期发展的治疗方法中,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有望缓解多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tDCS 已应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普遍性焦虑以及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但有关tDCS 技术治疗强迫症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随机对照研究数量少,多为开放性试验或案例报道,且结果存在不一致性。该文回顾现有报道中tDCS 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分析未来将tDCS 广泛应用于治疗强迫症患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 神经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