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熵的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尹超英 邵春福 +2 位作者 王晓全 熊志华 崔文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熵模型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混合度,并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甘肃省天水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 为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行为的影响,提出改进熵模型定量描述土地利用混合度,并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合甘肃省天水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关系模型,并利用MNL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混合度对非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熵指标相比,改进熵指标对非通勤者出行距离的解释性更强;利用STATA软件标定MNL模型参数并进行弹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改进熵指标对居民出行行为的解释性优良,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有助于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化出行方式.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土地利用混合度 改进熵指标 非通勤出行 出行行为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玺 甄峰 席广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0-1750,共11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通勤出行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出行需求,相关研究也成为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借助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城市内及城市间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非线性影响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通勤出行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出行需求,相关研究也成为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借助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城市内及城市间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非线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南京都市圈城市内非通勤出行集中于各城市中心城区,城市间非通勤出行集中于城市交界区域及南京市中心城区。(2)建成环境对居民非通勤出行具有非线性影响,城市内非通勤出行受到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双重非线性作用,城市间非通勤出行则主要受到交通设施的非线性作用。(3)不同影响因子具有不同的非线性作用方式,需要根据其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调控和配置。最后,文章提出基于非通勤人流特征和建成环境非线性影响作用的都市圈设施优化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通勤出行 非线性影响 机器学习 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城市节律视角的居民非通勤出行模式挖掘--以北京市为例
3
作者 杨佟 李晓航 +2 位作者 孟斌 时昌盛 吴火琪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5-2439,共15页
城市节律可为观察和理解城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当代城市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城市居民出行时空行为呈现明显的节律特征,其一定程度反映出城市运行的复杂性,是城市地理和行为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引入城市节律这一概念,关... 城市节律可为观察和理解城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当代城市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城市居民出行时空行为呈现明显的节律特征,其一定程度反映出城市运行的复杂性,是城市地理和行为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引入城市节律这一概念,关注居民非通勤出行时空行为,以交通小区为空间单元,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和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基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的时间序列软聚类方法和空间分析有机结合,探索居民非通勤出行活动节律模式;同时利用空间滞后模型揭示了出行节律模式隶属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居民非通勤出行节律存在7种模式,根据不同模式区域的POI的频数密度和富集指数差异,可以将7种模式描述为:“居住导向型”“商业活动型”“商务导向型”“混合偏居住型”“混合偏商务型”“科教文化型”和“休闲娱乐型”。研究发现,不同模式的平均隶属度差异较大,影响因子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北京六环内非通勤出行节律模式混合度高,且不同模式的出行节律周期、功能特征和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出行节律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并与城市商业、就业、居住等城市功能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从时空融合视角对北京居民非通勤出行节律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群出行节律与城市功能结构关系的科学理解,从而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节律 模糊C均值聚类 非通勤出行 手机信令数据 空间滞后模型
原文传递
居住区3类典型公共设施布局对慢行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娇蓉 华陈睿 王达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4-870,共7页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高,成片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低;公共设施布局对日均1次及以上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大,对平均2~3周1次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小。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能够促进居民在非通勤活动中采用慢行交通出行,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大集中,小分散”布置提出定性定量规划建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设施 覆盖率 服务半径 非通勤慢行出行 出行频率 出行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