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地土壤孔隙度检测方法及其对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伍海兵 李爱平 +1 位作者 方海兰 郝冠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土壤孔隙度大小及孔隙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典型绿地土壤和自然土壤为例,分析农业和林业2种检测方法对土壤孔隙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典型土样为例,分析主要物理指标对绿地土壤评价... 为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土壤孔隙度大小及孔隙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典型绿地土壤和自然土壤为例,分析农业和林业2种检测方法对土壤孔隙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典型土样为例,分析主要物理指标对绿地土壤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绿地土壤孔隙度差异明显,其中农业方法测定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林业方法(P<0.05),但毛管孔隙度差异不显著;2种方法测定的自然土壤的孔隙度各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林业方法更适宜绿地土壤孔隙度的检测;非毛管孔隙度比土壤容重对绿地土壤肥力影响大(P<0.01),应作为绿地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绿地土壤 农业方法 林业方法 非毛管孔隙度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广东省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彭达 张红爱 杨加志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2002年全省林地土壤调查样本中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 以2002年全省林地土壤调查样本中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有明显规律性,而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非毛管孔隙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兰陵溪小流域主要退耕还林植被土壤渗透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曾立雄 肖文发 +2 位作者 黄志霖 沈亲 马德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利用GIS在兰陵溪小流域内生成80 m网格进行规则布点采样,对退耕还林后的主要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渗透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 利用GIS在兰陵溪小流域内生成80 m网格进行规则布点采样,对退耕还林后的主要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渗透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2)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0-5 cm层差异较大,而在5-10 cm层则没有显著性差异。(3)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初渗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土壤稳渗速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都随着坡位的降低而减慢,其中0-5 cm层比5-10 cm层下降得更快,初渗速率比稳渗速率下降得更快。(5)Kostiakov模型对该文研究的土壤渗透速率的回归效果极显著,可以在类似条件的地区推广。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透 退耕还林 非毛管孔隙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秦岭山地松栎林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昊 董思谨 王文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目的】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耦合关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空间格局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秦岭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与其养分含量及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 【目的】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耦合关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空间格局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秦岭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与其养分含量及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对林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起主导作用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揭示养分元素沿土壤物理性质梯度的变化趋势,以期为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研究区设置15块调查样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分别测定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等6项物理性质指标,以及总有机碳(C)、总氮(N)、总磷(P)、总钾(K)、速效N、速效P和速效K等7项化学养分指标,并计算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运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耦合关系。【结果】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养分"CCA排序轴及"物理性质-化学计量比"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总P含量随非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C:P和N:P均随非毛管孔隙度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K随非毛管孔隙度的上升显著增加;随着总孔隙度上升,N:P显著下降而P:K显著增加。此外,速效P含量随土壤容重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变化趋势。C:N位于CCA排序图的中心位置,且与各物理性质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回归关系,表现出较强的化学计量内稳性。【结论】秦岭松栎林土壤物理特性对其化学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起主导作用的物理指标依次为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容重,土壤持水量对该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力较弱。同时,在林区内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较高的区域应注意人工添加N肥,以缓解N元素的限制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毛管孔隙度 总孔隙度 土壤容重 生态化学计量 松栎混交林 秦岭
下载PDF
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际平 李沛霖 +2 位作者 曹小玉 赵春燕 袁晓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3,129,共5页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非毛管孔隙度为近熟龄(36.66%)>中林龄(28.61%)>幼龄林(18.55%);根据土壤蓄水能力的大小,可以得出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为近熟林(107.74t/hm2)>中龄林(81.24 t/hm2)>幼龄林(57.43 t/hm2);随着杉木林龄的增大,水源涵养功能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水源涵养功能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蔡路路 刘子琦 +2 位作者 李渊 余逍 景建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 s)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准确了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文过程、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揭示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K s的影响,测定了0—50 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容重、总孔隙...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饱和导水率(K s)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准确了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水文过程、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揭示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K s的影响,测定了0—50 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并对K s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K s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特征,且在10—20 cm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平均K s介于6.41~7.37 m/d,由大到小依次为花椒地>金银花地>荒地>玉米地,其中花椒地显著高于玉米地(p<0.05)。土壤理化性质对K s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均与K s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该区K s最重要的土壤因子。研究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文过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及生态服务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非毛管孔隙度 土地利用方式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永盛 白育英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对20 a生的油松人工林和40 a生的白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生态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白桦林相比,油松林对林内小气候的调控能力更强,但对土壤温度的调控能力低于白桦林;白桦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高于油松林,且白桦林枯落物分解速度快,... 对20 a生的油松人工林和40 a生的白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生态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白桦林相比,油松林对林内小气候的调控能力更强,但对土壤温度的调控能力低于白桦林;白桦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高于油松林,且白桦林枯落物分解速度快,所以孔隙、养分条件优于油松林;白桦林单位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高于油松林,但油松林枯落物含量高,所以油松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高于白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小气候 非毛管孔隙度 枯落物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广东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鹄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15,共7页
该文通过对广东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缓冲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持水保土作用、林下土壤的渗透性能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各类型森林... 该文通过对广东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缓冲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持水保土作用、林下土壤的渗透性能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最大持水量、林下土壤层的非毛管孔隙度大小及林下土壤层渗透速度大小等几个指标对比,得出信宜县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方面的效能高低顺序是:常绿阔叶林优于针阔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又优于松、杉林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最大持水量 水文效应 广东
下载PDF
皆伐对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短期影响
9
作者 王敏 列淦文 +2 位作者 黄香兰 叶龙华 吴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8-21,45,共5页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皆伐 土壤容重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总孔隙度 毛管持水量
下载PDF
大机械作业对黑土区耕地土壤结构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恩姮 柴亚凡 陈祥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1-356,共6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大、中型)机械作业前后土壤硬度、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NCP/CP)等结构性特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机械作业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作业后,土壤硬度在垂直...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大、中型)机械作业前后土壤硬度、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NCP/CP)等结构性特征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机械作业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作业后,土壤硬度在垂直梯度上均存在3个明显交替变化的层面,自上而下依次为耕作区、压实积累区和无影响区,中机械作业的土壤各层变化范围相对较浅,在17.5~30cm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土壤板结.大机械作业对黑土区耕地土壤结构性特征的影响以疏松作用为主,尤其对表层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P<0.05),与收获前相比,收获和深松作业后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3.5%和7.2%,深松后NCP/CP提高了556.6%,这对增加入渗、削弱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极为有利;中机械作业则以压实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机械 土壤压实 土壤硬度 容重 NCP/CP
下载PDF
重庆市四面山4种森林群落面源污染控制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荣文卓 张洪江 +4 位作者 杜仕才 程金花 王伟 李根平 古德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93-1897,共5页
以重庆市四面山4种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冠截留率、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林地0~20cm土壤抗冲刷系数为分析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4种森林群落的面源污染控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森林群落中作为... 以重庆市四面山4种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冠截留率、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林地0~20cm土壤抗冲刷系数为分析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4种森林群落的面源污染控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森林群落中作为天然林的楠竹林灰关联度值最大为0.8877,面源污染控制功能最好,其次是人工阔叶林(0.7794)和人工混交林(0.6992),人工针叶林(0.6361)面源污染防控能力相对较弱。在人工林方面,阔叶林灰关联度值最大为0.7794,面源污染防控能力最好,其次是针阔混交林(0.6992),针叶林灰关联度值最低为0.6361,其面源污染防控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率 土壤毛管孔隙度 土壤非毛管孔隙度 土壤抗冲系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