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徐亮 宓余强 李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44-2547,共4页
目的:探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特征、分布规律及与客观化指标的联系。方法:以523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采集中医症候及客观化指标,了解各证型的临床特... 目的:探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特征、分布规律及与客观化指标的联系。方法:以523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采集中医症候及客观化指标,了解各证型的临床特征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32.3%、湿热内蕴证29.4%、痰湿内阻证23.9%、肝肾阴虚证7.3%、痰瘀互结证7.1%。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较其他组年龄偏大、病程偏长(P<0.05)。痰瘀互结证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最高(P<0.05),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P<0.05),肝肾阴虚证TG、TC升高次之(P<0.05)。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较其他证型ALT升高,湿热内蕴证较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HOMA-IR升高(P<0.05)。结论:NAFLD以肝郁脾虚证最为普遍。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病程较长、发病年龄较大、TC、TG较高。痰湿内阻证易出现肝功能异常;湿热内蕴证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痰瘀互结证易发生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证型 症候 客观化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海博 王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51-1653,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又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脏细胞内脂类物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因此,NAFLD逐渐受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又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脏细胞内脂类物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因此,NAFLD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NAFLD在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途径异常与脂肪肝 被引量:41
3
作者 魏苏宁 苏雪莹 徐国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脂肪肝(NAFLD)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是一类疾病的伴发疾病,肥胖患者、脂肪营养不良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均伴发脂肪肝。脂肪肝时肝细胞内蓄积的脂质多为甘油三酯,因此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紊乱是脂肪肝发生最主要原因。肝细胞甘油三酯... 脂肪肝(NAFLD)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是一类疾病的伴发疾病,肥胖患者、脂肪营养不良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均伴发脂肪肝。脂肪肝时肝细胞内蓄积的脂质多为甘油三酯,因此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紊乱是脂肪肝发生最主要原因。肝细胞甘油三酯蓄积会破坏其对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肝糖异生导致高血糖,也可引起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加,升高血脂。本文详细阐述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途径的重要步骤,探讨这些步骤异常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为脂肪肝药物设计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甘油三酯 脂肪酸从头合成 脂肪酸β氧化 脂肪酸摄取
下载PDF
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炎 陈瑞 梁凤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刺治疗NAFLD机制研究的文献,经分析总... 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刺治疗NAFLD机制研究的文献,经分析总结,从下列5个方面阐述针刺治疗NAFLD的可能性机制:针刺调节脂代谢及参与脂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针刺提高肝组织抗氧化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状态;针刺抑制炎性反应因子表达;针刺改善肝细胞形态结构。最后结合针刺疗法的特点,从腧穴的特异性及配伍作用、针刺干预时机、针刺刺激参数、针刺与饮食调控结合干预4个角度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非酒精性脂肪肝 机制 展望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建华 石群 +1 位作者 顾红霞 秦利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7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对65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656例糖尿病患者B超证实脂肪肝430例,占65.54%;②分脂肪肝组(430例),无脂肪肝组(226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对65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656例糖尿病患者B超证实脂肪肝430例,占65.54%;②分脂肪肝组(430例),无脂肪肝组(226例):脂肪肝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等均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HDL-C均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中央型肥胖,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泽泻汤抑制肝细胞铁死亡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二稳 高改 +5 位作者 王梦瑶 吴丽敏 谢治深 张振强 王辉 徐江雁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243-1253,共11页
目的:探讨泽泻汤(zexie tang,ZXT)抑制肝细胞铁死亡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泽泻汤低(1.3 g·kg^(-1))、中(2.6 ... 目的:探讨泽泻汤(zexie tang,ZXT)抑制肝细胞铁死亡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泽泻汤低(1.3 g·kg^(-1))、中(2.6 g·kg^(-1))、高(5.2 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余组小鼠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模型,同时各组灌胃给予10 mL·kg^(-1)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每天1次,连续9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FSP1、CoQ10、Nrf2及下游抗氧化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检测小鼠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选择Huh-7细胞及HEK-293T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 quinone,t-BHQ)组及泽泻汤不同质量浓度(0.25 g·L^(-1)、0.5 g·L^(-1)、0.75 g·L^(-1)、1 g·L^(-1))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itoSOX探针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含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的转录活性;RT-PCR法检测FSP1、CoQ10、ACSL4、Nrf2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及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ZXT可显著升高FSP1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FSP1 mRNA、Coq10 mRNA、Nrf2 mRNA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HO-1 mRNA、GPX4 mRNA、GSS mRNA、GCL mRNA、UGT mRNA、GST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剂量依赖性上调Nrf2核蛋白表达量及Nrf2-ARE的转录活性(P<0.05),显著降低AC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泽泻汤 氧化应激 铁死亡 NRF2 小鼠
下载PDF
甘油三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沉积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廖海林 肖新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4年第6期831-836,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质沉积为特点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对NAFLD的研究集中在肝脂肪变性发生的潜在的病理机制的探索,以及基于这些机制而确定出...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质沉积为特点的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对NAFLD的研究集中在肝脂肪变性发生的潜在的病理机制的探索,以及基于这些机制而确定出新的治疗靶点。NAFLD的发生发展与肝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摄取、肝内TG从头合成、肝脂肪酸氧化以及肝VLDL分泌之间失衡密切相关。NAFLD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由于肝脏、脂肪组织等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使脂肪组织脂解作用增加,进而导致肝脏FFA摄取率的增加。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肝脏脂肪从头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脂肪酸氧化和VLDL分泌的速率低于肝脏脂质沉积的速率。本文从肝内TG从头合成(de novo lipogenesis,DNL)、肝血清FFA的摄取、肝脂肪酸氧化及VLDL分泌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肝脏TG代谢平衡的分子机制及IR时TG的代谢变化,从而阐明TG在NAFLD的沉积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甘油三酯 沉积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方 余陈欢 +3 位作者 张欢欢 马月 俞冰 应华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3,23,共8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 L/kg皮下注...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和NAFLD模型组(4、6、8周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按1.2 m L/kg皮下注射花生油,2次/周,建立日本大耳兔NAFLD模型。按各组时间点处死兔子,测定兔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提取肝脏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状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质代谢指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造模4周时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随着NAFLD病程的发展,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率随高脂饮食饲养时间延长明显增加(P<0.01)。结论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在NAFLD引起的肝细胞凋亡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凋亡 细胞色素C 胱冬肽酶-3 线粒体通透转换孔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娟 叶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41-34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与过量饮酒无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NAFLD动物模型表现出显著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关于其形成机制,被广为接受的为"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与过量饮酒无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NAFLD动物模型表现出显著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关于其形成机制,被广为接受的为"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作为"第一次打击",导致肝脏中脂质堆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增加了"第二次打击"造成的肝脏损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包括炎症、枯否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脂肪因子调节紊乱等,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甚至纤维化等更严重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循环 流行病学 实验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依屹 张珏 +1 位作者 鲁传翠 孟佳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47-249,2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游离脂肪酸(FFA)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其中150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空腹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葡萄糖(F...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游离脂肪酸(FFA)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其中150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空腹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葡萄糖(FPG)、脂类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做肝脏瞬时弹性检查(FibroScan)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选择1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做相同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和合并NAFLD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合并NAFLD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游离脂肪酸(FFA) 胰岛素抵抗(IR) 2型糖尿病(DM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下载PDF
文本挖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慧芹 郝钰 +4 位作者 李健 郑光 刘忠第 姜淼 吕爱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应用课题组成熟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挖掘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文本提取工具,依照文本数据采集、数据... 目的:应用课题组成熟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挖掘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文本提取工具,依照文本数据采集、数据格式转化及建库、数据挖掘及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4个步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证型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药物有丹参、山楂、泽泻、柴胡、白术、何首乌和郁金,核心方剂包括膈下逐瘀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和二陈汤。结论:该研究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初步阐明了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中药使用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证候 用药规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成细华 喻嵘 +1 位作者 明霞 伍参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用高脂饲料喂养2型糖尿病MKR鼠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物模型。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MKR鼠形成NAFLD模型,观察其肝脏形态、糖耐量、肝功能和血脂变化。结果高脂饲料诱发MKR鼠形成NAFLD模型肝细胞呈小泡性脂变,细胞... 目的用高脂饲料喂养2型糖尿病MKR鼠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物模型。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MKR鼠形成NAFLD模型,观察其肝脏形态、糖耐量、肝功能和血脂变化。结果高脂饲料诱发MKR鼠形成NAFLD模型肝细胞呈小泡性脂变,细胞内有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糖耐量异常,异常程度高于MKR组。与C57野生组比较,MKR组小鼠肝质量、肝指数和血脂LDL-C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血脂TG、TCHO、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MKR高脂组小鼠肝质量、肝指数、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血脂(TCHO、HDL-C、LDL-C)进一步升高,高于MKR组(P<0.05或0.01),而TG下降,低于MKR组(P<0.01),高于C57野生组小鼠(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MKR鼠可以建立稳定的、与临床2型糖尿病并发NAFLD一致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MKR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 肝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与脾胃升降关系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组方用药思路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凯舟 蒋开平 +3 位作者 李建鸿 莫小艾 胡洪涛 张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2,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因此,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防治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肠道微生态特别是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就是导致NAFLD的重要因素之一。NAFLD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因此,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防治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肠道微生态特别是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就是导致NAFLD的重要因素之一。NAFLD中医病证溯源、病因病机与脾胃升降失调相关,NAFLD治疗获益有赖脾胃升降。肠道是中医脾胃实现功能的主要部位,肠道菌群是饮食影响宿主代谢状态的调节因子,符合中医学脾胃升降原理的生物学内涵。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表现的症状与肠道菌群失调时表现的症状具有一致性,故肠道菌群与中医脾胃升降有着密切联系。该文基于现代肠道微生态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胃升降关系论治NAFLD的理论基础,并据此提出了NAFLD的组方用药思路,主要包括健脾益气升清、行气和胃降浊、化痰活血消积,突出脾胃升降与肠道微生态协调在NAFLD论治中的主导作用;疏肝理气、宣降肺气、升清降浊、温肾助阳,顾及NAFLD发病协同因素,助力脾胃升降,从肠道微生态靶点考量治疗效应;中药保留灌肠激活大肠传导功能而助力胃气通降、协调脾胃气机升降,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从16s r DNA基因路径关注中药肠道给药途径干预NAFLD的肠道微生态机制。随着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深入推进,其与脾胃升降和NAFLD的关系将进一步揭示,既承接了我国从古至今运用脾胃升降理论治疗肝病的悠久历史,也将拓展调节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治疗NAFLD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脾胃升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组方用药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温晋锋 叶国良 +2 位作者 张海霞 丁洁霞 陈韶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独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24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数值及肝脏超声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TBIL、ALT、AST、ALP、GGT、CHOL、TG、LDL-C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GGT、CHOL及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ALT、AST、ALP、GGT、TG及超声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超声评分有显著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磷脂酰胆碱类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8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任玉莲 张志敏 《河南中医》 2015年第5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戒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对照组口服水飞蓟素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戒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对照组口服水飞蓟素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 L、CHO、TG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肝定量值,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茵陈蒿汤 水飞蓟素胶囊
下载PDF
龙胆苦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AM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武俊紫 杨斌 +2 位作者 宋波 姚政 陈文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142-5148,共7页
目的分析龙胆苦苷对高脂高糖饮食构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高糖饮食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 目的分析龙胆苦苷对高脂高糖饮食构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高糖饮食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给予龙胆苦苷50、100、200 mg/kg,多烯磷脂酰胆碱组ig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23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500μL/kg生理盐水,治疗8周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血脂、血清氧化和抗氧化能力以及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进行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AMPKα)和磷酸化的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α(p-AMPKα)的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细胞大小均一,细胞核呈均匀分布,模型组有明显脂肪空泡,且有一定的炎症反应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和龙胆苦苷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龙胆苦苷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已明显好转,但与对照组仍有一定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指标丙二醛(MDA)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氧化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龙胆苦苷治疗后,AST、ALT、MDA、IL-1和IL-6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HDL-C和LDL-C也有一定的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多烯磷脂酰胆碱则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MPKα蛋白和AMPKm RNA明显降低(P<0.05);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龙胆苦苷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且龙胆苦苷3个剂量组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要好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而AMPKα蛋白表达在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标 邓常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493-3500,共8页
目的筛选降脂理肝汤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探讨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合检索并筛选降脂理肝汤活性成分和... 目的筛选降脂理肝汤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探讨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合检索并筛选降脂理肝汤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以及NAFLD相关靶点,并预测降脂理肝汤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降脂理肝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Cytoscape的插件Clue GO对靶点基因功能及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从降脂理肝汤中筛选得到82个活性成分,涉及NAFLD靶点53个,靶点主要关联NAFLD中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并且参与了NAFLD中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小体途径、白细胞介素-10(IL-10)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信号通路,这些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介导了降脂理肝汤干预NAFLD潜在机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降脂理肝汤治疗NAFLD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理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网络药理学 靶点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炎症
原文传递
大黄素抑制NAFLD大鼠肝脏TLR4信号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涛 徐秋玲 赵岩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FLD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20,40,80 mg·kg^(-1))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诱导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大黄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FLD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20,40,80 mg·kg^(-1))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诱导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IL-1含量,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LR4信号的表达。结果 NAFLD组大鼠呈现典型的肝细胞脂滴空泡,部分肝细胞有单核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IL-1增高(P<0.05),肝脏TLR4、My D88、TRAF-6的基因表达增高(P<0.05)。与NAFLD模型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对NAFLD大鼠肝脏脂滴空泡均有显著改善,抑制血清TNF-α、IL-1分泌(P<0.05),并抑制肝脏TLR4的表达(P<0.05),大黄素中、高剂量组抑制肝脏My D88和TRAF-6的表达(P<0.05)。结论大黄素改善NAFLD模型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与抑制肝脏TLR4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TLR4信号 炎性反应 大黄素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荣 陈侃 +2 位作者 夏玉敬 郭传勇 周莹群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6年第3期214-216,共3页
伴有2型糖尿病(T2DM)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近年显著升高,临床亟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二甲双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NAFLD合并T2DM的一线治疗药物。本文综述NAFLD合并T2DM的发病机制及二甲双胍针... 伴有2型糖尿病(T2DM)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近年显著升高,临床亟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二甲双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已成为NAFLD合并T2DM的一线治疗药物。本文综述NAFLD合并T2DM的发病机制及二甲双胍针对上述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2型糖尿病(T2DM) 二甲双胍 胰岛素抵抗(IR)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富超 张泉洋 +2 位作者 王帅 吴崇明 郭鹏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9-414,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NAFLD的动物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