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与地区不良贷款——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基于我国2006-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检验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即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分权... 基于我国2006-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的GMM估计,检验财政分权、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地区不良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即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地区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分权下政府干预行为对地区不良贷款的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会抑制不良贷款的增加,而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干预行为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干预行为 不良贷款 系统矩估计
下载PDF
债转股运行风险的博弈分析与政府的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林辉 何建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3,共5页
债转股是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刺激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由于信息不对称 ,可能导致在债转股操作过程中企业申请债转股指标和经营中的博弈风险 ,可根据博弈模型采取相应措施 。
关键词 债转股 不良资产 博弈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生机制——一个四维解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军 叶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6,共10页
本文从宏观维度、制度维度、企业维度和银行维度四个视角揭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与政府干预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周期性基础,而企业潜在信用风险与银行的内控能力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微观基础。进... 本文从宏观维度、制度维度、企业维度和银行维度四个视角揭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与政府干预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周期性基础,而企业潜在信用风险与银行的内控能力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微观基础。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干预、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企业潜在信用风险与不良贷款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银行规模类型、股东性质、贷款类型、担保方式等也对不良贷款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减少政府干预,同时强化金融监管,建立不良贷款市场化处置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政府干预 市场化改革 金融监管
下载PDF
债转股及其引发的问题探析
4
作者 潘锡品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4-48,共5页
商业银行高不良资产比率和国有企业高负债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突出问题。实施债转股 ,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有积极的影响 。
关键词 不艮贷款 债转股 资产保全 资本市场 边缘性不良资产 道德风险
下载PDF
论企业债务重组
5
作者 张永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6-30,共5页
债务重组是企业减轻或免除债务的一种主要方式。债务重组理论作为企业经营理论的一部分 ,在国际上已较为成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我国的债务重组理论作了法规上的约定 ,但是广义上的债务重组与《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是企业减轻或免除债务的一种主要方式。债务重组理论作为企业经营理论的一部分 ,在国际上已较为成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我国的债务重组理论作了法规上的约定 ,但是广义上的债务重组与《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及债转股仍有很多差别。笔者对此作一探讨 ,并对债转股作重点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债务重组 资本 债转股 不良资产 企业经营
下载PDF
中国金融市场分割问题探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迪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金融体系中另一个潜在的缺陷,资本的低效率使用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理论告诉我们分割的金融市场是阻碍资本自由流动的原因,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不良贷款 资本流动 效率F—H模型
下载PDF
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研究
7
作者 郭峰 王仁曾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0,共4页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整理的金融科技创新专利数据,从宏观视角采用PVAR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借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整理的金融科技创新专利数据,从宏观视角采用PVAR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借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这种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科技相关产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则应主动加强金融科技相关技术的应用,以提升自身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不良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 PVAR模型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
8
作者 孙春英 胡玉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3-124,共2页
1999年初 ,我国政府决定借鉴国际经验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处置不良资产。文章从规范角度 ,分析了有关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些基本问题 ,提出不良资产处置需政策配套、制度创新的支持。
关键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不良资产 会计制度 岗位责任制 制度创新 内部审计
下载PDF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7
9
作者 王兵 朱宁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30,共21页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SBM方向性距离函数 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
原文传递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_2/GDP 被引量:115
10
作者 谢平 张怀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7,共11页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结构 不良资产 M2/GDP
原文传递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87
11
作者 施华强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共16页
本文用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和国有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双重软预算约束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性。通过对国有企业沉没成本的维持成本、国有商业银行复活投机和地方政府利用双重软预算约束而形成的国有商业银... 本文用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和国有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双重软预算约束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性。通过对国有企业沉没成本的维持成本、国有商业银行复活投机和地方政府利用双重软预算约束而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地悲剧"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和积累的动态机制,指出了逐步硬化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预期对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软预算约束 银行改革 银行监管
原文传递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被引量:104
12
作者 王兵 朱宁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5,73,共15页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全要素生产率 共同边界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方向性距离函数
原文传递
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84
13
作者 李麟 索彦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3,共9页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研究、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审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推进银行战略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预防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不良贷款 信贷周期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信用制度与信贷制度的恶性循环:对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7-35,共9页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 ,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高低又是受着企业效益和信用的制约 ,企业信用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信用制度 ,本文通过对朔州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调查研究 ,试图透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新增现象 ,揭示...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 ,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高低又是受着企业效益和信用的制约 ,企业信用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信用制度 ,本文通过对朔州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调查研究 ,试图透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新增现象 ,揭示出造成社会信用制度与信贷制度恶性循环的政府、企业、银行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降低不良贷款 ,必须硬化法律约束 ,强化信用制度 ,大力规范全社会的信用行为。第二、规范政府部门行为 ,完善成本分担机制。第三、健全信贷管理体制 ,建立风险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制度 信贷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原文传递
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部分银行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谭燕芝 张运东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6,共9页
基于1999~2007年中国、美国和日本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本文对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表面上美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低... 基于1999~2007年中国、美国和日本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本文对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表面上美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极低,而且不受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其风险被金融衍生工具隐藏并积累起来;(3)日本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CPI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不良贷款率
原文传递
公司治理视角的区域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形成机理、实证及应对措施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陆岷峰 周军煜 《金融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36-44,共9页
近年来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资产率持续上升,防范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受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公司治理是地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地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文章重点从公司治理视... 近年来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资产率持续上升,防范地方商业银行风险受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公司治理是地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平台,地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与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文章重点从公司治理视角探讨其对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商业银行影响因素实证模型,检验各变量与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联系,结果显示政府持股比例与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越大,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最后在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地方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信用风险 资产管理
下载PDF
我国AMC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野华 卓贤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7,共8页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风险隔离,其主要模式有真实出售、参与和分科三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我国AMC不良贷款证券化选择参与模式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政府“隐性担保”与融资结构的改善是这一选择的出发点。然而,随着AMC向商业化转型,政...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风险隔离,其主要模式有真实出售、参与和分科三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我国AMC不良贷款证券化选择参与模式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政府“隐性担保”与融资结构的改善是这一选择的出发点。然而,随着AMC向商业化转型,政府的隐性担保将难以为继;且参与模式最终并不能将风险由金融系统彻底剥离。因此,法律关系清晰、风险隔离效果良好的真实出售模式是今后AMC开展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管理公司 不良贷款证券化 模式选择
原文传递
宏观经济要素、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基于公司与零售贷款组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雪兰 陈百助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55,共10页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2006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及银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分别考察。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要素及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的关联因产品门类不同而存在不对称性:...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2006年2季度至2011年4季度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及银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分别考察。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要素及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的关联因产品门类不同而存在不对称性:相对而言,公司贷款对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负面冲击更为敏感;而银行成本效率对两类贷款不良率的作用方向也截然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加强差异化银行监管及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银行体系 宏观经济要素 贷款组合 不对称性
原文传递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功能与不良资产的双重成因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健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8,共7页
国有商业银行所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需要从其事实上履行的双重功能入手进行解析:国有商业银行在履行基本功能时,由于行业性风险产生的不良资产具有普遍性和内生性;但其在履行公共性功能时,由于承担的政策性风险和支付的履职成本无法分... 国有商业银行所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需要从其事实上履行的双重功能入手进行解析:国有商业银行在履行基本功能时,由于行业性风险产生的不良资产具有普遍性和内生性;但其在履行公共性功能时,由于承担的政策性风险和支付的履职成本无法分摊导致的超额不良资产,具有特殊性和外生性。因此,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既要控制行业性风险,更要建立对其履行特殊功能所支付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并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从体制上逐步淡化其特殊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由外生性原因造成的超额不良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双重功能 履职成本分摊 不良资产
原文传递
扭曲制度下的制度扭曲: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案例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秀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105,共8页
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实施“债转股”是国家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的重大举措。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情况的调查研究 ... 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实施“债转股”是国家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的重大举措。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情况的调查研究 ,提出以下结论 :第一 ,不良资产剥离是相对成本较高的改革安排 ,是当前扭曲的国有企业 (包括国有银行 )制度下的一种制度扭曲 ,它在事实上偏离了市场经济下资产管理的本质 ;第二 ,这一制度扭曲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畸形后果 :商业银行经营努力程度下降、激励不足和信用危机以及由此出现的不良资产增量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第三 ,完全剥离或完全不剥离才是我国当前企业—银行体制下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有商业银行 体制改革 不良资产剥离 债转股 利益冲突 信用危机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