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杨的夜间蒸腾——来自树干液流、叶片气体交换及显微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鱼腾飞 冯起 +2 位作者 司建华 张小由 赵春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6,共9页
不完全的气孔关闭引起的夜间蒸腾在不同物种和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其大小与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有效性正相关,这意味着荒漠河岸林是研究夜间蒸腾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木质部液流、叶片气体交换、显微结构及环境因子测定证实了胡杨夜间蒸腾... 不完全的气孔关闭引起的夜间蒸腾在不同物种和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其大小与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有效性正相关,这意味着荒漠河岸林是研究夜间蒸腾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木质部液流、叶片气体交换、显微结构及环境因子测定证实了胡杨夜间蒸腾的存在:1)夜间叶片气孔是不完全关闭的,平均气孔导度为45 mmol/(m^2·s),远大于文献报道的杨属最小气孔导度(约为5 mmol/(m^2·s)),平均蒸腾速率为0.7 mmol/(m^2·s),两者分别占白天的26%和17%,这表明高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主要是气孔开放引起;2)木质部平均液流速率白天为31.3 cm/h,夜间为16.5 cm/h,约为白天的53%,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液流速率与水汽压差均呈显著的对数关系,水汽压差可以解释55%的夜间液流变化,这表明夜间液流由蒸腾和组织补水两部分组成,因此,如何将夜间液流区分为夜间蒸腾和组织补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午夜后液流速率的增加与木质部水势和径向生长变化是一致的,而与水汽压差是相反的,说明午夜后液流速率的增加是组织补水而非蒸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叶片气体交换 气孔显微结构 夜间蒸腾 组织补水
下载PDF
九寨沟针阔混交林的夜间液流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鄢春华 王蓓 +3 位作者 邹振东 余雷雨 黄婉彬 邱国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2-738,共7页
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测定九寨沟针阔混交林3个主要树种2013年的树干液流密度,分析各树种夜间液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夜间茎干补水与夜间蒸腾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和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的夜间... 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测定九寨沟针阔混交林3个主要树种2013年的树干液流密度,分析各树种夜间液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夜间茎干补水与夜间蒸腾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和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的夜间液流占全天液流比例多为0~30%,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多为0~25%,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夜间液流占比会超过40%;生长季各树种夜间液流占比均呈“U”型变化,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生长季中期较低;典型晴天内,各树种夜间液流密度均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5),表明夜间茎干补水和夜间蒸腾同时发生;红桦、茶条槭和油松的夜间茎干补水和蒸腾分别占夜间液流活动的80.7%和19.3%,81.4%和18.6%,63.9%和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夜间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热扩散探针 针阔混交林 九寨沟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夜间耗水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653,共8页
【目的】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夜间耗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提高大尺度尾叶桉林分耗水估算精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以雷州半岛常见尾叶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夜间液流持续观测,并同步测定大气... 【目的】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夜间耗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提高大尺度尾叶桉林分耗水估算精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以雷州半岛常见尾叶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夜间液流持续观测,并同步测定大气温度、湿度、降雨量及光合有效辐射等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观测期间尾叶桉平均夜间耗水贡献率为6.62%,前半夜耗水量显著大于后半夜(P<0.05);夜间液流速率雨季显著大于旱季(P<0.05),晴天平均夜间液流速率极显著(P<0.01)大于雨天;旱季夜间耗水贡献率是雨季的1.4倍。旱、雨季夜间液流速率与夜间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拟合方程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决定系数旱雨季分别仅为0.37和0.35;同时夜间耗水量与当天白天蒸腾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存在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为0.33。【结论】尾叶桉夜间耗水贡献率虽较小,但如不考虑夜间液流,根据日间液流通过尺度扩展推算的尾叶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蒸腾量可能偏低;夜间蒸腾和树干补水共同驱动尾叶桉的夜间耗水。图4表2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尾叶桉 夜间液流 夜间耗水量 驱动因素 夜间蒸腾 树干补水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4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树木夜间液流组分划分方法对比——以毛白杨为例
5
作者 杨尚锦 范云翔 +5 位作者 章毓文 韩巧玲 赵玥 段劼 邸楠 席本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7,共12页
夜间液流可通过叶片气孔流失,即夜间蒸腾,也可存储在茎干中,即茎干充水。从夜间液流中区分夜间蒸腾与夜间茎干充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预测充水法由于其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但其准确性备受质疑。为了系统分析现有的不同预测充水法在夜... 夜间液流可通过叶片气孔流失,即夜间蒸腾,也可存储在茎干中,即茎干充水。从夜间液流中区分夜间蒸腾与夜间茎干充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预测充水法由于其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但其准确性备受质疑。为了系统分析现有的不同预测充水法在夜间液流组分划分中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该研究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为实验材料,利用热扩散探针在高1.3 m处和7.0 m处进行液流测量,结合高度差法和预测充水法分别在茎干充水和夜间蒸腾上的准确性优势,分析对比4种传统预测充水法的估算效果。就4种预测充水法对不同高度液流进行分析得出的夜间蒸腾量而言,仅基于线性衰减模型的预测充水法(Line法)误差不显著,其他方法均存在较大偏差。采用4种预测充水法估算的茎干充水量与高度差法所得结果相比,仅基于蒸腾反推的预测充水法(Et法)的预测结果与之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余预测法差异均不显著,且Line法偏差最小。基于以上结果,该研究提出“液流高度差预测充水法”作为夜间液流组分划分新方法,可将夜间液流划分为3个组分,即茎干充水、冠层充水和夜间蒸腾。新方法通过高度差法提高对冠层以下茎干充水量估算的准确性,通过误差最小的Line法提高冠层充水组分和叶片蒸腾组分划分的准确性。新方法计算的夜间充水约为76.5%,较现有研究提高了19.8%-26.5%。划分出的夜间液流组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空气水汽压亏缺(VPD)与浅层土壤含水率为夜间充水的主要影响因子,夜间蒸腾在夜间液流中的占比与VPD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对比 夜间液流 夜间蒸腾 茎干充水 组分划分 杨树人工林 热扩散探针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欧美107杨单株夜间液流分配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6
作者 尤海舟 王超 +1 位作者 赵广智 李冬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3,共8页
夜间液流是林木水通量中不可忽视的组分,分析华北平原欧美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夜间液流特征及变化规律,量化夜间液流在茎干补水和夜间蒸腾之间分配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环境同步控制机制,旨在提高林木蒸腾和水量平衡估算的精确度,... 夜间液流是林木水通量中不可忽视的组分,分析华北平原欧美107杨(Populus euramericana)夜间液流特征及变化规律,量化夜间液流在茎干补水和夜间蒸腾之间分配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环境同步控制机制,旨在提高林木蒸腾和水量平衡估算的精确度,为人工林水分利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欧美107杨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并同步观测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存在明显昼夜节律,夜间液流速率不为0,前半夜液流活动比后半夜活跃。(2)生长季内单株日间液流量均值为(21.09±10.93)kg·d^(−1),夜间液流量均值为(2.52±1.60)kg·d^(−1),夜间液流占全天液流的比例多在0—20%之间,全生长季均值为9.1%;夜间液流/全天液流呈“U”型变化,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中期较低。(3)夜间饱和水汽压差,夜间风速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夜间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夜间饱和水汽压差与夜间液流极显著正相关,风速通过直接及间接效应,对夜间液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更干燥的土壤对夜间液流的促进作用大于更湿润的土壤。(4)利用“时间分离法”及“反向延长法”的平均值估算得出夜间茎干补水和夜间蒸腾分别占夜间液流的60.69%和39.31%。综上所述,欧美107杨存在明显夜间液流,夜间饱和水汽压差、夜间风速及土壤含水量对夜间液流同步控制,共同影响夜间液流,研究结果为连续估算夜间液流两个组分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107杨 夜间树干液流 分配特征 环境响应 夜间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下载PDF
Partitioning tree water usage into storage and transpiration in a mixed forest 被引量:3
7
作者 Ziqiang Liu Qianqian Liu +3 位作者 Zijun Wei Xinxiao Yu Guodong Jia Jiang Jia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961-973,共13页
Background:Water migration and use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in trees.However,it is 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ranspiration by equating the water absorbed through the plant roots to that diffused back to the atmosphere t... Background:Water migration and use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in trees.However,it is 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ranspiration by equating the water absorbed through the plant roots to that diffused back 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stomatal transpir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fy the water transpired and stored in plants.Method:The δ^(2)H/δ^(18)O technique and heat ratio method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water usage of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including the proportions of water used for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storage.Results:Platycladus orientalis and Quercus variabilis had strong plasticity in their water usage from different sources.Platycladus orientalis primarily used groundwater(30.5%)and the 60-100-cm soil layer(21.6%)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and was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absorbing water from the 0-20-cm layer(26.6%)during the rainy season.Quercus variabilis absorbed water from all sources(15.7%-36.5%)except from the 40-60-cm soil layer during the dry season.In addition,it did not change its water source but increased its groundwater uptake during the rainy season.The annual mean water fluxes of P.orientalis and Q.variabilis were 374.69 and 469.50 mm·year−1,with 93.49% and 93.91% of the water used for transpiration,respectively.However,nocturnal sap flow in P.orientalis and Q.variabilis was mainly used for water storage in the trunk rather than transpiration,which effectively alleviated drought stress and facilitated the transport of nutrients.Conclusions:The water stored in both species comprised 6%-7% of the total water fluxes and,therefore,should be considered in water balanc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migration Water uptake nocturnal sap flow transpi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