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外生菌根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阎秀峰 王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1-707,共7页
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是中国特有的栎林树种 ,也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和臭红菇 (Russula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在温室花盆中播种辽东栎种子... 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是中国特有的栎林树种 ,也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和臭红菇 (Russula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在温室花盆中播种辽东栎种子获得辽东栎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铆钉菇和臭红菇合成外生菌根 ,比较了有菌根和无菌根辽东栎幼苗生长、光合蒸腾特性、氮磷含量的差异。外生菌根对辽东栎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有菌根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无菌根幼苗 ,蒸腾速率则相反。有菌根幼苗的氮磷含量分别为无菌根幼苗的 1.7倍和 2 .2倍 ,外生菌根的合成还改变了氮磷在幼苗器官间的分配比例 ,与无菌根幼苗相比 ,有菌根幼苗茎中的氮磷减少 ,而叶片中的磷显著增加。同时接种铆钉菇和臭红菇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单独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外生菌根 辽乐栎 幼苗生长 影响 生物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氮磷含量
下载PDF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在辽东栎幼苗上的混合接种效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阎秀峰 王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和臭红菇 (Russula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在前期工作证明铆钉菇和臭红菇接种对辽东栎幼苗生长有... 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是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和臭红菇 (Russulafoetens)是在自然环境中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在前期工作证明铆钉菇和臭红菇接种对辽东栎幼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以两菌种混合接种效果较好的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的接种量和两个菌种不同比例的混合接种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和氮、磷养分的影响。对应于试验的 12、18、2 4g·pot-13个接种量处理 ,随着接种量的增加 ,辽东栎幼苗的菌根侵染率增加 ,铆钉菇菌根的比例增加 ,而臭红菇菌根的比例减少。辽东栎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净光合速率和全株的全氮、全磷含量 ,均以 18g·pot-1接种量的最高。当接种物中铆钉菇∶臭红菇的比例分别为 2∶1、1∶1、1∶2时 ,辽东栎幼苗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 96 .5 4 %、91.0 2 %、92 .13% ,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接种物中铆钉菇比例的减少 ,铆钉菇菌根所占比例由 4 2 .4 9%降为 2 3.33% ,而臭红菇菌根的比例由 5 7.5 1%增加为76 .6 7%。辽东栎幼苗的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是以接种比例为 1∶1的最高。接种比例为 1∶1的辽东栎幼苗的全氮含量也是最高的 ,并且与另两种接种比例处理的差异显著 ,而对于全株的全磷含量 ,则是随着接种物中臭红菇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幼苗 外生菌根 混合接种 生物量 光合速率 氮磷含量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芦苇生物量及氮、磷储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存歧 李昂 +3 位作者 李博 王军霞 张亚娟 刘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03-1511,共9页
作为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在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el)各构件的生物量和氮... 作为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在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白洋淀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el)各构件的生物量和氮、磷含量,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氮、磷储量并系统分析了各指标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构件生物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叶片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根状茎生物量的最大值则出现在8月,叶鞘、地上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0月;地上各部分氮、磷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的生长初期,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根状茎氮、磷含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4月;各部分氮、磷储量与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地上部分氮、磷储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分别为(18.91±2.12)g.m-2和(1.17±0.13)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芦苇 生物量 磷含量 磷储量
原文传递
梁子湖湿地植物的氮磷积累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熊汉锋 黄世宽 +3 位作者 陈治平 廖勤周 谭启玲 王运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0,共5页
采用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梁子湖湿地植物对氮磷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种类对氮磷的积累特征明显不同。浮游植物积累各种营养物质量最多,其体内全氮量平均为29.07g.kg-1,全磷量平均为9.53g.kg-1。梁子湖湿地... 采用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梁子湖湿地植物对氮磷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种类对氮磷的积累特征明显不同。浮游植物积累各种营养物质量最多,其体内全氮量平均为29.07g.kg-1,全磷量平均为9.53g.kg-1。梁子湖湿地各类植物氮磷含量的大小依次为浮游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水稻>挺水植物。各类植物中氮磷积累的大小依次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沼泽植物>水稻。梁子湖湿地水生植物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大于湿生植物,各类植物氮元素的吸收系数均大于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氮磷含量 生物积累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的响应及氮磷积累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樊恒亮 谢丽强 +4 位作者 宋晓梅 薛庆举 苏小妹 操庆 赵雁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以太湖中沉水植物优势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水平(低浓度TN 0.47 mg/L,TP 0.021 mg/L;中浓... 以太湖中沉水植物优势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水平(低浓度TN 0.47 mg/L,TP 0.021 mg/L;中浓度TN 1.40 mg/L,TP0.072 mg/L;高浓度TN 2.18 mg/L,TP 0.090 mg/L)对其生物量、各器官形态指标及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指标方面,苦草、狐尾藻、金鱼藻在中浓度条件下的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植物茎叶指标随水体营养的变化与根长变化趋势不一致。植物各器官氮、磷含量均随水体营养变化保持相似的规律,且植物氮含量为叶>茎>根,植物磷含量为根>茎、叶。氮磷积累方面,4种沉水植物的叶片氮元素积累的能力显著高于茎和根;低浓度下狐尾藻的氮积累量最大,苦草磷积累量最大,两者适合低浓度下种植收割去除水体环境中的氮、磷;中、高浓度下金鱼藻的氮磷积累量均为最大(中浓度下N 6 587.37 mg/m^2,P 744.63 mg/m^2;高浓度下N 6 096.63 mg/m^2,P 692.36 mg/m^2),其可作为较高营养浓度下种植、刈割转移水体氮磷的理想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水植物 氮磷积累 生物量 氮磷含量
下载PDF
不同年龄毛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郭宝华 杜满义 李兴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9-285,共7页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生长速率理论"提供证据。结果表明:毛竹同一器官碳、氮、磷含量和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随着毛竹年龄的增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1~3年生竹叶、竹枝和竹根碳磷比和氮磷比呈降低的趋势,其后氮磷比升高,5年生氮磷比最高;1~3年生竹秆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反,4~6 a竹秆碳磷比和氮磷比与竹叶变化趋势相同,反映了毛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碳、氮和磷含量和计量比值发生了变化,1~3年生毛竹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竹根和竹叶氮磷比降低,随着毛竹生长速率的降低,氮磷比升高,符合"生长速率理论"。1~6 a竹叶N∶P分别为13.03、9.81、7.47、15.17、21.01、15.52,平均值为13.67,N∶P〈14反映了研究区毛竹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其中,2、3年生N∶P低于10,对2、3年生竹施用N肥可以促进竹子的更好生长;5年生毛竹根和叶的氮磷比值最高,5 a时采伐可以降低土壤P素缺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碳、氮、磷含量 计量比值
下载PDF
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典型土壤氮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钰 香宝 +3 位作者 刘玉萍 汪太明 马广文 方广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研究了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中的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次交替冻融后,三种类型土壤的全氮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在交替冻融过程中,硝化与反硝化共同作用并不明显。由于冻融作用增强... 研究了交替冻融对东北地区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中的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次交替冻融后,三种类型土壤的全氮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在交替冻融过程中,硝化与反硝化共同作用并不明显。由于冻融作用增强土壤释水性和水分渗透性,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暗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效氮浓度均有所升高,以水稻土最显著,上升了31.25%。三种土壤全磷浓度均在初次冻融后大幅增高,总体呈升高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冻融作用破坏了土壤团聚体,增加了与消化液反应的机会。经15次交替冻融后,黑土和水稻土的有效磷浓度分别上升17.72%和56.16%,暗棕壤的有效磷浓度下降35.19%,这说明交替冻融过程中土壤有效磷的变化不但取决于土壤的C/P,还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林地的有效磷浓度可能由于发生磷的净固定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冻融 氮磷浓度 土壤 腐殖质
下载PDF
氮磷添加和干旱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符义稳 田大栓 +1 位作者 牛书丽 赵垦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氮富集、磷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长、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川西北高寒草甸氮添加(10 g/(m^2·a))、磷添加(10 g/(m^2·a))与干旱(减雨50%)控制实验,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发草和草玉梅地上生物量、叶片氮含量(N)、磷(P)含量以及N:P比例,分析不同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对于植物生长,氮添加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地上生物量,但是磷添加和干旱及不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叶片养分,氮添加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和N:P比例,磷添加也增加植物叶片磷含量但降低叶片N:P比例。干旱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的叶片氮含量,对叶片磷含量和N:P比例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与干旱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叶片氮含量和N:P比。氮添加与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叶片养分性状没有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和养分性状对养分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的响应格局存在很大差异。氮输入主要影响植物生长,而氮磷养分和干旱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均改变植物养分和化学计量平衡。这些结果指示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对全球变化交互作用的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降水变化 氮磷含量 氮磷比 高寒草甸
下载PDF
污水氮磷浓度对云南本地浮萍生长及氮磷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鲍姝 方扬 +2 位作者 靳艳玲 赵永贵 赵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揭示污水氮磷浓度对不同浮萍生长及水处理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户外条件下云南本地的4个浮萍品种,本地绿萍(Lemna japonica)、本地少根(Landoltia punctata)、本地多根(Spir odela polyrhiza)和本地芜萍(Woffi a globosa)在不同氮磷浓度... 为揭示污水氮磷浓度对不同浮萍生长及水处理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户外条件下云南本地的4个浮萍品种,本地绿萍(Lemna japonica)、本地少根(Landoltia punctata)、本地多根(Spir odela polyrhiza)和本地芜萍(Woffi a globosa)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污水氮磷浓度升高,浮萍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总量升高,利用率降低;不同浮萍品种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最大生长速率、氮磷含量和氮磷固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其中本地多根有最高的生长速率(7.38 g m-2 d-1)和氮固定能力(336.47 mg m-2 d-1),本地绿萍有最高的磷含量(2.35%)和磷固定能力(123.07 mg m-2 d-1),本地芜萍有最高的蛋白含量(37.32%).针对本地绿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地绿萍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生长与体内的氮磷含量和pH有关,高氮磷含量的本地绿萍可以利用体内储存的氮磷在寡营养水体中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生长;废水的氨氮浓度小于20 mg L-1,pH 8(±0.5)时本地绿萍生长较快;当废水氨氮浓度大于20 mg L-1时,pH 6.5(±0.5)时可防止NH4+大量转化为NH3,减少对本地绿萍的毒害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污水氮磷浓度对不同浮萍品种的生长、氮磷含量和氮磷去除的影响不同,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浮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氮磷浓度 生长 氮磷含量 氮磷去除率 PH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水体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叶玉适 陈进 +2 位作者 许继军 王冬 殷大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1,22,共7页
根据2016年长江源和怒江源区现场调查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河湖水体的基本理化参数、氮磷含量和形态指标,并利用氮磷化学计量比(m(TN)∶m(TP),氮磷质量比)特征评估了江源地区河湖水体的氮磷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 根据2016年长江源和怒江源区现场调查获取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河湖水体的基本理化参数、氮磷含量和形态指标,并利用氮磷化学计量比(m(TN)∶m(TP),氮磷质量比)特征评估了江源地区河湖水体的氮磷养分限制状态。结果表明:长江源和怒江源区河湖水体的总氮含量介于0.475~0.956mg/L,满足地表水Ⅱ—Ⅲ类水质标准;总磷含量介于0.006~0.017mg/L,满足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硝态氮占总氮含量的43.5%~85.5%,是河湖水体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江源地区水体总氮污染的贡献更大;氮磷比介于33.7~79.3,磷素是江源区河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江源地区河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氮磷含量 化学计量特征 长江源 怒江源
下载PDF
氮磷含量对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万虹 陈丽华 徐红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4,共8页
以甘肃西峰市油田附近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通过向油污土壤中添加尿素、磷酸氢二铵的现场试验,历时63 d。研究了氮、磷含量在由5种菌制得的混合菌剂对油污的降解中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甘肃西峰市油田附近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通过向油污土壤中添加尿素、磷酸氢二铵的现场试验,历时63 d。研究了氮、磷含量在由5种菌制得的混合菌剂对油污的降解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增加土壤中氮、磷元素对混合微生物菌剂修复油污土壤具有显著促进效果。在含油量1.5%和3%的污染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变化表现为两个阶段,前28 d氮、磷含量迅速减少,后35 d氮、磷含量变化表现出波动性,且在浓度为3%的污染土壤中,微生物菌剂的修复效果更为明显,最大降油率达到52.5%。利用GC-MS测定分析混合菌剂对石油主要成分藿烷的降解程度和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混合菌剂对油污土壤中霍烷类化合物的降解均在80%以上,降解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芒柄花根烷,达到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油污土壤 氮磷含量 藿烷
下载PDF
不同氮磷条件下施加促生菌对多花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舒健虹 刘晓霞 +2 位作者 王子苑 曾庆飞 王小利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进一步筛选适于田间条件的根际促生菌(PGPR),从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根际分离出活性较强的3株固氮菌(C1、C2、C3)和3株溶磷菌(P1、P2、P3),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后,接种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邦德,并探讨在单一固氮菌替代50%氮肥、单一溶磷... 为进一步筛选适于田间条件的根际促生菌(PGPR),从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根际分离出活性较强的3株固氮菌(C1、C2、C3)和3株溶磷菌(P1、P2、P3),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后,接种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邦德,并探讨在单一固氮菌替代50%氮肥、单一溶磷菌替代全磷以及固氮菌和溶磷菌的不同组合替代50%氮肥+无磷三种条件下多花黑麦草生物量、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的溶磷菌为肠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固氮菌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和芽孢杆菌,都是较好的益生菌种,固氮酶活性在131.20~135.48IU/L之间,溶磷量在239.84~287.44μg/mL之间。施入单一菌剂的多花黑麦草生物产量、氮磷含量以C2和P2表现最佳;施组合菌肥的多花黑麦草生物量、全N及全P含量比无菌肥组对照显著提高(P<0.05),比施单一菌肥效果好,综合分析表明P3+C1和P1+C1促生效应最佳,应用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植物根际促生菌 生物量 氮磷含量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幼苗生长与物质分配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9
13
作者 倪妍妍 胡军 +5 位作者 刘建锋 肖以华 薛泽敏 张玉婷 郭志锋 李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4-540,共7页
该研究通过收集栓皮栎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河南内乡、江西永修、湖北秭归和湖南城步)种子并在栓皮栎自然分布南界以南(广东鹤山)进行培育,考察自然增温对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当年生幼苗的生长性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以... 该研究通过收集栓皮栎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河南内乡、江西永修、湖北秭归和湖南城步)种子并在栓皮栎自然分布南界以南(广东鹤山)进行培育,考察自然增温对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当年生幼苗的生长性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以及迁移和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不同地理种源树木在生长与物质分配方面是否存在某种地理趋势。结果表明:(1)栓皮栎全株NSC浓度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该趋势以叶片NSC浓度(特别是可溶性糖浓度)所主导;不同器官间,叶片可溶性糖和根系淀粉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增加,而根系可溶性糖浓度则相反;茎NSC及其组分无明显地理趋势。(2)在养分方面,栓皮栎不同器官N浓度及叶片P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氮磷比则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显著下降;除叶片外,不同器官的N利用效率和P利用效率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呈现微弱下降趋势。(3)栓皮栎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与全株可利用碳库(主要指NS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初步认为栓皮栎幼苗生长及物质分配的地理格局主要受遗传因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纬度 相对生长速率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养分
下载PDF
北方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树木叶片氮、磷回收效率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宗宁 石培礼 +1 位作者 耿守保 马维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0-529,共10页
养分回收是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重要驱动力,可减少养分流失,降低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在收集北方山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京北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成熟... 养分回收是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的重要驱动力,可减少养分流失,降低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在收集北方山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京北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成熟叶片和凋落物氮、磷养分含量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群落生活型和管理方式将各类森林进行归并,对其养分回收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各类森林植被通过成熟叶片和落叶中氮、磷含量计算得到的叶片氮、磷回收效率分别是24.5%~71.3%和18.1%~75.4%,均值分别是45.5%和47.4%。北方山区天然林和人工林成熟叶片的平均氮含量分别是11.6 g·kg^(-1)和21.6 g·kg^(-1),人工林成熟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天然林,养分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可能基本处于消耗状态。不同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叶片磷含量存在差异:太行山区天然林成熟叶片和枯落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而京北山区人工林成熟叶片磷含量较高,枯落叶片磷含量较低。灌木成熟和枯落叶片中氮含量显著高于乔木,而两者间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叶片氮回收效率高于乔木。通过3个地区的比较发现,京北山区树木叶片氮、磷回收效率分别是62.1%和67.8%,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相关分析表明,北方山区森林枯落叶片氮含量是影响叶片氮、磷回收效率的重要因子。通过对不同树种养分回收效率的比较发现,针叶树种养分回收效率大于阔叶树种,这说明在土壤养分贫瘠山区针叶树种的养分回收效率更高,更能适应这种贫瘠的土壤环境。在山区进行人工建植时,针叶树种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应该被考虑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山区 森林类型 生活型 管理方式 氮磷含量 养分回收效率
下载PDF
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卫俭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文章针对水质总磷总氮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围绕臭氧紫外联合-分光光度法、顺序注射与微控技术、光谱法水质多参数检测、微型分光光度计与超声辅助技术五个层面,探讨了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以期为水质总磷总氮指... 文章针对水质总磷总氮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围绕臭氧紫外联合-分光光度法、顺序注射与微控技术、光谱法水质多参数检测、微型分光光度计与超声辅助技术五个层面,探讨了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以期为水质总磷总氮指标监测与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提升水质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检测 氮磷含量 自动监测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对退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建波 李成阳 +4 位作者 赖炽敏 陈洋 陈小杰 周俊 彭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6-1114,共9页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团聚体黏合物和养分的重要来源,因此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养分库的变化可指示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本文在长江源区根据植被群落特征选取未退化、中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研究其土壤中大团聚体(>250μm)、微团聚体(...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团聚体黏合物和养分的重要来源,因此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养分库的变化可指示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本文在长江源区根据植被群落特征选取未退化、中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研究其土壤中大团聚体(>250μm)、微团聚体(55~250μm)和游离态粉粒黏粒(<55μm)含量、不同粒级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储量随草地退化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植物和微生物活动与这些变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未退化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以微团聚体为主。退化使高寒草甸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储量显著下降,但磷含量及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游离态粉粒黏粒氮磷储量在严重退化高寒草甸显著增加。各团聚体碳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微生物量碳正相关,磷含量与微生物量碳负相关。本研究表明植物及受其影响的土壤微生物变化是造成高寒草甸退化后不同团聚体碳氮磷库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团聚体 碳氮磷含量 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量及碳氮磷动态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蒲悦 毛绘友 +3 位作者 刘群 庄丽燕 杨开军 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为认识四川盆地西缘亚热带典型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产量模式与养分动态特征,通过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对四川盆地西缘乡土珍贵树种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产量、碳氮磷含量及归还量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2016)的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 为认识四川盆地西缘亚热带典型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产量模式与养分动态特征,通过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对四川盆地西缘乡土珍贵树种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产量、碳氮磷含量及归还量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2016)的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林中叶的年凋落物总量为2 853.36 kg/hm^2,其中含笑1 644.82 kg/hm^2,喜树1208.54 kg/hm^2.两种林木凋落叶产量季节动态明显,含笑凋落叶量最大值在出现4月(476.03 kg/hm^2),最小值出现在9月(43.73 kg/hm^2);而喜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534.41 kg/hm^2)和6月(21.58 kg/hm^2).含笑和喜树凋落叶中碳氮磷含量在夏季相对较高.含笑凋落叶碳氮磷归还量高峰均在4月和11月;喜树凋落叶碳氮磷归还高峰均在11月.混交林凋落叶的碳氮磷年总归还量分别为1 186.11、38.78、1.76 kg/hm^2.总之,该区域混交林凋落物产量月动态模式主要受控于林木生物学特性,且凋落物碳氮磷含量和归还量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相似混交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5表1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含笑 喜树 叶凋落物量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归还量
原文传递
人工修复边坡植被演替初期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芳 夏栋 +3 位作者 马佳鑫 罗婷 闫书星 张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目的]研究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气候因子对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期为后期人工修复边坡的养护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人工修复边坡的正... [目的]研究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气候因子对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期为后期人工修复边坡的养护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人工修复边坡的正向演替。[方法]在湛江、梧州、宜昌、南阳、焦作、潍坊、加查采集了初期基材配制相同、植物配制相近,修复年限为2~4年的植被混凝土人工修复边坡土样,通过实验获得土样有机碳组分、碳、氮、磷的数据,采用冗余分析,开展气候因子对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研究。[结果]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F_(1)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64 g/kg;F_(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3~3.04 g/kg;F_(3)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02~3.34 g/kg;F_(4)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86~15.24 g/kg;TOC含量变化范围为15.52~24.71 g/kg;TN含量变化范围为0.61~0.93 g/kg;T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1~1.22 g/kg;C∶N变化范围为23.55~27.95;C∶P变化范围为17.26~23.09;N∶P的变化范围为0.72~0.98;C∶N∶P的变化范围为17.26∶0.75∶1~24.81∶0.95∶1。[结论]演替初期人工修复边坡碳磷表现为中等及以上,氮表现为缺乏;有机碳组分以惰性有机碳为主且有机碳稳定性较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年平均温度、物种丰富度和年平均降水;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影响因子为年平均温度、物种丰富度、pH和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初期 人工修复边坡 有机碳组分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地表水氮磷含量现状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静 郑小刚 +3 位作者 张国维 张延夕 王彩玲 王苒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05,144,共6页
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同点位采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地表水样品共计222件,分别测试了原水、悬浮物中TN、NH 3-N、NO-3-N和TP的含量,探讨氮、磷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并参照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同点位采集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地表水样品共计222件,分别测试了原水、悬浮物中TN、NH 3-N、NO-3-N和TP的含量,探讨氮、磷的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并参照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永定河水系氮、磷含量相对较高,高值点主要分布在洋河干流断面。2)主要河流的干流氮、磷高值点的出现均与上游的城市废水排放密切相关,应加大城市废水的治理力度,提高排污标准。3)TN 78.26%(丰水期)、91.59%(平水期)的样品劣于Ⅲ类,除洋河上流、桑干河上流和汤河水系外,其他水系大部分样点TN仅达劣Ⅴ类要求,但NO-3-N和NH 3-N大部分样品符合标准限制,建议制定标准时应加强对NO-3-N的管控。4)TN 33.04%(丰水期)、14.02%(平水期)的样品不符合Ⅲ类要求,主要分布在洋河中段、壶流河和潮河中段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氮磷含量 官厅水库上游流域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
原文传递
贵州脆弱生态区三种森林类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岑佳宝 武燕 +5 位作者 徐艳梅 宋雪红 刘梅 谢静怡 王浪 张宏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与叶片、枯落物、腐殖质碳、氮、磷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6.51 g·kg^(-1)、全氮含量为1.18 g·kg^(-1)、全磷含量为0.44 g·kg^(-1);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95 g·kg^(-1)、全氮含量为1.06 g·kg^(-1)、全磷含量为0.39 g·kg^(-1);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0.02 g·kg^(-1)、全氮含量为1.17 g·kg^(-1)、全磷含量为0.40 g·kg^(-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62 t·hm^(-2)、全氮储量为2.16 t·hm^(-2)、全磷储量为0.81 t·hm^(-2);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13 t·hm^(-2)、全氮储量为2.21 t·hm^(-2)、全磷储量为0.84 t·hm^(-2);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0.43 t·hm^(-2)、全氮储量为2.37 t·hm^(-2)、全磷储量为0.80 t·hm^(-2)。(2)林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存在显著影响,针阔混交林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针叶林全磷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林。(3)林型变化对全氮含量、全氮储量及全磷储量均无显著影响。(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碳、氮、磷含量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研究区针阔混交林中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具有明显优势,而针叶林中全磷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养分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储量 脆弱生态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