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锋 程建平 +5 位作者 张国忠 徐得泽 吴建平 吴继洪 杨兆林 马焕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701-3704,共4页
为揭示精量穴直播栽培过程中不同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在氮肥施用总量相等的情况,考察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以及油菜秸秆还田作基肥对水稻生长的茎蘖动态、光能利用、氮肥吸收以及产... 为揭示精量穴直播栽培过程中不同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在氮肥施用总量相等的情况,考察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以及油菜秸秆还田作基肥对水稻生长的茎蘖动态、光能利用、氮肥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后期氮肥的施用比例(氮肥后移),能显著降低无效分蘖的数量、提高功能叶叶绿素含量、LAI和光合速率,灌浆期叶片氮含量和植株氮积累量明显提高;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光合速率(灌浆期)和千粒重。增大穗肥在氮肥施用总量中的比例或以油菜秸秆还田部分代替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直播水稻群体光合效率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最终取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秸秆还田 直播稻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下入侵种豚草与本地种黄花蒿、蒙古蒿的竞争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晋萍 董丽佳 桑卫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1,共9页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氮素增加可提高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降低本地植物的竞争力。为揭示全球氮沉降对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5-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温室内,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standard repl...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氮素增加可提高外来植物的入侵性,降低本地植物的竞争力。为揭示全球氮沉降对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我们于2010年5-8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温室内,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standard replacement experiment),研究了3个氮素水平下入侵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本地种黄花蒿(Artemisi 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的生长特征及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实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氮素水平,每一氮素水平分别设置豚草和黄花蒿、豚草和蒙古蒿组成的竞争实验,生长90d后测量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单栽情况下,随氮素水平的增加3个物种的株高均增加,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混栽情况下,3个物种株高和生物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变化各异,豚草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黄花蒿无明显变化,蒙古蒿则先增加后减少。豚草的快速生长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本地种黄花蒿和蒙古蒿产生明显的竞争效应。但不同氮素水平下,豚草对本地种的竞争力不同:低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中氮素水平下,黄花蒿<豚草<蒙古蒿;高氮素水平下,豚草>两个本地种。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豚草的种间竞争力,改变了豚草与本地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使竞争有利于入侵种。据此推测,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的增加将会促进外来种豚草的入侵,增加本地群落的可入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黄花蒿 蒙古蒿 种间竞争 生物入侵 氮素水平
原文传递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小军 徐红星 +4 位作者 郑许松 杨亚军 陈礼威 何锦豪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对‘深两优5814’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加影响最大,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尤其显著。施用氮肥稻田的蜘蛛数量明显高于不施用氮肥的稻田,在齐穗期以后氮肥对蜘蛛数量的影响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水稻品种及其生育期对白背飞虱和蜘蛛的数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杂交水稻 白背飞虱 蜘蛛
下载PDF
水肥运筹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郭天财 姚战军 +2 位作者 王晨阳 王书丽 罗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86-1791,共6页
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及等氮量不同施氮方式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Pn、PS 的潜在活性(Fv/Fo)、PS 的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 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及等氮量不同施氮方式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Pn、PS 的潜在活性(Fv/Fo)、PS 的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及产量在不同灌水次数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不灌水处理与灌水处理间的差异较大;在不同施氮处理间,氮肥全部基施与返青期追施(占40%)处理间植株旗叶的Pn、Fv/Fo、Fv/Fm、qP和qN差异不大,但两处理的上述光合参数及产量均明显低于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40%)处理,表明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有助于减缓旗叶光合功能的衰退,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植株的光合产物积累。研究结果还表明,水、氮运筹对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以灌拔节水+孕穗水并于孕穗期追施氮肥(W2N4)处理组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氮运筹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性能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氮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晶 姜昕 +2 位作者 马鸣超 赵百锁 李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氮肥是农业生态系统活性氮素的主要来源,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等理化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及其生态功能。近年来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菌群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 氮肥是农业生态系统活性氮素的主要来源,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等理化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及其生态功能。近年来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菌群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前沿性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长期施氮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其导致的微生物的丰度和菌群结构的变化;同时,土壤中氮循环(固氮、硝化、反硝化)、碳循环(甲烷氧化)相关的功能菌群的丰度和结构也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和障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为我国建立合理施肥制度,实现减施氮肥、提高氮肥效率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氮 微生物区系 功能菌群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供氮方式及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闫彩霞 杨锦昌 +2 位作者 尹光天 李荣生 邹文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为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及施用量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确定其苗期施肥的最佳供氮方式及水平,采用等量施肥(C)、阶段递增施肥(A)和修正指数施肥(ME)3种方式,以0 mg·株-1为对照,分别设置50、100、20... 为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及施用量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确定其苗期施肥的最佳供氮方式及水平,采用等量施肥(C)、阶段递增施肥(A)和修正指数施肥(ME)3种方式,以0 mg·株-1为对照,分别设置50、100、200、400、600 mg·株-15个氮素水平开展米老排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式下中低剂量施肥有利于米老排后期生物量积累,高剂量施肥导致其积累停滞或下降。低剂量修正指数施肥(50ME和100 ME),苗高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J"型高速增长状态,地径呈直线式生长;其他处理苗木在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上均因后期施肥不足或肥料积累而较前期生长有不同程度减缓。此外,所有施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收获时米老排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100 C的苗高达到最大(44.4 cm),是对照的259.0%;200 C的苗木地径(3.92 mm)、生物量(4.75 g·株-1)均为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42.5%、360.6%;200 C的质量指数最大,其次是100 ME和50 ME。综合上述形态指标评价研究结果得出,米老排苗期最佳供氮方式为等量施肥法,最佳供氮水平为200 m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施肥方式 施用量 苗期生长动态
下载PDF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金鹏 宋文越 +4 位作者 姚春生 周晓楠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喷灌 氮肥运筹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原文传递
氮肥运筹对二年生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欧小宏 张智慧 +4 位作者 郑冬梅 郭兰萍 王丽 王家金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2期1000-1005,1014,共7页
在中等施氮水平条件下,以1年生三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和5个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株总体生物量12.7 ~41.9%;基肥量为50 ~ 100%的... 在中等施氮水平条件下,以1年生三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和5个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株总体生物量12.7 ~41.9%;基肥量为50 ~ 100%的处理,存苗率与对照相当,三七产量比对照增加16 ~ 32.7%;而基肥量小于50%的处理,存苗率比对照低25~32%,产量比对照减产24.5~31.8%.基肥量为70~100%的时能提高三七皂苷R1含量和三七皂苷累积总量.施氮能增加三七N、K含量和积累量,却降低了P含量和积累量,同时增加了N、P、K在三七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基肥量越小,追肥量及次数越多,三七N、P、K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累积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施量为70%,1次追肥30%时,P、K累积量达到最大值,N累积量较高.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基肥用量为50~70%,追肥1~2次,是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三七 产量 皂苷 养分吸收
下载PDF
耕作模式与氮肥运筹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玉娥 杨习文 +3 位作者 王勇 周宏美 杜聪阳 贺德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3,共8页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及不同氮肥总量(540,420,300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不同追肥比例及追肥时期)...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及不同氮肥总量(540,420,300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不同追肥比例及追肥时期)对豫东潮土和豫南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及氮含量的周年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显著降低潮土和砂姜黑土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两类土壤2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且深耕处理下两类土壤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增加4.30%和2.63%;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总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追施氮肥前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底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追施氮肥后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考虑到经济效益,建议采用小麦季隔年深耕而玉米季免耕直播的耕作方式,在潮土区的B1C3(小麦季300 kg·hm^(-2)纯氮,按照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为1∶1施入,玉米季240 kg·hm^(-2)纯氮,按底肥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之比为2∶1∶1施入)施肥模式,和砂浆黑土地区的B2C1(小麦季240 kg·hm^(-2)全底施,玉米季180 kg·hm^(-2)纯氮,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3∶1施入)施肥模式为两地最优的氮肥施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氮肥运筹 潮土 砂姜黑土 土壤理化性状 作物产量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运筹方式对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宏芝 干秀霞 +3 位作者 虎晓兵 李善龙 罗宏海 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661-667,共7页
以新陆早13号(常规棉)和新陆早43号(杂交棉)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高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法,依据棉花生育期改变水氮供应时期及分配比例,分别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共16个处理,研究水氮运筹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 以新陆早13号(常规棉)和新陆早43号(杂交棉)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高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法,依据棉花生育期改变水氮供应时期及分配比例,分别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共16个处理,研究水氮运筹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施比例高,有利于增强水分亏缺条件下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从而提高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棉株抗逆性;在播前灌溉下,保证盛花期—吐絮期充足的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延缓叶片和植株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单铃重,从而提高产量,并改善棉纤维品质。因此,膜下滴灌棉花水肥管理中,应充分重视播种前灌溉,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随水施肥的特点,适当的减少基施氮比例,增大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以达到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水氮运筹 衰老 保护性酶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限水灌溉与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战军 杨玉锋 +1 位作者 陈若英 郭天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66,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限水灌溉与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其中灌水次数的调控效应大于施氮方式,且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穗数、穗粒数及...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限水灌溉与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其中灌水次数的调控效应大于施氮方式,且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随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但千粒重以灌1水处理(47.5 g)最高。不同灌水条件下,施氮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不灌水时,产量以N3(基施60%氮+拔节追40%氮)处理最高(5 025.1 kg/hm2);灌水条件下,产量以N4(基施60%氮+孕穗期追40%氮)处理最高(7 633.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限水灌溉 施氮方式 群体动态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