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被引量:254
1
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氮肥 利用率 损失 污染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初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0
2
作者 薛晓萍 王建国 +3 位作者 郭文琦 陈兵林 尤军 周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1-3640,共10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定量研究氮素水平对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总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花后棉...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别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江苏南京)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河南安阳)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定量研究氮素水平对花后棉株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及氮素累积利用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总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花后棉株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安阳、南京试点分别以360kg.hm-2、240kg.hm-2氮素水平的总生物量、氮素累积最多,其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皮棉产量最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施肥量来调节初花后棉株生长特征值,从而获得高产。棉株氮素累积利用率随初花后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为不规则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计算两试点的氮素累积利用率、瞬时利用率,安阳试点以360 kg.hm-2的施氮水平为最优,南京以240 kg.hm-2最高;施肥过多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营养器官比例加大,棉株虽可获得较大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但不能适时向生殖器官转移,皮棉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棉花 生物量 氮素累积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氮肥合理施用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肖焱波 段宗颜 +5 位作者 苏凡 张福锁 金航 陈新平 孔令明 雷宝坤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本文就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移栽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比直播玉米的高 ,玉米产量和施氮量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 ,通过线性加平台得到祥云移栽玉米的最佳... 本文就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移栽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比直播玉米的高 ,玉米产量和施氮量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 ,通过线性加平台得到祥云移栽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 2 5 0kg/hm2 ,沾益直播玉米最佳施氮量为 190kg/hm2 ,表明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 ,通过适当的模型选择 ,氮肥用量可以减少而不致于影响产量的下降 ,从而减少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表观利用率 种植方式 肥料利用率 肥料生产率 产量 肥效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霍竹 付晋锋 王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对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都有助于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提高,尤其是优化施N大大提高了夏玉米的N素利用率,并且提出了在京郊地区适宜推广的一种可行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模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流动注射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的比较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晓荣 叶祥盛 赵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0-563,共4页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 000 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 采自全国30个地区的30个土壤样品经H2SO4-催化剂消解后,分别用流动注射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比较,证明2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结果一致。以NH4Cl(1 000 mg/L)为标准,回收试验表明,流动注射仪与凯氏定氮法的回收率也基本一致。比较2种方法可以得出:流动注射法适用性广泛、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分析效率高、消耗样品和试剂量少,适于大规模分析土壤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法 凯氏定氮法 土壤全氮 回收率
下载PDF
折光率测定尿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郑丽行 樊小林 +1 位作者 刘刚 杨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98,共6页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参照折光率仪的工作原理,建立测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折光率法,并将其与2种标准方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比色法和H2SO4消化比色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参照折光率仪的工作原理,建立测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折光率法,并将其与2种标准方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比色法和H2SO4消化比色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校验研究,评价25℃恒温条件下折光率法测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折光率与溶液中尿素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99以上。折光率法与PD-AB比色法、H2SO4消化比色法测定结果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值均在0.9999以上,标准误分别为0.2193和0.2487),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7486和1.3231)。折光率法测定尿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6.68%~101.18%,最小检测限为0.5g/kg,最大检测限为600g/kg,测定的尿素浓度范围远大于PDAB比色法和H2SO4消化比色法。【结论】用折光率法可直接测定溶液中尿素的含量,且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测定效率高、检测尿素浓度范围广、不需任何化学试剂和无污染等优点,可以替代PDAB比色法和H2SO4消化比色法,适用于尿素或包膜尿素企业及教学科研部门批量分析测定溶液中的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尿素态氮 折光率 相关分析 回收率 折光率法
下载PDF
氮肥基追比对高产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许 王宜伦 +1 位作者 韩燕来 谭金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3-197,共5页
为确定高产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比例,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豫北超高产田总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与积累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 为确定高产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比例,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豫北超高产田总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与积累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可增加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提高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其中N3处理最佳。冬小麦返青期前对氮的积累量约占总积累量的9.4%~11.2%,返青期后对氮的需求量大,返青至灌浆期可吸收氮素63.3%~66.6%,灌浆期后可吸收氮素23.5%~25.9%;N3处理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积累量较高。氮肥1/3底施+1/3返青期追施+1/3拔节期追施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小麦产量及氮素效率的最佳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回收率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收获指数 土壤氮素依存率
下载PDF
宁夏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文寿 陈素生 康建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0-505,共6页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春小麦N素利用效率及其构成因素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春小麦N素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地上部茎叶和籽粒含N量及其N素吸收累积量等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 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春小麦N素利用效率及其构成因素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春小麦N素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地上部茎叶和籽粒含N量及其N素吸收累积量等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较中高肥力土壤条件下更为明显。在不施N肥条件下,N素利用效率平均为40.0kg/kg;在施N肥条件下,N素利用效率平均为30.8kg/kg。从中筛选出一批N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较高的品种。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N水平下N素利用效率与其它N素营养性状及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培育N高效品种的有用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N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喷灌条件下水氮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忠学 刘明 齐智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9-308,共10页
为揭示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吸收、转运规律,探究作物氮、肥料氮、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以及干物质吸收转运规律,以大田试验为基础,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1:40 mm,W2:60 mm,W3:80 mm)和4个施氮量水... 为揭示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吸收、转运规律,探究作物氮、肥料氮、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以及干物质吸收转运规律,以大田试验为基础,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3个灌水定额水平(W1:40 mm,W2:60 mm,W3:80 mm)和4个施氮量水平(N0: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300 kg/hm^2),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玉米氮素累积量、转运量、氮素籽粒贡献率、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转运规律,以及干物质转运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回收率为21.27%~44.64%,N2W2处理的氮肥回收率最高。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累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茎、穗叶,中等施氮水平下植株氮素累积量最高,玉米植株氮素在W1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器官氮素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施氮处理整株玉米氮素转运量较未施氮处理均有所提高,N2W2处理氮素转运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参与转运的氮素中,土壤氮转运量大于肥料氮转运量。玉米各器官15 N转运量和土壤氮转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整株玉米植株中参与转运的氮素有22.43%~39.45%来自肥料,中等施氮灌水处理各器官在向籽粒转运较高肥料氮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土壤氮转运量。不同器官氮素籽粒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穗叶,各器官氮素转运量占籽粒氮素累积量的18.29%~44.29%,贡献率最大值出现在N2W2处理。干物质转运量以及籽粒贡献率均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穗叶,N2W2处理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和干物质籽粒贡献率均最高。结合玉米干物质累积与转运规律以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建议当地玉米种植采用灌水60 mm、施氮240 kg/hm^2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水氮管理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氮管理 氮转运 同位素示踪技术 氮肥回收率
下载PDF
国内外两种高含氮天然气液化工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商丽娟 郭方飞 +1 位作者 曲顺利 姚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5,118,共3页
为选择高效优化的高含氮天然气液化工艺,介绍了国内外两种典型的高含氮天然气液化工艺———国外常用的涡流管制冷器液化工艺和国内常用的膨胀机膨胀制冷液化工艺,通过模拟计算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涡流管制冷器液化工... 为选择高效优化的高含氮天然气液化工艺,介绍了国内外两种典型的高含氮天然气液化工艺———国外常用的涡流管制冷器液化工艺和国内常用的膨胀机膨胀制冷液化工艺,通过模拟计算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涡流管制冷器液化工艺技术先进、工艺简单、操作弹性好,但是针对含氮量较高的天然气,其液化能耗较高、脱氮效果较差、甲烷回收率较低;膨胀机膨胀制冷液化工艺的优点是能耗相对低、脱氮效率高、甲烷回收率高,缺点是操作弹性较差。以某一含氮量较高的天然气作为原料,从液化单元功耗、脱氮率、甲烷回收率、投资成本等方面对两种液化工艺参数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在针对高含氮量天然气进行液化时,膨胀机膨胀制冷液化工艺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液化 脱氮 甲烷回收率
下载PDF
鱼酱酸调味料中总酸、氨基酸态氮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邹大维 熊建军 +1 位作者 刘桂琼 张建炀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总酸、氨基酸态氮是鱼酱酸调味料中2个重要的特征指标,而鱼酱酸是一种新产品,国家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法,文章旨在建立同一个前处理,同时检测样品中总酸、氨基酸态氮2个指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回收率:总酸(以加标乳酸为例)为85%~1... 总酸、氨基酸态氮是鱼酱酸调味料中2个重要的特征指标,而鱼酱酸是一种新产品,国家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法,文章旨在建立同一个前处理,同时检测样品中总酸、氨基酸态氮2个指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回收率:总酸(以加标乳酸为例)为85%~105%,氨基酸态氮为90%~102%。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鱼酱酸调味料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酱酸调味料 总酸 氨基酸态氮 含量 测定 回收率
下载PDF
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对黄泥田水稻产能与化肥替代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3 位作者 何春梅 刘彩玲 游燕玲 黄毅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4-2033,共10页
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肥是有机肥资源的主要组成。研究等氮施肥下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能、化肥替代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丘陵稻田改土培肥、增产提质增效提供依据。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有机物... 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肥是有机肥资源的主要组成。研究等氮施肥下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能、化肥替代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南方丘陵稻田改土培肥、增产提质增效提供依据。基于连续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有机物料联合还田氮素投入分别占农田总氮投入的0(RO0)、20%(RO20)、40%(RO40)、60%(RO60)、80%(RO80)与100%(RO100),其中RO20、RO40、RO60、RO80和RO100处理稻秸干物量(kg∙hm^(−2))投入分别为750、1500、2250、3000和3750,氮素不足部分有机肥补足,分析了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肥力因子变化。结果表明,连续4年,RO20、RO40、RO60与RO80处理的水稻籽粒平均产量较RO0增幅8.4%~13.9%(P<0.05),但随着有机物料配施比重的提高,产量增幅呈下降趋势,RO100处理与RO0产量基本持平。在产量组成因子中,配施有机物料处理的有效穗增加最为明显。RO20和RO40处理的水稻效益分别较RO0增加2204元∙hm^(−2)和527元∙hm^(−2)。除RO100处理外,其他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较RO0分别显著增加8.5%~14.9%、8.5%~14.8%和8.6%~16.9%(P<0.05),均以RO20处理最高;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处理的氮素回收率较RO0提高6.5~11.4个百分点,其中RO20显著高于RO80和RO100处理(P<0.05)。有机物料联合还田不同程度提高了籽粒钙、镁、锌含量,但降低了铁含量。此外,有机物料联合还田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及脲酶活性,降低了土壤容重。综上,连续4年,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提高了黄泥田产能与养分利用水平,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可替代化肥。综合考虑水稻增产效应、化肥减施、效益与肥力提升效果,等氮施肥下,稻秸-有机肥联合还田,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佳,其次为替代40%化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稻秸还田 有机肥 氮肥回收率 化肥替代 水稻产能 养分吸收
下载PDF
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晓艳 董树亭 +4 位作者 刘锋 吴正峰 叶梅 王永军 刘延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8,共7页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两种饲料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规律以及氮素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者的氮积累量逐渐增加;氮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茎鞘中...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两种饲料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规律以及氮素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两者的氮积累量逐渐增加;氮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茎鞘中氮分配比例逐渐增加;氮素吸收强度皖草2号逐渐增加,墨西哥玉米呈单峰曲线变化。墨西哥玉米再生草吸收氮素来自肥料的比率为97.6%~100.0%,在整个生育期呈斜“z”字型变化;皖草2号逐渐减少。氮肥处理间比较,头茬草一次性施肥处理吸收肥料氮比分次施肥处理分别高18.2%和19.3%;再生草的氮素吸收强度以分次施肥效果较好;氮收获指数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皖草2号各次收获草干重、全氮含量、氮累积量和氮回收率均高于墨西哥玉米,且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而墨西哥玉米则相反。生产上皖草2号品种应采用分次施用氮肥,而墨西哥玉米则采用一次性施肥的方式,这样既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还可获得优质的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 氮回收率 氮素收获指数 皖草2号 墨西哥玉米
下载PDF
流动注射法与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有效氮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祥盛 赵竹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166-12167,12178,共3页
采集全国20个地区20个土壤样品,用2 mol/L KC l浸提后,分别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和碱解扩散法测定样品的速效氮(NH4+-N)含量及回收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5.0%~105.0%,可见,2种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是一致的。但由于提取... 采集全国20个地区20个土壤样品,用2 mol/L KC l浸提后,分别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和碱解扩散法测定样品的速效氮(NH4+-N)含量及回收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5.0%~105.0%,可见,2种测定方法的精确度和精密度是一致的。但由于提取方法不一致,导致所测速效氮(NH4+-N)含量相差很大,但是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速效氮也能反映土壤中氮含量的变化,其结果与作物吸收氮量和作物产量是否有很好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法 碱解扩散法 土壤有效氮 回收率
下载PDF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玉霞 周芳 +2 位作者 李雪芳 李娜 王林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0-1028,共9页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氮硫配施 冬小麦 氮素 硫素 积累量 转运 表观回收率 生理效率
下载PDF
二乙酰一肟法测定乳尿素氮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少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6-687,691,共3页
通过研究二乙酰一肟法测定乳中尿素氮浓度的测定波长、沸水浴时间以及精密度和回收率,对该法测定乳尿素氮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在测定波长为525 nm,沸水浴时间为13 min时,测定结果较好,批内CV值为2.32%,批间CV值为3.40%,平均回收率为97... 通过研究二乙酰一肟法测定乳中尿素氮浓度的测定波长、沸水浴时间以及精密度和回收率,对该法测定乳尿素氮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在测定波长为525 nm,沸水浴时间为13 min时,测定结果较好,批内CV值为2.32%,批间CV值为3.40%,平均回收率为97.6%。该法测定乳尿素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可用于乳尿素氮的日常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一肟法 乳尿素氮 回收率
下载PDF
轮台凝析气田水锥后注氮气吞吐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宗宇 张艾 +2 位作者 张奎 丁卫平 张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1,共5页
塔里木盆地轮台凝析气田的底水沿高渗透带突进后,液相占据主要通道形成水封气,从而造成气井停喷。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很好的治理手段,使用前期堵水、上提避水等治理措施也都基本无效。基于多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由堵改疏"... 塔里木盆地轮台凝析气田的底水沿高渗透带突进后,液相占据主要通道形成水封气,从而造成气井停喷。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很好的治理手段,使用前期堵水、上提避水等治理措施也都基本无效。基于多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由堵改疏"的治理思路,即通过注氮气与地层剩余气沟通形成气体连续相,以达到恢复气井产能的目的。为此,开展了注氮气压锥机理、选井标准和注气参数优选设计等试验研究,注入膨胀性好、经济安全的氮气从水脊顶部薄弱处突破水锥屏障,使被液相占据的渗流通道重新开启,并与地层凝析气形成连续相,恢复自喷;根据压力变化将作用过程分为注入氮气压缩井底水脊、突破水锥屏障、稳定注气与地层凝析气形成连续相、焖井压锥降低水锁效应4个阶段。在S3-1井进行现场应用,日增油12.3 t,日增气2.8×10~4m^3,累计增油820 t,累计增气211×10~4m^3,增产效果显著。该工艺对类似凝析气井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凝析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台 底水凝析气藏 气井 注氮吞吐 渗流通道 改善 工艺 采收率
下载PDF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氨氮的方法验证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小罗 谭帅 +1 位作者 谭龙奇 叶鹏 《工业技术创新》 2021年第6期10-14,共5页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氨氮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35-2009首先推荐和应用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相关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相关监管要求,在对标准方法进行使用前必须进行方法验证。依据HJ 535-2...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氨氮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35-2009首先推荐和应用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相关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相关监管要求,在对标准方法进行使用前必须进行方法验证。依据HJ 535-2009,通过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标准曲线建立、测定条件优化、检出限试验、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等流程,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该方法最佳测试条件为pH=7~8,显色温度25℃,静置时间10~20 min;2)方法线性范围4.52×10^(-4)~0.10 mg,检出限为1.13×10^(-4)mg/L,测定下限为4.52×10^(-4)mg/L;3)方法精密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0%~4.23%范围,加标回收率在97.89%~103.33%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水质 氨氮 测定 加标回收率
原文传递
不同氮吹浓缩终点对芹菜中5种农药残留回收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浩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65-68,共4页
以QuEChERS方法处理样品,芹菜作为基质,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6种氮吹浓缩终点、3个不同水平加标下5种农药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氮吹终点对农药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有较大的影响,当样品被吹干(完全吹干和过度吹干)时,5种农药的回... 以QuEChERS方法处理样品,芹菜作为基质,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6种氮吹浓缩终点、3个不同水平加标下5种农药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氮吹终点对农药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有较大的影响,当样品被吹干(完全吹干和过度吹干)时,5种农药的回收率最低,且会造成敌敌畏大量损失,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均小于60%,精密度RSD大于40%;当氮吹至剩余20~200μL时,5种农药的回收率均在70%~108%,精密度RSD均在1.6%~9.0%。因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将样品吹干,以免影响农药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同时为了保护色谱柱,建议将氮吹终点控制在氮吹剩余20~50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吹浓缩 农药残留 回收率
下载PDF
应用注氮技术提高八面河油田北区采收率 被引量:4
20
作者 左朝辉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八面河油田为稠油断块油藏,含水高,能量不足。采用注氮气技术能有效补充驱动能力。在实践中应从四个方面考虑注氮气与增产油量之间的相应关系:1、注氮气量与油砂体孔隙体积;2、注氮气位置与地层倾角对注氮气效果的影响;3、注氮气对油井... 八面河油田为稠油断块油藏,含水高,能量不足。采用注氮气技术能有效补充驱动能力。在实践中应从四个方面考虑注氮气与增产油量之间的相应关系:1、注氮气量与油砂体孔隙体积;2、注氮气位置与地层倾角对注氮气效果的影响;3、注氮气对油井含水的影响;4、注氮气对地层能量的影响。2005年,八面河油田北区共有7口井注氮气,投入产出比为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注氮气 提高原油采收率 非混相驱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