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被引量:730
1
作者 朱兆良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73,共15页
肥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化肥养分利用率低又产生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用好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质量的重大科技问题。本文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 肥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化肥养分利用率低又产生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用好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质量的重大科技问题。本文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和肥料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对国家种植业发展对肥料的需求,有机养分和化肥利用现状和问题、农田中化学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综述;提出了"区域用量控制与田块微调相结合"的推荐施肥的理念和技术路线;形成和发展了适合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分区养分管理和精准施肥技术体系;同时对新型肥料和有机养分资源在我国研究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肥料资源、按照增产潜力做好施肥区域布局等技术政策,建议针对肥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稳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肥料资源 肥料利用率 氮肥损失 环境质量 区域推荐施肥 精准施肥 缓控释肥 有机肥料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制中氮肥效应模型的选择──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00
2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3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宝德俊 贾晓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大大低于二次型模型,因而经济效益较高.研究还表明,与二次型模型相比,采用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显著上升!),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使小麦、玉米茎秆含氮量降低,表现出较佳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型 土壤残留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禾谷类
下载PDF
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02
3
作者 潘庆民 白永飞 +1 位作者 韩兴国 杨景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17,共7页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 (Leymus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 ,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值逐渐降低。氮素对羊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 ,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 ,羊草种群生物量向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 ,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也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内蒙古典型草原 羊草 种群 生物量 密度
下载PDF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4
4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3 位作者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86-2894,共9页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力 氮肥 优化施肥 中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5
作者 武文明 陈洪俭 +3 位作者 李金才 魏凤珍 王世济 周向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8-1096,共9页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qp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渍水处理孕穗期后第11~20天达到最高峰,NPQ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孕穗期渍水7d后Fv/Fm、Fv/Fo和qp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Fv/Fm低1.8%~2.3%,Fv/Fo低8.0%~10.9%,ΦPSII则显著低于对照。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N4)处理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全部氮肥基施(N1)处理,而Fv/Fo、Fv/Fm和qp显著高于N1和基肥70%+拔节肥30%(N2)处理。叶绿素含量与Fv/Fm、qp和ΦPSII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ETR-PAR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7d小麦生育后期旗叶ETRmax、α和Ek值较对照降低。N4的旗叶ETRmax、α和Ek均高于N1和N2。孕穗期渍水7d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高于对照,氮肥的补偿效应较对照明显。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减轻渍水逆境对光合器官的破坏,使小麦生育后期功能叶具有较强的光捕获能力和光化学效率,改善了旗叶光合性能,使灌浆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提高,从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叶绿素荧光 快速光曲线 冬小麦
下载PDF
淡水沼泽湿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氮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62
6
作者 宋长春 张丽华 +1 位作者 王毅勇 赵志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69-2375,共7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自2002~2004年连续3a观测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外源氮素输入条件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自2002~2004年连续3a观测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外源氮素输入条件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呼吸CO2排放的最大值[779.33~965.40 mg.(m.h)-1]出现在7、8月份,CH4通量最大值[19.19~30.52 mg.(m.h)-1]出现在8月,N2O通量最大值[0.072~0.15 mg.(m.h)-1]出现在5月和9月,3种温室气体通量最小值CO2为2.36~18.73 mg.(m.h)-1;CH4为-0.35~0.59 mg.(m.h)-1;N2O为-0.032^-0.009 mg.(m.h)-1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冬季淡水沼泽湿地表现为N2O的吸收.对气候因子的分析发现,温度条件是影响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降水和积水水位变化是影响其排放年际变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水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其它2种温室气体更显著,且冬季雪融水对夏季CH4的排放起重要作用.CO2和CH4排放与土壤温度(5c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深相关性不显著.氮输入促进了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对照处理相比,其排放通量分别升高了34%,145%和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沼泽 温室气体排放 氮输入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北京地区蔬菜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新平 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前北京地区蔬菜施肥中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氮、磷盈余而钾不足。这不仅造成蔬菜品质的下降和对环境的污染,也使某地发生次生盐渍化,并使蔬菜易发生病害。采用土壤诊断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北京地区蔬菜施肥中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氮、磷盈余而钾不足。这不仅造成蔬菜品质的下降和对环境的污染,也使某地发生次生盐渍化,并使蔬菜易发生病害。采用土壤诊断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提出了今后蔬菜施肥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蔬菜 养分平衡 平衡施肥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施氮水平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8
8
作者 尹丽 胡庭兴 +4 位作者 刘永安 姚史飞 马娟 刘文婷 何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9-576,共8页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d,5d,10d,…,45d)对不同施氮水平(对照0kgN.hm-2、低氮96kgN·hm-2、中氮288kgN·hm-2、高氮480kgN·hm-2)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d,5d,10d,…,45d)对不同施氮水平(对照0kgN.hm-2、低氮96kgN·hm-2、中氮288kgN·hm-2、高氮480kgN·hm-2)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各施氮水平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且各水分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正常供水时,施氮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麻疯树幼苗的光合能力,促进了麻疯树幼苗的生长,且施氮量越高效果越好;干旱条件下,氮素营养对植株光合能力和生长的影响与干旱程度和施氮水平有关.轻度干旱时,提高施氮水平对植株光合能力和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度干旱时,中氮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他施氮水平;严重干旱时,低氮的促进效果最好,高氮的促进作用减弱并逐渐转向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干旱胁迫 施氮 光合特性 生长
原文传递
氮磷与硅钙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9
9
作者 李子双 王薇 +3 位作者 张世文 贺洪军 赵同凯 黄元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8-466,共9页
【目的】长期高纯度化肥施用导致作物其他养分供应的不平衡,中微量元素已成为越来越多作物产量和品质限制因子。本文旨在通过开展硅钙肥、氮肥和磷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确定硅钙肥、氮肥和磷肥在干辣椒中最佳配施方案。【... 【目的】长期高纯度化肥施用导致作物其他养分供应的不平衡,中微量元素已成为越来越多作物产量和品质限制因子。本文旨在通过开展硅钙肥、氮肥和磷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确定硅钙肥、氮肥和磷肥在干辣椒中最佳配施方案。【方法】借助于DPS软件,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分析研究了氮磷与硅钙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回归建模、模型解析和模型决策三个步骤,首先,根据2013年获得的辣椒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优化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辣椒产量、品质分别与硅钙肥、氮肥、磷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其次,对两个方程进行F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确定模型可行性,模型分析包括因子主效应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最后进行模型决策,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提出辣椒高产与优质的施肥方案。【结果】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硅钙肥、氮肥、磷肥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硅钙肥、氮肥交互效应为例,在编码范围内,辣椒的产量较好的互作空间是中等的硅钙肥配较高氮肥水平;辣椒的品质较好的互作空间是较高的硅钙肥水平配中等的氮肥施用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磷肥】硅钙肥,而对品质影响则相反。在本研究区地力水平下,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会随着硅钙肥、氮肥、磷肥的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过高,产量和品质反而会下降。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产量在4500~6000 kg/hm2之间,品质综合得分95分以上时,施肥方案为硅钙肥304.76~398.24 kg/hm2,氮肥220.05~263.26 kg/hm2,磷肥44.80~64.50 kg/hm2。经边际效应分析,在经济效益和产量达到最大,即分别为80548.64元/hm2和5916.23kg/hm2时,硅钙肥、氮肥、磷肥最佳施用量组合为332.66、250.58、5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氮肥 磷肥 硅钙肥 产量 品质 优化施肥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7
10
作者 陈晓光 李洪民 +4 位作者 张爱君 史新敏 唐忠厚 魏猛 史春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8-1733,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但减少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降幅分别为8.0%、30.7%和20.5%;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提高淀粉积累速率,显著增加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8.6%、32.5%和46.1%。说明在高氮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甘薯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型甘薯 多效唑 氮肥 淀粉积累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施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58
11
作者 贾淑霞 王政权 +6 位作者 梅莉 孙玥 全先奎 史建伟 于水强 孙海龙 谷加存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对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探讨了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对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探讨了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以及施肥对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导致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分的活细根生物量降低18.4%和27.4%,死细根生物量分别降低了34.8%和127.4%;2)施肥使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34.9%和25.8%;3)施肥对根中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4)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变化,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和10cm处的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指数关系,其相关性R2=0.93~0.98。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的范围在2.45~3.29。施肥处理对Q10没有产生影响,施肥处理导致细根生物量减少可能是引起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氮含量 土壤呼吸 落叶松 水曲柳
下载PDF
不同施氮措施对茶叶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5
12
作者 颜明娟 林琼 +3 位作者 吴一群 张辉 蔡顺香 陈子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由于茶园频繁且大量施用氮肥的不合理施肥措施带来的茶叶品质下降、地下水污染、土壤酸化加剧等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茶叶可持续发展。针对福建铁观音(tiěGuān yīn)茶园过度施用氮肥、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的现状,在茶... 由于茶园频繁且大量施用氮肥的不合理施肥措施带来的茶叶品质下降、地下水污染、土壤酸化加剧等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茶叶可持续发展。针对福建铁观音(tiěGuān yīn)茶园过度施用氮肥、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有机肥施用不足的现状,在茶园设计了不同的施用氮肥试验,观测土壤环境质量的氮素指标变化,以研究不同施氮措施对铁观音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农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氮20%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第二年产量比习惯施肥提高6.8%;茶多酚、氨基酸、水浸提物比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4.1%、15.0%、4.7%;施肥处理对含氮高的茶园土壤氮养分的动态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单施无机肥处理茶园土壤NH4+-N和NO3--N质量分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NH4+-N和NO3--N的淋溶损失的几率增加。同样施肥量的有机肥处理茶园土壤NO3--N平均质量分数仅为单施无机肥处理的45.23%。单施无机氮肥能够加速土壤酸化发生,造成土壤pH、有机质明显下降,施用量越大,土壤酸化越严重,土壤氮流失风险也增加;单施有机肥,土壤质量改善明显,但对茶树养分供应不及时,影响茶叶产量;减氮的同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可改善茶叶品质,提高产量,同时对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有良好效果。因此铁观音茶园应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速效氮肥的施用量可减少茶园氮素流失而提高利用率,也相应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施肥措施 茶叶品质 茶园土壤 环境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李成亮 何园球 +1 位作者 王艳玲 刘晓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 通过红壤区水稻试验,分析了长期使用氮磷钾肥条件下双季水稻的生物量(包括稻谷产量和秸秆量)、养分增产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对双季水稻生物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PK>NK>CK。N、P、K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系数分别为41.2%~54.8%、66.3%~88.2%和10.3%~10.9%。N、P和K增产效应的变异系数规律与其增产效应相反,说明养分对双季水稻增产效应越高,其稳定性越好。双季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稳定性均表现为早稻优于晚稻。氮磷钾肥的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磷肥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钾肥使用提高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然而水稻生物量的输出却与之相反,两者的平衡决定着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变化。氮磷钾肥对土壤pH值影响则不一致,氮肥(尿素)的长期使用降低土壤pH值,而磷肥(钙镁磷肥)的使用减缓了土壤pH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 氮肥 磷肥 钾肥 增产效应 土壤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志勇 陈建军 陈明灿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了给冬小麦种植中合理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以京冬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相比,优化水肥、秸秆还田优化水肥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系... 为了给冬小麦种植中合理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以京冬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相比,优化水肥、秸秆还田优化水肥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经济系数均有所提高,物质生产结构较优;单位面积收获穗数有所增加,穗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有所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氮肥当季利用率显著提高。与优化水肥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是种植冬小麦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 施肥 秸秆还田 干物质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高施氮量对高寒矮嵩草甸主要类群和多样性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5
作者 沈振西 陈佐忠 +1 位作者 周兴民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共11页
研究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强度施氮试验 (15 0和 30 0 kg N/hm2 )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禾草类植物的反应较大 ,其综合优势比呈明显增大趋势 ,非豆科杂草次之 ,莎草类和豆科杂草的反应不显著。增施氮肥能明显降低矮嵩草草甸的植... 研究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强度施氮试验 (15 0和 30 0 kg N/hm2 )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禾草类植物的反应较大 ,其综合优势比呈明显增大趋势 ,非豆科杂草次之 ,莎草类和豆科杂草的反应不显著。增施氮肥能明显降低矮嵩草草甸的植物多样性 ,其草甸质量指数以施氮 15 0 kg/hm2最高 ,过量施氮 (30 0 /hm2 )并不再提高草甸质量。其地上生物量对施氮的反应比多样性和草甸质量指数的变化滞后 ,地上生物总量在施氮后明显增加 ,其中禾草类明显增加 ,杂类草则明显降低。 7月的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施氮的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施氮量 高寒矮嵩草甸 多样性 草甸质量 地上生物量 植物类群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9
16
作者 贾瑞丰 尹光天 +2 位作者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8个氮素处理,研究氮素供应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8个氮素处理,研究氮素供应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2.06 cm、0.65 cm、327.27 cm2和10.43 g.株-1,是对照的1.59、1.25、2.58、1.90倍;地下生物量N5显著高于N7、N8处理,但与其余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根冠比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减趋势;红厚壳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厚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最大值,分别是7.29μmol.m-2.s-1、0.071 mol.m-2.s-1、220.22μmol.mol-1和1.34 mmol.m-2.s-1,分别是对照的2.26、1.92、1.37、1.79倍,不同氮素处理间红厚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200 mg.株-1左右为红厚壳幼苗温室栽培的最佳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氮肥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土壤水、氮供应对麻疯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8
17
作者 焦娟玉 尹春英 陈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9,共9页
在盆栽半控制试验中,采用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80%、50%和30%的田间持水量(FC))下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处理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幼苗的光合特性。比较了不同水分和氮素供应条件下麻疯树幼苗的光合-光响... 在盆栽半控制试验中,采用两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80%、50%和30%的田间持水量(FC))下研究了施氮肥和不施氮肥处理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幼苗的光合特性。比较了不同水分和氮素供应条件下麻疯树幼苗的光合-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氮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施氮肥处理中,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暗呼吸速率和叶片氮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均在80%FC下最高。2)不施氮肥处理中,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麻疯树各光合参数均与施氮肥处理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3)在30%FC下,施氮肥处理和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氮含量显著增加,AQY、Fv/Fm、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的变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水氮耦合效应对麻疯树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80%FC下增施氮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在土壤氮素含量不高的情况下,麻疯树更适宜在较低的土壤水分下生长,土壤水分较高反而不利于麻疯树的光合作用;而如果增施氮肥,麻疯树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生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氮肥 CO2响应曲线 光响应曲线 光合色素 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光响应曲线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55
18
作者 王帅 韩晓日 +4 位作者 战秀梅 杨劲峰 刘轶飞 王月 李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3-1412,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7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优选出氮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为研究玉米的氮素营养生理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为棕壤地区春玉米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 【目的】本研究采用7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优劣,旨在优选出氮胁迫下最优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为研究玉米的氮素营养生理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为棕壤地区春玉米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为研究对象,在棕壤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穗位叶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从不同供氮水平研究灌浆期玉米穗位叶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采用二次回归、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以及直角双曲线修正等7种不同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通过拟合程度、拟合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ay)6个参数的对比,比较7种模型的差异。【结果】1)随氮肥水平的提高,产量、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有所提高,而施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2)本研究中的7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对施高量氮肥(N180处理)的玉米叶片Pn光响应进行拟合,决定系数除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0.992外,其余均为0.994。但是不同模型对光抑制现象明显的N0、N120处理的拟合效果差异较大,从决定系数比较来看,拟合效果优劣排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次回归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动力学模型。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的Pnmax、LSP、LCP和Rday四个光合参数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而其他模型除个别参数较为接近外,多数参数差别较大;另外由于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方程没有极值,不能直接得到光饱和点,使这三种模型损失了LSP这个重要的参数。4)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灌浆期玉米穗位叶α、Pnmax、LSP、LCP和Rday5个参数均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光响应模型
下载PDF
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刘金梁 梅莉 +2 位作者 谷加存 全先奎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细根取样,区别不同根序,研究施氮肥对这2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组织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水曲柳和落叶松1~3级根的生物量、水曲柳2~4级根和落叶松3级根直径,以及水曲柳1~4级根和落叶松1级根的比根长(P<0.05),但是对根长影响不显著;施肥仅对水曲柳1~2级根组织中氮浓度增加显著(P<0.05)。这些研究对认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理生态过程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施氮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形态
下载PDF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3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任建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1-668,共8页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Zea mays L.) 密度 氮肥 群体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