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密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杰 闫素辉 +3 位作者 张士雅 雍玉东 张培文 李文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8-384,共7页
为了解氮密互作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以小麦品种淮麦44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120、180和24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180万、240万和300万株·hm^(-2)),分析不同氮密处理间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 为了解氮密互作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以小麦品种淮麦44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120、180和24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180万、240万和300万株·hm^(-2)),分析不同氮密处理间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和黏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籽粒B型(粒径≤10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下降趋势,A型(粒径>10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先增后降趋势,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呈先降后增趋势。B型淀粉粒中,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2.8~10μm淀粉粒组的影响更大;A型淀粉粒中,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淀粉粒组粒径>22μm的影响更大。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小麦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等黏度参数指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均显著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均显著降低。施氮和增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产量。由此可见,小麦施氮和增密主要通过增大A型淀粉粒比例和降低B型淀粉粒比例,影响胚乳淀粉粒度分布;施氮增加了淀粉黏度参数,增密降低了淀粉黏度参数,进而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密互作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下载PDF
氮肥运筹处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伏桐 唐东南 +9 位作者 舒小伟 徐杰姣 王树深 王子涵 丁周宇 杨英 周娟 姚友礼 黄建晔 董桂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749-758,共10页
机插秧苗素质普遍较弱,为了获得足够的穗数,江苏省苏北地区不少生产者采取增加分蘖肥施用次数、施氮量和密度的生产方式,但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并未增加。为此,以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材,设计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秧苗素质和分蘖肥互作及... 机插秧苗素质普遍较弱,为了获得足够的穗数,江苏省苏北地区不少生产者采取增加分蘖肥施用次数、施氮量和密度的生产方式,但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并未增加。为此,以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材,设计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秧苗素质和分蘖肥互作及秸秆还田与穗肥施用比例互作3个试验,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试验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1、N2、N3分别为225、300和375 kg·hm^(–2)),M1(22.5万穴·hm^(–2))处理的产量呈增加的趋势,M2(27万穴·hm^(–2))和M3(33万穴·hm^(–2))处理的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2M3处理产量最高;产量显著受到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增氮增密增加了成熟期氮素累积量,但是增氮降低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而增密则增强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2)在秧苗素质和分蘖肥互作试验中,壮苗产量较弱苗处理平均增加13.66%,氮肥利用率较弱苗增加1.7%;壮苗1次施用分蘖肥就能充分发挥水稻产量的潜力,弱苗适度增施分蘖肥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壮弱苗过度施用分蘖肥均不能获得高产,适度增施分蘖肥有利于壮弱苗氮肥利用率的提高。3)在秸秆还田与穗肥施用比例互作试验中,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促花肥比例及减少保花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氮密互作 氮肥处理 秧苗素质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小粒型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吕宙 易秉怀 +3 位作者 陈平平 周文新 唐文帮 易镇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436,共15页
【目的】明确小粒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方法】以卓两优0985(小粒型杂交稻)和丰两优4号(对照)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密度(26.7 cm×20.0 cm,D1;20.0 cm×20.0 cm,D2;20.0 cm×... 【目的】明确小粒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方法】以卓两优0985(小粒型杂交稻)和丰两优4号(对照)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密度(26.7 cm×20.0 cm,D1;20.0 cm×20.0 cm,D2;20.0 cm×16.7 cm,D3)条件下开展大田试验。【结果】两品种LAI、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N1与N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0处理;两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随施氮量增大而下降,而叶片物质输出率表现相反;两品种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N1与N2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下一般以D2处理较高;N0处理下卓两优0985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而施氮条件下两品种产量相当。【结论】卓两优0985产量形成特性为叶面积较小、穗粒数较多、库源比较大,灌浆中后期光合优势明显,花后物质积累量与茎叶物质转运率、经济系数较高,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等。本研究条件下,卓两优0985以N1D2(180 kg/hm^(2)、20 cm×20 cm)为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型杂交稻 氮密互作 产量形成 物质转运 源库特性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玉米品种和育1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英博 张洪权 +4 位作者 孟凡祥 樊伟民 王囡囡 李于 李灿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6-10,共5页
为了提高玉米品种和育187的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增收潜力,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1为52500株·hm^(-2),M2为60000株·hm^(-2)和M3为75000株·hm^(-2);副区为施氮水平,设... 为了提高玉米品种和育187的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增收潜力,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1为52500株·hm^(-2),M2为60000株·hm^(-2)和M3为75000株·hm^(-2);副区为施氮水平,设3种施氮量,分别N0为纯氮0 kg·hm^(-2),N1为纯氮150 kg·hm^(-2),N2为纯氮300 kg·hm^(-2),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和育187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逐渐增大,空秆率和倒伏率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水平时玉米产量最高为5916.2 kg·hm^(-2),N1和N2水平下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肥水平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减少、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M1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和M2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M3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玉米低密度种植时,增加施氮量不能获得高产量;当玉米高密度种植时,施氮不足会导致玉米群体营养不良,影响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玉米产量降低;合理地调节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才能获得理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密互作 玉米 裂区试验
下载PDF
氮肥密度互作对春玉米弱势粒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红伟 石海波 +7 位作者 张静 潘天遵 侯旭光 路玉红 魏淑丽 赵晓宇 赵瑞霞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明确氮肥密度互作对籽粒库容和弱势粒库活性的影响,为挖掘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5个密度水平,共15个处理,分别定期取样测定春玉米弱势粒库活性、个体库容、群体... 【目的】明确氮肥密度互作对籽粒库容和弱势粒库活性的影响,为挖掘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5个密度水平,共15个处理,分别定期取样测定春玉米弱势粒库活性、个体库容、群体库容和果穗败育率。【结果】氮肥密度互作下,春玉米弱势粒库活性随着籽粒灌浆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授粉后24 d达到峰值。密度4.5万、6.0万、7.5万株/hm^(2)处理的弱势粒酶活性显著高于9.0万、10.5万株/hm^(2)的处理(P<0.05);施氮150、300 kg/hm^(2)的弱势粒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氮(P<0.05)。当密度达到7.5万株/hm^(2)后,继续增加密度会显著降低弱势粒最大库活性(P<0.05);低于7.5万株/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逐渐升高,不施氮与施氮150、300 kg/hm^(2)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穗粒数逐渐降低,低密度与高密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穗粒数显著增加,不施氮与施氮150、300 kg/hm^(2)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穗粒数逐渐增加,密度4.5万、6.0万株/hm^(2)与9.0万、10.5万株/hm^(2)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粒数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穗败育率显著增加,高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P<0.05);增施氮肥可显著降低果穗败育率,不施氮与施氮300 kg/hm^(2)在密植条件下的果穗败育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氮肥密度互作通过调控春玉米籽粒库活性影响弱势粒果穗败育率和个体库容,且高密度影响加大;施氮肥可以改善增加密度带来的群体库容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密度互作 春玉米 弱势粒 库容 库活性
下载PDF
氮密互作对嫩单23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超 王俊强 +5 位作者 韩业辉 许健 马宝新 孙善文 董扬 丁昕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6-9,13,共5页
为促进齐齐哈尔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于2020-2021年进行两年田间试验,以玉米新品种嫩单23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即0(N0)、120 kg·hm^(-2)(N1)、240 kg·hm^(-2)(N2)、360 kg·hm^(-2)(N3);3个种植密度,即52500株·h... 为促进齐齐哈尔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于2020-2021年进行两年田间试验,以玉米新品种嫩单23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即0(N0)、120 kg·hm^(-2)(N1)、240 kg·hm^(-2)(N2)、360 kg·hm^(-2)(N3);3个种植密度,即52500株·hm^(-2)(M1)、60000株·hm^(-2)(M2)和67500株·hm^(-2)(M3),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对嫩单23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对千粒重、穗粒数、产量、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嫩单23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呈降低趋势。说明根据嫩单23的品种特征特性,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协调群体的光能及养分的利用效率,进而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研究表明玉米品种嫩单2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密互作 春玉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