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梦根 张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54,共15页
本文以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为参照,分别从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层面研究了1992-2016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受地级和县级人均GDP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的限制,首先利用省级人均GDP与灯光亮度关系估算地级和县级的经济产出... 本文以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为参照,分别从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层面研究了1992-2016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受地级和县级人均GDP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的限制,首先利用省级人均GDP与灯光亮度关系估算地级和县级的经济产出水平。基于地级和县级经济产出水平,测算了地区经济差异指数、泰尔指数和阿特金森指数,证实了各省份、全国及四大地区均呈现库兹涅茨倒"U"曲线。对泰尔指数进行四大地区分解,发现了四大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我国地区经济不平衡的主要根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研究再次证实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还发现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与地区经济不平衡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教育水平的提升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分别扩大和缩小了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但资源禀赋、对外开放度和政府消费与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关系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不平衡 夜间灯光 库兹涅茨曲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梦根 张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7,共20页
当衡量一国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统计学上一般有收入和消费两种视角。本文利用城乡住户调查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水平,以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为参照,综合收入端与消费端信息,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地区的真实生... 当衡量一国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时,统计学上一般有收入和消费两种视角。本文利用城乡住户调查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水平,以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为参照,综合收入端与消费端信息,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证实,灯光亮度与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估算真实生活水平。根据不同模型的回归结果得到,真实生活水平的最优无偏估计中消费水平的权重范围为(27.95%,38.31%),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权重范围为(61.69%,72.05%)。相对于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生活水平。本文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期内居民生活水平增速小于人均GDP增速,可见经济的发展并未完全转化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生活水平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东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7倍和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水平 地区比较 居民消费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 夜间灯光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开发区空间扩张研究
3
作者 张岳一丁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开发区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空间载体,其发展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以往对开发区空间的研究多使用日间遥感数据区分建成空间并研究其变化,但日间遥感数据不能较好地反映空间中人类活动强度的扩张变化,而人的活动强度直接影响空间发... 开发区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空间载体,其发展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以往对开发区空间的研究多使用日间遥感数据区分建成空间并研究其变化,但日间遥感数据不能较好地反映空间中人类活动强度的扩张变化,而人的活动强度直接影响空间发展的质量。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开发区的空间扩张变化进行研究,可以从空间及活力两方面展现开发区的建设过程。通过对中部地区几个典型开发区的空间扩张过程进行研究,揭示其空间边界、结构及质量的变化,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用地扩张 夜间灯光 遥感
下载PDF
重新检验推拉理论:来自夜间灯光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林平 蒋和超 +1 位作者 李潇晓 赵丽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0-18,共9页
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推拉力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PS)收集的夜间灯光数据和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对推拉理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力资本、土地、住房、迁移距离和家庭等因素的条件下... 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推拉力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PS)收集的夜间灯光数据和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对推拉理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力资本、土地、住房、迁移距离和家庭等因素的条件下,经济目的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重要驱动力,农村老家的普遍贫困是农民工外出的推力,农民工迁移的方向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迁往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此外,农民工1年内和3年内的返乡意愿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状况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理论 灯光数据 事件史分析
下载PDF
分权、外部性与边界效应 被引量:90
5
作者 唐为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8,共16页
分权创造竞争激励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不足的问题。当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减少辖区边界上的公共投资,产生区域发展中的边界效应。本文构建了存在外部性的政府投资模型来说明边界效应的产生机制,并从三方面给出经验证... 分权创造竞争激励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不足的问题。当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减少辖区边界上的公共投资,产生区域发展中的边界效应。本文构建了存在外部性的政府投资模型来说明边界效应的产生机制,并从三方面给出经验证据:第一,利用县级经济统计和夜间灯光数据,在控制影响本地生产率的因素后,发现省份边界县的经济产出显著低于其他县,即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省界效应。第二,由省政府主导投资的交通设施存在显著的省界效应,这种效应并不存在于由中央政府主导投资的交通设施。第三,基于夜间灯光亮度的微观地理数据,利用撤县设区的政策实验和双重差分模型,发现地级市政府统筹权力的加强显著提高了原市辖区与被撤并县交界处的经济活动水平,即降低了区县边界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在保证地方政府竞争激励的前提下,建立政府间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边界效应 分权 外部性 夜间灯光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北京市GDP空间化方法 被引量:70
6
作者 李峰 米晓楠 +1 位作者 刘军 刘小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了分析像素级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以Landsat8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对北京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操作。利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通过Landsat8影像生成... 为了分析像素级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以Landsat8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对北京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操作。利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通过Landsat8影像生成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图,在分析第一产业GDP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一产业GDP与耕地面积的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5种灯光指标与第二、三产业GDP的数学关系,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确定第二、三产业GDP与综合灯光指数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根据以上2种模型分别生成对应2类产业的像素级GDP密度图,再分别对其进行线性纠正并求和后制作出北京市500 m格网尺寸的GDP密度图。误差分析发现,第一产业GDP、第二、三产业GDP和GDP总量与实际统计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86%,0.61%和1.37%。结果表明,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的NPP-VIIRS夜间灯光GDP空间化方法可以精确估算北京市GDP产值,反映北京市经济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夜间灯光 省域GDP 土地利用 GDP空间化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57
7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59,共17页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特征。研究价值:揭示出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并进一步识别出各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夜间灯光数据 Dagum基尼系数 随机收敛
原文传递
整合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格局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许正森 徐永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7-849,共13页
本文基于1992—2012年DMSP/OLS和2012—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监测。考虑到不同卫星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城市核心区亮度过饱和问题,对DMSP/OLS和NPP/VIIRS数据进行连续性... 本文基于1992—2012年DMSP/OLS和2012—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监测。考虑到不同卫星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以及城市核心区亮度过饱和问题,对DMSP/OLS和NPP/VIIRS数据进行连续性校正、去饱和处理和一致性校正,构建长江三角洲区域1992—2018年长时间序列多源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集。利用二分法基于该数据逐年提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计算加权标准差椭圆和Zipf系数进行重心变化和方向性分布变化、规模体系变化等监测。结果表明:(1)本研究采用的连续性校正、去饱和处理和一致性校正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长时间序列多源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集;(2)基于二分法提取的建成区面积平均绝对误差为6.85 km^(2),平均相对误差为8.10%;(3)长三角城市群重心较为稳定,始终在苏州市境内的太湖沿岸附近,呈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城市群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且分布方向有向南北方向转动的趋势,标准差椭圆的扁率持续减小,表明城市群的方向性分布减弱;(4)Zipf系数始终在1附近且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城市规模分布较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NPP/VIIRS 夜间灯光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时空格局演变 校正方法 VANUI
原文传递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敏 程维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不同于传统的遥感探测器,DMSP/OLS可获取居民地、车流、渔船等夜间灯光信号,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目前,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扩展研究很多,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系统性分析与总结。基于此,分析比较现有研究实例,从阈值... 不同于传统的遥感探测器,DMSP/OLS可获取居民地、车流、渔船等夜间灯光信号,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目前,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扩展研究很多,但缺乏对该领域研究进展的系统性分析与总结。基于此,分析比较现有研究实例,从阈值设定法提取城区和灯光数据城市监测两方面展开讨论,分析目前研究欠缺之处并探讨解决方案。同时,构建新型城市重心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展望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空间扩展方面的研究趋势:1加强对数据本身处理方法的研究;2充分利用灯光强度信息;3构建新型指标反映城市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夜间灯光 城市扩展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中美两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对比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伟攀 李郇 陈浩辉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396,共12页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规模限制,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以人口为指标的城市规模分布服从齐普夫法则。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其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夜间灯光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规模限制,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以人口为指标的城市规模分布服从齐普夫法则。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其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一般可用来衡量城市的经济活动、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发展水平等。本文以同源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代表城市规模,在国家尺度和省州尺度研究中美两国城市规模位序分布,并比较其异同。研究表明,在国家尺度,2013-2016年间,中美两国城市规模均变得集聚,而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比美国更为分散,齐普夫指数相差约0.1。在省州尺度,不同省州的城市规模分布存在差异,中国和美国分别有44%和84%的省份或州的齐普夫指数大于1,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散型省份占一半以上,而美国的集中型的州则占有8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更为分散。中美两国高位序城市实际值远低于拟合值,理论上仍然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高位序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使得城市规模体系更趋完善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分布 齐普夫法则 夜间灯光 中美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规模的度量及其空间竞争的来源--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孟禹 蔡之兵 张可云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1,共14页
本文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新城市规模指数,力求以更客观、更综合的视角来度量城市规模,并从空间竞争角度研究城市规模变动。对新城市规模指数的分析表明,一定条件下其能纠正土地和人口总量度量法引起的误差;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反... 本文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新城市规模指数,力求以更客观、更综合的视角来度量城市规模,并从空间竞争角度研究城市规模变动。对新城市规模指数的分析表明,一定条件下其能纠正土地和人口总量度量法引起的误差;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反映城市规模变动空间竞争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引起竞争的"水平方向(横向策略互动)"和"垂直方向(纵向共同反应)"两个来源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水平方向"的竞争强度为正,且逐年递增,城市规模空间竞争表现为愈来愈强的模仿性;"垂直方向"的竞争强度也为正,官员晋升体制也能引起城市规模空间效仿现象;研究还发现,在晋升年份,以垂直方向的竞争为主,其他年份则以水平方向的竞争为主。过去十年来中央政府"做对了(城市规模)激励",但"做对协调"却显不足,未来应加强"做对协调",实现二者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夜间灯光 空间竞争 空间计量地方政府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灯光数据的中国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翼 谢保鹏 +3 位作者 赵鸿雁 陈英 裴婷婷 刘士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为掌握城市规模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城市规模,采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time-space data analysis,ESTDA)的研究框架对我国1992~2015年的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 为掌握城市规模时空格局演化规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城市规模,采取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xploratory time-space data analysis,ESTDA)的研究框架对我国1992~2015年的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县域城市规模的核心-边缘结构与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但趋向动荡,城市规模变化呈现出"稳步增长"、"逐级递增"的特点,城市局部关联较弱,缺乏共同向上跃迁的动力;(2)京汕断裂带、110°E与100°E三条LL断裂带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割裂,阻碍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城市规模空间格局有可能突破胡焕庸线;(3) 2003年后城市规模的局部空间动态性、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增强。东部的局部空间动态性趋于稳定,中西部局部空间动态性开始增强,城市规模增长波动性与局部依赖性重心向南方与东北方向转移;(4)自然因素、交通状况、城市行政级别、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空间临近效应是影响县域城市规模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灯光数据进行城市规模研究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未来应该着力构筑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网络通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时空格局 夜间灯光数据 探索时空数据分析 县域
原文传递
经济平稳增长下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研究——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志建 刘月梅 +1 位作者 刘晓 孔凡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3-2222,共10页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最优经济增长率 碳峰值 碳强度衰减速率
原文传递
中国高铁站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牛方曲 辛钟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96-2807,共12页
高铁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准确度量高铁站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布设高铁站点、规划高铁新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译了2017年前开通的527个高铁站点(对... 高铁作为中国交通运输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准确度量高铁站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布设高铁站点、规划高铁新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解译了2017年前开通的527个高铁站点(对应180个城市)周围地区2004—2017连续14年的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测度了高铁站溢出效应,并解析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中国高铁的投运使站点周围区域经济活动强度提升约4.7%,其中东部地区高铁站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第二,同城高铁站及机场的存在会削弱高铁站的溢出效应,其中机场和高铁站的竞争关系在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第三,城市规模与高铁站溢出效应呈非线性关系,特大城市的高铁站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高铁站溢出效应。此外,与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三大都市的距离是影响高铁站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加高铁站溢出效应变得不显著甚至为负。上述结论可为高铁站选址、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高铁) 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法 夜间灯光 异质性 中国
原文传递
面向地震应急的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召亮 郑川 +3 位作者 李袁欣 许瑞杰 吴艳梅 毛振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1-758,768,共9页
为提高震后受灾人口估算精度和灾区人口空间分布可视化表达效果,以云南省大理州为研究区,结合FROM-GLC10地表覆盖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基于乡镇人口统计数据,展开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制作了大理州50 m×50 m人口格网数据。... 为提高震后受灾人口估算精度和灾区人口空间分布可视化表达效果,以云南省大理州为研究区,结合FROM-GLC10地表覆盖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基于乡镇人口统计数据,展开人口空间化方法研究,制作了大理州50 m×50 m人口格网数据。使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对人口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以漾濞5.1级地震和云龙5.0级地震为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①结合FROM-GLC10地表覆盖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人口空间化可以有效提取人口空间分布范围,并区分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性;②乡镇模拟人口与实际统计人口的相关系数R 2为0.955,平均相对误差为14.306%,82%的乡镇相对误差在±20%以内,人口模拟数据精度较高;③2次地震的灾区人口模拟数据与实际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7%和-2.27%,人口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可以直观反映灾区人口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震后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夜间灯光 人口空间化 地震应急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光数据的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时空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昀 陶建斌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11期75-79,I0002,共6页
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各省综合发展指数(IDI),并建立IDI和平均灯光指数(AL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回归模型估算1992年、2001年和2013年各省的IDI;然后对3个年份的IDI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研究20多a来中国省域经... 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各省综合发展指数(IDI),并建立IDI和平均灯光指数(AL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回归模型估算1992年、2001年和2013年各省的IDI;然后对3个年份的IDI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研究20多a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Moran’s I指数均大于0.3,说明IDI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IDI热点均集中于东部地区,冷点均集中于西北部地区,说明总体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②Moran’s I指数呈递减趋势,说明IDI的空间集聚程度降低,热点区向中部推移,冷点区缩小,表明20多a来中国经济发展集聚程度显著降低,贫富差距缩小,省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ALI 经济发展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夜光遥感数据支持下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精细化模拟——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岩林 程钢 +1 位作者 杨杰 原东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解决传统经济统计方式难以揭示行政单元内部经济空间格局的问题,利用夜光遥感、土地利用、人口等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对2015年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产业精细化模拟。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农村人口数... 为解决传统经济统计方式难以揭示行政单元内部经济空间格局的问题,利用夜光遥感、土地利用、人口等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对2015年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产业精细化模拟。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农村人口数据建立的第一产业产值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基于单一土地利用数据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精度更高;(2)利用夜间灯光亮度总和对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进行地理加权回归模拟,其精度比线性回归模型更高;(3)河南省经济区域差异和局部集聚特性明显,形成了多种城市形态和经济空间分布模式;(4)河南省内出现了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理条件和交通区位是区域经济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土地利用数据 地理加权回归 GDP 空间化 河南省
下载PDF
夜间灯光遥感视角下的中国对中亚地区援助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熙 巩钰 +1 位作者 邵振峰 李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4-1922,共9页
近年来,中国积极向中亚地区提供援助,以帮助改善当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但目前缺乏针对该地区援助效果的客观评估。针对该问题,根据2012—2019年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构建中亚地区的夜光均衡指数,宏观分析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援... 近年来,中国积极向中亚地区提供援助,以帮助改善当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但目前缺乏针对该地区援助效果的客观评估。针对该问题,根据2012—2019年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构建中亚地区的夜光均衡指数,宏观分析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援助信息构建该地区一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经济活动均衡化角度客观评估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援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向中亚地区提供的援助对促进该地区经济活动的均衡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类和工业类的援助项目促进区域经济活动均衡化的效果更突出;该地区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接受能源类的援助后,经济均衡化发展更明显。该研究证明了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援助切实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对外援助 空间不均衡 中亚地区 计量经济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集群与城市空间演化
19
作者 杨孟禹 张凤云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1,共14页
城市集群是随着城市间交通时间不断缩短、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空间现象。本文以2008—2020年243个外围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全球卫星夜间灯光和交通时间的匹配数据集,构建城市集群和城市空间演化的量化指标,实证分析外围城市... 城市集群是随着城市间交通时间不断缩短、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空间现象。本文以2008—2020年243个外围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全球卫星夜间灯光和交通时间的匹配数据集,构建城市集群和城市空间演化的量化指标,实证分析外围城市集群对其空间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围城市集群显著加速了其内部空间集中化。进一步,本文使用清代城市历史地理数据构建工具变量讨论模型内生性,并开展系列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在双“核心–外围”关系并存的空间中,外围城市集群增强了其核心区劳动力和企业的集聚效应,且该效应会随着核心区主导能力的增强而增强。本文将城市空间演化方面的研究视角拓展至双“核心–外围”空间尺度,研究结论可为理解我国城市空间演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群 空间演化 夜间灯光
下载PDF
中国夜间灯光与建设用地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翼 陈英 +2 位作者 赵鸿雁 刘洋 易鑫程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6,共7页
为厘清建设用地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的关系,利用静态面板回归以及EKC模型,对1995年到2015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与灯光指数ANLI的关系进行实证,并基于城市化的视角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碳... 为厘清建设用地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的关系,利用静态面板回归以及EKC模型,对1995年到2015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与灯光指数ANLI的关系进行实证,并基于城市化的视角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碳排放在全国与西部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东中部存在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碳排放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东中部的城市化质量高于全国整体以及西部;(2)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ANLI指数与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说明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碳排放具有驱动与制动的双重作用;(3)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碳排放的贡献具有区域性,按大小排序为:东部>中部>全国>西部。研究结果可为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碳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未来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排政策,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建设用地碳排放 静态面板回归 EKC模型 城市化 中国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