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冯琪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2-906,共5页
1 新生儿脓毒症概述及分类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并在此基础生进一步定义了感染、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但成人SIRS的有关定义、... 1 新生儿脓毒症概述及分类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并在此基础生进一步定义了感染、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但成人SIRS的有关定义、标准用于儿童时,特异性较差。因此,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共识会议组成员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脓毒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围生期新生儿肺内源性与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力学指标及肺动脉压力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同进 雍其军 +1 位作者 成胜 胡雨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围生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儿呼吸力学指标、肺动脉压力(PAP)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围生期急性呼... 目的探讨围生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儿呼吸力学指标、肺动脉压力(PAP)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围生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将其中41例ARDSp患儿,纳入ARDSp组;37例ARDSexp患儿,纳入ARDSexp组。选择同期、同日龄及同一家医院产科4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根据氧合指数(OI),将78例ARDS新生儿的ARDS严重程度判定为轻、中、重度。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对如下计量资料或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1)对ARDSp组及ARDSexp组患儿临床资料、OI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行比较;对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儿的PAP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对2组ARDS患儿呼吸支持后0、24、48、72、96h及拔管前,以及对照组新生儿相应小时龄时的PAP值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78例ARDS患儿的OI与PAP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 (1)ARDSexp组围生期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生率及死亡率[(37.5±1.7)周、(2 548±465)g、13.5%、2.7%、2.7%],均低于ARDSp组[(38.9±1.7)周、(3 188±513)g、78.0%、24.4%、19.5%],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成功率(13.5%),则高于ARDSp组(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01;t=5.750,P<0.001;χ~2=32.491,P<0.001;χ~2=7.552,P=0.006;χ~2=5.384,P=0.020;χ~2=5.920,P=0.015)。(2)本研究73例ARDS患儿采用有创机械通气24h时,ARDSexp组患儿OI、平均气道压(MAP)及气道阻力(Raw)[(14.8±4.3),(10.4±2.9)cmH2O,(83.9±18.3)cmH2O/(L·s)](1cmH_2O=0.098kPa),均低于ARDSp组[(18.8±3.2),(15.5±2.4)cmH_2O,(115.8±30.7)cmH_2O/(L·s)],而呼吸系统顺应性(Crs)[(0.39±0.09)mL/(cmH_2O·kg)],则高于ARD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高血压 肺性 持续性胎儿循环综合征 呼吸力学 围生医学 肺损伤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治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轻度24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治愈34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9.3%;轻度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治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轻度24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治愈34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9.3%;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预后比较,治愈率高(P〈0.01)、死亡率低(P〈0.01)。结论新生儿HIE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与临床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杨 李志骏 +3 位作者 罗劲松 江利国 镇红燕 严清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疗效。方法 :用拴线法结扎新生SD大鼠制备HIE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通过腹腔注射GM1并分别于 6h、2 4h、4 8h后测定脑组织内CAT ,Ca2 + AT Pase及MDA的改变 ,并进行...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疗效。方法 :用拴线法结扎新生SD大鼠制备HIE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通过腹腔注射GM1并分别于 6h、2 4h、4 8h后测定脑组织内CAT ,Ca2 + AT Pase及MDA的改变 ,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于 6h、2 4h、4 8h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同时 ,同组内比较也都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GM1可使修复脑组织的酶 (CAT ,Ca2 + ATPase)活性显著升高 ,同时明显降低损伤脑组织的酶 (MDA)。GM1可从根本上显著减轻脑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对住院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路径教育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尹梅 王莹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2期5-6,共2页
目的:通过对住院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路径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我... 目的:通过对住院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路径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我们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编写的新生儿健康路径材料进行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78.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路径教育,提高了患儿家属照料新生儿的能力,促进和改变了健康行为,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使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健康教育 方法 效果
下载PDF
闭孔神经肌支自身比例定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志成 韩淑云 +2 位作者 吕来清 王庆林 初国良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4年第5期5-6,共2页
采用解剖剥离方法,对52例胎儿及新生儿闭孔神经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闭孔神经各肌支以单一支型出现率最多;对各肌支分布的区段及进入肌门的位置也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胎儿 神经 自身比列定位
下载PDF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海鸿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58-3460,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外周血中CD19^+、CD19^+ CD2^+5 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IgG、IgM、IgA、补体C3...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外周血中CD19^+、CD19^+ CD2^+5 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IgG、IgM、IgA、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同时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胎盘情况、羊水污染情况、喂养方式、分娩方式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CD1+9淋巴细胞比例、CD19^+ CD2^+5淋巴细胞比例、IgM、IgA、C3、C4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t=3.586、4.158、3.262、3.457、3.056、5.163,均P<0.05);重度HIE患儿的CD19^+淋巴细胞比例、CD19^+ CD2^+5淋巴细胞比例、IgM、IgA、C3、C4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HIE患儿或轻度HIE患儿(t=3.285、4.752、5.113、3.748、4.287、3.953、4.116、5.201、6.284、3.416、5.314、3.928、4.063、6.026,均P<0.05),且中度HIE患儿的IgA和C4水平显著低于轻度患儿(t=3.452、3.281,均P<0.05);新生儿的CD1+9淋巴细胞比例、IgA水平、C4水平均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68、0.026、0.016,均P<0.05),而且窒息的症状越严重,免疫指标的降低程度越大;新生儿的IgG、IgM水平与羊水污染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732、-0.025,均P<0.05),IgA水平与母乳喂养呈正相关关系(r=0.053, P<0.05),IgG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r=0.018,P<0.05)。结论 HIE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且其免疫功能下降程度可能与病情存在相关性,患儿的出生状态、窒息情况、羊水污染情况、喂养方式、出生体质量都是其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免疫功能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传播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申阿东 斯悦 +3 位作者 钟雁 Dmitriev A 黄醒华 杨永弘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01-503,共3页
目的 确定新生儿B组链球菌 (GBS)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RAPD)分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血清学、核酸杂交和PARD方法对从 2例诊断为早发型GBS肺炎和晚发型GBS脑膜炎患儿体内分离的 5株GBS和其母阴道分离的 2株GBS... 目的 确定新生儿B组链球菌 (GBS)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 (RAPD)分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血清学、核酸杂交和PARD方法对从 2例诊断为早发型GBS肺炎和晚发型GBS脑膜炎患儿体内分离的 5株GBS和其母阴道分离的 2株GBS菌株作母婴配对分析 ,对 88株孕妇生殖道携带GBS进行RAPD分型研究。结果  1例早发型GBS肺炎母婴配对GBS血清型均为III/R型致病 ,毒力因子基因片段大小 [α和β基因均为阴性 ,凝聚因子基因 (ScaA) 2kb ,谷氨酰胺基因(glnA) 6 .5kb ,ScpB 2 .6kb]和DNA指纹图完全一致 ;1例晚发型GBS脑膜炎母婴配对GBS菌血清型均为III/R型致病、毒力因子基因片段大小 (α和 β基因均为阴性 ,ScaA 2kb ,glnA 6 .5kb ,ScpB 2 .6kb)均相同 ,而RAPD的DNA指纹图不同 ,孕妇携带GBS菌株为RAPD2 7型 ,而患儿血和脑脊液分离的GBS菌株均为RAPD1型。RAPD分型方法的分型率分辨力高、稳定性强。结论  1例早发型GBS感染为母婴垂直传播 ,1例晚发型GBS感染可能与生后水平传播有关 ;RAPD分型方法在GBS感染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潜在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组链球菌感染 血清分型 RAPD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夏正坤 陈荣华 邓静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对3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与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测定。结果,早产儿、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低于健康成年人,分别为0.45±0.24、0... 对3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与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测定。结果,早产儿、足月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低于健康成年人,分别为0.45±0.24、0.86±0.39、1.82±0.56μg/L(x±s);早产儿脐血中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α比足月儿低,而且TNFα的含量与胎龄及1分钟Apgar评分成正相关关系(r=0.37.P<0.01)。本研究提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不成熟的单个核细胞产生较低的TNFα,可能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而易受感染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血 单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使用呼吸器治疗体会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绪梅 李黎 虞人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提高呼吸器治疗患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90~1997年我科NICU 行人工通气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行人工通气的新生儿,平均呼吸器使用时间:60.06±38.07小时,合并症以过度通气最多占53%,脱管19... 目的提高呼吸器治疗患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90~1997年我科NICU 行人工通气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行人工通气的新生儿,平均呼吸器使用时间:60.06±38.07小时,合并症以过度通气最多占53%,脱管19例(23次)占33%及(40%),堵管、继发感染各8例占14%,插管不当及拔管后肺不张各6例占10%,气胸4例(7%)。58例存活37例占64%,死亡9例(16%)、放弃12例(21%)。结论针对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呼吸道管理的措施,呼碱的防治及拔管后肺不张的诊断及处理措施,提出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肺出血人工通气治疗方面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通气机 机械
原文传递
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纯 张谦慎 +2 位作者 吴昂 张小兰 龙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3325-3327,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及感染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及感染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其中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采用CLSI推荐的初筛试验和表型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共检出40例导致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72.5%(29/4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耐药率达80.5%~100%;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7.6%、7.5%、4.9%;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血流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应加强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流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外周血CD25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琳 陆勤 王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CD25表达。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分别为(3.7±1.2)%和(2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CD25表达。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分别为(3.7±1.2)%和(22.4±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通气、换气等综合性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缺氧缺血症状逐步改善,生后第7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分别为(4.1±1.5)%和(25.3±7.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IE(重度)患儿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H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外周血CD25水平降低,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CD25
下载PDF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五清 高志祥 +1 位作者 吴建华 顾军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9年第3期154-,207,共2页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组较少见的以皮肤和黏膜起疱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于新生儿期的EB更少见,原因不明。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新生儿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解脲脲原体感染临床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爱军 叶鸿瑁 +2 位作者 罗凤珍 叶蓉华 郭章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中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 189例新生儿病房住院新生儿 ,应用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其咽部分泌物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新生儿血清UU IgM。详细记录临...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中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 189例新生儿病房住院新生儿 ,应用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其咽部分泌物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新生儿血清UU IgM。详细记录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新生儿咽部分泌物UU阳性率 2 5 9% ,其中早产儿 31 3% ,足月儿 2 4 1% (P >0 0 5 ) ;小于胎龄儿 2 9 7% ,适于胎龄儿2 5 0 % (P >0 0 5 )。新生儿肺炎患儿咽部分泌物UU阳性率为 38 5 % ,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 2 3 9%(P >0 0 5 )。胸部X线片异常者咽部分泌物阳性率为 31 8% ,正常者为 2 4 1% (P >0 0 5 )。血清UU IgM阳性率为 34 4% ,其中早产儿为 39 6 % ,足月儿为 32 6 % (P >0 0 5 ) ;小于胎龄儿为 48 6 % ,适于胎龄儿 30 9% (P <0 0 5 )。新生儿肺炎患儿血UU IgM阳性率为 5 3 8% ,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31 3% (P <0 0 2 5 ) ;X线胸片异常者UU IgM阳性率为 5 0 0 % ,正常者为 2 9 7% (P <0 0 2 5 )。 结论住院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UU感染率高于适于胎龄儿。UU感染与新生儿肺炎和胸部X线片异常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支原体 尿素分解 尿素支原体感染 肺炎 新生儿感染 解脲脲原体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建飞 丁以华 陈伟琴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对症状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能有效阻断病情发展,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纳洛酮 缺氧缺血
原文传递
430例婴幼儿眼分泌物细菌的分离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文喻 赖卫明 +1 位作者 穆小萍 陈文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婴幼儿感染性眼部疾病致病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婴幼儿眼部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统计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2010年5月眼科门诊和病房430例疑似眼部感染疾病婴幼儿眼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分离培养和药... 目的了解本院婴幼儿感染性眼部疾病致病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婴幼儿眼部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统计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2010年5月眼科门诊和病房430例疑似眼部感染疾病婴幼儿眼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拿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430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痫菌97株,阳性率为22.6%,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3株占443%,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次之。其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奎诺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为0;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7.78%。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喹诺酮类抗生素。结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利奈唑烷、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跟部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应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眼分泌物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24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裕镜 黎昕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0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24例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结论:X线检查结合胎龄及出生史等对本病的诊断...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24例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结论:X线检查结合胎龄及出生史等对本病的诊断、预后及发现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X线检查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杨臻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9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病因、程度、临床表现、早期干预及预后等 ,防止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 1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因素 66例 ,母乳性黄疸 46例 ,细菌感染 3 7例 ,新...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病因、程度、临床表现、早期干预及预后等 ,防止并发症 ,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 1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因素 66例 ,母乳性黄疸 46例 ,细菌感染 3 7例 ,新生儿溶血症 14例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3 2例 ,肝炎综合症 2例 ,先天性胆道阻塞 1例 ;黄疸程度与病因有关 ,不同病因与治疗所需时间有所不同 ;除死亡 2例和放弃治疗 6例 ,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该病是新生儿期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 ,病因复杂 ,致残率较高 ,重视预防 ,加强围产保健 ,防止感染 ,尤其对高危儿及早加强监测 ,实施早期干预 ,防止核黄疸发生 ,措施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研究 病因 程度 临床表现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5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赵丽 刘志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38,共2页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GER)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食管钡剂造影是早期确诊GER的依据 ,并采用体位疗法及普瑞博思口服或鼻饲治疗。结果溢乳、呕吐 84%在 1d内控制 ,11%在 2d内控制 ,5 %在 3d内控制且无不良反应。食管钡剂造影是早期确诊...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GER)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食管钡剂造影是早期确诊GER的依据 ,并采用体位疗法及普瑞博思口服或鼻饲治疗。结果溢乳、呕吐 84%在 1d内控制 ,11%在 2d内控制 ,5 %在 3d内控制且无不良反应。食管钡剂造影是早期确诊GER的依据 ,体位及普瑞博思治疗效果好 ,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食管返流 普瑞搏思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TNF-α、Fn的变化及替代治疗研究
20
作者 王启新 何玲 +1 位作者 江英 陈遂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IE)外周血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α)、Fn(纤维连接蛋白 )变化及探索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设对照组 (正常新生儿 ) 2 0例 ,观察组 (HIE患儿 ) 4 9例。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与免疫透射比浊...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IE)外周血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α)、Fn(纤维连接蛋白 )变化及探索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设对照组 (正常新生儿 ) 2 0例 ,观察组 (HIE患儿 ) 4 9例。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与免疫透射比浊法于生后第 1天、7天测定其外周血TNF α、Fn含量 ,并作对比分析。将中、重度HIE 4 0例随机分为输冷沉淀治疗组与非冷沉淀治疗组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生后第 1天血清TNF α分别为 (1.4 5± 0 .2 1)和 (1.0 3± 0 .12 ) μg/L(P <0 .0 1) ,Fn分别为 (14 1.37± 4 6 .77)和 (2 5 8.30± 2 9.95 )mg/L(P <0 .0 1) ,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 ,至生后 1周TNF α逐渐降低 ,Fn逐渐回升 ,但均未达正常水平。输注冷沉淀后 ,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并进行 1~ 2年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输冷沉淀组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输冷沉淀组 (P<0 .0 1)。结论 HIE患儿外周血TNF α水平升高 ,Fn水平降低 ,它们可能参与了HIE的某些发病过程 ;冷沉淀可作为血浆Fn的替代疗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氯缺血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纤维连接蛋白 替代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