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角色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丹丹 鲁萍 +3 位作者 王建平 何小云 陈小伊 瞿丽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0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及角色适应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4-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NICU收治的患儿母亲300名,采用NICU患儿及父母人口学特征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及角色适应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4-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3所三甲医院NICU收治的患儿母亲300名,采用NICU患儿及父母人口学特征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和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ICU患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73份。结果273名NICU患儿母亲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总分(98.58±11.78)分,角色适应总分(59.84±8.16)分,NICU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角色适应呈负相关(r=-0.230,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复杂性和信息缺乏是NICU患儿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NICU患儿母亲角色适应水平较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可以预测角色适应水平。NICU护理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其角色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母亲 重症监护室 疾病不确定感 角色适应
原文传递
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对初产妇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子晨 李妍 +2 位作者 甘梦雯 韦嘉洁 曹卫平 《循证护理》 2020年第9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纯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和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纯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和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袋鼠式护理干预至产后4周,每次干预1 h,每日2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只进行出生后早期皮肤接触2 h。干预前后分别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水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总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高于与对照组和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能帮助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增加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初产妇 角色适应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纯母乳喂养
下载PDF
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的现象学研究
3
作者 周星星 陈琳 +3 位作者 尚星辰 李霖 王子承 袁媛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父亲对初次分娩的妻子及新生儿的照护体验及其向父亲角色过渡的适应心理。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妻子于2022年7-9月间初次分娩的12名新生儿父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针对新生儿父亲照护... 目的探索新生儿父亲对初次分娩的妻子及新生儿的照护体验及其向父亲角色过渡的适应心理。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妻子于2022年7-9月间初次分娩的12名新生儿父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针对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共提炼出3个主题:(1)多重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和担忧,期待又害怕,责任意识加强;(2)照护困难,包括缺乏新生儿照护经验,缺乏产妇照护经验,疲惫感倍增;(3)外部支持力度弱,包括与医护人员沟通较少,护理知识普及度不足,环境舒适度欠缺。结论照护母婴有助于新生儿父亲的角色适应,促使其承担家庭责任,有利于亲子关系发展与家庭和睦的维系,但同时新生儿父亲也存在因照护经验缺乏导致压力剧增、睡眠不足导致疲倦感倍增、面对妻子分娩创伤心情难以平复等问题。医护工作者应多加关注此类人群的心理,帮助解答其心中疑虑,指导其掌握母婴照护的注意事项,适时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以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分娩 婴儿 新生 父亲 照护 角色适应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新生自我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丛晓波 张宵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33-138,145,共6页
进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大学新生会产生一些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和生活两个方面。在学业方面,大学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生活方面,大学新生欠缺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其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没有... 进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大学新生会产生一些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和生活两个方面。在学业方面,大学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生活方面,大学新生欠缺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其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构建和谐的关系世界。由于传统学生工作的单一性和刻板性,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此,应选择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社会工作,介入到大学新生自我适应问题之中,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个别化原则,综合应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引导和帮助大学新生尽快摆脱困境,重建学习意义和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新生适应 自我适应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孕鼠产前缺氧性适应对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5
作者 赵平 吴秀英 崔健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 研究产前缺氧性适应对新生大鼠脑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临产前孕鼠 (孕期 2 2d) 12只随机分成 2组 ,Ⅰ组为实验组 (缺氧性适应组 ) ,Ⅱ组为对照组。Ⅰ组 :将孕鼠置于密封仓中 ,当氧浓度降至 15 %时 ,将孕鼠放入新鲜空气... 目的 研究产前缺氧性适应对新生大鼠脑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临产前孕鼠 (孕期 2 2d) 12只随机分成 2组 ,Ⅰ组为实验组 (缺氧性适应组 ) ,Ⅱ组为对照组。Ⅰ组 :将孕鼠置于密封仓中 ,当氧浓度降至 15 %时 ,将孕鼠放入新鲜空气中 5min ,再放入密封仓中 ,重复第一次过程 ,然后待其自然分娩。Ⅱ组 :除密封仓不密闭外 (氧浓度 2 1% ) ,其余同Ⅰ组。将两组娩出的新生鼠分别随机取出 4 0只 ,做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 ,随机取两组的新生大鼠各 30只于脑缺血缺氧后2 4h处死 ,取脑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Ⅰ组 (缺氧性适应组 )神经细胞多为正常 ,细胞排列较整齐 ,有少许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 (2 9%± 1 2 % )。Ⅱ组 (对照组 )神经细胞排列紊乱 ,部分细胞胞体肿胀 ,少部分呈空泡状 ,可见早期和中期凋亡细胞 ,少许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 ,凋亡率 (9 5 1%± 3 6 2 % ) ,凋亡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孕鼠产前缺氧性适应可以明显降低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暴露迟发效应 生理性适应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医路繁花相送》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探索
6
作者 张海娜 刘泰源 +3 位作者 刘忠良 王欢 易江 徐广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3期57-61,共5页
新生研讨课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兴起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吉林大学医学部于2019年开展了《医路繁花相送》新生研讨课,意在解决医学新生入学后遇到的诸多问题,将这些问... 新生研讨课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课程,是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兴起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吉林大学医学部于2019年开展了《医路繁花相送》新生研讨课,意在解决医学新生入学后遇到的诸多问题,将这些问题幻化成8朵繁花送与学生,从生活、学习、婚恋、科研、临床实践等多方面与学生展开研讨。经过2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效果显著。文章总结了新生研讨课《医路繁花相送》的建课背景及目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内容,以期分享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医学类新生研讨课的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医学 新生适应 课程建设 实践 探索 教育
下载PDF
产前缺氧性适应动物模型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平 崔健君 郭艳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临产前孕鼠行不同程度的缺氧,找出产前缺氧性适应最合适的缺氧浓度,从而建立产前缺氧性适应动物模型。方法 将孕22天的临产前孕鼠随机分为7组,每只孕鼠两次放入自制的缺氧性适应密封仓中,氧浓度分别降至18%(Ⅱ组)、17%... 目的 通过对临产前孕鼠行不同程度的缺氧,找出产前缺氧性适应最合适的缺氧浓度,从而建立产前缺氧性适应动物模型。方法 将孕22天的临产前孕鼠随机分为7组,每只孕鼠两次放入自制的缺氧性适应密封仓中,氧浓度分别降至18%(Ⅱ组)、17%(Ⅲ组)、16%(Ⅳ组)、15%(Ⅴ组)、14%(Ⅵ组)、13%(Ⅶ组),两次乏氧间隔5分钟,对照组(Ⅰ组)氧浓度21%。Ⅰ-Ⅶ组孕鼠的缺氧适应时间分别为:第一次10min、5min、7.5min、9.83min、11.5min、13.17min、14min;第二次10min、9.33min、11min、15.17min、13.33min、17min、18min。比较各组娩出的新生鼠耐缺氧时间,并应用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对各组新生鼠脑组织进行观察,找出最合适的缺氧浓度。结果 Ⅰ-Ⅴ组娩出的均为正常新生鼠;Ⅵ组娩出的55只新生大鼠,皮肤颜色青紫、运动减少10只(18%),部分新生鼠脑组织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部分细胞肿胀,线粒体扩张,可见凋亡细胞;Ⅶ组娩出的52只新生大鼠中,死亡11只(21%),14只皮肤青紫、肢体运动减少(27%),部分新生鼠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异常。Ⅳ、Ⅴ、Ⅵ组新生鼠耐乏氧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Ⅳ组、Ⅴ组两组间新生鼠耐乏氧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次使孕鼠缺氧(无CO2蓄积),氧浓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产前缺氧性适应 动物模型 制备 新生儿窒息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如何使新生尽快的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
8
作者 兰岚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12X期210-210,共1页
稳定学生的心、锁住学生的情、不使其想家、促使其迅速适应新环境,从而达到让其安心学习的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关键词 新生 环境适应 人际交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