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童年社会学:英国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素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0,共4页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童年社会学 儿童 童年
原文传递
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研究取向及其问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友缘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7,共8页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 基于"发展"、"理性"、"自然主义"、"普遍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传统童年研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强烈批判。作为童年研究的新范式,新童年社会学提出重新看待童年:把童年看做社会建构;童年是社会结构形式;童年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儿童是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以上构成新童年社会学的理论特征。作为一个理论综合体,新童年社会学呈现四种研究取向,即社会结构的儿童、少数群体的儿童、社会建构的儿童与部落儿童。其研究取向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它们的相似性要比其显而易见的差异要重要得多。作为尚在形成中的新童年社会学,具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面临挑战的同时显现出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童年社会学 童年研究 新范式
原文传递
论“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兰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91,共9页
通过对近年来兴起的"童年研究"热进行梳理,对比两种"童年研究"范式,呈现了"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童年研究"受到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的主控,使得儿童的主体地... 通过对近年来兴起的"童年研究"热进行梳理,对比两种"童年研究"范式,呈现了"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童年研究"受到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的主控,使得儿童的主体地位被遮蔽;而新"童年研究"以"新童年社会学"的研究为代表,将童年视为社会结构的形式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童年研究"视角转向的背后反映出研究者对儿童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儿童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儿童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研究 发展 社会化 新童年社会学 视角
原文传递
童年研究中的儿童中心主义:方法论与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海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7,共13页
作为一个“教育公理”和“研究公理”,儿童中心主义经历了“以成人为中心”“儿童被放于中心”“儿童有时在中心”“儿童成为中心”的认识论演化,也经历了从“研究儿童”“与儿童一起研究”及“参与式儿童研究”的方法论变迁。在宏观层... 作为一个“教育公理”和“研究公理”,儿童中心主义经历了“以成人为中心”“儿童被放于中心”“儿童有时在中心”“儿童成为中心”的认识论演化,也经历了从“研究儿童”“与儿童一起研究”及“参与式儿童研究”的方法论变迁。在宏观层面,方法论与方法中的儿童中心主义表现为三重变化:人口学研究法从“家庭为分析单元”到“儿童为分析单元”;大范围调查法中儿童“从数据提供者”到“数据采集者”;历史分析法中从“童年史”到“童年新史”。在微观层面,方法论与方法中的儿童中心主义表现为以儿童为中心的访谈、儿童民族志、参与式儿童研究的崛起。未来的儿童中心主义必须在“参与性对象化”和“阐释性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反思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中心主义 方法论 方法 新童年社会学 参与式儿童研究
下载PDF
“潜隐剧本”的诞生:幼儿阐释性再构班级规则的民族志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钰霞 王海英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幼儿作为班级规则形成的重要主体,并不只是简单地遵守或者抗拒规则,而是对班级规则进行阐释性再构。本研究基于民族志田野作业探究幼儿自发构建班级规则的过程,发现幼儿通过延长活动的持续时间、扩展活动的空间边界、重新定义活动的内容... 幼儿作为班级规则形成的重要主体,并不只是简单地遵守或者抗拒规则,而是对班级规则进行阐释性再构。本研究基于民族志田野作业探究幼儿自发构建班级规则的过程,发现幼儿通过延长活动的持续时间、扩展活动的空间边界、重新定义活动的内容,形成一套新的一日生活流程表,从而实现对班级规则的阐释性再构。其中,幼儿的内在需要是驱动幼儿阐释性再构班级规则的动力,教师的选择性实施班级规则客观上产生了催化剂的效果,幼儿与之互动的班级规则及其属性也悄然起着推动作用。而对由此衍生出的幼儿言行不一、教师时紧时松、规则“似变非变”三个悖论性现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理解规则、理解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性再构 幼儿 班级规则 新童年社会学
下载PDF
儿童主体能动性概念溯源及其理论进展
6
作者 王友缘 陈梦瑶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其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主体能动性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即主体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个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的能动性的二元对立。这一紧张关系被儿童主体能动性理论直接移植,并在新童年社会学与... 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其概念正在被重新审视。主体能动性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即主体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个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的能动性的二元对立。这一紧张关系被儿童主体能动性理论直接移植,并在新童年社会学与《儿童权利公约》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剧。在调和及其超越这一紧张关系的背景下,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呈现四种不同的理论进路:自由主义范式、社会文化范式、后结构主义范式与实用主义范式。四种范式的理论解释力及在经验研究中的影响各有不同。对于我国学者来说,在开展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的核心论争与前沿趋势,参与到儿童主体能动性研究的学术建构中,也要助力打破全球北方的主导局面,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主体能动性 童年研究 新童年社会学
下载PDF
儿童国家认同:国外研究的知识谱系与启示
7
作者 王晓 童莹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文章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外学界有关儿童国家认同研究的四种理论取向。其中,精神分析取向侧重潜意识的讨论,认为儿童的国家认同源自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能反应;认知发展取向将儿童的国家认同看成认知能力推动的结果,试图给出儿童国家认同观... 文章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外学界有关儿童国家认同研究的四种理论取向。其中,精神分析取向侧重潜意识的讨论,认为儿童的国家认同源自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能反应;认知发展取向将儿童的国家认同看成认知能力推动的结果,试图给出儿童国家认同观念发展的客观标准;政治社会化取向注意到了外在环境的力量,主要关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以及同辈群体等对儿童国家认同的形塑机制;新儿童社会学取向肯定了儿童的行动能力,重点考察儿童在构建国家认同观念过程中的具身化体验与实践。四种理论取向之间,既相互挑战又彼此补充,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国家认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以此为参照,文章最后为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了若干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国家认同 精神分析 认知发展 政治社会化 新儿童社会学
下载PDF
从书斋到田野:儿童文化研究路径的转变及意义探寻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兰 边霞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12-116,共5页
近30年,国内的儿童文化研究取得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已有的研究凸显出"成人主导"的权力关系。研究中存在方法偏重理论思辨,内容着重探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路径过于依赖成人理论辨析的"书斋"... 近30年,国内的儿童文化研究取得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已有的研究凸显出"成人主导"的权力关系。研究中存在方法偏重理论思辨,内容着重探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路径过于依赖成人理论辨析的"书斋"式研究。对比之下,欧美国家近年来进行的儿童文化研究已经走出"书斋"的局限,深入"田野"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探寻儿童群体对文化生产的独特贡献。民族志研究方法在儿童文化研究中的运用将会拓宽这一研究领域的视野,关注儿童文化研究中的"儿童参与"问题,并重新审视儿童群体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研究方法 民族志 新童年社会学 儿童参与
原文传递
“童年”的走向:新童年社会学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平 袁爱玲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6年第7期8-12,共5页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对童年的探究经历了童年概念的提出到对童年可能消逝的惊呼,又因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童年危机论”是对“儿童一成人”二元对立、视童年为成年的预备期、忽视童年自身价值弊端的深深担忧... 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对童年的探究经历了童年概念的提出到对童年可能消逝的惊呼,又因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童年危机论”是对“儿童一成人”二元对立、视童年为成年的预备期、忽视童年自身价值弊端的深深担忧。新童年社会学跳出了“儿童一成人”的分析框架,重建童年概念,从而使童年研究出现新的气象。新童年社会学建构的童年及儿童概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童年危机 童年转机 儿童 新童年社会学
原文传递
论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定义、路径与策略——基于新童年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冷田甜 杨雄 杨晓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0-83,共4页
新童年社会学依据建构主义,从成人视角转向幼儿视角,批判传统社会学中成人支配儿童的逻辑,将幼儿变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提出幼儿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和建构者。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内化吸收,而是阐释性再构,是一种改造和革新... 新童年社会学依据建构主义,从成人视角转向幼儿视角,批判传统社会学中成人支配儿童的逻辑,将幼儿变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提出幼儿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和建构者。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内化吸收,而是阐释性再构,是一种改造和革新,发展路径则依靠幼儿—成人互动常规、幼儿共享常规、次文化常规三种常规活动。促进幼儿同侪文化发展的策略,应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依次包括:实现价值关注由未来转向当下生活、多元常规的固定发生和建构中语言工具的有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侪文化 新童年社会学 常规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