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电厂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98
1
作者 陈春武 李娜 +1 位作者 钟朋园 曾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58-2263,共6页
新型发电资源的并网运行,有效解决了能源及环境问题,同时对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这些分布式发电资源,引入了虚拟电厂概念。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明确界定了虚拟电厂的概念及特征,根据外部电力市场环境... 新型发电资源的并网运行,有效解决了能源及环境问题,同时对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这些分布式发电资源,引入了虚拟电厂概念。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明确界定了虚拟电厂的概念及特征,根据外部电力市场环境的不同将虚拟电厂分为基于技术目标和基于市场目标的两种虚拟电厂,并重点分析了国外典型虚拟电厂项目的核心技术和实施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力系统改革中,需要更为先进的能源整合技术,而虚拟电厂技术则为科学整合配电侧的分布式能源资源提供了可能,并已在不同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果。最终,综合考虑中国电力工业和电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虚拟电厂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促进虚拟电厂发展的相关建议,为行业主体、宏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电力系统调度 新型发电资源 分布式能源资源 整合技术
下载PDF
面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来军 梅生伟 +1 位作者 王俊杰 卢强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规模化的电能存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典型储能方式特点和利弊的基础上,指出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规模化的电能存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分析典型储能方式特点和利弊的基础上,指出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成为诸多储能手段中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提出了电能品位与储能效益的概念。简要回顾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展望了该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发展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尚需研究的关键技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接入 电能品位 压缩空气储能 智能电网
下载PDF
基于教研相融和翻转课堂的新工科教学改革实践——以“能源互联网中能量转换与互联设备”课程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彪 余占清 +4 位作者 朱桂萍 宋强 于歆杰 康重庆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90-3500,共11页
我国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典型的新工科课程“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转换与互联设备”为例,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首先,从新工科发展特点出发分析教研相融和翻转课堂与新工科课程的结合契机... 我国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典型的新工科课程“能源互联网中的能量转换与互联设备”为例,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首先,从新工科发展特点出发分析教研相融和翻转课堂与新工科课程的结合契机;其次,介绍能源互联网关键设备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开设之初所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教学改革举措;最后,基于教学评估结果对教学改革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研相融和翻转课堂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学生投入、师生互动、学生收获度、学生对教师和课程认可度、学习成绩等多个指标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互联网 教研相融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PSCAD/EMTDC的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磁暂态并行仿真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斌 王立强 +1 位作者 赵永飞 张秀琦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161,共8页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大量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接入使传统电网电磁暂态特性发生了很大改变,无论从算法还是计算规模上都对电网仿真提出了新要求。在PSCAD(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搭建了含新能源接入的内蒙古电网电磁暂态模型,实现全网...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大量电力电子元器件的接入使传统电网电磁暂态特性发生了很大改变,无论从算法还是计算规模上都对电网仿真提出了新要求。在PSCAD(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搭建了含新能源接入的内蒙古电网电磁暂态模型,实现全网的电磁暂态精确仿真;基于集群并行仿真技术,解决了因计算规模过大导致无法计算或仿真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节点矩阵规模的网络均衡整合方法,减少了计算资源的占用率。仿真结果表明,集群并行技术可有效提升新能源并网电磁暂态模型的仿真效率;同时,在保证仿真速度的前提下创新研究的网络均衡整合方法,可实现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AD/EMTDC 电磁暂态仿真 集群并行技术 新能源并网 网络均衡整合
下载PDF
多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元博 徐志成 +1 位作者 刘俊 宗瑾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139,共8页
在传统调峰平衡和生产模拟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优化的多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各区域可接纳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作为决策变量,综合考虑新能源出力特性、各类型发电机组特性、输电断面、供热、机组组合等一... 在传统调峰平衡和生产模拟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优化的多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将各区域可接纳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作为决策变量,综合考虑新能源出力特性、各类型发电机组特性、输电断面、供热、机组组合等一系列运行约束的情况下,实现运行模拟和各区域可承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联合优化,可有效评估一定限电比例要求下可接纳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基于所提模型对中国"十三五"新能源接纳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基准情景、火电灵活性改造放缓情景和高电力流情景下全国各区域新能源接纳能力,并给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规划 新能源 接纳能力 混合整数优化 运行模拟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规模化消纳的绿氢化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关键支撑技术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一苇 吉旭 +5 位作者 朱文聪 朱杰 周步祥 贺革 李佳蓉 林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934-6954,共21页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并进一步合成氨、醇等化工产品,是促进新能源消纳,实现电力、化工行业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方向。绿氢化工技术涉及电力、化工等多学科深度交叉,但当前绿氢相关研究综述以制氢技术自身为主,尚缺乏绿氢规模化...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并进一步合成氨、醇等化工产品,是促进新能源消纳,实现电力、化工行业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方向。绿氢化工技术涉及电力、化工等多学科深度交叉,但当前绿氢相关研究综述以制氢技术自身为主,尚缺乏绿氢规模化利用、绿氢与下游化工产业耦合接入电力系统等方面的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支撑绿氢化工技术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及绿氢规模化利用,首先概述绿氢化工系统各工段原理及技术特性;然后分别从绿氢化工系统自身及接入电力系统的视角梳理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不足;最后,展望支撑绿氢化工发展的制氢系统规模化设计与灵活调控、柔性化工合成仿真模拟、面向电力平衡调控的多工段协调控制技术,提出接入电力系统及运行的支撑系统开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化工 电转化学品 新能源消纳 绿氢规模化利用 灵活性 电力系统接入
下载PDF
预测新能源接入电网受扰后频率最低点的通用ASF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英敏 彭泽峰 +3 位作者 彭乔 李保宏 张敏 王腾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8-1797,共10页
电网受扰后频率最低点预测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评估非常重要,而目前已有频率动态分析模型较难快速、准确、灵活地预测电网受扰后频率最低点,其中同步发电机调速系统的低阶通用建模以及新能源接入的影响建模是主要挑战。首先提出了... 电网受扰后频率最低点预测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评估非常重要,而目前已有频率动态分析模型较难快速、准确、灵活地预测电网受扰后频率最低点,其中同步发电机调速系统的低阶通用建模以及新能源接入的影响建模是主要挑战。首先提出了充分考虑频率响应特性的发电机调速系统低阶通用模型,结合新能源场站的通用频率响应模型,建立了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通用平均系统频率(generic average system frequency,G-ASF)模型,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模型阶数。然后,基于G-ASF模型直接预测电网在给定功率损失下的频率最低点。最后,在IEEE 3机9节点系统以及含新能源的IEEE 10机39节点系统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在不同扰动或不同系统结构下均能准确预测频率最低点,且能够用于快速计算频率安全约束下的新能源渗透率极限值,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最低点 平均系统频率模型 新能源接入 调速系统 低阶通用模型
下载PDF
新能源、传统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军 王朝全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1-54,共4页
以1999—2010年四川省新能源消费量、传统能源消费量和实际GDP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新能源消费量、传统矿物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 以1999—2010年四川省新能源消费量、传统能源消费量和实际GDP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新能源消费量、传统矿物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关系,新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在短期内四川省GDP的增长对新能源的消费量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同时,新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都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传统化石能源要高。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关于促进四川省新能源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经济增长 协整理论 GRANGER因果关系 线性回归模型 四川省
下载PDF
东北电网应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常信 常福刚 +1 位作者 孙刚 张明理 《东北电力技术》 2014年第11期5-8,共4页
近些年,包括风能、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在东北地区得到较大发展。然而东北地区负荷规模不大,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调峰能力缺乏,网架结构不是很合理,以及新能源本身具有与电网调峰能力不相符的特点,这些原因造成新能源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简... 近些年,包括风能、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在东北地区得到较大发展。然而东北地区负荷规模不大,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调峰能力缺乏,网架结构不是很合理,以及新能源本身具有与电网调峰能力不相符的特点,这些原因造成新能源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简要介绍了东北电网概况及近些年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给东北电网带来的问题,总结分析近几年来为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而采取的运行管理机制,并给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接入 运行管理机制 电网友好型风电场 核电调峰
下载PDF
去碳化导向的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形态模式、解决方案和使/赋能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冲 贾利民 +2 位作者 赵天宇 金成日 吴命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21-3337,共17页
该文以轨道交通能源供给去碳化为导向,以构建绿色、弹性、自洽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能源系统为目标,尝试探索轨道交通用能需求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适配的轨道交通能源供给去碳化技术路径和系统模式。首先,回顾国内外轨道交通既有的... 该文以轨道交通能源供给去碳化为导向,以构建绿色、弹性、自洽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能源系统为目标,尝试探索轨道交通用能需求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适配的轨道交通能源供给去碳化技术路径和系统模式。首先,回顾国内外轨道交通既有的牵引供电制式、存在问题、研究方向与典型案例;其次,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主线,系统阐述轨道交通能源绿色化的场景、模式与演进形态;然后,提出涵盖典型场景技术架构、组分优化配置原则、协同运行控制方法、能量调度管控策略、分层式管控设计的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系统解决方案;最后,概述支撑轨道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使/赋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碳化 轨道交通 新能源 融合发展 形态模式 绿色自洽 使/赋能技术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管网多介质灵活输运与智能化高效利用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朋超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1-730,共10页
“双碳”战略下,管道作为能源领域和现代运输体系重要基础设施,需加快适应“能源生产低碳转型、能源传输格局重塑、能源消费灵活多样”的发展新要求,统筹解决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价值提升的协同问题。通过分析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回溯... “双碳”战略下,管道作为能源领域和现代运输体系重要基础设施,需加快适应“能源生产低碳转型、能源传输格局重塑、能源消费灵活多样”的发展新要求,统筹解决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价值提升的协同问题。通过分析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回溯了油气储运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技术成果,借力管网改革和储运技术积淀优势,分析了未来发展多介质灵活输运和智能化高效利用的战略需求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油气+新能源”和“储运+数智化”融合创新步伐以及储运技术重心由“钢制管道+流体力学”向“智慧管网+系统工程”演进扩展的探索性思考。深入剖析了原油管道超弹性改性输送、天然气管道减阻增输、管网仿真优化与智能控制、管体微小缺陷检测评价、纯氢/掺氢管道输运、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输、管网智能化与能源互联等关键技术发展新需求,从构建国家能源管道数据平台、完善新能源管输体系顶层设计、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面向基础-前沿-应用全链条深化创新、打造中国管道战略科技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建设性思考,以期为新型能源体系下管网发展提供需求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油气管网 灵活输运 新能源 多能融合 智慧管网
原文传递
反向电渗析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霞 蒋晨啸 +1 位作者 汪耀明 徐铜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反向电渗析作为一种利用盐差产能工艺,具有清洁、可持续、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以反向电渗析的结构组成、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出发点,结合全球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介绍了反向电渗析工艺在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 反向电渗析作为一种利用盐差产能工艺,具有清洁、可持续、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以反向电渗析的结构组成、产能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出发点,结合全球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介绍了反向电渗析工艺在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应用和新进展;针对反向电渗析的单一操作、与其他技术的内集成和外集成操作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差能 反向电渗析 新能源 环境 集成
下载PDF
我国锂电储能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俊峰 余跃 +1 位作者 于娟 王曦 《有色冶金节能》 2022年第2期28-30,共3页
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从而推动碳中和的必要条件。从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来看,锂电储能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本文分析了锂电储能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锂电... 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从而推动碳中和的必要条件。从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来看,锂电储能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本文分析了锂电储能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锂电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规模,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锂电池 新能源 电化学储能 绿色低碳 碳中和 铅蓄电池 液流电池 车网融合
下载PDF
新技术形势下“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超 钟佳儒 +6 位作者 宁启立 陈晓慧 孙超 王文伟 廉玉波 李克强 孙逢春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将汽车、能源、交通、互联网云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加速形成智能、低碳、安全、高效的全新出行与生活生态体系,高质量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在新技术形势下,进一步形成“智能的车+互动的能+数字的路+协同的云”的良... “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将汽车、能源、交通、互联网云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加速形成智能、低碳、安全、高效的全新出行与生活生态体系,高质量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在新技术形势下,进一步形成“智能的车+互动的能+数字的路+协同的云”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其价值优势是未来我国“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新能源变革、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人工智能以及碳中和等新技术形势,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从车端、能源节点、路端、云端与产业融合5个方面,介绍了“车能路云”的系统构成、发展现状、相互关系与总体框架,并对我国“车能路云”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建议,涵盖坚持应用导向、推动正向创新、城市级应用示范、多元化撬动投入以及促循环产生成效5个方面,以期为我国“车能路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汽车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车能路云”融合 “四链”融合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服务与技术融合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婷霞 王莎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将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行业进步、区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模式,解决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适配度不高等难题。在产教融合趋势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是培养优秀教师队... 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将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行业进步、区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模式,解决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适配度不高等难题。在产教融合趋势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是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和卓越人才的重要措施。以“理想订单班”校企合作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思路与架构,建立相得益彰的服务与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新能源及微电网接入对电网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建平 傅业盛 +3 位作者 陆建忠 桑妲 曹炜 钱一鸣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81-585,608,共6页
针对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互联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总结了目前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研究实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集中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及微电网接入电网来分析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包括市场机制、... 针对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互联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总结了目前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研究实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集中式新能源、分布式新能源及微电网接入电网来分析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包括市场机制、辅助服务等综合性问题和继电保护等纯技术性问题。最后,给出了对华东电网未来接入新能源和微电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 集中式 分布式 微电网
下载PDF
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仙来 冯亚东 《供用电》 2016年第7期39-43,共5页
直流配电网在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优化配电网电能质量、提高配电网电能传输能力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损耗、线路电压损失、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可以得出配电网采用直流送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国内外对直流配电网关键技... 直流配电网在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优化配电网电能质量、提高配电网电能传输能力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通过定量分析系统损耗、线路电压损失、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可以得出配电网采用直流送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国内外对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并以微电网的形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实践验证。当前直流配电网领域还存在诸多技术关键点和难点有待研究,如系统设计、含新能源接入的协调控制、故障的快速隔离与恢复等,未来的直流配电网将在解决这些难点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柔性直流输电 新能源接入 直流负荷 储能
下载PDF
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晨 周黎莎 曾鸣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5-1679,共5页
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特征;根据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了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在新能源并网容... 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特征;根据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了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在新能源并网容量增加与并网技术进步两种情景下,对新能源并网对电力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市场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动态仿真,验证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电力市场 系统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城市交通新基建网络建设展望——目标、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春 安健 +1 位作者 黄泽 李正行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建设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对城市交通而言,从传统基础设施迈向新型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新基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城市交通新基建网络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强调新基建不等同于抛弃传统价值,... 建设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对城市交通而言,从传统基础设施迈向新型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新基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城市交通新基建网络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强调新基建不等同于抛弃传统价值,仍需紧密围绕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运行、引领生态战略落地、筑牢网络韧性防线、与新业态同频共振、提升行业管理效能等目标推动建设。从设施-运输-信息-能源四网融合、物理-数字-社会三元空间融合、为设施“规-建-养-运”全面赋能、建立全息认知-全视角评估-全场景推演-全要素调控闭环4个维度出发,解析城市交通新基建网络的构建与运行内涵并展望其发展的未来形态。最后,从规划编制方法与技术创新、新基建网络智能体构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跨网融合角度探讨新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治理 新基建 数字化转型 新业态 数字孪生 交能融合
下载PDF
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田飞 刘济华 +2 位作者 李天峰 岳祖润 张翊敏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形式、技术特征、设备水平的发展现状;分类汇总了铁路服务设施、运载体、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融合的具体场景,讨论了车站站顶光伏、新能源机车、基础设施自供电监测设备等主力场景的发展规模及面临的问题。按照铁路新能源供给潜力分级,从微型、小中型、大型、超大型等不同规模新能源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系列场景及方式,重点讨论了铁路沿线基础设施病害防控电气化设备与小型、中型分布式离网光伏系统融合这一新型主力场景。进一步从能量捕获与转化、负载、储能、能源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未来趋势、关键技术、重点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新能源 服务设施 运载体 基础设施 电气化 融合场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