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思与反思——新美术馆三题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璜生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本文以“新美术馆学”为研究角度,探讨观众、公众、公民不同的概念内涵之于新美术馆管理、运营、社会服务理念的转化,同时关注作为美术馆突出表征的展览,其方法论之于展览观念表达的作用及意义,以及从建构与解构的内在系统出发,讨论知... 本文以“新美术馆学”为研究角度,探讨观众、公众、公民不同的概念内涵之于新美术馆管理、运营、社会服务理念的转化,同时关注作为美术馆突出表征的展览,其方法论之于展览观念表达的作用及意义,以及从建构与解构的内在系统出发,讨论知识性、开放性、公共性的关系及问题,从而希望打破惯性的传统文化思维,以当代的文化理论“重思”与“反思”美术馆的存在价值与社会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美术馆学 公众 展览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伦理与法学的边界——从“来源研究”看“文化归还”的现实
2
作者 沈森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69,共6页
在国际社会对“文化归还”工作的持续推进下,“被劫掠艺术品”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文化议题,也持续激发着艺术博物馆学领域围绕机构的“去殖民化”讨论。本文以2013年“古利特事件”为引,考察德国艺术博物馆在21世纪重新审视被劫掠... 在国际社会对“文化归还”工作的持续推进下,“被劫掠艺术品”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文化议题,也持续激发着艺术博物馆学领域围绕机构的“去殖民化”讨论。本文以2013年“古利特事件”为引,考察德国艺术博物馆在21世纪重新审视被劫掠艺术品议题的缘起和经过,梳理关于艺术财产归还问题的多方辩论及相关行动。在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无法完全弥合的背景下,通过德国艺术博物馆界藏品审查和来源研究的阶段经验,呈现博物馆界从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权威到对藏品溯源的态度转变,并讨论博物馆如何以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来促进“文化平等”与“文化正义”,并在文化艺术品追索问题上提供理论研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研究 被劫掠艺术品 文化归还 新美术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