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5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韩永燕 王岩 +3 位作者 赵国强 杨俊礼 王岚 王维展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最后入组214例。根据中毒...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最后入组214例。根据中毒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即cTnI水平分为无心肌损伤组130例和心肌损伤组84例。采集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常规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计算NLR值,比较两组NLR值;分析NLR与cTnI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结果(1)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男性、既往吸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NLR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NLR与cTnI呈正相关(r=0.295,P〈0.01)。(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1.079,95%CI:1.017-1.144,P〈0.01)、WBC计数(OR=1.216,95%CI:1.098-1.346,P〈0.01)和男性(OR=2.693,95%CI:1.045-6.939,P=0.05)为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诊断界值为4.83,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45.4%。结论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急性CO中毒出现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一氧化碳中毒 心肌 损伤
原文传递
Prognostic role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in operabl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14
2
作者 Hao Duan Xu Zhang +9 位作者 Fei-Xiang Wang Mu-Yan Cai Guo-Wei Ma Hong Yang Jian-Hua Fu Zi-Hui Tan Yu-Qi Meng Xia-Yu Fu Qi-Long Ma Peng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8期5591-5597,共7页
AIM: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t umor mic roenvironment wi t h t he progno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METHODS:Two hundred and fifty-four formal... AIM: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t umor mic roenvironment wi t h t he progno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METHODS:Two hundred and fifty-four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 block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issues from cholangiocarcinoma(n = 254), and tumor adjacent tissues(n = 238).Tissue sections were stained for CD15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CD15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local tumor microenvironment.The neutrophil density of the tumor tissues and the adjacent tumor tissues was detected to reflect their inflammatory status.Clinical data and follow-up inform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eutrophils with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posi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CD15 was on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TNM stage.CD15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umor tissues than in adjacent tissues(73.6% vs 54.6%),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CD15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OS) than those with low expression of CD15(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 39.77 mo vs 16.87 mo, P = 0.008).Patients with high CD15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disease free survival time(DFS) than those with low expression of CD15(median DFS 38.27 mo vs 16.83 mo, P = 0.029).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gh CD15 expression in tumor tissue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edicting OS for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P = 0.012, relative risk(RR) = 1.601], but it wa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edicting DFS(P = 0.073, RR = 1.462).CONCLUSION:Patients with high CD15 expression in cancer tissues had shorter DFS and OS.High expression of CD15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ANGIOCARCINOMA Surgery neutrophils CD15 Prognosi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下载PDF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率对肝衰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雷飞飞 张韬 +1 位作者 汪兴禄 孙晓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检测在肝衰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判断及控制肝衰竭病情进展,改善肝衰竭预后。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 目的研究血液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检测在肝衰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应用价值,从而有效判断及控制肝衰竭病情进展,改善肝衰竭预后。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共85例,以有无并发SBP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6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PCT、hs-CRP及NE%,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PCT、hs-CRP和NE%的水平,并对其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衰竭伴SBP的发生在性别、年龄的构成比之间均无差异(P〉0.05);与非SBP组相比,SBP组血PCT、hs-CRP均明显升高(P均〈0.05),NE%亦升高(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 0.789~0.953),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79~0.946),当截断值为0.515 ng/ml时血清PCT的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86.10%。当hs-CRP的截断值为0.870 mg/dl时,敏感度为83.70%,特异度为80.60%。结论肝衰竭伴SBP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但可能与患者肝病基础类型有一定关系;肝衰竭伴SBP患者的PCT及hs-CRP水平比不伴SBP患者高,NE%对肝衰竭并发SBP无明显诊断价值;PCT对肝衰竭伴SBP的诊断价值相较hs-CRP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中性粒细胞比率
原文传递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急性脑梗死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家楷 张金涛 +4 位作者 孔艳 许锬 邹婷婷 张永红 张绍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5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研究结局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无研究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四分位法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分为4个水平,经多因素调整后,与白细胞计数≤5.6×109/L者相比,≥8.7×109/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1.883(1.306~2.716);与中性粒细胞比率≤0.56者相比,0.57~0.64和≥0.74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1)依次为1.572(1.002~2.466)和2.577(1.698~3.910);与红细胞沉降率≤4mm/h者相比,≥17mngh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1)为2.426(1.233~4.776)。随着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升高,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线性关系,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人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有关。随着入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水平的升高,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I生也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佳慧 张金涛 +3 位作者 许锬 张欢 张永红 张绍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4家医院的2 2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档案,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资料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4家医院的2 2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档案,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资料等.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评分NIHSS≥5或住院期间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正常组(NN/NG);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血糖高组(NN/IG);中性粒细胞比率高、血糖正常组(IN/NG);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高组(IN/IG).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和血糖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与NN/NG相比,NN/IG、IN/NG和IN/IG组发生终点事件的OR值(95%CI)分别为1.356 (0.942 ~ 1.953)、1.879(1.113~3.171)和2.210(1.477~3.30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人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N/IG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最大.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比率 血糖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永燕 王岩 +2 位作者 赵国强 王岚 王维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19-922,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最后入组181例。根...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最后入组181例。根据ACOP的中毒程度分为3组:轻度ACOP组30例,中度ACOP组84例,重度ACOP组67例。采集性别、年龄、血压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中毒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测定入院时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计算NLR值,对三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MMSE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ACOP患者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60d后是否出现迟发型脑病(DEACMP),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1)轻度、中度及重度ACOP组的昏迷时间分别为:0,(3.86±4.30)h,(5.24±4.60)h,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常规比较:WBC计数、NL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MMSE评分成呈负相关(r=-0.278,P<0.01).(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值(OR重度=1.037,95%CI:1.012~1.121,P<0.05)为重度ACOP的独立危险因素。(3)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305,其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61.5%。结论:NRL可用于评估ACOP病情;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ACOP患者出现迟发型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一氧化碳 中毒 预后
原文传递
分析三种血液指标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冬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定量(CRP)、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源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定量(CRP)、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WBC)联合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源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与细菌合并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RP、中性粒细胞、WBC测定,比较感染性疾病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指标差异,比较感染性疾病患者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在CRP、中性粒细胞与WBC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 CRP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定量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值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宫钰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NLR值,根据结果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两组... 目的研究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NLR值,根据结果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分级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NLR组总生存时间长于高N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高N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前,NLR水平可作为判断其预后效果的指标,NLR值越低预后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惠君 武书果 +1 位作者 杜治祥 张卫星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7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3月东莞市茶山医院治疗的5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28 d救治无效死亡的12例患者作为病死组,将发病后28 d救治成功生存的3...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3月东莞市茶山医院治疗的5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28 d救治无效死亡的12例患者作为病死组,将发病后28 d救治成功生存的38例患者作为生存组,比较两组的脓毒症严重状况、临床指标(包含血乳酸检测值、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检测值、血小板数目检测值、白细胞数目检测值)。结果病死组的脓毒症休克占比高于生存组,脓毒症占比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的血乳酸检测值、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检测值、血小板数目检测值、白细胞数目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NLR动态变化对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武军 陈志军 +2 位作者 张斌杰 陈城 李予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动态变化对经化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铂类结合吉西他滨及恩度化疗、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动态变化对经化疗治疗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铂类结合吉西他滨及恩度化疗、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测确诊的90例SCLC患者。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化疗前NLR的最佳临界值为3.56。NLR≥3.56患者为对照组(n=29),NLR<3.56的患者为观察组(n=61)。分析患者化疗前NLR水平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分析化疗前、后NLR的变化对患者OS及PF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和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化疗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和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3年PFS率分别为34.5%(10/29)和52.5%(3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29,P=0.054);3年OS率分别为41.4%(12/29)和57.4%(35/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9,P=0.069)。根据化疗前、后NLR与临界值3.56的比较情况,将患者分为A、B、C和D组。A组为化疗前、后均≥3.56;B组为化疗前≥3.56、化疗后<3.56;C组为化疗前<3.56、化疗后≥3.56;D组为化疗前、后均<3.56。A、B、C和D组3年PFS率分别为18.2%(4/22)、30.0%(6/20)、58.3%(14/24)和75.0%(18/24),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1,P<0.01);3年OS率分别为31.8%(7/22)、50.0%(10/20)、66.7%(16/24)和83.3%(20/24),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2,P=0.001)。结论化疗前NLR≥3.56的SCLC患者预后较差,化疗后NLR减低者PFS和OS率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疗法 小细胞/药物疗法 中性白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比 预后
下载PDF
单核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连英 曹颖 +2 位作者 黄玉霞 蔡伟雄 胡春毓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VA)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比率(MO%)、中性粒细胞比率(NE%)、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于判断其预测IVA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1月-... 目的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VA)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比率(MO%)、中性粒细胞比率(NE%)、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于判断其预测IVA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临床诊断为IVA的儿童149例为IVA组和健康儿童101名为对照组,对上述儿童采集血样后检测WBC、LYM%、MO%、NE%、EOS%和CRP,采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判断两组儿童的感染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WBC、LYM%、MO%、NE%、EOS%和CRP的诊断效能,以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果。结果IVA组的WBC、MO%、NE%和CRP的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YM%和EOS%检测则以对照组为最高(P<0.001)。WBC诊断IVA的截断值为7.91×10~9/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00%和80.20%,其诊断IVA的AUC为0.627。MO%诊断IVA的截断值为8.15%,其AUC为0.96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达91.90%和94.10%,约登指数为0.860。NE%诊断IVA的截断值为53.55%,其AUC为0.9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达78.50%和94.10%,约登指数为0.726。CRP诊断IVA的截断值为6.75 mg/L,其AUC为0.586。结论MO%和NE%均可用于IVA的辅助诊断,以MO%诊断IVA的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比率 中性粒细胞比率 甲型流感病毒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评分联合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黄军锋 杨乐 杨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改良DORSSSP评分及NLR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改良DORSSSP评分联合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8%(51/1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BMI、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改良DORSSSP评分和NLR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改良DORSSSP评分(OR=1.755)、高NLR(OR=2.147)、年龄大(OR=2.658)、高CRP(OR=2.324)水平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改良DORSSSP评分、NL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0.714、0.898。【结论】高改良DORSSSP评分与高NLR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淋巴细胞 中性白细胞 比值比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外周血NLR和PLR对肝癌TACE治疗预后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宝亮 施海彬 《大医生》 2017年第Z2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预后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根据NLR和PLR的界值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研究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预后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根据NLR和PLR的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比较分析外周血NLR和PLR对TACE治疗肝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肿瘤直径、肿瘤血管侵犯、NLR值及PLR值与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AFP>400 ng/m L、术前NLR值≥1.77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影响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内NLR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效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比值 肝动脉栓塞化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秀兰 《大医生》 2019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京东中美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1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京东中美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1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绝对值,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NLR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NLR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糖尿病史以及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LR(OR=2.976,P <0.05)。结论 NLR与急性脑梗死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计数 密切相关性 白细胞计数 高血压病程 Logistic回归法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下载PDF
冷冻消融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吴群 王佳佳 +1 位作者 李静 杨武威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ST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的转移性STS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患者治疗前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ST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的转移性STS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患者治疗前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截断值。参照修订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局部消融疗效。随访统计术后1、2、3年累计生存率及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多因素分析评估生存率影响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术前NLR截断值为3.5。49例患者的平均消融率为(77.92±24.55)%,总体缓解率(CR+PR)为67.47%。1、2、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8%、73.4%、34.6%和91.8%、55.1%、22.4%。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NLR组生存率结果显示,低NLR组患者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联合治疗是累积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冷冻消融治疗是转移性STS有效的局部控制方法,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冷冻消融治疗后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转移性软组织肉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比 ROC曲线 预后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of preoperative fibrinogen levels,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 and its combined scores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16
作者 Jian-Zhong Deng Xiu-Ling Liu +2 位作者 Qian Liu Wen-Jing Li Wen-Bin L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fibrinogen(Fbg)and 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on the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Method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fibrinogen(Fbg)and 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on the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Methods: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70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by gastroscopy and surgically resected were collect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bg,NLR and F-NLR scores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NLR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P<0.05),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NLR and Fbg in other pat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ge,T stage,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P>0.05).The f-NLR score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T stage and TNM stag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F-NLR score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and whether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5).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Fbg,NLR,F-NLR score,and TNM stage had an effect on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surgery(P<0.05);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F-NLR score and TNM stag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laps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P<0.05).Conclusion:The F-NLR scores about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Fbg and NLR may guide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e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INOGEN 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 F-NLR Gastric cancer PROGNOSI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oxiredoxins protein family levels and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an
17
作者 Hong Fang Lin L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11期38-43,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main molecules of peroxiredoxins (Prdxs) protein family (Prdx1, Prdx2, Prdx4 and Prdx6) in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 and to analyze their clinical...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main molecules of peroxiredoxins (Prdxs) protein family (Prdx1, Prdx2, Prdx4 and Prdx6) in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 and to analyze their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s.Methods: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MOP in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y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included as the study group (72 cases),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normal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also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51 cases). Levels of Prdx1, Prdx2, Prdx4 and Prdx6 in plasma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mRNA levels of Prdx1, Prdx2, Prdx4 and Prdx6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ere determi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dxs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Prdxs for PMOP.Results: Prdx1, Prdx4 and Prdx6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Prdx1 and Prdx6 of PBMC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everal Prdxs protein levels (plasma) or mRNA levels (PBMC)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ipid levels or inflammatory markers levels (P<0.05).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plasma Prdx6 for diagnosing PMOP was 0.794 (95% CI =0.714-0.874). And the AUC of mRNA relative expression of Prdx6 in PBMC for diagnosing PMOP was 0.725 (95% CI =0.635-0.814).Conclusion: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Prdxs protein family (especially Prdx1 and Prdx6)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PMOP, and the decreased Prdxs protein family may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osteoporosis through the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pathway and the increas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pathway. The detections of Prdx6 levels in plasma and PBMC are of good dia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ENOPAUSAL woman OSTEOPOROSIS PEROXIREDOXINS Plasma lipid LEVELS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ratio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5
18
作者 余贤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Ranson评分≥3分为重症胰腺炎标准。对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分析。以Ranson评分≥3分为重症胰腺炎标准。对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均数比较,Spearman相关性检验、ROC分析以及计算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多[(15.16±5.06)×109/L vs(11.05±1.76)×109/L,P=0.00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明显较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比值大(18.95±12.13 vs 6.63±3.44,P=0.000)。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SAP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P=0.000及0.571、P=0.000。白细胞总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798(95%CI:0.670~0.925),最佳预测分界点为12.55×109/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AUC为0.906(95%CI:0.830~0.981),最佳预测分界点为7.85。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拟然比、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0.00%、86.84%、5.32、58.33%、83.33%和85.00%、92.11%、10.77、73.91%、90.63%。两者AUC比较,Z=4.59>1.96,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急性胰腺炎 严重性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大东 虞宗颖 +3 位作者 张德厚 张建国 张亚峰 王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首... 目的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首次诊断为脓毒症的时间为研究起点,以患者死亡或28 d为研究终点,并记录患者28 d预后。收集所有患者诊断为脓毒症后3 d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计算N/LPR和NEU与LYM比值(NLR)。比较两组患者N/LPR和NLR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N/LPR和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的最佳截断值对脓毒症患者的28 d病死率进行亚组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154例脓毒症患者中,排除年龄<18岁、妊娠期、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近1周内服用过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近1周内服用过升白细胞药物、ICU住院时间<3 d及资料不完整患者,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8 d存活30例,死亡20例。死亡组患者N/LPR和NL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N/LPR:23.85±11.99比12.41±5.25,NLR:17.83±8.69比10.75±3.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P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高于NLR(AUC=0.762);以15.48作为N/LP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0.0%;以10.65作为N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56.7%。亚组分析显示,N/LPR≥15.48组脓毒症患者(21例)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N/LPR<15.48组(29例;71.4%比17.2%,χ^(2)=14.901,P<0.01);NLR≥10.65组脓毒症患者(28例)28 d病死率亦显著高于NLR<10.65组(22例;53.6%比22.7%,χ^(2)=4.884,P<0.05),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吻合。结论外周血N/LPR对脓毒症患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 病死率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指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盛建龙 何非 +2 位作者 王敏 沈世淳 孙玉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目的前瞻性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指标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行全血细胞测定(计算NLR和PLR)和CRP、PCT、IL-6等炎性因子检测.应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上述炎症指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中位数),共累计33例患者(15.4%)出现MACE事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LR(OR=2.98,P<0.001)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OR=0.29,P=0.048)是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分析发现,NLR、PLR、CRP、PCT、IL-6均有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价值(P<0.01),但是NLR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NLR预测PCI后MACE事件发生最佳切点为3.94.结论PCI后NLR、PLR、CRP、PCT、IL-6等炎症指标均具有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价值,而NLR的预测价值最高.PCI后过高的NLR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