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商安全 李冬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2期448-457,共10页
癌症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还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有关,包括癌细胞募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了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癌症的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有关,还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有关,包括癌细胞募集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这些分子构成了肿瘤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和癌症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起积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可能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类型的新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极化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肿瘤
下载PDF
分子伴侣性自噬参与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鑫 高雪静 +5 位作者 王渊 张莹 唐莎 邹丽云 王莉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性自噬在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中性粒细胞,直接离体或LAMP-2抗体刺激健...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性自噬在LAMP-2抗体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olymorphprepTM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中性粒细胞,直接离体或LAMP-2抗体刺激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自噬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放线菌酮(CHX)进行干预,免疫荧光观测NETs的形成,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子伴侣自噬相关蛋白LAMP-2A、Hsc7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中性粒细胞组相比,AAV患者中性粒细胞LAMP-2A表达增加(P=0.002 3);LAMP-2抗体可诱导中性粒细胞LAMP-2A、Hsc7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CHX能明显降低LAMP-2抗体引起的LAMP-2A、Hsc70蛋白表达(P<0.000 1);与3-MA组相比,CHX组能明显减少LAMP-2抗体诱导的NETs形成(P<0.000 1)。结论 LAMP-2抗体可诱导人中性粒细胞分子伴侣性自噬增强及NETs形成,放线菌酮可抑制此过程,提示分子伴侣性自噬可能参与了NET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 血管炎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保护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慧 陈聪敏 +2 位作者 丁新耘 董旭鹏 马玉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作用,并探讨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作用,并探讨其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1)正常组(Nor组);(2)脂多糖组(LPS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丹参酮ⅡA组(LPS+TanⅡA组,LPS前30 min腹腔注射TanⅡA 30 mg/kg);(4)LY294002组(LPS+LY294002组,提前注射LY294002 30 mg/kg);(5)二甲基亚砜组(LPS+DMSO组,提前注射给药组等量DMSO)。造模12 h取材,计算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10水平和NETs标志物MPO-DNA复合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相较于Nor组,LPS组肺系数增加,HE染色显示肺组织受损,肺组织IL-1β水平升高(P<0.05),IL-10水平下降(P<0.05),MPO-DNA复合物、Cit H3均显著增加(P<0.05),p-PI3K和p-AKT水平升高(P<0.05)。相较于LPS组,LPS+TanⅡA组和LPS+LY294002组肺系数降低,HE染色及肺损伤Smith评分显示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减轻,肺组织IL-1β水平增加(P<0.05),IL-10水平降低(P<0.05),MPO-DNA复合物、Cit H3显著减少(P<0.05),p-PI3K和p-AKT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以减轻脓毒症AL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NETs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丹参酮ⅡA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PI3K/AKT
下载PDF
尿酸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满达夫 侯云霞 李鸿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目的比较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刺激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比较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刺激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入组为痛风组,以及25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Pico Gree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样品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ell-free deoxyribonucleic acid,cf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血浆样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含量,比较MSU体外诱导下,痛风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治疗后缓解期外周血NETs生成水平的差异,以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疾病活动性、严重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MSU的诱导下,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cfDNA、NE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痛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fDNA、NE含量与痛风活动评分(gout activity score,GAS)和痛风影响量表(gout impact scale,GIS)呈高度的正相关性(r>0.6,P<0.01);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cfDNA、NE含量较其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P=0.001)。GAS与血浆NETs的变化(DNA,NE)显示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r>0.5,P<0.01)。结论尿酸诱导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生成循环NETs,可能参与加重痛风的炎症进程,本研究发现NETs的水平与急性发作期的疾病活动性及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有利于痛风病情的评价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尿酸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仲杰 程忠平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宿主免于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2004年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活化后会释放去凝聚的染色质,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先前研究证明其发生在捕获和杀死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宿主免于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2004年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活化后会释放去凝聚的染色质,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先前研究证明其发生在捕获和杀死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防御机制中。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参与恶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全文综述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肿瘤进展、转移和肿瘤相关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肿瘤相关性中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HDC/histamine信号:抗血栓治疗的新靶点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茜洋 肖纯 杨向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68-574,共7页
血栓及其并发症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临床病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形成的细胞外的纤维网络,通过激活血小板、加速凝血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疾病转归。组氨酸脱羧酶(HDC)是催化组胺(histamine)生成... 血栓及其并发症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临床病症。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中性粒细胞释放、解聚的染色质形成的细胞外的纤维网络,通过激活血小板、加速凝血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影响疾病转归。组氨酸脱羧酶(HDC)是催化组胺(histamine)生成的关键酶,在中性粒细胞,尤其是骨髓内不成熟CD11b+髓系细胞内有高水平表达。组胺信号参与过敏反应、胃酸分泌、炎症、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事件。组胺及其下游相关信号对中性粒细胞极化、NET形成和血栓发生发展的调控,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参考。文章主要对表达HDC的中性粒细胞在血栓形成和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SLE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旋 付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至今发病机制不明、血清中出现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tyes,LDGs)广泛存在于SLE血液中,其表型和...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至今发病机制不明、血清中出现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低密度粒细胞(Low density granuloctyes,LDGs)广泛存在于SLE血液中,其表型和功能不同于中性粒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感染、皮肤病等相关,并能介导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NETs是主要由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组成的网状结构,其介导的NE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以核膜破裂为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不仅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而且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NETs可通过合成高水平I型干扰素、淋巴细胞、细胞毒性、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等途径参与SLE的发病。针对NETs的组分和调节可能是靶向治疗SLE的潜在途径。本文对NETs在SLE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标志物游离DNA水平与脓毒症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园 关丽蓉 +1 位作者 马晓春 丁仁彧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游离DNA(cfDNA)水平与血小板(PLT)活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将2018年9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5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对照组(22例)。用酶联免疫...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游离DNA(cfDNA)水平与血小板(PLT)活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将2018年9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5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对照组(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的cfDNA、血小板因子4(PF4)、P-选择素浓度。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ICU 24 h内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评分、日本危重病协会(JAAM)评分、cfDNA以及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的差异性。同时将脓毒症组cfDNA和PLT、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STH评分、JAAM评分)等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者cfD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499±76.596)ng/ml vs(114.354±19.319)ng/ml,P<0.05],但2组P-选择素、PF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cfDNA水平与P-选择素/PLT、D-D、CRP、APACHEⅡ评分、JAAM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3849、0.3872、0.6211、0.4542、0.4451,P<0.05);与NE、PLT计数、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ISTH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组患者cfDNA明显升高。脓毒症组中cfDNA与D-D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提示NETs可能与继发性纤溶过程关系更加密切。尽管脓毒症组中cfDNA与P-选择素/PLT之间有正相关性,但因为P-选择素并不是特异性的PLT活化标志物,所以NETs与脓毒症PLT活化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脓毒症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华卿 张浩 +4 位作者 沈东海 魏炳玉 王梓卉 许瑾瑾 钟晓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广泛参与了恶性肿瘤、血栓、缺血-再灌注损伤、自身免疫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或损伤的发生发展,本综述对NETs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释放方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耻垢分枝杆菌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鑫鑫 党光辉 +5 位作者 王忠星 刘虹秀 崔子寅 崔莹莹 宋宁宁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微生物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NETs能够在体内外条件下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研究模式菌株-耻垢分枝杆菌(MS)与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分离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将标记红色荧光...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微生物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NETs能够在体内外条件下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研究模式菌株-耻垢分枝杆菌(MS)与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通过分离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将标记红色荧光的MS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通过激光共聚焦观察NETs的形成;采用Pi-coGreen~?dsDNA试剂盒定量分析胞外ds DNA的释放量;并且通过菌落计数统计MS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MS能够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胞外游离DNA的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或p<0.001),且NETs能够杀灭MS。本研究为后续利用MS作为模式菌研究结核分枝杆菌重要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垢分枝杆菌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谢何昕 鲁文赓 +3 位作者 司琳清 袁思琦 周继伟 姚旭东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93-96,共4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NETs通过其内含的抗菌肽和诸多的酶系统进行捕获、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ETs参与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调...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NETs通过其内含的抗菌肽和诸多的酶系统进行捕获、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ETs参与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调节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NETs的形成机制以及NETs的宿主防御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机制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促进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马健 甫尔海提·沙依提 陈鹏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11期9-14,共6页
目的探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前列腺癌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患者肿瘤及其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D4表达水平。将PC-3细胞分组为PMN组、... 目的探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前列腺癌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前列腺癌患者肿瘤及其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D4表达水平。将PC-3细胞分组为PMN组、NETs组、PMN+cl-amidine组和NETs+cl-amidine组。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组蛋白H3的瓜氨酸化(H3cit)、P53表达水平。结果患者肿瘤组织中PAD4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与PMN组相比,NETs组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显著提高,H3cit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NETs组相比,NETs+cl-amidine组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显著降低,H3ci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NETs通过释放PAD4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增加H3cit表达,减少P53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前列腺癌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上调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IL-8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 侵袭及迁移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后宙 陈国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8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淋巴细胞抗原6G(LY6G)、瓜氨酸化组蛋白H3...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8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淋巴细胞抗原6G(LY6G)、瓜氨酸化组蛋白H3(H3CIT)的表达情况。提取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体外用佛波酯(PMA)刺激形成NET。将纯化后的NET与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共孵育,通过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检测NET刺激后DU145细胞上调的基因,并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验证。使用注释、可视化和整合发掘数据库(DAVID)对上调基因进行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DU145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敲低DU145细胞IL-8表达后,再次检测DU14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肿瘤组织IL-8、LY6G、H3CI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NET刺激后,DU145细胞IL-8等638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增殖、侵袭功能相关。NET能促进DU14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沉默IL-8后,NET对DU145细胞的促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结论NET通过上调DU145细胞IL-8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前列腺癌 DU145细胞 小干扰RNA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免疫失衡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杨晨茜 瞿娇 +4 位作者 刘怡彤 孟思伟 王冰琳 冯美卿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453,共9页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最近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19-nCoV)为例,总结了这些冠状病毒在结构、基因、来源、传染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异同,基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免疫失衡现象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提出后续展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风暴 中性粒细胞捕获网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下载PDF
痛风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熊洋洋 李源杰 曾学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2期1743-1746,共4页
痛风石是慢性期痛风的特征性表现,药物治疗起效缓慢,长期存在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可能参与了痛风石的形成,并且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从而限制痛风急性期炎性反应。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新药... 痛风石是慢性期痛风的特征性表现,药物治疗起效缓慢,长期存在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可能参与了痛风石的形成,并且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从而限制痛风急性期炎性反应。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新药的出现和手术方法的改进有助于预防痛风石的进一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石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水平及临床意义: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芳晓 章志丹 马晓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的变化及其在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预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的变化及其在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预计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24 h的外科术后患者,根据1991年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患者入ICU后1 h取外周静脉血3 mL,健康体检者取清晨空腹血;应用荧光酶标仪检测血浆游离DNA(cf-DNA/NETs)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判定脓毒症患者血浆NETs水平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f-DNA/NETs和WBC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脓毒症患者23例,非脓毒症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2例;3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线资料均衡可比。脓毒症组血浆cf-DNA/NETs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μg/L:453.44±185.37比188.35±29.66、203.83±43.25,均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WBC、NEU、PCT、CRP、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非脓毒症组明显升高〔WBC(×109/L):9.52±5.51比5.97±2.28,NEU:0.787±0.110比0.655±0.067,PCT(mg/L):7.14(3.60,13.29)比6.07(3.57,7.91),CRP(mg/L):64.44±13.14比27.00±19.47,APACHEⅡ(分):10.25±4.92比6.00±1.22,SOFA(分):6.0±5.1比5.0±1.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NETs水平与性别、年龄、WBC、NEU、PCT、CRP、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2、0.262、0.194、0.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脓毒症 白细胞 诊断
原文传递
Anticoagulant modul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severe sepsis 被引量:15
17
作者 Karen S Allen Eva Sawheny Gary T Kinasewitz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are so tightly linked that the cytokine storm which accompanies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 initiates thrombin acti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This review ex...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are so tightly linked that the cytokine storm which accompanies the development of sepsis initiates thrombin acti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flammatory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endogenous anticoagulants in regulating this interaction and dampening the activity of both pathways. Clinical trials attempting to impro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by inhibiting thrombin generation with heparin and or endogenous anticoagulants are reviewed. In general, these trials have failed to demonstrate that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mortality or morbidity. While it is possible that selective patients who are severelyill with a high expected mortality may be shown to benefit from such therapy, at the present time none of these anticoagulants are neither approved nor can they be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Protein C HEPARIN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HROMBOMODULIN ANTITHROMBIN Sepsis Coagulation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下载PDF
外周血游离DNA/NETs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孟强 屈峰 +1 位作者 董伟 张昊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对脓毒症临床诊断和严重度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非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nf-SIRS)患者入监护室时的血液标本,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cf-DNA/NETs的水平,并绘制受试者...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对脓毒症临床诊断和严重度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非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nf-SIRS)患者入监护室时的血液标本,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cf-DNA/NETs的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评价cf-DNA/NETs及其他感染指标鉴别脓毒症患者的能力。根据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感染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并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组与nf-SIRS组比较,cf-DNA/NETs和PCT明显升高(均P<0.05),而WBC和IL-6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f-DNA/NETs、PCT用于脓毒症诊断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和0.803,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分别为81.2%和79.2%,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1.0%。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cf-DNA/NETs和PCT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f-DNA/NETs和PCT均与SOFA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3和0.518(均P<0.01)。结论 cf-DNA/NETs和PCT均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的诊断指标。cf-DNA/NETs与PCT相比,在脓毒症诊断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有助于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脓毒症 降钙素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原文传递
血浆cf-DNA/NETs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万里 郭朝蕾 +2 位作者 李养军 王月 石志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9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ICU住院30 d预后结局分为两组:存活组(91例)、死亡组(59例)。...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ICU住院30 d预后结局分为两组:存活组(91例)、死亡组(59例)。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采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检测血浆cf-DNA/NETs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吸烟史、重症肺炎获得环境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浆cf-DNA/NETs水平均较高(P<0.05);Spearman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医院获得性、cf-DNA/NETs、APACHEⅡ评分均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可能成为评估预后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也为重症肺炎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重症肺炎 预后
下载PDF
痛风性炎症自发性缓解的分子机制概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玉年 顾兵 +1 位作者 李华南 余兆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急性痛风发作后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消退,这一过程称之为痛风性炎症的自发性缓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组分的动态调节有关,包括通过自身免疫细胞的吞噬,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和Toll样受体(T... 急性痛风发作后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消退,这一过程称之为痛风性炎症的自发性缓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组分的动态调节有关,包括通过自身免疫细胞的吞噬,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炎性介质的负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晶体沉积部位的募集,以及局部慢性肉芽肿的形成等。该文就痛风性炎症自发性缓解的分子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炎症反应 自发性缓解 分子机制 NLRP3炎症小体 内源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