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力量的神经生物力学基础及诊断 被引量:24
1
作者 卢志泉 夏正亮 +2 位作者 李玉章 史芙英 刘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0,126,共9页
归纳肌力训练、肌力诊断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肌肉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生物力学层面分析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耐力3种肌力形式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神经肌肉系统对训练的适应性原理,解释肌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3种肌力形式的训练均... 归纳肌力训练、肌力诊断及与之有关的神经肌肉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生物力学层面分析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肌耐力3种肌力形式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神经肌肉系统对训练的适应性原理,解释肌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3种肌力形式的训练均遵循神经肌肉适应性原理,在增加肌肉维度的同时,运动员应注重训练自身肌肉间的协调和神经支配能力;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将肌力诊断始终贯穿于肌力训练之中,完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量 神经生物力学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肌耐力 神经动作控制
下载PDF
长期练习24式太极拳对中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权黎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4,共7页
目的:以多指标综合观察长期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2名中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1名为技术熟练者(SG),11名为初学者(NG)。测量受试者的心率、呼吸率、头皮脑电、表面肌电以及体适能。结果:数据表明,SG组受... 目的:以多指标综合观察长期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2名中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1名为技术熟练者(SG),11名为初学者(NG)。测量受试者的心率、呼吸率、头皮脑电、表面肌电以及体适能。结果:数据表明,SG组受试者纵跳相对值(P<0.05)、闭目单脚站立时间(P<0.05)、坐位体前屈(P<0.01)以及仰卧起坐(P<0.05)显著优于NG组受试者。NG组受试者完成24式太极拳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似乎要小于SG组受试者。运动后静息状态时,SG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率(P<0.05)、更低的呼吸频率(P<0.05)、闭眼状态表现为更高的标准化α波段能量(P<0.05)。SG组受试者大脑中央区的α%显著高于NG组受试者(P<0.05),同时,SG组受试者大脑中央区的α%也显著高于枕区(P<0.05)。下肢肌肉表面肌电数据表明,SG组受试者表现出更强的耐疲劳性和更好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结论:长期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中年人的生理机能,尤其在改善脑功能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式太极拳 体适能 呼吸频率 脑电 表面肌电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肢肌肉激活特征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3
作者 裴子文 孟宪梅 +1 位作者 杨建强 陈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8-681,共4页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不同动作模式下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并结合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其神经肌肉控制缺陷,旨在进一步明确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并为其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肌肉激活 综述
下载PDF
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强 李洋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损伤男性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受试者患侧踝关...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损伤男性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超声波、蜡疗、超短波、推拿治疗方案,共持续6周。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每周训练4次,每次训练半小时,共持续6周。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与试验前相比,对照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被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CAIT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被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CAIT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被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CAIT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式虽能够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损伤,但是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没有明显作用。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加上针对性的神经肌肉控制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本体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物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施晓剑 荣积峰 +2 位作者 蔡斌 刘宇 韩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目的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 目的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证据水平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不稳定平面训练为主的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CAI患者下肢平衡控制能力(ⅠA)和肌力(ⅡA);外部设备辅助下可提升干预效率(ⅡC),但对肌肉反应(ⅢC)和本体感觉(ⅡD)效果有限。6次及以上的手法治疗可提高下肢平衡能力(ⅠA),而贴扎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的即刻及短期效应并不显著(ⅠA)。结论以不稳定平面为主的运动干预和手法治疗在改善CAI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方面得到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应作为物理治疗的主要干预手段。贴扎及其他辅助具的应用可以作为辅助干预手段,有助于提高整体干预的效率;目前缺少研究支持理疗设备在CAI神经肌肉控制干预中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物理治疗技术 系统评价再评价
下载PDF
不同助跑速度条件下45°急停变向动作的膝和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鹏 许贻林 +2 位作者 王丹 周苏坡 陈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8,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助跑条件下男、女性运动员在45°急停变向动作中膝、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6名青年篮球和排球运动员分别以3、4和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 目的:比较不同助跑条件下男、女性运动员在45°急停变向动作中膝、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6名青年篮球和排球运动员分别以3、4和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急停变向动作。采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仪收集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腘绳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胫骨前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的肌电信号。分析3种助跑速度条件下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的标准化均方根振幅以及肌肉共激活比。结果:助跑速度显著增加预激活阶段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激活水平(P<0.05),后激活阶段股四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激活水平(P<0.05),但显著降低预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P<0.05)。女性运动员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男性运动员(P<0.05),但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显著低于男性运动员(P<0.05)。膝、踝关节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的肌肉共激活比显著相关(P<0.05)。结论:随助跑速度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预激活和后激活机制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预激活和后激活机制之间在45°急停变向动作中存在较高关联性,这提示,通过协调预激活和后激活策略能够调节肌肉和关节的刚度以达到保护下肢关节和组织并提高运动表现的目的。后激活阶段更低的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以及股四头肌为主导的激活模式提示,女性运动员在完成45°急停变向动作时具有更高的ACL损伤风险。膝关节肌肉激活模式的性别差异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ACL损伤风险的性别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停变向 预激活 牵张反射 共激活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晓磊 李强 +6 位作者 章耀华 张鸿悦 刘文辉 李佳 董明 杨云 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门诊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试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 目的探讨离心运动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门诊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试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用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测量加速时间,平衡测试仪测量稳定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各肌肉加速时间,总体、左右和前后稳定指数均降低(t>2.521,P<0.05),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t|>13.628,P<0.001)。试验组VAS评分、各肌肉加速时间、总体及前后稳定指数低于对照组(|t|>2.174,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47,P<0.001)。结论股四头肌离心运动训练可缓解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离心运动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鹏 王玲 +4 位作者 董诗雨 丁月 贾绍辉 寇现娟 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75-5883,共9页
目的:全身振动训练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当中,然而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响,以期为全身振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 目的:全身振动训练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当中,然而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响,以期为全身振动训练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全身振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7-1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峰值力矩、腘绳肌峰值力矩、膝关节角度重现误差、Biodex偏移指数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共5个连续性变量,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7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股四头肌峰值力矩(SMD=0.75,95%CI:0.20-1.30,P=0.008)和腘绳肌峰值力矩(SMD=0.90,95%CI:0.03-1.77,P=0.04),降低膝关节角度重现误差(SMD=-0.60,95%CI:-1.04至-0.17,P=0.007)和Biodex偏移指数(SMD=-0.93,95%CI:-1.46至-0.41,P=0.0005),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MD=4.69,95%CI:0.79-8.60,P=0.02)。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肉力量,改善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膝关节功能 神经肌肉控制 重返运动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苏玉莹 彭亮 +3 位作者 李卫 李克强 张颖 李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2,共6页
在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INT)预防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基础上,综合分析INT对CAI的功能康复效果。研究发现,影响CAI康复的... 在分析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INT)预防损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基础上,综合分析INT对CAI的功能康复效果。研究发现,影响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肌肉激活延迟、肌肉力量失衡、姿势控制障碍和前馈控制减弱。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重建及平衡肌肉力量、加强核心稳定性是INT预防下肢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INT可以改善CAI患者踝关节功能症状、踝关节位置觉、外翻力量和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踝关节反复扭伤风险。通过分析影响CAI康复的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INT计划,对CAI康复和预防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 慢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控制 运动康复
下载PDF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踝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低温环境对人体运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对15名男性大学生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辉 陈晓可 杨宇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126,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温与低温暴露对男大学生下肢动态平衡、Y平衡以及突发性失衡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探讨低温环境对人体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影响。方法:招募15名无姿势控制损伤的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在常温(15~17℃)和低温(-7^-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温与低温暴露对男大学生下肢动态平衡、Y平衡以及突发性失衡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探讨低温环境对人体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影响。方法:招募15名无姿势控制损伤的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在常温(15~17℃)和低温(-7^-10℃)环境下对其进行动态平衡、Y平衡以及下肢突发性失衡测试。分析动态平衡测试中的最终得分、小球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横轴和纵轴中心区所占时间百分比、平均旋转角速度和最大旋转角速度等;Y平衡测试中各腿最长延伸距离和综合延伸距离;突发性失衡测试,既在受试者静止站立时给其单腿造成一个突发性的失衡,分析支撑腿主要发力肌肉平均功率频率、放电时间、肌电积分以及肌电积分总和。结果:1)低温环境下,动态平衡测试得分(14 811.06±2 042.72)显著低于常温(16 205.31±536.53),小球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27.49 s±4.32 s)显著低于常温(29.58 s±1.17 s),在横轴中心区所占时间百分比(34.38%±12.03%)显著低于常温(42.75%±13.61%),平均旋转角速度(4.06 s±1.65 s)显著高于常温(3.43 s±1.35 s)。2)低温下Y平衡左腿综合得分(105.38±9.858)显著低于常温(108.06±9.504),右腿综合得分(104.19±10.827)显著低于常温(108.50±11.06);3)在突发性失衡测试中,低温下各肌肉放电时间和积分肌电显著增加(P <0.05),平均功率频率具有下降趋势。结论:低温暴露导致神经控制肌肉协调收缩的能力降低,机体动态平衡能力和肌肉关节的延展性降低,肌肉放电时间和肌电积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动态平衡 神经肌肉控制
原文传递
自主行为能力减弱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应用义齿稳固剂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楠 郭剑宏 张风华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主行为能力减弱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应用义齿稳固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患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的无牙颌患者,为其重衬原义齿基托并为部分患者更换新人工牙。教授患者的固定看护人使用义齿稳固剂... 目的:探讨自主行为能力减弱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应用义齿稳固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患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的无牙颌患者,为其重衬原义齿基托并为部分患者更换新人工牙。教授患者的固定看护人使用义齿稳固剂的方法,以帮助患者日常使用全口义齿,随访观察6个月,评价使用义齿稳固剂前、后义齿固位效果并记分,记录患者体重指数(BMI)变化,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使用义齿稳固剂后义齿脱位次数记分值大于使用前记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义齿稳固剂后6个月患者BMI高于使用前及使用后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前和使用后3月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义齿稳固剂可以增强自主行为能力减弱的老年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稳固剂 全口义齿 无牙颌 自主行为能力
下载PDF
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
13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3 位作者 吴倩 桂辉贤 周易文 余绍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5-1303,1315,共10页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以揭示人体中枢系统调节下肢动作以适应疲劳积累的机制。方法:11例男性跑者接受恒定速度跑疲劳干预,并全程采集干预过程时其下肢肌电数据。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不同干预时刻受试... 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以揭示人体中枢系统调节下肢动作以适应疲劳积累的机制。方法:11例男性跑者接受恒定速度跑疲劳干预,并全程采集干预过程时其下肢肌电数据。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不同干预时刻受试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肌肉相对权重等分析指标。结果:(1)在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方面,在整个跑步疲劳干预过程中,共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主导人体下肢关节活动,每位受试者平均会从中随机调动4—5类肌肉协同元参与跑步活动,且随着疲劳积累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2)在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峰值激活用时在33%、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3)在肌肉相对权重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半腱肌的相对权重在33%、67%、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2的股直肌的相对权重在33%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4的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在67%时刻显著降低(P<0.05),但在100%时刻显著回升(P<0.05)。结论: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中枢系统会调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以适应疲劳累积,降低下肢损伤风险。该调控过程具体表现:稳定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减少早期支撑阶段的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动态调节跑步早期支撑阶段的股直肌与半腱肌,中期摆动阶段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运动疲劳 无线表面肌电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瑞兰 敖英芳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5,共9页
回顾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改变与功能表现,发现ACLR后患者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主要发生在矢状面,只有在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冠状面与横断面运动学与动力学改变。ACLR后患者还会存在本体感觉与神... 回顾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改变与功能表现,发现ACLR后患者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主要发生在矢状面,只有在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冠状面与横断面运动学与动力学改变。ACLR后患者还会存在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改变,提示ACLR后患者康复过程中除了常规康复外,还要额外注重其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运动生物力学 神经肌肉控制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梦力 钟亚平 +2 位作者 吕一翔 林秦兆 史金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6-276,共11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交叉研究设计,使用Halo-Sport耳机对11名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tDCS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真刺激...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人体单腿着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交叉研究设计,使用Halo-Sport耳机对11名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tDCS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和真刺激(持续20 min的2 m A电流强度的刺激),对比分析假刺激与真刺激间受试者单腿着地的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指标变化,以此评价tDCS对人体单腿着地过程中的前馈控制能力、反馈控制能力、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运动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膝关节最小角度(θmin)在45 cm、60 cm着地高度条件下均显著减小(P<0.05);踝关节最小角速度(ωmin)在45 cm着地高度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在动力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各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肌电学方面,与假刺激相比,真刺激后下肢各肌肉预激活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的后激活水平在30 cm、45 cm、60 cm着地高度条件下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1)tDCS可有效改善人体单腿着地的反馈控制能力,增加下肢着地关节屈曲幅度与屈曲速度,强化“软着陆”过程;(2)tDCS可改善人体单腿着地的动态平衡能力,增强下肢着地肌肉激活水平,提高着地动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腿着地 神经肌肉控制 TDCS
下载PDF
等速离心训练对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新 田心宇 张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5-1490,共6页
背景肩关节内外旋肌肌力失衡会增加肩部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等速离心训练(IET)能否提高肌力平衡并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损伤预防意义。目的探讨IET对健康青年人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 背景肩关节内外旋肌肌力失衡会增加肩部运动损伤的风险,研究等速离心训练(IET)能否提高肌力平衡并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损伤预防意义。目的探讨IET对健康青年人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招募3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6)。试验组接受4周IET,对照组接受4周连续被动运动训练(2次/周)。采用Biodex System 4 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美国Biodex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优势侧肩关节内、外旋肌群进行训练干预,分别在60(°)/s、120(°)/s速度下进行,干预前1周、干预结束后1周对两组肩关节内外旋肌的功能性比率(FR)、加速时间(AT)和达峰力矩时间(TPT)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全部完成了4周的训练干预和评估,对照组2例中途退出。最终共30例研究对象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在60(°)/s和120(°)/s速度下,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干预后FR高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7.881,P<0.001;t_(120(°)/s)=-6.563,P<0.001);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外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2.383,P<0.05;t_(120(°)/s)=2.849,P<0.05),试验组内旋肌干预后AT低于干预前(配对t检验:t_(60(°)/s)=3.138,P<0.05;t_(120(°)/s)=2.839,P<0.05);试验组外旋肌、内旋肌干预后TP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ET能够提高肩关节内外旋肌的肌力平衡,保持肩关节的动态稳定,并能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以此可能会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等速离心训练 功能性比率 神经肌肉控制 加速时间 达峰力矩时间
下载PDF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和共激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萍 朱学强 +1 位作者 李秀红 童理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7,共8页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的测试比较,探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和肌肉共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6名短跑运动员随机抽签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干预,对照组则进行日常训练,通过单因...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的测试比较,探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和肌肉共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6名短跑运动员随机抽签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干预,对照组则进行日常训练,通过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后生物力学测试和肌电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足与地面接触时刻膝内收角度、最大碰撞时刻膝内收和屈曲角度、最大膝屈角时刻髋和膝屈曲角度以及膝内收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垂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4);肌电测试中,一个完整单步内膝关节共激活比值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结论:包括快速伸缩复合、特定的下肢力量、速度与灵敏、平衡与稳定性练习模块的8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能使短跑运动员膝关节、踝关节激活模式和下肢生物力学的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预防 短跑运动员 肌肉共激活 神经肌肉控制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竞敏 王海蛟 +2 位作者 吴疆 李冬超 李昱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5-950,共6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 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20膝)老年KOA患者作为手术组,均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以20例...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 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0例(20膝)老年KOA患者作为手术组,均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以2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均行本体感觉(采用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测量角度分别为15、30、60°)及股四头肌动员能力[包括股四头肌最大随意等长收缩肌力(maximum v ol untary contr action,MVC)、中枢动员比率(central activation ratio,CAR)、肌力储备(activation deficit,AD)]评定,评价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使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手术组患者于术后3、6、9个月再次行以上评价,以评价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术前CAR、MVC、Lysholm评分显著降低,AD及各角度误差显著增加(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CAR、MVC、Lysholm评分逐渐增高,AD及角度误差逐渐减小,至术后9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形术后,ACL受压、磨损、撞击情况解除,老年KOA患者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恢复,本体感觉及股四头肌动员能力提高,关节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髁间窝成形术 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本体感觉 肌肉动员能力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unstable ankle 被引量:3
19
作者 You-jou Hu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5期434-438,共5页
Lateral ankle sprain 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 with a very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athletes.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ankle sprain, and what is... Lateral ankle sprain is a common orthopedic injury with a very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athletes.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of ankle sprain, and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t of initial and recurrent injuries. In addition, clinicians often implement balance training as part of the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in hopes of enhancing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of the ankle joint. However,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ether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are compromised in unstableankles.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ankle sprain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aging balance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of the ankle joint is also questi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PROPRIOCEPTION neuromuscular control Physical THERAPY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踝关节稳定程度差异对侧跳落地缓冲模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帆 王竹影 +1 位作者 吴志建 宋彦李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63,共18页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跳 踝关节 扭伤 神经肌肉控制 落地缓冲 姿势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