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vEEG同步监测技术在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彭炳蔚 李嘉铃 +3 位作者 李小晶 朱海霞 梁薇 梁惠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视频脑电图(TCD-vEEG)同步监测技术多模态评价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的脑电图-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探讨ESES引发患儿认知损害的神经电生理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的18名既往健康无...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视频脑电图(TCD-vEEG)同步监测技术多模态评价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ESES)的脑电图-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来探讨ESES引发患儿认知损害的神经电生理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的18名既往健康无结构性异常的ESES患儿,进行TCD-vEEG同步监测,并生成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BFV)趋势曲线。由此测出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期的棘波指数(SWI)及不同TCD参数。所有患儿根据临床发作情况、家长主诉的患儿认知表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被分为3级;根据ESES前期的脑电图模式(pre-ESES)分为3型:①双侧同步对称癫痫灶(BSEF),②双侧不对称癫痫灶(BAEF),③多灶(MEF);据ESES模式分为2型:①绝对同步且广泛性(Near-ESES),②不对称ESES(Asym-ESES)。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根据分组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所有病例SWI为(85.22±5.22)%;与正常儿童比较,深睡期MCBFV波动为(17.98±7.98)%(t=7.579,P<0.01),深睡期MCBFV的均值(MCBFVm)为(92.81±21.53)cm/s(t=6.464,P<0.01),均显著增高。不同临床分级间的SWI(F=3.996,P<0.05)有显著差异。ESES模式与SWI无明显关系,但是Near-ESES模式对深睡期MCBFV波动影响较大(t=2.885,P=0.011)。【结论】ESES儿童存在明显的深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发作间期放电频率是ESES认知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ESES模式与深睡期的CBFV波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 TCD-vEEG同步监测 神经血管藕联 ESES模式 认知损害
下载PDF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璜 李萌萌 +5 位作者 孟令超 房晓燕 解群 郝薏晴 陈小红 冉明梓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血压变化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循环变化与组织灌注之间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肝射频消融术患者91例,应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创检测仪监测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血压变化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循环变化与组织灌注之间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肝射频消融术患者91例,应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创检测仪监测患者左前额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及左前臂肱桡肌氧饱和度(regional muscle oxygen saturation,rSmO_(2))。常规全身麻醉诱导,记录患者入室(T_(0))、吸氧5 min(T_(1))及气管插管5 min(T_(2))后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SmO_(2)及rScO_(2),观察麻醉后循环变化对患者肌肉及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影响。结果与T_(0)和T_(1)相比,T_(2)时MAP[(88.63±11.36)mmHg比(99.05±11.03)mmHg、(98.53±11.04)mmHg,1 mmHg=0.133 kPa]、HR[(59.78±8.76)次/min比(72.15±9.57)次/min、(71.85±7.29)次/min]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50.95±9.90)比(95.37±3.00)、(94.96±2.9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1)时rSmO_(2)[(68.24±3.65)%比(66.71±3.67)%]及T_(1)和T_(2)时的rScO_(2)[(65.69±3.00)%、(66.98±3.77)%比(63.91±3.7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相比,T_(2)时rSmO_(2)降低[(66.35±4.80)%]而rScO_(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mO_(2)相比,T_(0)和T_(1)时rScO_(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14例发生诱导后低血压。非低血压与低血压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低血压患者相比,诱导后低血压患者的T_(2)时MAP和rSmO_(2)更低[(75.13±12.51)mmHg比(91.08±9.29)mmHg,(63.71±8.35)%比(66.83±3.72)%],ΔMAP和ΔrSmO_(2)更高[24.71(23.37,32.43)%比6.65(4.10,9.03)%,4.07(2.88,6.36)%比1.52(0.0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肌肉及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动态观察发现,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rScO_(2)无明显影响,但对rSmO_(2)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神经血管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