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414-420,共7页
经颅磁刺激(TMS)作为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利用时变的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TMS具有能够调控大脑可塑性的潜能,现已成为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TMS)作为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利用时变的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TMS具有能够调控大脑可塑性的潜能,现已成为脑卒中精准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文章总结归纳了TMS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单脉冲及成对脉冲TM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θ短阵脉冲刺激(TBS)等TMS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认知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然而,目前TMS的作用机制和最佳刺激参数尚不明确,结合康复评定和生物标志物制定个体化TMS干预方案,并将TMS干预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相结合将是未来精准神经调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 功能障碍 康复 神经调控
下载PDF
美国SPARC计划对中医针灸研究的挑战与启发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思明 杨娜娜 +4 位作者 范浩 汪露 黄金 杨静雯 刘存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42,444,共5页
分析西方医学研究的先进性和优势,对比西方医学体表神经刺激与传统中医针灸的差异,以期对我国针灸科学研究有所启发。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系统归纳美国刺激外周神经减轻症状(stimulating peripheral activity to relieve condition,SPA... 分析西方医学研究的先进性和优势,对比西方医学体表神经刺激与传统中医针灸的差异,以期对我国针灸科学研究有所启发。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系统归纳美国刺激外周神经减轻症状(stimulating peripheral activity to relieve condition,SPARC)计划的前期研究基础、研究内容及成果,从理论体系、刺激部位、刺激方式、作用机制等角度比较西方外周神经刺激与中医针灸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SPARC计划"高分辨率神经环路图谱"的系统构建,本质上正是我国传统经络腧穴分布图的升级版,与中医针灸研究在神经系统起源、刺激部位方面存在相似点。在其他国家"中医本土化"的冲击下,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技术、汇聚顶尖人才、鼓励开放与创新将是中国医者提升针灸科研质量、掌握知识主动权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腧穴 刺激外周神经减轻症状(SPARC)计划 神经调控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间断型备件需求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琳 陈湘芝 钟诗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5,共6页
针对间断型需求因需求发生随机、需求量值波动大而导致预测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备件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分别预测需求发生时间和非零需求发生时的需求量值.对于0-1需求发生时间序列,采用调制方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运用神经网络... 针对间断型需求因需求发生随机、需求量值波动大而导致预测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备件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分别预测需求发生时间和非零需求发生时的需求量值.对于0-1需求发生时间序列,采用调制方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运用神经网络对调制后的0-1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获得需求发生时间的预测值.采用时间聚合方法对实际备件需求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将滚动预测应用到解聚合过程中,得到备件的需求量预测值.使用三一重工砼活塞和核电设备的备件需求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要优于Croston方法、指数平滑法以及BP神经网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件需求 需求预测 间断需求 神经网络 时间聚合 调制
下载PDF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熊美英 李迟生 戴仁林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5期32-33,37,共3页
将小波特征提取和BP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设计一种新的调制识别方法。针对非稳定、大信噪比(SNR)变化的通信信号进行了有效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了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收敛速度慢是传统BP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Levenberg-Mar... 将小波特征提取和BP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设计一种新的调制识别方法。针对非稳定、大信噪比(SNR)变化的通信信号进行了有效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实现了通信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收敛速度慢是传统BP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Levenberg-Marquart算法对其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收敛速度及识别正确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神经网络 调制识别 Levenberg-Marquart算法
下载PDF
基于聚类与神经网络的无线通信联合调制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发权 李赞 罗中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9,共6页
针对现有基于聚类算法的信号调制识别在低信噪比时识别率低的缺点,文中采用聚类算法提取信号特征参数,通过变梯度Polak-Ribiere BP修正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提高收敛速度,改善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网络识别性能,实现对基于星座图调制... 针对现有基于聚类算法的信号调制识别在低信噪比时识别率低的缺点,文中采用聚类算法提取信号特征参数,通过变梯度Polak-Ribiere BP修正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提高收敛速度,改善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网络识别性能,实现对基于星座图调制方式信号的调制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调制识别率和单独采用聚类算法或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识别时比较提高30%以上,在信噪比为4d B条件下识别率可达到90%,且系统易于实现,在信号调制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修正BP算法 聚类算法 特征值的提取 神经网络 调制识别
下载PDF
前额叶在慢性疼痛非药物治疗中的神经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陆熹 周书 +1 位作者 谢允龙 毕晓莹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4-859,共6页
慢性疼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常面临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耐受度差等挑战。研究认为,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脑区的变化,中枢调控机制,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及其相关脑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慢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例... 慢性疼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常面临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耐受度差等挑战。研究认为,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脑区的变化,中枢调控机制,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及其相关脑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慢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例如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重复磁刺激、认知行为疗法等,近年来逐渐成为极具潜力的有效治疗手段。文章将针对慢性疼痛非药物治疗的前额叶相关神经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注这些治疗方法产生的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脑功能调控慢性疼痛的机制,为慢性疼痛非药物治疗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非药物治疗 前额叶皮质 神经调控
原文传递
Automatic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lustering and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6
7
作者 LIUAi-sheng ZHU Qi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11年第4期13-19,38,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lustering and neural network, in which a new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key features. In order to recognize modula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lustering and neural network, in which a new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key features. In order to recognize modulation types based on the constellation diagram such as phase shift keying (PSK) and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 fuzzy C-means (FCM) clustering is adopted for recovering the constellation under different number of clusters. Then cluster validity measure is applied to extract key features which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The features are sent to neural network so that modulation types can be recognized. In order to conquer the disadvantages of standard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conjugate gradient learning algorithm of Polak-Ribiere update i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odulation recogni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lassification rates of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clustering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CLUSTERING BP neural network FCM
原文传递
A NEW DIGITAL MODULATION RECOGNITION METHOD USING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GAR MODEL PARAMETERS 被引量:3
8
作者 Lu Mingquan Xiao Xianci Li Lem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1999年第3期244-250,共7页
Based on the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GAR)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received waveform, and the use of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new digital modulation recognitio... Based on the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GAR)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received waveform, and the use of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new digital modulation recognit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ecause of the better noise suppression ability of the GAR model and the powerful pattern class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MLP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the new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in lower SNR with better robustnes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ethod,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also per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tion RECOGNITION GAR model FEATURE extraction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调控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杜全生 戴慧 +1 位作者 眭亚楠 盛兴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2,共7页
脑科学被誉为人类自然科学“最后的前沿”,如何精准理解与控制包括大脑在内的生物神经系统,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多模态神经调控与检测技术专题研讨会”的研讨成果,从物理化学信号与神经信号相互作用机制、神... 脑科学被誉为人类自然科学“最后的前沿”,如何精准理解与控制包括大脑在内的生物神经系统,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多模态神经调控与检测技术专题研讨会”的研讨成果,从物理化学信号与神经信号相互作用机制、神经接口材料器件系统、神经成像方法、神经信号编码解码技术、临床医学应用等方面,总结回顾了在神经调控与检测技术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进展,以及未来多学科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了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多模态 神经调控 神经传感 交叉科学
原文传递
经颅交流电刺激调控帕金森病神经振荡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廖小雨 龚艳 郭爱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0-664,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振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寻找治疗PD提供了新方向。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施加双相和正弦电流来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显示出调控PD异常神经振荡的潜力。现对PD中常见的神经振荡、tACS调控PD神经振荡的工作机制以及tACS在P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PD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物标志物 经颅交流电刺激 神经调控 神经振荡
原文传递
基于软件无线电和神经网络的RFID调制制式测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惠 胡力 +1 位作者 佐磊 方葛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2-2454,共3页
RFID测试技术的发展对RFID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FID调制制式测试(识别)则是RFID测试技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采用4个特征... RFID测试技术的发展对RFID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FID调制制式测试(识别)则是RFID测试技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采用4个特征参数,用BP神经网络实现对2ASK、4ASK、2FSK、4FSK和BPSK等RFID系统典型调制方式进行识别;讨论了方案设计,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软件无线电 神经网络 调制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自动调制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美 朱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70,共7页
自动调制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排除通信系统中的非法用户及其干扰,是保证合法通信的关键措施之一。选取了几种典型的调制方式MFSK,MASK,BPSK,QPSK,OFDM,通过分析其时域特征,提取了反映调制类型显著差异的5个特征参数的新组合。为了... 自动调制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排除通信系统中的非法用户及其干扰,是保证合法通信的关键措施之一。选取了几种典型的调制方式MFSK,MASK,BPSK,QPSK,OFDM,通过分析其时域特征,提取了反映调制类型显著差异的5个特征参数的新组合。为了克服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慢且存在多个局部最小点等缺陷,采用改进的弹性BP算法,从提高收敛速度和网络识别性能出发,构建了有效识别调制信号的弹性BP神经网络分类器。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决策理论的逐级判决调制识别方法相比,所设计的弹性BP神经网络分类器在SNR=0~20dB时对以上的调制方式均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即使在SNR=0dB时也达到了95%以上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弹性BP算法 特征提取 调制识别
下载PDF
Acute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cycling performance in trained male athletes
13
作者 Borja Muniz-Pardos Jorge Subias-Perie +3 位作者 Elisabetta Geda Luigi Molino Jose A.Casajus Yannis P.Pitsiladis 《Translational Exercise Biomedicine》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anodal tDCS(2 mA for 20 min)over the scalp from T3(anodal-tDCS)to Fp2(cathodal-tDCS)on the perceptual,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responses ...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anodal tDCS(2 mA for 20 min)over the scalp from T3(anodal-tDCS)to Fp2(cathodal-tDCS)on the perceptual,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responses during maximal incremental and constant-load exercise(CLE)in trained cyclists.Methods Eleven male cyclists performed maximal incremental exercise(MIE)on a cycle ergometer under either tDCS or sham,with power output,heart rate(HR),oxygen uptake(V̇O_(2)),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assessed throughout,and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MIE.On two separate occasions,nine subjects performed CLE at 62%of the peak power output followed by a 15 km time trial under either tDCS or sham(n=8 for the time trial).Results HR,V̇O_(2),RPE an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regular intervals.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DCS and sham in any variable during the MIE.tDCS elicited a decreased HR(F_(4,8)=9.232;p=0.016;η_(p)^(2)=0.54),increased V̇O_(2)(F_(4,8)=8.920;p=0.015;η_(p)^(2)=0.50)and increased bloo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F_(6,8)=11.754;p=0.009;η_(p)^(2)=0.60)and glycerol(F_(6,8)=6.603;p=0.037;η_(p)^(2)=0.49)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CLE when compared to sham.tDCS also improved 15 km time trial performance by 3.6%(p=0.02;d=0.47)without affecting RPE,HR and blood lactate.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DCS over the temporal cortex in trained cyclists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during a self-paced time trial but did not enhance performance during maximal incremental exercise.These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and meri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ergogenic effects of tDCS in trained athl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stimulation athletic performance CYCLING neural plasticity cortical modulation
下载PDF
听觉中脑声定位的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梅慧娴 周治金 陈其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人和动物对声源方位的感知和心理确定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得到了大量来自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证据的支持。听中枢神经元可通过比较到达两耳声信号的不同特征和参量来体现其精确的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表明,声源定位过程是听觉系统复杂... 人和动物对声源方位的感知和心理确定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得到了大量来自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证据的支持。听中枢神经元可通过比较到达两耳声信号的不同特征和参量来体现其精确的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表明,声源定位过程是听觉系统复杂综合作用的结果,听觉中脑核团-下丘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丘中大量双耳听觉反应神经元可编码声音(源)方位信息,甚至双侧下丘间的联合投射也有可能参与双耳听觉反应的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中脑 声定位 神经调制
下载PDF
疼痛与痒神经机制的异同:感受、传导与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朝行 张明 孔亚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56-1568,共13页
疼痛和痒是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保护性躯体感觉,它们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射行为.疼痛和痒在感觉信息传导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是否共享神经通路,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近些年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主,... 疼痛和痒是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保护性躯体感觉,它们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保护性反射行为.疼痛和痒在感觉信息传导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是否共享神经通路,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近些年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主,从躯体感觉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上行传导和下行调控的角度系统总结和比较了疼痛和痒在神经机制方面的异同.首先,本文从外周神经系统、脊髓水平以及大脑水平3个层面阐述了疼痛与痒的神经编码机制及其异同点;其次介绍了两者中枢调控系统的异同,并从感觉缓解与奖赏系统激活的角度阐述两者神经机制的关系.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疼痛和痒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独立、重叠或拮抗关系,而是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并且疼痛与痒的缓解也与奖赏系统存在双向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机制 感受 传导 调控
原文传递
优化神经网络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晋霞 张超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技术可用于信号确认、干扰识别、电子战对抗以及星间链路通信等方面。针对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存在耗时较长、误差率较高等问题,提出基于优化神经网络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方法,首先通过采集光通信载波芯片发... 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技术可用于信号确认、干扰识别、电子战对抗以及星间链路通信等方面。针对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存在耗时较长、误差率较高等问题,提出基于优化神经网络的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方法,首先通过采集光通信载波芯片发送的调制信号样值,经过预处理后,提取出光通信系统的四类信号特征参数,然后构建优化神经网络模型对提取到的信号特征参数进行调制类别划分,并为了提高模型调制类型判别的准确性,利用霍特林变换对模型进行优化,实现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神经网各能够有效减少信号调制时间,降低信号调制过程中的误差,大大提高信号调制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信号处理 神经网络 调制技术
下载PDF
基于邻域粗集神经网络的大数据特征分类系统
17
作者 朱磊 凌嘉敏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7期97-100,105,共5页
为提升主机元件对大数据的分类准确性,尽可能地避免数据误传,提出基于邻域粗集神经网络的大数据特征分类系统。在邻域粗集神经网络中,完成对邻域系数的粒化处理,通过逼近运算的方式,使神经网络模型快速趋于稳定。选取大数据特征调制信息... 为提升主机元件对大数据的分类准确性,尽可能地避免数据误传,提出基于邻域粗集神经网络的大数据特征分类系统。在邻域粗集神经网络中,完成对邻域系数的粒化处理,通过逼近运算的方式,使神经网络模型快速趋于稳定。选取大数据特征调制信息,借助调制识别器元件控制大数据特征的导出方向,结合关联信道组织完成数据特征的多标合并处理。实验表明,利用该系统可将大数据的单位召回率提升至65%,能够促进主机元件对大数据的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粗集 神经网络 大数据特征 粒化处理 调制识别器 多标合并
下载PDF
前列腺素E2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周若彤 庞倩倩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E受体(prostaglandin E receptor,EP),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PGE2在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骨重建的过程中,调控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E受体(prostaglandin E receptor,EP),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PGE2在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骨重建的过程中,调控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维持动态平衡。在骨形成方面,PGE2/EP轴通过神经调控、机械负荷调控、与体内其他细胞分子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维持骨稳态。因此,PGE2在以骨量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近年来PGE2在骨形成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现有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骨形成 神经调控 机械负荷 成骨细胞
下载PDF
一种采用预分类式神经网络的混叠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泓然 高勇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8-1144,共7页
在非合作通信系统中,对未知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是对此信号进行准确处理的前提。随着通信环境的日益复杂,会不可避免地接收到时频混叠信号。针对混叠信号的信号分量{2FSK, BPSK, QPSK, 8PSK, 16QAM, 64QAM}的时频、高阶特征,提出了一种... 在非合作通信系统中,对未知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是对此信号进行准确处理的前提。随着通信环境的日益复杂,会不可避免地接收到时频混叠信号。针对混叠信号的信号分量{2FSK, BPSK, QPSK, 8PSK, 16QAM, 64QAM}的时频、高阶特征,提出了一种预分类式分类网络,实现了对分量信号两两混合的21种混叠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改进了传统的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简化其结构,引入自编码(Auto-encoder)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提出了AttEn-DenseNet。结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组成预分类式神经网络。先对混叠信号进行预分类,而后再循环式筛选网络极易混淆的高阶调制信号。在此方法中,预分类结构和注意力/自编码机制,能够帮助网络有效提取特征。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预分类结构对识别信号的促进作用和AttEn-DenseNet对特征的高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调制识别 混叠信号 预分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调制自动识别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玉霖 李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深度学习(DL)在很多领域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它很少涉及无线通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信号调制自动识别方法,以解决无线通信中的常见问题。该算法通过深度学习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细节,以... 深度学习(DL)在很多领域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它很少涉及无线通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信号调制自动识别方法,以解决无线通信中的常见问题。该算法通过深度学习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细节,以在各种信噪比条件下实现信号调制类型准确识别。该方法使用图像处理GPU构建VGGNet,在深度学习架构Tensorflow下自动识别MPSK和MQAM中的10种调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5dB时,各种信号的最小识别精度为96.7%。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DL) 神经网络 调制 无线通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