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洪潮水位与口门延伸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林春 林美兰 +3 位作者 黄东 蔡素芳 李海彬 何书琴 《广东水利水电》 2018年第11期35-39,共5页
以1999年珠三角口门现状情况为基础,针对鸡啼门、磨刀门和横门三大口门部分区域的自然延伸情况,采用网河一维——河口二维水流整体数学模型,选取"98. 6"、"99. 7"、"01. 2"三种典型水文组合,研究西、北... 以1999年珠三角口门现状情况为基础,针对鸡啼门、磨刀门和横门三大口门部分区域的自然延伸情况,采用网河一维——河口二维水流整体数学模型,选取"98. 6"、"99. 7"、"01. 2"三种典型水文组合,研究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洪潮水位与口门延伸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口门延伸有明显阻滞洪水自三角洲网河区域下泄口门的作用;另一方面,口门延伸可使潮汐通道更为顺畅,有助于枯水期外海潮水上溯三角洲网河区域,入侵网河区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门延伸 网河 洪潮水位 响应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湘江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隆院男 黄崇荣 +3 位作者 李正最 魏永强 宋昕熠 黄志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6-78,共13页
水文干旱的发生往往与气象干旱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两者间的响应关系对干旱预警及水资源管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 runof... 水文干旱的发生往往与气象干旱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两者间的响应关系对干旱预警及水资源管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 runoff index,SRI)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确定干旱响应时间,并结合游程理论识别、融合和剔除干旱事件,分析湘江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季节干旱的趋势性及周期性,最后建立基于Copula函数耦合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响应概率曲线。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气象干旱到水文干旱的传播时间为2个月,阈值组合[0.5、0、-0.5]相较于组合[0、-0.3、-0.5]识别得到的干旱事件更优;下游发生水文干旱的情况最为严重,中游气象干旱最为严重,整体上水文干旱发生历时和烈度的最大值均大于气象干旱;流域整体有湿润化趋势,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存在干旱化的趋势;干湿变化存在几个较为明显的震荡周期,分别为3~5、6~10和18~21 a;对于联合分布函数,除了上游和下游气象-水文干旱烈度的最优联合分布为Gumbel Copula函数,其余干旱特征变量的最优联合分布均为Frank Copula函数;水文干旱历时、烈度的响应概率随气象干旱特征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气象干旱历时超出特定阈值时,水文干旱历时对其响应概率将趋于稳定,即当气象干旱历时超过特定阈值后,将不会进一步延长水文干旱的发生时长。该研究对深入了解湘江流域的干旱机理以及指导该地区防旱抗旱工作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COPULA函数 贝叶斯网络 响应关系 湘江流域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与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伟 夏瑞 +5 位作者 王晓 王璐 陈焰 马淑芹 张远 胡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58-2466,共9页
研究湖泊水体DOM(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复合环境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水生态系统保护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为研究区,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方法,开... 研究湖泊水体DOM(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复合环境要素的响应关系,对水生态系统保护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为研究区,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方法,开展达里湖水体DOM特征识别及其水质响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达里湖水环境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DOM吸收系数〔α(355)〕表明,夏季湖体DOM浓度较高.②建立了α(355)与达里湖水体ρ(TN)、ρ(TP)、pH和ρ(Chla)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验证期和测试期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78和0.84,该模型具有较好的DOM模拟和预测能力.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α(355)对ρ(Chla)变化最敏感,敏感性水平为31.95%;其次为pH和ρ(TN),α(355)对二者变化的敏感性水平分别为28.53%和25.54%;α(355)对ρ(TP)变化敏感性最低,敏感性水平为8.16%.研究显示,达里湖DOM对富营养化的发生具有较显著的表征影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为富营养化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诺尔湖 溶解性有机质(DOM)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响应分析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he Kodama and 4S pathways to the dibenzothiophene biodegradation in different coastal wetlands under different C/N ratios 被引量:3
4
作者 Lei Wang Guodong Ji Siqiao Hu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Dibenzothiophene(DBT)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hways during the incubation of three types of coastal sediments with C/N ratios ranging from 1 to 9 were investigated. The DBT degradation effi... Dibenzothiophene(DBT)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hways during the incubation of three types of coastal sediments with C/N ratios ranging from 1 to 9 were investigated. The DBT 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were clearly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C/N ratio in reed wetland sediments, tidal wetlands sediments and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The quantitativ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BT degradation rates and related functional genes demonstrate that the Kodama pathway-related gene groups were dominant factors at low C/N ratios, while the 4S-related gene groups mainly determined the degradation rate when the C/N ratio was up to 5. Network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pathway shifts from the Kodama pathway to the 4S pathway occurred through changes i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functional genomes and rates. Furthermore, there were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Kodama and 4S pathways. The 4S pathway-related bacteria were more active in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compared with reed wetland sediments and tidal wetland sediments. The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may indicate the greater participation of the 4S pathway in the DBT biodegradation rea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ring cleavage of Kodama pathway caused more complete metabolizing of 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enzothiophene(DBT) Coastal WETLANDS Functional genes Degradation mechanism Quantitative response relationship network analysis
原文传递
水源水库真核微生物种群结构季相演替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涵 黄鑫 +5 位作者 黄廷林 刘凯文 马曼丽 刘祥 苗雨甜 宗容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804-5813,共10页
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且具有重要生态学功能,揭示其群落演替及其驱动因子对于研究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水源水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季相演替特征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李家河水库水质监... 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且具有重要生态学功能,揭示其群落演替及其驱动因子对于研究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水源水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季相演替特征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李家河水库水质监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共生网络分析,探究了真核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季相变化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水体pH处于(7.49±0.13)~(9.26±0.14),ρ(DO)最低为(7.80±0.33)mg·L^(-1),ρ(NH_(4)^(+)-N)最高为(0.31±0.01)mg·L^(-1),水质整体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真核微生物种群Shannon指数和Chao1丰富度指数夏季显著高于春秋季节.节肢动物门在春末至夏季中期为优势门,刺胞动物门和绿藻门为夏末至秋季的优势门.Telonema sp.为春末优势属(50.53%),扁藻属为夏初(30.11%)和秋初(41.34%)的优势属,Junceella sp.在夏末及秋季前中期均有较高相对丰度.杯鞭虫属(Bicosoeca sp.)、尖毛虫属(Oxytricha sp.)和壳虫属(Tintinnidium sp.)为共生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与其他真核微生物间具有显著负相关.RDA分析表明,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相分布受不同水质指标的调控且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水源水库中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真核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网络关系响应 种群季相演替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优选BP神经网络模型的作物-水盐响应关系模拟研究
6
作者 柴春岭 苏艳超 +1 位作者 刘玉春 杨路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96-98,108,共4页
棉花在诸多影响因素下,生长过程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使其水-盐的响应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精确描述。本研究基于大田棉花膜下咸淡水滴灌试验成果,采用模糊优选BP神经网络模型,对籽棉产量与灌溉水量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响应关系进... 棉花在诸多影响因素下,生长过程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使其水-盐的响应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精确描述。本研究基于大田棉花膜下咸淡水滴灌试验成果,采用模糊优选BP神经网络模型,对籽棉产量与灌溉水量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精度良好。模拟得到的连接权重矩阵可良好地表达籽棉产量与各生长阶段微咸水处理水平之间的响应关系,在微咸水灌溉技术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 作物-水盐响应关系 棉花 微咸水灌溉 籽棉产量 灌溉水量 灌溉水矿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