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生态治理的功能定位和实践路径
1
作者 宋怡 汪亭君 魏荣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网络空间是人民共建共有的共同精神家园,当下面临着网络生态治理的现实需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引擎和重要遵循。网络场域“众声喧哗”与“价值整合”的矛盾、网络社群“去中心化”与“泛娱乐化”的消解以及网络空间“灰色... 网络空间是人民共建共有的共同精神家园,当下面临着网络生态治理的现实需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引擎和重要遵循。网络场域“众声喧哗”与“价值整合”的矛盾、网络社群“去中心化”与“泛娱乐化”的消解以及网络空间“灰色地带”转换与迁移的挑战是当下网络生态治理的问题表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生态治理,能够凝聚价值共识,筑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线,成为引导网民网络生活的行动指南。共建新时代人民美好网络精神家园,要把握舆论导向,完善保障体系,培育高素质网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生态 网络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中国网络秩序观念的生成逻辑与意涵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建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8-115,164,共9页
无论作为“现实”抑或“知识”,网络秩序观念的生成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景。中国网络秩序观念演变的总体趋向,是从“硬安全”向“软安全”转化、从严格秩序意义上的“内容管理”向泛秩序意义上的“生态治理”转变。网络秩序观念不仅具... 无论作为“现实”抑或“知识”,网络秩序观念的生成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景。中国网络秩序观念演变的总体趋向,是从“硬安全”向“软安全”转化、从严格秩序意义上的“内容管理”向泛秩序意义上的“生态治理”转变。网络秩序观念不仅具有社会动员的价值功能,而且为社会行动的实现发挥了“纽带”作用。网络秩序应是“进化过程的产物”,而非由单方做出的“刻意的安排”。从长远来看,构建协同共治的网络秩序格局,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中国推进网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秩序 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生态治理 网络传播秩序观
原文传递
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雪芹 李天娥 董乐颖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9,39,共8页
[目的/意义]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网络治理效果,分析我国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工具的应用,以反思如何运用政策工具来应对日渐复杂的网络生态治理问题。[方法/过程]构建由基本政策工具和网络生态系统要素组成的二维政策... [目的/意义]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网络治理效果,分析我国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工具的应用,以反思如何运用政策工具来应对日渐复杂的网络生态治理问题。[方法/过程]构建由基本政策工具和网络生态系统要素组成的二维政策文本分析框架,筛选58份有关网络生态治理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基本政策工具及网络生态系统要素维度进行单元编码与内容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网络生态治理政策存在政策工具结构失衡、可操作性弱等问题,据此提出完善相关法规、加强供给型政策工具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增加政策工具在网络生态系统要素上的组合运用、建立复合的网络生态风险预防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态治理政策 政策工具 网络生态系统 网络主体 量化分析
原文传递
网络内容治理的概念建构和形态细分 被引量:25
4
作者 何明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72,158,共10页
网络内容治理的概念建构,经历了从内容到网络内容的词汇转换,内隐着网络内容与网络形式的语义区分,体现了从日常语言到学术语言的学理化过程。作为学术语言的网络内容治理,其核心意涵是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质量监控,它贯穿于网络信息的生... 网络内容治理的概念建构,经历了从内容到网络内容的词汇转换,内隐着网络内容与网络形式的语义区分,体现了从日常语言到学术语言的学理化过程。作为学术语言的网络内容治理,其核心意涵是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质量监控,它贯穿于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等所有环节,着力于网络内容生态的定向涨落。网络内容治理的直接指向是网络不良内容,它与"不合格"网络内容的同族概念如有害信息、负面信息、不良信息、非法信息等形成相互涵摄关系。近年来,"内容生态"作为网络内容治理的新指向越来越引人注目,正在从理论研究走入治理实践。以此为基础,网络内容治理可细分为网络内容监管和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两种具体形态,它们在理论基础、推进逻辑、执行结构和政策工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内容治理 网络内容监管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概念建构
下载PDF
面向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旁观者用户干预意愿触发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贇芝 王欣昱 陈洁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4,共9页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厘清旁观者用户对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干预意愿的触发机理,以为用户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具体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识别触发旁观者用户干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意愿的因素并构建...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厘清旁观者用户对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干预意愿的触发机理,以为用户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具体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识别触发旁观者用户干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意愿的因素并构建触发机理模型,然后采用ISM-MICMAC方法,明晰触发因素的关联路径与层级关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以下三条触发路径:“利益相关/文化素养/信息素养→风险感知→社会责任感→自我效能→干预意愿”“涉入程度/社会心理距离→社会责任感/社会危害感知→自我效能→干预意愿”和“涉入程度/社会心理距离/信息内容恶劣→触发情绪→干预意愿”。同时,时间充足、举报导航、政策支持、社会支持和平台支持会直接触发旁观者用户干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旁观者干预意愿 扎根理论 ISM-MICMA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