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6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6
1
作者 孟晓旭 朱浩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二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结果经早期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二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可知,观察组44例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活活力、精神健康6项维度评分均明显提升,相比对照组44例患者干预前后各项维度分值无显著变化,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同期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效果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陈庆友 张艳蕉 于熙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评价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丁苯酞0.2 g,t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2组患者疗... 目的评价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丁苯酞0.2 g,ti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1,7,14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42/46例)和73.91%(34/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7.30±4.14),(39.84±2.41)分;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分别为(10.33±1.51),(18.42±2.81)分;VEGF分别为(813.5±140.5),(735.1±133.2)ng·L^(-1);EPCs分别为(94.3±15.1),(77.2±28.4)/105cell;MMP-9分别为(230.4±94.1),(280.5±94.7)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和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评价 被引量:79
3
作者 闫长祥 于春江 +3 位作者 乔慧 刘淑玲 刘海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5... 目的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56例(93%);次全切除(大于90%)1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154例(92%),保留未成功14例(8%)。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89例(53%),Ⅲ、Ⅳ级57例(34%),Ⅴ、Ⅵ级22例(13%)。术末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明显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1~3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刺激强度大于15V,术后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功能评价 术中 中型 面神经功能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解剖 刺激强度 显微外科切除 神经功能状态 显微外科技术 肿瘤全切除 面神经监测 次全切除 功能保留 监测下 手术时 切除后 相关性 保留率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9
4
作者 王爱丽 王倩 《陕西中医》 2019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GF、BDNF水平、生活质量(SF-36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指数(PA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变化情况及中医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G、FIB、EA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NGF、BDNF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气虚血瘀证 丹红注射液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 神经细胞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蒙迪 黄微 谭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81.7%(49/60)](χ^(2)=21.714,P<0.001)。治疗前,2组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CT灌注成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灌注情况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8
6
作者 操良松 李秀娟 +5 位作者 何丽娟 王振军 江光耀 喻桂姣 朱广为 肖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感知行为干预对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林允照 林朦朦 +2 位作者 欧阳吟靖 杨施施 沈健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第12期670-674,共5页
目的 探讨感知行为干预对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43例颅脑损伤伴重度脑性昏迷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选取39例为研究组,实施感知行为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感知行为干预对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43例颅脑损伤伴重度脑性昏迷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选取39例为研究组,实施感知行为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重度脑性昏迷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评分、脑于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FP)潜伏期、苏醒情况及意识状态.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GCS、DRS及EE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后,研究组GCS及EE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的BAF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研究组BAFP绝对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在1~10d、11 ~20 d及21 ~30 d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苏醒总有效率为69.2% (27/39),高于对照组的39.5%(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知行为干预模式应用于重度脑性昏迷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意识状况,并加速其苏醒,利于病情向正性方向转归,可以考虑作为此类特殊患者的临床治疗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行为 重度脑性昏迷 意识状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2
8
作者 罗海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阶段式护理组患者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阶段式护理组患者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独立性评分、认知水平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阶段式护理组患者术后12周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以及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FI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各项认知水平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各项生活能力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强荧艳 陈维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7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开展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为这类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实战经验。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临床痊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开展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为这类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实战经验。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临床痊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每月1次的电话追踪随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并解答家属护理过程中的疑惑;另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痊愈出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家庭康复护理,每周1次,持续6个月。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卒中残损量表(SIAS)及日常活动能力(ADL)测评,并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脑卒中残损量表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肌张力恢复情况及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活动能力,强化患者自我护理的的信心,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 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10
作者 史帝 周昊 王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S100B蛋白及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夏宪军 鲍正社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37.5mg+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的疗效、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及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2周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及2周后,研究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NSE、SOD、MDA、ROS、hs-CRP、PTX3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研究组NHISS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依达拉奉,其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乔秀颀 耿秀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除躯体疼痛和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他6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模式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13
作者 韩繁龙 张国来 +2 位作者 吴生贵 周志武 韩雪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3期6542-65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60例)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死亡例数情况,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结果: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为17.24±3.52,对照组ADL评分为22.73±5.67,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影响小,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陈擘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9-374,共6页
为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将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应用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 为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将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应用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第2天至第30天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组第30天FMA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入院第30天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刘艳华 张静 +1 位作者 孙艳 徐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88-2491,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枣矿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期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枣矿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期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86),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新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NIHSS评分值分别为(16.15±2.24)分、(7.37±0.9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2.73±2.85)分、(15.09±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血清中IL-6、IL-18、TNF-α的含量为(4.18±0.52)pg/mL、(8.77±1.03)pg/mL、(9.92±1.53)pg/m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43±0.89)pg/mL、(12.01±1.55)pg/mL、(14.28±1.6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bFGF、VEGF、MMP-9的含量为(19.77±2.84)pg/mL、(374.18±45.39)pg/mL、(54.25±7.49)ng/m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4.69±1.73)pg/mL、(316.21±39.74)pg/mL、(48.27±6.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针灸治疗,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并促进血管新生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灸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石海平 罗可 黄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HICH病人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开颅组62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HICH病人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开颅组62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ICU时间、住院总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微创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0.6±22.1)分钟和(179.4±29.5)分钟,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7.2±8.6)ml和(187.5±32.0)ml,ICU时间分别为(4.2±1.0)天和(5.9±1.5)天,住院总时间分别为(15.8±2.0)天和(19.4±2.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0.6±6.2)%,开颅组为(86.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人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9±3.7和6.8±1.8,开颅组对应时间点分别为15.5±4.1和8.2±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MMSE评分(24.8±2.8)高于开颅组(22.5±3.6)(P<0.05);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ADL评分(49.8±6.2,71.3±5.8)均高于开颅组(46.3±5.7,67.5±6.2)(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较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血肿清除及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17
作者 朱新岭 陈颖 +2 位作者 杨君君 李伟 陈卓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分别加用血栓通、依达拉奉...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分别加用血栓通、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S100-β蛋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白细胞介素(IL)-8、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梗死灶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依次升高(均P<0.05)。(2)随时间延长,各组NSE、MCAF、S100-β蛋白水平均有下降的趋势,SOD、T-AOC水平有升高的趋势(均P<0.05);治疗后7 d及14 d,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NSE、MCAF、S100-β蛋白、MDA水平依次降低,而SOD、T-AOC蛋白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3)各组IL-8、IL-10及CRP水平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及14 d的IL-8、治疗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后14 d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IL-10及CRP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4)治疗后,观察组NIHSS及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其他两组(均P<0.05),梗死灶体积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炎性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抗氧化能力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周赛男 蔺晓源 +5 位作者 易健 郭乐 刘莉 郭纯 刘柏炎 蔡光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9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只,常规饲养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 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1.d-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89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63只,常规饲养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动物于术后2 h后开始给药,给药剂量为5 g.kg-1.d-1,每日ig 1次。各组又分为三个亚组即分别于给药后7,14,21 d 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时间点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其神经功能评分也均较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补阳还五汤组海马和皮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结论: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恢复和组织修复,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梗死面积 神经功能 细胞形态
原文传递
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9
作者 孙萍琴 周玲儿 杨永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PSD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营养保护脑细胞和改善...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PSD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营养保护脑细胞和改善脑部血循环。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予以认知护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常规护理组(23.21±4.78)分、(60.12±14.02)分,护理干预组(19.76±4.15)分、(53.61±13.84)分]均低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27.72±4.89)分、(67.24±18.57)分,护理干预组(28.01±5.04)分、(68.02±1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两个评分值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常规护理组(16.15±3.37)分,护理干预组(12.05±2.89)分]低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20.82±4.16)分,护理干预组(20.54±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常规护理组(20.22±4.83)分,护理干预组(24.34±5.07)分]高于干预前[常规护理组(16.15±4.05)分,护理干预组(15.92±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CN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认知护理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20
作者 孙殿静 谷巍 刘晴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226-3229,共4页
目的:考察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ivgtt,... 目的:考察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ivgtt,qd;B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片50 mg,po,tid;C组患者给予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同上。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TSS评分和MDA、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MNCV和SNCV明显加快,SOD水平明显升高;且C组的各项指标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帕司他和硫辛酸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可以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