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12
1
作者 曾德亮 章放香 +3 位作者 余相地 赵倩 彭晶 许国琴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85岁,体重50~71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85岁,体重50~71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0.5、1.0 μg/ml右美托咪定混合0.1%罗哌卡因组(D1组、D2组).麻醉方式采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术毕时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8 ml/h,PCA剂量4 ml,锁时30 min.D1组镇痛药液配方为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D2组镇痛药液配方为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持续镇痛48 h,维持VAS评分≤3分.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含吗啡50 mg,0.9%氯化钠稀释至50 ml)作为爆发疼痛时的补救镇痛药,PCA剂量1 mg,锁时5 min,无背景输注.术后VAS评分>3分时,由患者自控优先使用神经阻滞泵,若15 min后无效则自控吗啡泵.记录镇痛有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1组比较,D2组镇痛有效率升高、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降低(P<0.05),2组均未见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呼吸抑制、尿潴留和局部皮肤感染的发生.结论 1.0 μg/ml右美托咪定混合0.1%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腰骶丛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06
2
作者 文四成 陈潜沛 +2 位作者 欧阳天纬 李夏桃 麦武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0.3%、0.4%、0.5%的罗哌卡因30ml。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注药后15minA组、B组和C组各神经痛觉完全阻滞例数依次递增,C组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3级(不能屈肘)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注药后30minB组和C组运动阻滞4级(不能屈腕)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1)。A组优16例(80%),良4例(20%);B组优18例(90%),良2例(10%);C组优18例(90%),良2例(1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或P%0.01)。结论0.3%~0.50o的罗哌卡因30ml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随着浓度增加,麻醉起效加快而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93
3
作者 李挺 吴道珠 +1 位作者 徐旭仲 黄品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n=40):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组(N组)、传统方法组(T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n=40):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器组(N组)、传统方法组(T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剂量为0.4ml·kg-1。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完善率; 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 U组4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 (P>0.05),N组和T组尺神经的阻滞完善率均低于肌皮神经和桡神经(P<0.05)。与T组比较,U 组和N组正中神经阻滞完善率均较高,麻醉优良率较高,起效时间均较短(P<0.05或0.01)。与N组比较,U组尺神经阻滞完善率和麻醉优等率较高,起效时间较短(P<0.01)。T组穿刺过程中有3例误入血管,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和传统方法下的阻滞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短,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 被引量:86
4
作者 蒋文臣 郑宝森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本文详细介绍星状神经节的解剖、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临床应用,如治疗面神经炎、带状疱疹、雷诺综合征等。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阻滞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琳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25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于术后2、4、6、24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24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记录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2、4、6hT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24h内PCIA中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D1/D2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TAP阻滞减少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王贤裕 王清秀 +3 位作者 杨光 傅南安 刘菊英 刘安永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14只日本大耳白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 ,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 ,使其一端开口位于星状神经节附近 ,另一端自颈...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14只日本大耳白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 ,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 ,使其一端开口位于星状神经节附近 ,另一端自颈背部穿出。手术 1w后利用福尔马林皮下注射法建立急性疼痛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SGB组 (B组 ) ,每组 7只。致痛 6 0min后 ,B组经导管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Bu) 0 .5ml,A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 (NS)。观察致痛前 10min(T0 )、致痛后 10min (T1)、30min (T2 )、5 0min (T3 )和应用Bu或NS后 10min (T4)、30min (T5)、5 0min (T6)时血浆NE浓度的变化。结果 致痛前两组血浆NE无差别 (P >0 .0 5 ) ;与致痛前相比 ,致痛后两组NE均升高 ,且在T1时达高峰 ,在T2 、T3 时略有下降 (P <0 .0 1) ;两组间血浆NE无明显差别 (P >0 .0 5 )。与用NS前相比 ,用NS后A组血浆NE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与用Bu前相比 ,用Bu后B组血浆NE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降低血浆NE浓度 ,NE降低可能是其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去甲肾上腺素 疼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7
作者 单涛 韩流 +3 位作者 葛德高 王宏宇 张媛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择期因股骨颈骨折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BMI 16~28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择期因股骨颈骨折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BMI 16~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体位摆放前20 min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将0.5%罗哌卡因10 ml注入腰大肌肌腱与耻骨之间间隙;C组于体位摆放前2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随后两组均行椎管内麻醉,术后均行羟考酮PCIA,维持NRS评分<4分,若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患者入室时(T 0)、体位摆放前即刻(T 1)、体位摆放时(T 2)和体位摆放后即刻(T 3)的NR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科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情况、患者满意情况、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P组T 1—T 3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麻醉科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的舒适度,减少术后24 h内羟考酮总用量,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4
8
作者 张渺 杨慧霞 +2 位作者 李海燕 史彗星 曲元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2例阴道分娩健康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共259例;(2)单纯硬膜外阻滞(硬膜外组),共215例;(3)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对照组,共248例。比较3组产妇产程时间及Friedman产程图进展变化特点。结果(1)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272±127)min、(57±36)min及(9±6)min;硬膜外组分别为(305±133)min、(59±39)min及(8±6)min;对照组分别为(188±110)min、(45±32)min及(9±6)min。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图特点比较: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曲线位于产程图Friedman曲线右侧,对照组则位于其左侧;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组产程图宫口曲线较Friedman曲线倾斜角度小,即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缓慢;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较快。联合麻醉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1.5cm,硬膜外组产妇为1.4cm,对照组产妇为1.8cm。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组产妇平均每小时宫口开大程度较对照组缩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阻滞镇痛后,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减慢,总产程时间延长;镇痛后的产程处理不应单纯按照Friedman产程图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产程进展 单纯 Friedman 第一产程活跃期 第三产程时间 联合麻醉 硬膜外阻滞镇痛 第二产程时间 镇痛方法 对照组 健康初产妇 回顾性分析 产程图 临床资料 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变化特点 宫缩曲线 倾斜角度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镇痛 被引量:63
9
作者 周桥灵 徐枫 +5 位作者 李露君 黄慧慧 杨子文 刘洪珍 王汉兵 杨承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08-411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用药分别为DEX0.5、0.75、1μg/kg+0.25%罗哌卡因共60mL,C组为0.25%罗哌卡因60mL。观察术后T1-5时点NRS和BCS评分。记录追加曲马多的次数,TAP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未观察到TAPB相关并发症。与C组或D1组比较.D2~3组T4及或T5的NRS评分降低,BCS评分升高,术后需追加曲马多例数减少。与T1时点比较,C组和D1组的T4~5及D2-3组T5时点的NRS升高,B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75-1.0μg/kgDEX复合0.25%罗哌卡因TAPB适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术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 被引量:63
10
作者 夏玉中 卜慧莲 +2 位作者 张洁 王中玉 张卫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通过与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18- 64岁,BMI 20-27 kg/m^2,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通过与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ESP)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18- 64岁,BMI 20-27 kg/m^2,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5):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超声引导ESP阻滞组(E组)。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吗啡0.1 mg/kg、帕瑞昔布钠40 mg。麻醉诱导结束后,P组和E组分别行超声引导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和ESP阻滞,均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术毕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配方为0.1%吗啡100 ml,无背景剂量,PCA 1 ml,锁定时间8 min。每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操作时刺破胸膜和血管损伤的发生情况。于术后2、4、6、24和48 h时记录患者吗啡累计用量。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进行补救镇痛。结果与P组比较,E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P〈0.05),2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吗啡累计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刺破胸膜、血管损伤、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超声引导ESP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胸椎旁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手术后 胸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1
11
作者 冯文广 姜伟 宋国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0-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进行神经刺激仪定位给予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与镇痛时间、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麻醉后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成功率,延长术后镇痛时间,维持血流动动力学稳定,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手术的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坐骨神经 腰丛 下肢骨折 麻醉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1
12
作者 尹海玲 张文文 +4 位作者 单涛 谭其莲 鲍红光 韩流 张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囊 股神经 筋膜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61
13
作者 孙铭阳 丛旭晖 +2 位作者 张丽媛 张伟 张加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77,共5页
目的 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 选择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6例,年龄18~64岁,BMI 20~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3):全身麻... 目的 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 选择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6例,年龄18~64岁,BMI 20~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3):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PVB+G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TPVB+G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胸4和胸7椎旁神经阻滞,两点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吸入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和托烷司琼行PCIA.PACU期间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镇静躁动评分>5分时,静脉注射丙泊酚0.5~1.0 mg∕kg;MAP较基础水平升高大于30%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0.2 mg∕次;HR>100次∕min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0 mg∕次.分别于切皮后5 min、胸腔镜套管置入5、20、30和60 min时记录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胸腔镜套管置入后5 min、关闭胸腔即刻和术后6、24 h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期间舒芬太尼、丙泊酚、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的使用情况以及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比较,TPVB+GA组术中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中及术后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ACU期间舒芬太尼、丙泊酚、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降低,停留时间缩短(P<0.05).2组均未见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单操作胸腔孔肺癌根治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提高麻醉恢复质量,更有利于术中、术后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 全身 胸腔镜检查 肺肿瘤
原文传递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14
作者 刘先岭 智明明 +2 位作者 王静静 陈辰 柴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3)和复合组(n=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3)和复合组(n=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和48 h时VA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_0)、气管拔管即刻(T_1)、术后24 h(T_2)、48 h(T_3)和72 h(T_4)时,监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_(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神经阻滞 镇痛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 被引量:59
15
作者 张高峰 马志爽 +4 位作者 王彬 尹曾 杨佩 孙立新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65~90岁,体重48~78kg,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髂筋膜腔隙...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65~90岁,体重48~78kg,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髂筋膜腔隙阻滞组(FIC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V组),每组30例。硬膜外穿刺前30min,FN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FI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腔隙阻滞,两组按患者体重给予相应容量的罗哌卡因(<50kg,20ml;50~70kg,25ml;>70kg,30ml);IV组于穿刺前3 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三组穿刺期间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25μg/kg,VAS评分<4分后摆放体位。采取患侧在上、L1~2硬膜外穿刺,硬膜外导管置入完成后改平卧位。记录入室后(T0)、硬膜外麻醉前(T1,FNB组和FIC组阻滞30min后,IV组静脉注射首剂芬太尼3min后)、硬膜外穿刺前变换体位时(患侧在上,T2)、麻醉穿刺成功改为平卧位即刻(T3)和改为平卧位后3 min(T4)的VAS评分;记录硬膜外穿刺时间、穿刺期间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V组比较,T1、T2时FNB组和FIC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8±9)μg、(38±11)μg vs.(110±18)μg],硬膜外穿刺时间明显缩短[(9±4)min、(9±4)min vs.(17±5)min],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0%、7%vs.37%)(P<0.05或0.01);FNB组和FI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腔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期间有明显的芬太尼节俭效应,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体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朱俊峰 冯兆明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体重45-70kg,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体重45-70kg,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E组,实验组),每组2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使用剂量及术后48h内PCIA用药总量和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于气管插管即刻或置人喉罩即刻(T0)、手术切皮即刻(T1)、假体置入时(T2)、缝合切口时(T3)、人麻醉苏醒室(PACU)后15min(T4)、30min(T5)、45min(T6)各时间点,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2h、6h、12h、24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在T1-T6各时间点HR、MAP均明显高于E组(P〈0.05,P〈0.01);术中芬太尼使用剂量及术后48h内PCIA用药总量和有效按压次数C组也显著高于E组[术中芬太尼使用剂量:(428±36)μg比(145±12)μg,术后48h内PCIA用药总量:(89±11)ml比(60±13)ml,有效按压次数:(12.4±3.3)次比(4.2±1.1)次,均P〈0.01];各时间点VAS评分C组亦明显高于E组(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镇痛需求量降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喉面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6
17
作者 崔旭蕾 徐仲煌 +3 位作者 董锡臣 黄宇光 任洪智 罗爱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US组和NS组。两组均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l。记录寻找目标神经所需时...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US组和NS组。两组均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l。记录寻找目标神经所需时间和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US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3.7±1.1)min,明显短于NS组的(7.2±3.5)min(P<0.01)。U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0±2.4)min,明显快于NS组(15.2±3.0)min(P<0.05)。麻醉效果优等率US组为85%,NS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李林峰 张丹 颜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91-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记录2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麻醉前(T_0)、切皮时(T_1)及手术进行30 min(T_2)、结束时(T_3)、术后1 h(T_4)时,对照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变化,T_1时各指标值显著最低(P <0. 05);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未随时间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1~T_4,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随时间变化而显著增加(P <0. 05); T_2时,NE水平最低,T_3~T_6时显著增加(P <0. 05);不同时期内,观察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较少(P <0. 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镇痛泵使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 超声 神经阻滞 氧化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的效果 被引量:54
19
作者 薛玉荣 陈永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 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病人90例,年龄20~ 50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全麻组(G组)、... 目的 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病人90例,年龄20~ 50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G+DR组).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左侧腹横肌平面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1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 μg· kg-1·min-1和异丙酚4~8 mg· kg-1·h-1,维持Narcotrend指数值37~ 46.术后仅G组进行静脉镇痛.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拔除喉罩后5 min时Stewar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和G+R组比较,G+DR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P<0.05或0.01),Stewar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和G+R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G+R组和G+DR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3组术后均可维持VAS评分≤3分;G+R组和G+DR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的麻醉恢复快,还可避免术后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酰胺类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麻醉 全身 腹腔镜检查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镇痛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2
20
作者 谭振 康鹏德 +4 位作者 裴福兴 沈彬 杨静 周宗科 张燕姿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4-920,共7页
目的对比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初期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与股神经阻滞组。均于术前3天给予塞来昔布口服... 目的对比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初期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与股神经阻滞组。均于术前3天给予塞来昔布口服(200mg,2次/d)。收肌管阻滞组术前30min行术侧收肌管阻滞(5g/L罗哌卡因20ml+0.1mg肾上腺素);股神经阻滞组术前30min行术侧股神经阻滞(3.33g/L罗哌卡因30ml+0.1mg。肾上腺素)。假体安放完毕后均行局部浸润镇痛(2.5g/L罗哌卡因20ml+0.1mg肾上腺素),术后121服双氯酚酸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及肌注帕瑞昔布直至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72h的静息与活动状态下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scales,NRS)及股四头肌肌力;术后第1、2、3、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补救性盐酸哌替啶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收肌管阻滞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及运动NRS评分均与股神经阻滞组接近。收肌管阻滞组术后24h内肌力[(3.53±0.84)级]和术后第1、2、3天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0.66°±16.38°、90.33°±13.66°、104.30°±11.70°)均高于股神经阻滞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56±0.59)d]少于股神经阻滞组。收肌管阻滞组术后第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补救性盐酸哌替啶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股神经阻滞组相似。结论多模式镇痛下收肌管阻滞对TKA术后初期镇痛的效果与多模式镇痛下股神经阻滞相当。但与股神经阻滞相比,收肌管阻滞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康复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