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北山地的次生层状地貌与新构造分区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3期1-8,共8页
次生层状地貌是同一期地貌面 (原生层状地貌 ) ,经过后期地壳构造运动的变形、解体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地貌面。它较好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方向、幅度与速度。据此 ,本文将第四纪以来河北山地的新构造划分出两个区、七个亚区和...
次生层状地貌是同一期地貌面 (原生层状地貌 ) ,经过后期地壳构造运动的变形、解体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地貌面。它较好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方向、幅度与速度。据此 ,本文将第四纪以来河北山地的新构造划分出两个区、七个亚区和二十四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新构造区划
第四纪地质学
次生层状地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新构造区划与铁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国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1,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最重要的巨型断裂带,苏鲁段是该断裂带中活动性最强和可能发生强震的区段,对区域内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和重大工程选址具有严重影响,系统研究该断裂带分段分区特征及铁路选线控制因素,提出活动构造带铁路选线原则...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最重要的巨型断裂带,苏鲁段是该断裂带中活动性最强和可能发生强震的区段,对区域内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和重大工程选址具有严重影响,系统研究该断裂带分段分区特征及铁路选线控制因素,提出活动构造带铁路选线原则、方法及工程应对措施,对指导铁路勘察选线工作,确保铁路建设和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铁路勘测中遥感影像判释、野外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资料,论述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区域构造格架、主干断裂特征及活动性、断裂带分段、新断陷盆地分布及构造稳定性分区特征,依据铁路工程地质选线要求和郯庐断裂带苏鲁段的具体特点,选取断裂活动性、地震危险性、构造稳定性和场地条件等为控制因素,提出了铁路穿越活动断裂带的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可为今后活动断裂带铁路选线设计及运营维护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活动断裂分段
新构造区划
铁路选线
控制因素
选线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90
3
作者
张岳桥
廖昌珍
+1 位作者
施炜
胡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解释、野外构造测量和构造-地貌分析,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牛代伸展断陷历史,初步论证了盆地周边地区新构造时期的下限为8~9Ma,并将新构造时期划分为3个构造-地貌演化阶段:(1)新构造前奏阶段(中新世晚...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解释、野外构造测量和构造-地貌分析,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牛代伸展断陷历史,初步论证了盆地周边地区新构造时期的下限为8~9Ma,并将新构造时期划分为3个构造-地貌演化阶段:(1)新构造前奏阶段(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以鄂尔多斯红粘土盆地的发育和山西地堑系的形成为标志,整个地区处于走滑伸展心力环境;(2)新构造主变动阶段(上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经历了多幕次构造变动事件,主要表现为沿西南缘弧形构造带的幕式挤压、周缘地堑盆地的持续伸展、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晋陕黄河峡谷段侵蚀盆地的形成和河流高阶地发育;(3)最新构造变动阶段(中晚更新世以来),以周缘地带的走滑挤压和走滑伸展变形为主要特征,盆地内部差异性隆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新构造时期断裂运动方式主要有伸展、走滑和挤压逆冲活动,鄂尔多斯地块本身发生绕直立轴旋转,并为周缘地带地壳伸展变形所调节。鄂尔多斯地区新构造阶段性演化与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快速向北扩展和高原物质向东构造挤出作用存在密切的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新构造
构造地貌
新构造阶段划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代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貌分异与黄河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4
4
作者
袁宝印
汤国安
+3 位作者
周力平
郝青振
李发源
陆中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黄土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区域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有很大差别,根据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与沉积过程的差异,将黄土高原划分为鄂尔多斯稳定地块、陇西地区和汾渭新生代裂谷3个新生代构造运动分区。新生代构造运动控制黄土高原新生代沉积与侵蚀过...
黄土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区域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有很大差别,根据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与沉积过程的差异,将黄土高原划分为鄂尔多斯稳定地块、陇西地区和汾渭新生代裂谷3个新生代构造运动分区。新生代构造运动控制黄土高原新生代沉积与侵蚀过程,从而产生明显地貌分异,并可划为3个一级地貌分区:1)鄂尔多斯黄土地貌区。第四纪黄土覆盖在新近纪红土梁、峁及红土盆地等古地形之上,后被侵蚀,形成复杂多变的黄土地貌景观;2)陇西黄土地貌区。主体为新近纪红土地貌,上覆少许第四纪黄土,实际为红土地貌区;3)汾渭裂谷黄土地貌区。裂谷盆地的地貌主体为河流两侧的阶地和台地,其上堆积第四纪黄土,形成不同时期的黄土台塬。鄂尔多斯周边新生代裂谷的出现控制了黄河的发育。新近纪末银呼裂谷与汾渭裂谷进入快速发展期,吕梁山相应隆起;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也轻微抬升,使古黄河初步形成并流经晋陕峡谷一带,进入三门湖并东流入海。第四纪时期早期,黄河曾长期处于河湖并存期,中更新世末,黄河溯源侵蚀使湖泊消失,并呈现目前的黄河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构造运动分区
黄土地貌分区
黄河发育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北山地的次生层状地貌与新构造分区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机构
河北省科学院计委地理研究所
出处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93 71 0 0 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4973 3 7)
文摘
次生层状地貌是同一期地貌面 (原生层状地貌 ) ,经过后期地壳构造运动的变形、解体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地貌面。它较好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方向、幅度与速度。据此 ,本文将第四纪以来河北山地的新构造划分出两个区、七个亚区和二十四个小区。
关键词
河北
新构造区划
第四纪地质学
次生层状地貌
Keywords
Hebei
province
neotectonic
division
Quaternary
geology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y
分类号
P931.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新构造区划与铁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国和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1,共8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课题(K2018G015)。
文摘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最重要的巨型断裂带,苏鲁段是该断裂带中活动性最强和可能发生强震的区段,对区域内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和重大工程选址具有严重影响,系统研究该断裂带分段分区特征及铁路选线控制因素,提出活动构造带铁路选线原则、方法及工程应对措施,对指导铁路勘察选线工作,确保铁路建设和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铁路勘测中遥感影像判释、野外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资料,论述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区域构造格架、主干断裂特征及活动性、断裂带分段、新断陷盆地分布及构造稳定性分区特征,依据铁路工程地质选线要求和郯庐断裂带苏鲁段的具体特点,选取断裂活动性、地震危险性、构造稳定性和场地条件等为控制因素,提出了铁路穿越活动断裂带的工程地质选线原则,可为今后活动断裂带铁路选线设计及运营维护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活动断裂分段
新构造区划
铁路选线
控制因素
选线原则
Keywords
Tanlu
Fault
Zone
active
fault
neotectonic
division
railway
route
selec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route
selection
principle
分类号
U212.2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12.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90
3
作者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胡博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3CB214604)资助
文摘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解释、野外构造测量和构造-地貌分析,综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牛代伸展断陷历史,初步论证了盆地周边地区新构造时期的下限为8~9Ma,并将新构造时期划分为3个构造-地貌演化阶段:(1)新构造前奏阶段(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以鄂尔多斯红粘土盆地的发育和山西地堑系的形成为标志,整个地区处于走滑伸展心力环境;(2)新构造主变动阶段(上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经历了多幕次构造变动事件,主要表现为沿西南缘弧形构造带的幕式挤压、周缘地堑盆地的持续伸展、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晋陕黄河峡谷段侵蚀盆地的形成和河流高阶地发育;(3)最新构造变动阶段(中晚更新世以来),以周缘地带的走滑挤压和走滑伸展变形为主要特征,盆地内部差异性隆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新构造时期断裂运动方式主要有伸展、走滑和挤压逆冲活动,鄂尔多斯地块本身发生绕直立轴旋转,并为周缘地带地壳伸展变形所调节。鄂尔多斯地区新构造阶段性演化与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快速向北扩展和高原物质向东构造挤出作用存在密切的动力学联系。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新构造
构造地貌
新构造阶段划分
Keywords
Ordos
Basin
neotectonic
s
morpho-tectonics
neotectonic
stage
division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代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貌分异与黄河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24
4
作者
袁宝印
汤国安
周力平
郝青振
李发源
陆中臣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930531)资助
文摘
黄土高原面积广大,不同区域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有很大差别,根据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与沉积过程的差异,将黄土高原划分为鄂尔多斯稳定地块、陇西地区和汾渭新生代裂谷3个新生代构造运动分区。新生代构造运动控制黄土高原新生代沉积与侵蚀过程,从而产生明显地貌分异,并可划为3个一级地貌分区:1)鄂尔多斯黄土地貌区。第四纪黄土覆盖在新近纪红土梁、峁及红土盆地等古地形之上,后被侵蚀,形成复杂多变的黄土地貌景观;2)陇西黄土地貌区。主体为新近纪红土地貌,上覆少许第四纪黄土,实际为红土地貌区;3)汾渭裂谷黄土地貌区。裂谷盆地的地貌主体为河流两侧的阶地和台地,其上堆积第四纪黄土,形成不同时期的黄土台塬。鄂尔多斯周边新生代裂谷的出现控制了黄河的发育。新近纪末银呼裂谷与汾渭裂谷进入快速发展期,吕梁山相应隆起;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也轻微抬升,使古黄河初步形成并流经晋陕峡谷一带,进入三门湖并东流入海。第四纪时期早期,黄河曾长期处于河湖并存期,中更新世末,黄河溯源侵蚀使湖泊消失,并呈现目前的黄河地貌景观。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新构造运动分区
黄土地貌分区
黄河发育史
Keywords
Loess
Plateau,
neotectonic
regional
division
,
reginal
division
of
loess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Yellow
River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931.6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北山地的次生层状地貌与新构造分区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新构造区划与铁路选线研究
李国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胡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生代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貌分异与黄河形成的控制作用
袁宝印
汤国安
周力平
郝青振
李发源
陆中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