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南缘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第四纪 构造应力场 TM遥感影像 弥散型变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被引量:34
2
作者 马润勇 朱浩平 +1 位作者 张道法 潘爱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00-408,共9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断裂 新构造活动 现代活动性
下载PDF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杰 牛嘉玉 +5 位作者 吕悦军 吴小洲 周本刚 张进 计凤桔 陈国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8-505,共8页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穿过渤海的部分,在古近纪对渤海湾盆地构造的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仍相当强烈。根据获得的部分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营口—潍...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穿过渤海的部分,在古近纪对渤海湾盆地构造的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仍相当强烈。根据获得的部分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其先存的古近系断裂复活,在上覆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及第四系中形成断裂和褶曲,新构造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营口—潍坊断裂带沿线新构造发育具继承性和新生性,断裂带新构造变形和新构造活动具有分段性。分析了各段的构造特点和活动性质,并将新构造期分出6个主要的构造活动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营口—潍坊断裂带 新构造 新构造活动 新生断裂带 构造活动幕
下载PDF
伊犁盆地南部新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勇 陈正乐 +4 位作者 刘健 郑恩玖 王成 李胜祥 韩效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94,共9页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研究在该区铀矿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新构造基本特征的描述、擦痕和节理的统计分析、构造产物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手段研究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其对铀矿形成和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研究在该区铀矿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新构造基本特征的描述、擦痕和节理的统计分析、构造产物的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等手段研究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其对铀矿形成和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是区域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将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分为五期始新世晚期-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末期-早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更新世至今。新构造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并控制了伊犁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展布,尤以东西向断裂对铀矿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与新构造作用东强西弱相对应,西部的成矿条件比东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新构造 运动期次 ESR年龄
下载PDF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17
5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3 位作者 张培震 刘小凤 才树华 刘小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4,共4页
关键词 庄浪河断裂带 构造变形 断裂扩展褶皱 地震活动 兰州市 新生代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0,共8页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活动,底辟带的发育与分布,泥火山和地震等。新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演化、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底辟构造带发育以及它们的雁行排列特征,同时还控制了盆地油气的成藏和分布。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强超压盆地,新构造时期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其控制的多期底辟活动不但形成超压体系(包括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通道,同时决定了莺歌海超压盆地油气田的快速幕式充注成藏规律。成熟的烃类以溶解状态储存在超压体系中,当超压体系孔隙流体压力大于封闭盖层破坏压力时封闭盖层就产生水压破裂,超压体系便沿着活动断裂和底辟带等通道发生喷溢活动,油气向上或侧向往过渡带和常压带运移聚集成藏,随着压力的下降,断裂重新闭合形成新的封闭层。这一喷溢过程以幕式活动形式周而复始,在超压盆地的过渡带和常压带中形成大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超压体系 幕式喷溢活动 底辟构造带 油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海峰 马保起 刘光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主要由松柏—何家坝—犁坪断裂东段、石鸡坝—观音坝断裂和石坊—临江断裂组成。运用地貌学原理和卫片判读,描述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倾滑,...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主要由松柏—何家坝—犁坪断裂东段、石鸡坝—观音坝断裂和石坊—临江断裂组成。运用地貌学原理和卫片判读,描述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倾滑,水平活动规模较大;(2)石坊—临江断裂为两个明显的线性构造线,沿山脊横贯近东西向,线性构造线两侧冲沟及山脊被错,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点。在分析该断裂带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震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列式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左旋倾滑 卫片
下载PDF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3 位作者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76-983,共8页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新构造活动 逆冲 反向牵引褶皱 榆木山北缘断裂 甘肃
下载PDF
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7-382,共6页
广泛分布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的飞来峰群构成规模巨大的飞来峰体系,其平面展布和构造线方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一致,但构造倒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相反。其明显构造特征表明为滑覆作用形成,并且与龙门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喜马... 广泛分布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的飞来峰群构成规模巨大的飞来峰体系,其平面展布和构造线方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一致,但构造倒向与龙门山推覆构造相反。其明显构造特征表明为滑覆作用形成,并且与龙门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龙门山收缩变形的继续发展对飞来峰产生叠加变形,中央断裂可截覆飞来峰,反映了龙门山构造带具有很强的新构造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飞来峰 滑覆构造 新构造活动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特征及其新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洁 王少军 梁明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46,共9页
基于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水系网络和流域盆地,计算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以分析区内流域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HI值从沿海向内陆呈条带状逐渐递减,与本区NW向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基于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水系网络和流域盆地,计算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以分析区内流域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HI值从沿海向内陆呈条带状逐渐递减,与本区NW向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小震活动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也可能是区内向内陆地区方向受到台湾岛动力触角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同时南海盆地打开的裂谷扩张和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过程的博弈结果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流域地貌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新构造活动 福建沿海地区
下载PDF
藏西北黑石北湖一带新近纪火山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权 杨五宝 +3 位作者 张振福 杨月生 武俊高 董挨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6,共7页
青藏高原西北部黑石北湖一带发育的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岩具有由早到晚从基性到中性连续演化的特征,3期火山活动期次分明,以中心式喷发为主,K-Ar年龄分别为9.23Ma、3.19Ma和3Ma。该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组成特征与藏北其... 青藏高原西北部黑石北湖一带发育的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岩具有由早到晚从基性到中性连续演化的特征,3期火山活动期次分明,以中心式喷发为主,K-Ar年龄分别为9.23Ma、3.19Ma和3Ma。该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组成特征与藏北其他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基本相近。火山活动为新构造活动的响应,受控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产生的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北 黑石北湖 橄榄安粗质火山岩 新构造活动 走滑断裂
下载PDF
南黄海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方辉 张志珣 +1 位作者 李三忠 张训华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1期8-10,共3页
定义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概念;提出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阐明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机理,即受滨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是在老构造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描述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裂活动 地震活动 海岸带升降 南黄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松南凹陷新生代重要构造幕及表现形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俊峰 孙志鹏 朱继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1-288,共8页
松南凹陷是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凹陷,是研究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成藏规律的典型凹陷。在对该凹陷主干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其构造沉积形式,并把松南凹陷演化划分为4个重要幕即始新世—早渐新世早期整体断陷... 松南凹陷是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凹陷,是研究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成藏规律的典型凹陷。在对该凹陷主干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其构造沉积形式,并把松南凹陷演化划分为4个重要幕即始新世—早渐新世早期整体断陷幕、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局部断陷幕、晚渐新世晚期—中新世统一坳陷幕和中新世中期—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幕,阐述了各个演化幕的基本特点和重点构造沉积现象的成因,认为:自第二构造幕开始,除了F2断裂带,凹陷的其他基底断层基本停止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向凹陷方向倾斜的新断裂体系;区域坳陷期自T61沉积就开始,甚至更早;而上新世和第四纪并不是趋于沉寂,新构造运动主宰了凹陷的演化形式。最后分析了各构造幕构造运动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松南凹陷 构造幕 新构造运动
原文传递
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工程区活动构造研究及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方敏 蒋溥 +5 位作者 李建华 叶文华 殷秀华 汪一鹏 曹忠权 申旭辉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5-90,共6页
北东向的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斜穿整个锦屏水电站工程区。在它的东南和西北分别有北北西走向的羊坪子-纸厂沟断层组和北西走向的前波、高牛场等断层。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的马山头-周家坪断层组、瓦科断层组和北西向前... 北东向的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斜穿整个锦屏水电站工程区。在它的东南和西北分别有北北西走向的羊坪子-纸厂沟断层组和北西走向的前波、高牛场等断层。锦屏山-小金河断裂带的马山头-周家坪断层组、瓦科断层组和北西向前波断层等晚第四纪继续活动,但活动强度很弱。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以整体抬升为主,兼水平滑移和旋转运动。历史至今,工程区地震活动微弱,是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区 断裂活动 地震活动 地壳稳定性 活动构造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侯方辉 张志珣 +5 位作者 张训华 李三忠 温珍河 李日辉 郭兴伟 李达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共6页
根据最新单道地震剖面及解释成果,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新构造期差异升降运动明显,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沉降中心自西向东迁移;研究区活动断裂以NE—NNE和近EW向为主,新构造期的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变新;... 根据最新单道地震剖面及解释成果,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新构造期差异升降运动明显,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沉降中心自西向东迁移;研究区活动断裂以NE—NNE和近EW向为主,新构造期的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研究区新构造期岩浆活动频繁,多沿断裂分布,大致可划分为3期,平面上自西向东逐渐变新,且侵入活动逐渐减弱,喷发活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升降运动 断裂活动 岩浆活动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长江下游芜湖地区新构造运动基本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楚全芝 唐方头 +3 位作者 邓志辉 周斌 祖金华 陈梅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芜湖地区以长江为界,西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区,冲沟多为宽平的"U"型谷。长江沿岸Ⅰ、Ⅱ级河流阶地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见有侵蚀阶地。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新近纪以来,出现... 芜湖地区以长江为界,西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区,冲沟多为宽平的"U"型谷。长江沿岸Ⅰ、Ⅱ级河流阶地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见有侵蚀阶地。新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新近纪以来,出现2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第1次发生在上新世和第四纪之间,表现形式为洞穴流水沉积间断,溶洞普遍抬升。第2次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之间,表现形式为构造隆升,持续时间约340ka。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升降差异活动为主,断裂活动和褶皱作用不明显。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继承性、差异性和间歇性。早期活动以继承性为主,晚期活动差异性表现比较突出;而间歇性运动基本上贯穿整个新构造时期。根据地质地貌、断裂活动和测年数据,该区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在上新世末期至第四纪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地区 新构造运动 沉积间断 断裂活动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新构造活动及其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忠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物探、钻探、槽探及区域地质等资料显示,北京平原区的新构造活动比较强烈,且引发了地震、地裂缝以及地表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农田、公路以及建筑物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应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中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北京平原区 新构造活动 不良地质现象
下载PDF
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和平 黄玉昆 +2 位作者 王建华 梁致荣 王俊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40-51,共12页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时期 断裂活动 构造差异性 四会—吴川断裂带 粤西
下载PDF
从新构造观点试论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玉昆 夏法 陈家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76-83,共8页
处于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深圳活动断裂带,新构造时期,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块的差异升降幅度和速率,水热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所反映出的地壳活动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具备产生大震的构造背景。深圳市建于深圳断裂带上,这里经过长期侵... 处于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深圳活动断裂带,新构造时期,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块的差异升降幅度和速率,水热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所反映出的地壳活动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具备产生大震的构造背景。深圳市建于深圳断裂带上,这里经过长期侵蚀,多已成为平原或谷地。是工程建设的良好场址。但基底破碎,增加了建设的投资和工程量;为确保城市的安全,仍应对深圳断裂带不同地段的近期活动性进行切实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时期 断块差异运动 地形变测量 构造活动性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新构造活动及其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忠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及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基础上,结合物探、钻探、槽探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北京平原区的新构造活动及其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北京平原区 新构造活动 不良地质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