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2
|
|
2
|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
马润勇
朱浩平
张道法
潘爱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09 |
34
|
|
3
|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
徐杰
牛嘉玉
吕悦军
吴小洲
周本刚
张进
计凤桔
陈国光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
4
|
伊犁盆地南部新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
王勇
陈正乐
刘健
郑恩玖
王成
李胜祥
韩效忠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5
|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
袁道阳
刘百篪
张培震
刘小凤
才树华
刘小龙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6
|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7
|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
卢海峰
马保起
刘光勋
|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8
|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
陈柏林
王春宇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9
|
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 |
吴山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0
|
福建沿海地区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特征及其新构造指示意义 |
张洁
王少军
梁明剑
|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1
|
藏西北黑石北湖一带新近纪火山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
王权
杨五宝
张振福
杨月生
武俊高
董挨管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2
|
南黄海新构造运动 |
侯方辉
张志珣
李三忠
张训华
|
《海洋地质动态》
|
2005 |
7
|
|
13
|
琼东南盆地松南凹陷新生代重要构造幕及表现形式 |
于俊峰
孙志鹏
朱继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4
|
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工程区活动构造研究及地壳稳定性评价 |
宋方敏
蒋溥
李建华
叶文华
殷秀华
汪一鹏
曹忠权
申旭辉
|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
1998 |
5
|
|
15
|
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 |
侯方辉
张志珣
张训华
李三忠
温珍河
李日辉
郭兴伟
李达
|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6
|
长江下游芜湖地区新构造运动基本特点 |
楚全芝
唐方头
邓志辉
周斌
祖金华
陈梅花
|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
2008 |
4
|
|
17
|
北京平原区新构造活动及其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
赵忠海
|
《资源环境与工程》
|
2009 |
5
|
|
18
|
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 |
邹和平
黄玉昆
王建华
梁致荣
王俊成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2 |
4
|
|
19
|
从新构造观点试论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 |
黄玉昆
夏法
陈家杰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2 |
4
|
|
20
|
北京平原区新构造活动及其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
赵忠海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