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7
1
作者 叶高波 刘宇 +1 位作者 杨琳 黄绍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对2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病史采集,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占35%;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占45%;新生儿期惊厥患儿有孕产高危因素者7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例,影像学异常者10例,脑电图异常者14例;对2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长期随访,12例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12例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患儿发作减少<50%,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可能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影像学异常及脑电监测结果异常对预后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新生儿惊厥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新生儿惊厥可继发癫痫及发育落后,且通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应作出早期判断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临床特点 预后 分析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发作性事件监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丽 肖翠萍 江军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发作性事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有惊厥发作风险并进行过床旁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13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脑电图背景活动、...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发作性事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有惊厥发作风险并进行过床旁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13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脑电图背景活动、电临床发作及电发作,并电话随访6~12个月了解患儿的治疗及预后。结果136例患儿均通过脑电图有效监测,无1例发生意外,脑电信号清晰稳定。其中正常脑电图53例;轻、中、重度异常脑电图分别为49例、26例和8例。脑电图异常的严重程度与神经发育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χ^(2)=13.8,P=0.003),癫痫性发作与神经发育的不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χ^(2)=0.206,P=0.65),新生儿惊厥与继发性癫痫有明显相关性(χ^(2)=12.2,P=0.000)。结论利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能更好地提高对新生儿发作性事件的诊治能力,同时对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新生儿惊厥 长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光耀 陆立东 +3 位作者 童晓 李成万 姜东林 唐国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频发(>3次)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 目的:探讨影响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频发(>3次)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检验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1例BICE的临床资料,根据惊厥发作次数分为惊厥频发组(>3次)和对照组(≤3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惊厥频发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BICE患儿91例,其中惊厥频发组29例,对照组62例,惊厥频发组患儿的CD4^(+)和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轮状病毒阳性率、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CD4^(+)T细胞含量、IL-10和TNF-α水平等是影响BICE患儿惊厥频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这4种变量纳入并成功构建列线图。AUC、C-index、校准曲线及DCA分析表明列线图预测效能良好,实际观测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依据轮状病毒、CD4^(+)T细胞含量、IL-10和TNF-α水平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准确地预测BICE患儿惊厥频发,能为临床上惊厥的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新生儿惊厥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艳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家属焦虑情绪、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呼吸、意识、体温、惊厥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预警机制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惊厥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亦男 赵小玮 +1 位作者 孙桂芳 赵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7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惊厥50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治愈3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84%。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 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惊厥50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治愈3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84%。死亡2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 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可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临床 抢救治疗
下载PDF
病因不明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荆竹山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4期3317-3319,共3页
目的探讨病因不明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总结12例病因不明的新生儿惊厥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儿均为足月儿,男7例,女5例;惊厥发作以微小型发作为主;2例住院期动态脑电图示间断低电压改变,10例正常;12例均复... 目的探讨病因不明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总结12例病因不明的新生儿惊厥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患儿均为足月儿,男7例,女5例;惊厥发作以微小型发作为主;2例住院期动态脑电图示间断低电压改变,10例正常;12例均复查动态脑电图,3例出现爆发棘慢波,9例正常;12例住院期颅部MRI均正常,4例复查颅部MRI未见异常;3例随访中诊断为癫痫,其中1例合并发育迟缓,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为甲基丙二酸血症;6例出院后未再抽搐,3例出院10周内未特殊治疗抽搐停止,目前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病因不明新生儿惊厥的潜在原因可能为癫痫、某种遗传代谢病或良性特发性新生儿惊厥等,应加强随访,追踪观察,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病因不明 临床特征 随访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晓翔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7期70-71,84,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与出生日龄、发作类型、原发病因的关系,为早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后1周内惊厥者95例,占79.17%;发病原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首,其次...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与出生日龄、发作类型、原发病因的关系,为早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后1周内惊厥者95例,占79.17%;发病原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首,其次为颅内出血(ICH),再为代谢性疾病。惊厥发作类型:微小型69例,多灶阵挛型33例,局灶阵挛型10例,强直型5例,肌阵挛型3例;以微小型为最多见,肌阵挛型最少。结论①生后1周内新生儿惊厥发生率远高于1周后,与早期新生儿神经系统易受损害有密切关系;②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常被临床忽视;③惊厥以微小型发作和多灶阵挛型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惊厥 微小型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春艳 马巧梅 +1 位作者 师娟娟 刘峥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3224-3226,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期未合并脑损伤的4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均行aEEG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EEG监测情...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期未合并脑损伤的4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均行aEEG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EEG监测情况,包括背景活动情况、睡眠觉醒周期(SWC)分布、背景波下边界振幅以及aEEG分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背景活动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0.00%和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均为成熟的SWC,观察组不成熟SWC及无SWC的发生率分别为70.00%和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下边界振幅为(3.76±1.02)u 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6±2.44)u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EEG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5.00%和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惊厥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可出现背景活动、SWC、下边界振幅等的异常改变,有助于新生儿惊厥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脑电图 振幅整合脑电图 神经系统 诊断
下载PDF
利多卡因治疗早产儿惊厥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丽梅 黄志 +1 位作者 李云送 吴文杰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3167-3169,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惊厥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早产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持续静脉泵入利多卡因的用药剂量、疗程及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经苯巴比妥、咪达唑仑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加用利多卡因2 mg/kg负荷量,3 mg... 目的探讨早产儿惊厥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早产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持续静脉泵入利多卡因的用药剂量、疗程及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经苯巴比妥、咪达唑仑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加用利多卡因2 mg/kg负荷量,3 mg·kg^(-1)·h^(-1)持续静脉滴注,并根据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逐步减量,用药总时长36 h,惊厥控制效果良好,监测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可能是常规抗惊厥治疗无效早产儿惊厥的用药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惊厥 利多卡因 诊断 治疗结果 病例报道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癫痫性惊厥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欧树婵 陈艳玲 +3 位作者 王义烔 陈燕梅 车翠微 李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8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时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癫痫性惊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视频脑电图监控并应用苯巴比妥钠治疗的42例癫痫性惊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配合...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时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癫痫性惊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视频脑电图监控并应用苯巴比妥钠治疗的42例癫痫性惊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配合性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监测效果、苯巴比妥钠应用剂量与次数、癫痫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监测效果好于对照组(P <0. 05);癫痫性惊厥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儿苯巴比妥钠应用剂量与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视频脑电图对新生儿癫痫性惊厥应用苯巴比妥治疗中的监控护理中效果较好,值得在本类患儿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新生儿癫痫性惊厥 苯巴比妥钠 治疗剂量 监控护
下载PDF
高热惊厥前馈控制对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前馈控制的实施方法及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C组和C+G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高热惊厥前馈控制护理。统计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情...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前馈控制的实施方法及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C组和C+G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高热惊厥前馈控制护理。统计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情况,检测患儿血清指标(PaO_(2)、PaCO_(2)、P/F)和血清神经功能指标(NSE、S-100β蛋白)。结果:C+G组患儿高热惊厥发生率、复发率依次为5%、0,均低于C组的15%、50%(P<0.05);且C+G组患儿高热惊厥持续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C组(P<0.05)。护理后,C+G组患儿PaO_(2)、P/F均高于C组(P<0.05),PaCO_(2)低于C组(P<0.05),C+G组患儿血清NSE、S-100β蛋白均低于C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通过高热惊厥前馈控制干预能有效降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减轻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肺炎 高热惊厥 血气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一个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峰 宋菲菲 +1 位作者 柯欢 程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家系的临床特点,鉴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20年2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一个BFNC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DNA,进行全外...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家系的临床特点,鉴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20年2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一个BFNC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法对每个家系成员的目标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该BFNC家系共9名成员,有4例受累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起病年龄均在新生儿期,4~6月内惊厥发作停止,1例在1~2岁内复发1次。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先证者KCNQ2基因第5外显子c.810G>A(p.W270X)杂合无义突变,该突变国内外文献均无报道。经Sanger测序验证,患儿哥哥、母亲及外公均携带该变异,该变异在该家庭中与疾病共分离。结论家系受累者均在新生儿期发病,预后良好,符合BFNC临床发病特点。KCNQ2基因无义突变C.810G>A(p.W270X)是该家系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此发现拓宽了导致BFNC的KCNQ2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KCNQ2基因 ~无义突变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KCNQ2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燕 唐北沙 +4 位作者 张爱梅 曹秋惠 孟桂莲 江泓 沈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 对一个中国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理。 方法 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疾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 目的 对一个中国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理。 方法 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疾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 DNA直接测序 ,并用 PCR-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对先证者、家系内 16人及家系外 72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 KCNQ2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连锁分析提示该家系与 KCNQ2基因连锁 ,并排除与 KCNQ3基因连锁。 PCR- DNA直接测序在先证者发现 KCNQ2基因突变 1931del G,PCR- SSCP发现家系内其他患者均出现与先证者相同的异常 SSCP条带 ,而 72名正常人未出现此异常条带。 结论  KCNQ2基因突变是中国人 BFNC的发病原因之一 ,1931del G是国内外未曾报道过的新突变 ,连锁分析结合基因突变分析可对BFNC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家族性惊厥 KCNQ2 基因突变 新生儿 发病机理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燕 唐北沙 +2 位作者 江泓 曹贵方 沈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个BFNC家系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家系共20例患者 ,遗传方式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于出生后2~10d发病 ,表现为部分性或全身性... 目的探讨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个BFNC家系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家系共20例患者 ,遗传方式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于出生后2~10d发病 ,表现为部分性或全身性惊厥发作 ,1例有发作后嗜睡 ;无论治疗与否 ,惊厥发作于18d~18个月完全消失 ,智能发育正常 ;1例发作后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波幅降低 ,1例发作时可见癫波发放 ,2例发作间期正常 ;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 ;5例行抗癫治疗 ,均有较好疗效。结论BFN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癫综合征 ,具有遗传异质性 ,临床特点为新生儿期出现的、可自行消失的、预后良好的惊厥发作 ,可有发作后嗜睡 ,血生化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 ,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对抗癫药物反应较好。诊断主要依靠家族史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BFNC 遗传学 遗传学 癫瘌 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回顾性分析(附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廉文 朱晓东 +3 位作者 葛欣 吴洁 邵新华 王治平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与围产期的关系,以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尽可能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我院儿内科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惊厥68例,对引起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类型、...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与围产期的关系,以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尽可能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我院儿内科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惊厥68例,对引起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类型、惊厥发生的时间分布以、新生儿惊厥的转归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其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8例新生儿惊厥中感染组13例,非感染组50例,原因不明组5例,其中以颅内出血1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低钙血症10例,分列前三位,而以往占首位的颅内感染则退居第四。结论 新生儿惊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临床以围产期因素多见,同时,新儿生惊厥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并对不成熟的脑造成损伤,因而及早明确新生儿惊厥的原因和其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脑性瘫痪发生率、智力发育迟缓发生率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惊厥 临床分析 围产期 原因
下载PDF
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的效果
16
作者 杨一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5期15-16,19,共3页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HIE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药物...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HIE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HIE惊厥患儿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和惊厥停止时间,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苯巴比妥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下载PDF
新生儿惊厥96例急救分析
17
作者 魏建和 肖佩霞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 :探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 ,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最近 6年 96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新生儿惊厥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 5例 ( 46 .87% ) ,其次是颅内出血... 目的 :探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 ,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最近 6年 96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新生儿惊厥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 5例 ( 46 .87% ) ,其次是颅内出血 18例 ( 18.75 % ) ,低钙惊厥12例 ( 12 .5 % ) ,此三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 78%以上。结论 :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 ,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是快速止惊 ,纠正缺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急救措施 临床资料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损害
下载PDF
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晏长红 江英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34例 ,对照组 34例 ,治疗组加用利多卡因 ,每日 6mg/ (kg·d) ,分 3次加入 5 %葡萄糖 10ml静滴 ,持续 1h ,连用 5~ 7... 目的 为探讨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采用 6 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34例 ,对照组 34例 ,治疗组加用利多卡因 ,每日 6mg/ (kg·d) ,分 3次加入 5 %葡萄糖 10ml静滴 ,持续 1h ,连用 5~ 7d。对照组用苯巴比妥。两组同时监测血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9.4 % ,对照组总有效率4 7.1% (P <0 .0 1〉。治疗组临床症状迅速好转 ,止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0 1)。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下降 ,同时血气恢复正常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新生儿惊厥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新生儿惊厥 血气分析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首剂联合应用安定针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崔婷婷 《健康之路》 2017年第5期13-13,共1页
目的:探讨首剂联合应用安定针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疗效。方法:以我院120例新生儿惊厥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首剂用药为安定针联合苯巴比妥,对照组首剂用药为安定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目的:探讨首剂联合应用安定针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疗效。方法:以我院120例新生儿惊厥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首剂用药为安定针联合苯巴比妥,对照组首剂用药为安定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惊厥症状控制时间(10.8±2.6)min,对照组惊厥症状控制时间(15.2±3.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10%,对照组复发率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剂联合应用安定针和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惊厥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针 苯巴比妥 新生儿惊厥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