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新感觉派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文凡 闫雪莹 《日本学论坛》 2006年第2期24-31,共8页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他们较多从文体和创作技法上吸收;第二次是80年代贾平凹、莫言和余华等人的创作,巧妙汲取日本新感觉派的风韵,化入到作品肌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论争 中国文学 影响
下载PDF
上海的忧郁:城市诗学与时代症候——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4-191,共8页
忧郁是现代性与城市诗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制造了中国现代知识人"苦难与爱的悖论",也沉淀为"丰富的痛苦"。作为悖论的投射,新感觉派展现出"革命"与"摩登"的同流异趋,其面向"内在"与... 忧郁是现代性与城市诗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制造了中国现代知识人"苦难与爱的悖论",也沉淀为"丰富的痛苦"。作为悖论的投射,新感觉派展现出"革命"与"摩登"的同流异趋,其面向"内在"与"当下"的书写,开启了救亡与启蒙之外的感性革命道路。相比新感觉派的现代性书写,当代上海的城市书写进一步刻画出"现代性美学"终结时代的凝滞面貌。与"欣快狐步舞"不同,这是后现代城市诗学成熟时期的"忧郁巴洛克",是知识分子人格化忧郁的写照。从新感觉派到王宏图,巴洛克诗学不仅深陷现代派"词语的游戏""感觉的色拉",更有"形而上的绝望",从形而下的身体快感到形而上思想的忧郁,艺术成为掩饰深渊之恐怖的最佳事物,这也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城市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诗学 时代症候 忧郁 新感觉派 王宏图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电影蒙太奇抒写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迎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73,共9页
中国新感觉派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有意识地借鉴了电影技巧,将电影的蒙太奇融入小说创作中,运用"跳切"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以及色彩的蒙太奇的技法处理镜头的织接和段落的转换... 中国新感觉派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有意识地借鉴了电影技巧,将电影的蒙太奇融入小说创作中,运用"跳切"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以及色彩的蒙太奇的技法处理镜头的织接和段落的转换,从而改变了小说家抒写生活、描摹世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影像抒写 蒙太奇
下载PDF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文学理论与实绩——以家庭题材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天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 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以家庭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与戏剧,构成了脍炙人口的"病妻系列"文学。其中,《春天乘着马车来》与《花园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是横光利一后期创作中将传统文学题材与新感觉派的写作方式加以融合的两部作品。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日本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从文体到内容都成为了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焦点。横光的家庭题材小说,既使用了崭新的修辞手法,又将新感觉文学理论贯穿始终。同时,通过对外部场景的铺述,形象地展现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以创建新感觉派文学为开端,在近3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横光利一始终践行着他所追求的文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光利一 新感觉文学 文艺理论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的“左翼”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学史对于新感觉派同人的表述,以其创作的"现代"质为制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历史现场的"真相"。新感觉派同人面对"左翼"时代主潮,出于"文艺自由"之原则不遗余力地追寻着"尖端文学&q... 文学史对于新感觉派同人的表述,以其创作的"现代"质为制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历史现场的"真相"。新感觉派同人面对"左翼"时代主潮,出于"文艺自由"之原则不遗余力地追寻着"尖端文学",其创作中兼具着"左倾"现实主义因子与"感觉化"现代主义因子。就其"左翼"倾向的"起落"亦不是单个文学史意义上的"图景",更是时代主流由启蒙式"个人话语"向革命式"集体话语"过渡背后,文人群体所经历的精神走向与文学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同人 左翼话语 文艺自由 历史现场
下载PDF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6
作者 胡环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近来,随着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逐渐被重新出版发行,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予以评析,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现代派 形式主义
下载PDF
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游荡者”形象之比较
7
作者 于心怡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54-59,共6页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文学的变迁。当现代性流入城市,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作家贡献出展现都市的文本,呈现出"游荡者"的人物群像。东西方的游荡者都是都市的观察者,有类似的游荡身份,身处发展水平相当的游荡空间,并感受同样短暂而...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文学的变迁。当现代性流入城市,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作家贡献出展现都市的文本,呈现出"游荡者"的人物群像。东西方的游荡者都是都市的观察者,有类似的游荡身份,身处发展水平相当的游荡空间,并感受同样短暂而强烈的瞬间感受。但面对都市,东西方游荡者的反应又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都市空间给予游荡者不同的私人感受,往纵深追溯,更是起源于上海与巴黎截然不同的发展进程与现代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波德莱尔 新感觉派 巴黎 上海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空间环境描写的直观意蕴
8
作者 覃勇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9-91,共3页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关键词 还原现象学 新感觉派 环境 直观 意蕴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传统价值观念
9
作者 王卫平 范译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1-36,42,共7页
新感觉派小说历来以"现代派"、"洋派"著称,它们所构建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背离的现代文化场域。但细读文本便可以发现,新感觉派作品在内质上无法割断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联系。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作品的浮表尽... 新感觉派小说历来以"现代派"、"洋派"著称,它们所构建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背离的现代文化场域。但细读文本便可以发现,新感觉派作品在内质上无法割断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联系。在新感觉派作家笔下,作品的浮表尽管被五光十色的现代都市光影所笼罩,然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依然蕴藏在作品的各个角落。因此,本文力图从新感觉派作品中的恋土思绪、家庭观念与男权意识三方面,探讨蕴藏在新感觉派作品中的传统价值观念。而这也正是以往研究所遮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价值 恋土思绪 家庭观念 男权意识
下载PDF
简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边缘人”形象
10
作者 邢海蓉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3-47,共5页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边缘人,推究其形成,从地理空间和社会学意义上分为游走于都市与乡村的都市异乡人、身份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群众两大类,最终都指向了文化意义上的边缘化。“都市边缘人”的书写与时代发展、新感觉派作家的自身体验、...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边缘人,推究其形成,从地理空间和社会学意义上分为游走于都市与乡村的都市异乡人、身份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群众两大类,最终都指向了文化意义上的边缘化。“都市边缘人”的书写与时代发展、新感觉派作家的自身体验、普罗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市边缘人见证了乡村与都市文明的碰撞,揭露了繁华都市背后的辛酸,展现了商品社会中人的“物化”。但新感觉派作家对都市边缘人的刻画多浮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书写 都市边缘人
下载PDF
论唯美主义思潮中的中国新感觉派
11
作者 齐钢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5期191-194,共4页
中国新感觉派产生于唯美主义盛行的上海文坛,必然和唯美主义发生了联系。感官刺激与声色享乐的唯美主义,在人生观、文艺观以及偏重艺术形式上都影响了新感觉派。而这些影响又和文学作品的消费性有关,是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学的商业背景下... 中国新感觉派产生于唯美主义盛行的上海文坛,必然和唯美主义发生了联系。感官刺激与声色享乐的唯美主义,在人生观、文艺观以及偏重艺术形式上都影响了新感觉派。而这些影响又和文学作品的消费性有关,是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学的商业背景下的主动选择;此外新感觉派又大力吸收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技巧,在增强了文学的商品性之时也丰富发展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唯美主义 商品化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抗拒死亡焦虑的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爱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57-61,共5页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在体验死亡恐惧、生命悲怆的同时,试图以创作来否定死亡、抗拒死亡,甚至超越死亡。他们的作品出现大量的对性爱与死亡间关系的描写,把"性"作为对死亡恐惧的一种移情。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战争文化语境下个体存...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在体验死亡恐惧、生命悲怆的同时,试图以创作来否定死亡、抗拒死亡,甚至超越死亡。他们的作品出现大量的对性爱与死亡间关系的描写,把"性"作为对死亡恐惧的一种移情。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战争文化语境下个体存在遭遇的深重的精神危机。其创作从五四时代的宏大叙事中解放出来,重新发掘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对日常生活的沉湎来消解死亡焦虑,将死亡意识隐匿于琐屑的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死亡焦虑 张爱玲 新感觉派
下载PDF
解读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艺术
13
作者 李建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2-98,共7页
崛起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 ,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 ,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从叙事入手 ,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 崛起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 ,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文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 ,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文从叙事入手 ,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 ,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叙事角度 叙事时空 叙事结构
下载PDF
“震惊”的颠覆:新感觉派的“性感尤物”与城市空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心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1-176,共6页
本文从新感觉派作家笔下充满都市活力的“性感尤物”入手,对其都市感受进行了描述。新感觉派在“性感尤物”身上发现了不受主体的主观欲望控制的物质力量的“震惊”效应,而这样的文学形象的出现脱离了当时上海的具体环境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从新感觉派作家笔下充满都市活力的“性感尤物”入手,对其都市感受进行了描述。新感觉派在“性感尤物”身上发现了不受主体的主观欲望控制的物质力量的“震惊”效应,而这样的文学形象的出现脱离了当时上海的具体环境是不可想象的,她们的反叛是对那些想在大都会找到明确、稳定的空间形式的漫游者的报复。在上海,由于浓烈的都市生活自我生成的密度,使其不可能被某种权威话语轻易穿透,新感觉派记录下了自己面对这个变化中的社会时产生的散碎精神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作家 “性感尤物” 文学形象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施蛰存与中国新感觉派的“疏离”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菁 黄德志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疏离"。这点可以从他所受外国作家的影响、作品的内容、自身的古典文学修养等方面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新感觉派 疏离
下载PDF
从新感觉派到新心理主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凤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新感觉派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但是 ,此流派经历了短暂的几年时间 ,便走向解体 ,其中 ,新感觉派的主将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由新感觉派走向了新心理主义。日本新感觉派转向新心理主义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性的。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但是 ,此流派经历了短暂的几年时间 ,便走向解体 ,其中 ,新感觉派的主将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由新感觉派走向了新心理主义。日本新感觉派转向新心理主义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性的。新感觉派与新心理主义都受到西方非理性哲学和西方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在表现对象、思想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虽有相异之处 ,但也有相同的地方 ,因此 ,新感觉派之流向新心理主义是必然的。本文试比较其异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新心理主义 文学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