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全球化的四种哲学观评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邬志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课程全球化是使课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改革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所持的课程变革的哲学基础也大相径庭。概括而言,课程全球化变革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四类,即新全球主义课程观、新自由主义课程观、后... 课程全球化是使课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改革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所持的课程变革的哲学基础也大相径庭。概括而言,课程全球化变革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四类,即新全球主义课程观、新自由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反全球主义课程观。走出课程全球化哲学丛林的唯一选择就是"文化自觉"、"平等对话"和"文化互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全球化 新全球主义 新自由主义 后现代主义 反全球主义
下载PDF
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我国的应对 被引量:9
2
作者 蔡宗模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拐点。当前学界对新全球化有“新阶段说”“中国主导说”“逆全球化说”“有限全球化说”等不同理解,尚缺乏专门研究,局限和分歧较大,导致政府政策和高校决策的偏离和不确定性风险。在全球化谱系中,新... 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拐点。当前学界对新全球化有“新阶段说”“中国主导说”“逆全球化说”“有限全球化说”等不同理解,尚缺乏专门研究,局限和分歧较大,导致政府政策和高校决策的偏离和不确定性风险。在全球化谱系中,新全球化的突出特征是两极对峙、新技术革命和过渡性。相应地,它将给高等教育带来三大方面的影响:人员流动受阻,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新挑战;虚拟大学兴起,传统大学面临生存转型压力;两极分化加剧,东亚国家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上升。在新全球化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应主动作为,化危为机,通过做实高等教育的“双循环”、缩小区域之间的智能鸿沟、探索虚拟大学办学模式等路径,在助推对外开放、服务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的有力竞争者和重要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化 逆全球化 高等教育 虚拟大学 在线教育 “双循环”
下载PDF
政治传播研究的“行省化”:理论反思与路径重构 被引量:7
3
作者 史安斌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2016年全球进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的时代背景下,政治传播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解释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政治传播学的理论演进与发展脉络,以"行省化"视域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全球化&... 2016年全球进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的时代背景下,政治传播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解释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政治传播学的理论演进与发展脉络,以"行省化"视域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全球化"时代理论创新的可能性,寻求超越"西方化-去西方化"二元对立的现实路径,并分析中国政治传播学界在全球范围的"行省化"探索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传播理论 去西方化 行省化 新全球化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文山 《新丝路学刊》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不仅开启了初见成效的全球治理实践新路径,而且正在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知识体系打造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在理念上从“五通”发展到“八通”,形成包括深、浅、硬三个层次互动影响和协调的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不仅开启了初见成效的全球治理实践新路径,而且正在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知识体系打造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在理念上从“五通”发展到“八通”,形成包括深、浅、硬三个层次互动影响和协调的机制,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提供了中层理论设计。“一带一路”与美式全球化及其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不同在于:“一带一路”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印太联盟则是从现实主义出发的零和游戏。有鉴于此,以“一带一路”为平台的中式全球化或新型全球化话语体系亟须人文化,为“一带一路”打好开放、多元和包容、融合与叠加式的人文基础,为在性质上对英美全球化进行创造性、选择性继承的同时,改造和超越英美全球化模式做好思想上和哲学上的准备。“一带一路”工程不仅应该为人类带来福祉,还应该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和发展与壮大做出原创性贡献。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构建实事求是和国际通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型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印太联盟
下载PDF
新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论纲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峰 任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世纪之交,世界正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转变。由于新旧全球化在产业轴心、结构特点、内在张力、控制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时空结构,即处于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在全... 世纪之交,世界正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转变。由于新旧全球化在产业轴心、结构特点、内在张力、控制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时空结构,即处于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后现代氛围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因而既不是传统工业文明意义上的现代化,也不是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文明”意义上的“后现代化”,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在新全球化时代,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因素经常在同一时空中集中展现,因此,21世纪的中国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化 时空结构 新现代化
下载PDF
三次危机,两种失衡,一个世界——次贷危机十周年祭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应凯 虞峥 +1 位作者 崔茂中 戴如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有十年,全球经济是否已经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论文首先简单回顾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三次危机",进而论证了"三次危机"的根源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有十年,全球经济是否已经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论文首先简单回顾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三次危机",进而论证了"三次危机"的根源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种失衡","两种失衡"造成了"一个世界"的福利分配不公平、不可持续;"三次危机"又对"一个世界"的福利分配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了"逆全球化"思潮。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藏福于民";对外以"新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这也是应对"三次危机""两种失衡"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危机 两种失衡 一个世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全球化
下载PDF
新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国家利益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德生 畅会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用历史辩证统一的方法深刻剖析了新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认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进程。 2 0世纪 70 - 80年代 ,其性质、结构和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类进...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用历史辩证统一的方法深刻剖析了新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认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进程。 2 0世纪 70 - 80年代 ,其性质、结构和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类进入了以交往实践为特征的新全球化时代。这一时代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结构。本文并对中国如何面对和适应新全球化时代 ,如何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作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 国家利益 政治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新天下主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文化逻辑
8
作者 郝天聪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9,共7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逐渐进入从“引进”办学经验为主到“引进”与“输出”办学经验并重的发展阶段。然而,致力于“输出”办学经验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却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冲突问题。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方式缺陷...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逐渐进入从“引进”办学经验为主到“引进”与“输出”办学经验并重的发展阶段。然而,致力于“输出”办学经验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却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冲突问题。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方式缺陷在于缺乏真正的“世界”观,导致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冲突扩大化。实际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遵循的是“新天下主义”的文化逻辑,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范畴,旨在追求基于共同利益的国际合作,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 新天下主义
下载PDF
大地构造研究在我国东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蔡乾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 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研究,从槽台观点到板块构造基础理论,应用到东部地区着重研究了陆缘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结构、运动和发展规律。阐明自印支期以来新全球构造阶段地壳深部活动机制,有效地解释了中新生代裂谷,裂陷盆地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构造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直至成藏的控制作用,为油气勘查从陆地到海域发现大批油气田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构造阶段 盆地起源与演化 裂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