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城镇化 被引量:58
1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共11页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建议走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生产 城乡关系 新马 克思主义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空间生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范式述评 被引量:27
2
作者 魏开 许学强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研究热潮。这一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其空间批判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视角、城市与城市化的核心...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研究热潮。这一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其空间批判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视角、城市与城市化的核心内容、超学科的学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生产 城市化
原文传递
收缩城市的形成与规划启示—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5
3
作者 杜志威 李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为特征的收缩城市,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城市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对城市收缩的概念、形成及类型进行解释,在分析资本流动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收缩城市是过... 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为特征的收缩城市,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城市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对城市收缩的概念、形成及类型进行解释,在分析资本流动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收缩城市是过度积累危机的空间表现,而过度积累危机中出现的资本盈余和劳动盈余是导致城市出现收缩的主要动因。同时,根据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的特征,分别从依附关系、制造业转移、郊区化和地方制度响应四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收缩城市的形成机制,进而从规划方向指出收缩城市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资本流动 新马克思主义 启示
下载PDF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勇 杨光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2,共7页
"国家自主性"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流行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提出国家的工具主义性质和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了国家自主性现象。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普朗查斯和密利本德系统地论证和发展了国家自主性理论,认为国家... "国家自主性"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流行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提出国家的工具主义性质和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了国家自主性现象。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普朗查斯和密利本德系统地论证和发展了国家自主性理论,认为国家自主性是一种普遍而非特殊的现象。深受马克斯.韦伯国家观影响的"回归国家学派"进而认为,国家作为一个组织系统,本身就具有自主性。不仅如此,国外社会科学界还发展出"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就这样,"国家自主性"从一个概念演变为一种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马克思 新马克思主义 回归国家学派
原文传递
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 被引量:16
5
作者 贺晓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7,共8页
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过程;而学校生产劳动力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样是一种社会过程。这两种社会过程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用来做个对比,才能深度理解学校教育。对应理论,是鲍尔斯和吉丁斯... 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过程;而学校生产劳动力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样是一种社会过程。这两种社会过程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用来做个对比,才能深度理解学校教育。对应理论,是鲍尔斯和吉丁斯将生产过程的社会关系与教育制度的社会关系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一个用以解释说明学校教育何以如此的理论。这一理论,始终试图论证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对应关系、以及教育改革必须依靠社会制度改革的先行。它第一次展现了社会再生产的学术视角,关注到了潜在课程,也为冲突、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石,对教育理论和研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对应理论 社会再生产 转向 潜在课程
下载PDF
是“补偿性策略”而非“资本”:再议“底层文化资本”概念的局限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1,共11页
本文对“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主张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替代之。以布迪厄和威利斯作为理论假想敌,“底层文化资本”概念在理论逻辑和核心立场上相当飘忽。其对底层文化的承认是高度选择性的、矛盾的,暗... 本文对“底层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主张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替代之。以布迪厄和威利斯作为理论假想敌,“底层文化资本”概念在理论逻辑和核心立场上相当飘忽。其对底层文化的承认是高度选择性的、矛盾的,暗含了将底层文化等级化的风险。其英雄化的个体主义叙事使得它成为了贤能主义意识形态的衍生。结合安·斯威德勒的文化工具箱理论,本文提倡以“底层的补偿性策略”作为替代以规避以上问题。落脚于“策略”,这一表述突出了对能动性的强调;“补偿性”这一定语,又点明了处境不利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限制;两者互嵌,才能充分讨论能动性和结构性、文化生产与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这一表述也能规避“底层文化”这一笼统概括的本质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具箱 补偿性策略 文化资本 新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布迪厄 威利斯
原文传递
走出“后马克思主义悖论”——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训及其启示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大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3,共6页
新马克思主义在“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存在着“既取消马克思主义又要保留马克思”这个悖论。从这一基本教训出发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时 ,必须正确理解“当代性”的实质 ,把握当代语境和加强知识分子的自我理解。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悖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性
下载PDF
能动性视角下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金利霞 黄耿志 +2 位作者 范建红 杜志威 文志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2-1813,共12页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对劳动力地理的研究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地理到劳工地理的转变。阶级斗争地理强调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发源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工地理研究则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一样具有“时空修复”能力的行为主体,工人能动性开...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对劳动力地理的研究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地理到劳工地理的转变。阶级斗争地理强调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发源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工地理研究则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一样具有“时空修复”能力的行为主体,工人能动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群体,随着社会进步和代际变迁,其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实践效能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不断以其特有的“时空修复”改变既有的劳动关系和塑造自身的经济地理景观。论文将研究视角接续到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中,尝试构建能动性视角下的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研究框架。能动性视角是一种批判性视角,在日常空间实践过程中,抗争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融入的生活政治和创造的身份政治构成新工人空间生产的能动机制,并在全球化、在地等外部机制推动下,三元机制互动形成新工人感知空间、构想空间、生活空间等3类空间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格局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重构。最后,论文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新工人空间生产的机制及其经济地理重构的关系研究、新工人能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新工人能动性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互动研究、乡村回流劳动力的能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生产 新工人 能动性 中国
原文传递
论沙夫的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思想 被引量:9
9
作者 傅其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3,共8页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从语言哲学、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角度展开的深入思考在马克思主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文艺理论与美学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这突出地体现为基于马克思主义语义哲学的交往符...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从语言哲学、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角度展开的深入思考在马克思主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文艺理论与美学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这突出地体现为基于马克思主义语义哲学的交往符号学的建构。他深入西方符号学理论之骨髓,又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理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领域。他在交往及其社会历史基础、符号类型理论、意义交往的可能性等方面有着对审美领域的符号学的独特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艺术符号特性及审美交往的复杂性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沙夫 新马克思主义 交往 符号学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对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继华 段斯铁萌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空间生产过度、发展要素配置失衡、城市空间分化隔离、使用权争夺引发的社会冲突等。提出了以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为前提,通过规范土地资本运营、增强规划调... 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空间生产过度、发展要素配置失衡、城市空间分化隔离、使用权争夺引发的社会冲突等。提出了以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为前提,通过规范土地资本运营、增强规划调控作用、转变城市治理方式等手段来破解我国大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推动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理论 空间问题 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批判——从马克思主义到新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瑛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181-193,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空间批判思潮,它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空间研究范式。自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思潮兴起以来,引发了哲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诸多...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空间批判思潮,它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空间研究范式。自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批判思潮兴起以来,引发了哲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 "空间转向",也引致学者从空间研究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重新进行评价。本文从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的贡献,从城市空间批判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批判 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福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马克思的整体观是建立在批判黑格尔抽象整体观、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和无人的整体观基础之上的新整体观。马克思的新整体观在回应20世纪人类生存问题中自我分化和自我发展,这种分化和发展显现为卢卡奇的方法的整体观和主体意识的历史整... 马克思的整体观是建立在批判黑格尔抽象整体观、传统集合论的整体观和无人的整体观基础之上的新整体观。马克思的新整体观在回应20世纪人类生存问题中自我分化和自我发展,这种分化和发展显现为卢卡奇的方法的整体观和主体意识的历史整体观、萨特的主体意志的历史的整体观,阿尔都塞结构的整体观、后结构主义的异质整体观和当代量子力学形而上学化的原初整体观。相对而言,前三种整体观是一种更强调整体的强整体观,而后结构主义的异质整体观是一种虚化整体的弱整体观,当代量子力学形而上学化的原初量子观重申了整体的优先性,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后结构主义的整体观的纠偏。从马克思整体观生发出来的这些整体观构成了新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谱系学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整体观 历史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荣 吴铮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城市更新中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是我国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主张从资本积累、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问题的产生、激化和解决,为探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运动提供了新视角。总结70... 在城市更新中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是我国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主张从资本积累、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问题的产生、激化和解决,为探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运动提供了新视角。总结70余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不同阶段的资本循环特征、利益主体关系、价值观念转变和时代发展特色,可提炼出文化遗产保护的“四个结合”,即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新时期城市更新应回归到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主,从注重全局整体性规划、坚持新旧分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肩负社会发展责任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创新城市发展,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塑造新的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更新 新马克思主义 西安 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超 《欧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5,共9页
信息技术革命给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带来的深刻影响 ,使得信息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根据各种理论本身的流派渊源和立论特点 ,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纳入“新自由主义 乐观主义”、“新... 信息技术革命给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带来的深刻影响 ,使得信息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根据各种理论本身的流派渊源和立论特点 ,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纳入“新自由主义 乐观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批判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实用主义”的分析框架之内 ,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鉴于西方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日臻成熟和国内理论体系的滞后 ,作者认为有必要重新界定国际政治中的某些基本概念 ,以适应变化中的国际关系 ,为我国制订和实施前瞻性的外交战略作出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国际关系理论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之争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恒 《桂海论丛》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研究热潮";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却一直争论不休,先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观点。近年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研究热潮";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问题上,却一直争论不休,先后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观点。近年来,随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逐渐被理论界认同。但即使如此,有其特定内涵和外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仍不应舍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试论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取向:话语争鸣及超越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明全 陈川南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教育学者自觉汲取更宏观的哲学社会学思潮来阐释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理论取向,如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取向。在每一种理论取向的关照下,诸如现...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教育学者自觉汲取更宏观的哲学社会学思潮来阐释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理论取向,如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取向。在每一种理论取向的关照下,诸如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依附理论、解放理论等具体学术观点和主张被用来解释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这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话语体系,推动了学科理论建构和学术思想的争鸣。在当今时代的大变局之下,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正视两百多年来比较教育学科积累下来的学术遗产,在世界学术舞台上贡献自己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和中国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由此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变革中寻求超越。这也是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应当肩负的时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结构功能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再生产·抵制·拓殖——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5,共5页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拓殖理论。拓殖理论继上述两个理论之后,成为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教育社会学 理论进展 再生产 抵制 拓殖
下载PDF
从理性主义到社会批判: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理论建构
18
作者 罗思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共10页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代西方城市规划已经从实现城市功能主义空间美学的技术工具,嬗变为追求城市权利与公正的社会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承担的社会批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国家的进步,促使国家对城市规划传统中机械的现代主义进行改良,使规划更“软”、更贴近社会现实,并“重划”空间结构,重置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区域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为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满足城市居民对空间正义的要求,作为当代西方国家批判理论的前沿,城市规划从“空间批判”的视角,不断为国家描绘出包容性与公平发展的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理性主义 社会正义 新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篮球运动商品化的出场语境与理论向路
19
作者 毛龙 黄家乐 赵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在商品化进程中,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商业活动。新马克思主义运动理论为体育运动商品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笔者从理论、史学、现实三个层面探讨篮球运动商品化的出场语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对工具理性、... 在商品化进程中,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商业活动。新马克思主义运动理论为体育运动商品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笔者从理论、史学、现实三个层面探讨篮球运动商品化的出场语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对工具理性、虚假需求与身体工具化进行反思,提出价值理性、回归真实、实践共同体的理论向路,进而服务于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工具理性 篮球运动 商品化 语境
下载PDF
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国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6-72,共7页
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思想激流的时代。整个欧洲社会就西方现代化的现实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总结,展开了一场开放性的反思和批判。尽管由此而掀起的讨论浪潮并不是附着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上,然而却对环境... 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思想激流的时代。整个欧洲社会就西方现代化的现实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总结,展开了一场开放性的反思和批判。尽管由此而掀起的讨论浪潮并不是附着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上,然而却对环境与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某种理论思考的基础和条件。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础,指出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认识应还原到其产生的"思想情境"中去,要在深刻理解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深化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环境危机 新自由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