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引述到负面立场表达 被引量:23
1
作者 方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汉语中负面立场表达与引述的关联性远不限于以往已经讨论的现象。引述表达形式与负面立场表达之间存在着规约化程度的差异,表现为:有些表达形式含有言说动词,另有一些不含有言说动词。引述表达负面解读具有高度的语境依赖,作为应答语出... 汉语中负面立场表达与引述的关联性远不限于以往已经讨论的现象。引述表达形式与负面立场表达之间存在着规约化程度的差异,表现为:有些表达形式含有言说动词,另有一些不含有言说动词。引述表达负面解读具有高度的语境依赖,作为应答语出现,有诠释性回声话语和重述性回声话语两类。其引述内容可见于言内语境,即对他人话语的应答性引述,以及言外语境,即对彼此共享知识的引述。语境中,只有他引才会诱发负面立场解读。作为应答语,以问答问是解读为反问句的重要会话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立场 引述 规约化 应答语 诠释性回声话语 重述性回声话语
原文传递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闫亚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用法,是由其表询问焦点用法演变而来。而“干吗”在反问句中的使用是其演变的温床与关键催化剂。贯穿整个演变过程的机制主要是反问句独特句法环境压制带来的功能悬空与语境吸收。同时,“干吗”的双音结构与主观... “干吗”的负面立场标记用法,是由其表询问焦点用法演变而来。而“干吗”在反问句中的使用是其演变的温床与关键催化剂。贯穿整个演变过程的机制主要是反问句独特句法环境压制带来的功能悬空与语境吸收。同时,“干吗”的双音结构与主观反预期性也为其演变奠定了语音与语义潜质。可见,从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反问句加强否定的句法环境,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而浸染到用来凸显反问语气的疑问词身上,使其带有规约性隐含否定义,从而为其进一步向负面立场标记演化奠定坚实的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吗” 负面立场 反问句 疑问词
下载PDF
试论表否定义“X呢”式立场标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田田 陈昌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16-121,共6页
“X呢”式立场标记由双音副词X与语气词“呢”构成,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应答方式,主要用在话轮之始。整个立场标记的核心语义是[+隐性否定],主观化和语用强调是“X呢”式立场标记生成的主要动因,反问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是其形成的主... “X呢”式立场标记由双音副词X与语气词“呢”构成,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应答方式,主要用在话轮之始。整个立场标记的核心语义是[+隐性否定],主观化和语用强调是“X呢”式立场标记生成的主要动因,反问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是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此类立场标记常用在地位较为平等的说话人之间,具有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醒、争辩、反驳和责怪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呢”式 立场标记 反问语境 负面立场表达
下载PDF
“地步”负面立场标记的嬗变
4
作者 曹建清 李国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受汉语双音化趋势影响,“地步”双音化后进而词汇化,最终演变为表达说话者情感和态度的负面立场标记。其主观化路径为物理距离→心理距离→程度义,这一过程伴随着言者主观性的不断强化,体现了语义演变与主观化的互动。“地步”表达“心... 受汉语双音化趋势影响,“地步”双音化后进而词汇化,最终演变为表达说话者情感和态度的负面立场标记。其主观化路径为物理距离→心理距离→程度义,这一过程伴随着言者主观性的不断强化,体现了语义演变与主观化的互动。“地步”表达“心理距离”时,其语义的主观性开始显现;表达程度义时,主观性进一步增强;最终,当“地步”作为负面立场标记使用时,主观性达到顶峰。语言内部,语素“地”的贬义色彩以及“地步”共现成分的负面义,均为“地步”负面立场标记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条件。语言外部,主观化、语用推理以及语用因素的共同作用,则进一步诱发了“地步”负面立场标记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语用推理 语义演变 负面立场标记
下载PDF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研究
5
作者 付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在语境中表现出具有回应位置偏好和回应语境偏好。在话语功能方面,其负面事理立场功能在语境中有四种表现:“质疑”“反驳”“指责”“拒绝”。“质疑”是典型表现,反映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的主要目的通常并不是改正对方的言行或观点,而是宣泄否定性情感。四种表现具有语境偏好。在交际动因方面,四种表现的差异性源于会话参与者平等关系中亲近关系的限定,说话人选用“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表达负面事理立场源于交际的明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负面事理立场 会话序列
下载PDF
表达负面评价立场的话语标记“算了”——基于“引发—回应”的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烨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年第4期78-86,96,共10页
本文基于立场理论,在“引发—回应”框架下,探究话语标记“算了”的引发类型、意义浮现以及话语模式。话语标记“算了”的让步义、劝阻义和反驳义会在相应情境中浮现出来。每一种语义类型均对应由引发、回应和负面评价立场构成的典型框... 本文基于立场理论,在“引发—回应”框架下,探究话语标记“算了”的引发类型、意义浮现以及话语模式。话语标记“算了”的让步义、劝阻义和反驳义会在相应情境中浮现出来。每一种语义类型均对应由引发、回应和负面评价立场构成的典型框架形式。“算了”的后续语段中经常出现的话语元素是“处置”“命令”“理由”“解释”,或者是其中二者的共现。每种语义类型存在各自偏好的话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算了 “引发—回应”框架 意义浮现 负面评价立场
下载PDF
“又”字否定句的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小丽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现代汉语"又"字否定句借助溯因推理,通过排除与某种言行或情状相关的可能解释来表达说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因此"又"必须与否定形式共现,以标明求解失败。其中的"又"是表达转折关系的语气副词"又&qu... 现代汉语"又"字否定句借助溯因推理,通过排除与某种言行或情状相关的可能解释来表达说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因此"又"必须与否定形式共现,以标明求解失败。其中的"又"是表达转折关系的语气副词"又"进一步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结果,用以凸显所述否定性事实与该言行或情状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同为反预期标记,"并(不/没有)"与"又(不/没有)"的差别在于事实预期与事理预期的不同:前者标明情况或性状在事实层面不具有预期的真实性,凸显说话人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后者标明言行或状况在事理层面不具有预期的合理性,凸显说话人认为无法理解的负面事理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事理立场 溯因推理 事实预期 事理预期
原文传递
湖南吉首方言句中语气词"呔"的话语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锋 张京鱼 《语言学论丛》 2020年第1期339-351,共13页
本文首先从句法位置、句子功能及韵律特征三个角度描写吉首方言句中语气词"呔".(1)"呔"位于体词主语与谓语之间、句首状语和前置宾语之后;(2)"呔"主要分布于陈述句中,不能用于直接抒发情感的感叹句,完全... 本文首先从句法位置、句子功能及韵律特征三个角度描写吉首方言句中语气词"呔".(1)"呔"位于体词主语与谓语之间、句首状语和前置宾语之后;(2)"呔"主要分布于陈述句中,不能用于直接抒发情感的感叹句,完全排斥疑问句和祈使句;(3)"呔"声调为轻声、2声及3声,且韵律变化传递出说话人情绪的强弱变化.基于对自建口语语料库进一步的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句中"呔"是一个"负面情感立场标志",并在交际互动中扩展出反讽、惊奇和同情等立场标示功能.文章最后结合互动语言学理论,对句中"呔"的话语功能表现及其扩展动因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首方言 句中语气词"呔" 话语功能 负面情感立场标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