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法律对自由的确认与调整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建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人们通常说,法律是自由的保证,其实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只有在法律确认了自由的条件下,法律才是自由的保证。法律要确认自由,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界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防止人们相互对自由的侵害;二是界定个人与国家... 人们通常说,法律是自由的保证,其实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只有在法律确认了自由的条件下,法律才是自由的保证。法律要确认自由,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界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防止人们相互对自由的侵害;二是界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防止国家权力对自由的侵害。而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但是,国家是完全可以井可能为保证个人自由而限制其本人的自由的,而且这种状况正在扩展。为保证国家权力的合理运用并保证个人自由,该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调整方式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国家权力 法律调整 调整原则
下载PDF
教育自由及其原则:政治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共6页
自由是主体免于干涉或强制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儿童的教育自由表现为教育选择的自由、社会自由、学习自由、思想表达自由和个性自由。这些自由体现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中心、权利至上、价值多元等理念... 自由是主体免于干涉或强制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儿童的教育自由表现为教育选择的自由、社会自由、学习自由、思想表达自由和个性自由。这些自由体现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中心、权利至上、价值多元等理念。教育自由要遵循平等、限度、宽容和引导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教育自由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自由及其滥用:伯林自由论述的再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3,共11页
以赛亚·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论述具有广泛的影响,也造成了许多流行的误解。我们有必要依据伯林的核心文本与相关争论,对伯林的自由论述做出重构,辨识其中的三个主要论题: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同等重要的终极价值;两种自由都有可... 以赛亚·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论述具有广泛的影响,也造成了许多流行的误解。我们有必要依据伯林的核心文本与相关争论,对伯林的自由论述做出重构,辨识其中的三个主要论题: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同等重要的终极价值;两种自由都有可能被扭曲和滥用,但积极自由的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消极自由比积极自由更接近自由的“原初”含义。同时,在伯林关于自由的论述中蕴含着一个重要却未被言明的论点,这就是“否定与肯定的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原文传递
德性论视域下“道德物化”的自由问题研究
4
作者 陈佳 杨文宇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道德物化”是近年来技术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体现了人们对技术内在伦理价值的新思考。然而,随着这一思考的深入,也引发了学界对“道德物化”自由问题的讨论。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自由视角下,“道德物化”与自由存在着... “道德物化”是近年来技术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体现了人们对技术内在伦理价值的新思考。然而,随着这一思考的深入,也引发了学界对“道德物化”自由问题的讨论。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自由视角下,“道德物化”与自由存在着两难问题。通过对两种自由视角下“道德物化”自由问题的批判,提出了一种基于德性论反思“道德物化”自由问题的新视角。在德性论视域下,展现出“道德物化”对“人—技”共同体整体性、内在性的理解,揭示了“道德物化”中道德的情境性与社会性,呈现出“道德物化”对自由之实现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物化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德性论
原文传递
哈耶克政治制度理论研究:关于自发秩序理论下普通法法治国建构路径之探讨——兼评《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储殷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哈耶克的理论以其论战式的理论建构风格和否定性的进化认知方法对其论战的对手———唯理性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以批判的路径进行建构,是否可以成为普适之经验,应是值得探讨的学理问题。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其一,哈耶克的否定... 哈耶克的理论以其论战式的理论建构风格和否定性的进化认知方法对其论战的对手———唯理性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以批判的路径进行建构,是否可以成为普适之经验,应是值得探讨的学理问题。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其一,哈耶克的否定性认知方法,是否足以回避其批判对象之弊病;其二就哈耶克的标志性社会理论,尤其是自由秩序而言,在本书所指的两类秩序中,作为规则的秩序之进化,究竟是为受何者规定之变革,以及其对于处于以制度移植为代表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所具有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性正义观 消极自由 自发秩序 普通法法治国
原文传递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解读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婧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5,共5页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对自由概念的探讨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赛亚.伯林在理清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自由的含义的基础上,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区...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对自由概念的探讨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赛亚.伯林在理清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自由的含义的基础上,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区分是伯林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基于伯林的著作文本,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划分以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伯林的自由观的内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自由概念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价值多元论
下载PDF
“法律沉默下”的自由——霍布斯对自由的理解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宏图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10,23,共7页
作为近代早期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自由作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是指在自己行动能力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阻碍。在社会状态下,对公民的自由而言,自由则意味着依赖于"法律的沉默"。这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你的行动,你就完全可... 作为近代早期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自由作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是指在自己行动能力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阻碍。在社会状态下,对公民的自由而言,自由则意味着依赖于"法律的沉默"。这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你的行动,你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因此,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直接联系,它只是与法律的多少密切相关,无论在民主制还是君主制下,自由都是一样的。正是这个意义上,霍布斯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法律 政治体制 公民
下载PDF
通向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思想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国华 廖明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原因和自由增长过程有其辨证性的特征:一方面,人的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强,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日常活又不能满足人与世界、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以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现代人为...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原因和自由增长过程有其辨证性的特征:一方面,人的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强,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日常活又不能满足人与世界、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以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现代人为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选择了逃避自由,逃避是不能根本消除不全感和孤独感的,只有通过自我实现才是通向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逃避自由 追求自由
下载PDF
如何挽救“他者事业”——福柯和伯林非理性哲学批判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70,共9页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米歇尔·福柯和以赛亚·伯林处理癫狂、非理性、理性、消极自由、权力、强制等相似难题中表现的各自特点 ,说明当代思想家在反省自近代启蒙以来人类“他者事业”面临的艰难困境 ,进而讨论罗蒂、德里达、罗尔斯...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米歇尔·福柯和以赛亚·伯林处理癫狂、非理性、理性、消极自由、权力、强制等相似难题中表现的各自特点 ,说明当代思想家在反省自近代启蒙以来人类“他者事业”面临的艰难困境 ,进而讨论罗蒂、德里达、罗尔斯、德沃金等人在解答福柯—伯林难题时提供的不同解决方案 ,探讨在挽救“非理性”事业中采取与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伯林 理性 消极自由 他者 癫狂
下载PDF
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与消极自由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5,共7页
价值多元主义是以赛亚·伯林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价值多元主义强调重要的政治价值不是一元,而是多元。价值一元论是以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的人类价值。价值多元主义则认为,所有人类价值并非可以以一个尺度来衡量。由于... 价值多元主义是以赛亚·伯林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价值多元主义强调重要的政治价值不是一元,而是多元。价值一元论是以一个尺度来衡量所有的人类价值。价值多元主义则认为,所有人类价值并非可以以一个尺度来衡量。由于提出价值多元主义,伯林的消极自由概念就存在着一个是否与之相容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消极自由看成是一种至上的价值,就与价值多元主义存在着张力,如果仅仅把消极自由看成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础性价值,那么,两者就是相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多元主义 消极自由 伯林
下载PDF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多维自由”及其局限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艳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8,共8页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自由民主之聚合模式的一种矫正。聚合民主模式根据公民个人既定偏好或选择之聚合进行民主决策,预设了个人的"消极自由"相对于集体决策的道德优先性。协商民主理论自兴起之初就强调主体参与公共对...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自由民主之聚合模式的一种矫正。聚合民主模式根据公民个人既定偏好或选择之聚合进行民主决策,预设了个人的"消极自由"相对于集体决策的道德优先性。协商民主理论自兴起之初就强调主体参与公共对话和协商的过程在民主决策中的核心性,在新近发展中,协商理论不止寻求为民主合法性确立规范性基础,而且意图表明民主协商过程蕴含一种"多维自由"。从自由的视角看,尽管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希望"拓展"聚合民主理论划定的"自由界限",但由于其未能超越自由民主发挥功效的社会结构,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分,因而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解放"的目标。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民主及其根源的深刻批判,指向了真正自由与人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消极自由 多维自由 人类解放
原文传递
两种消极自由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群 李晓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在20世纪,伯林和弗洛姆都提出了自己的消极自由观。伯林的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干涉、不受侵犯的个人领域;而弗洛姆的消极自由指的是现代人摆脱传统的社会关系的束缚而获得的独立自由,但人在获得这种消极自由的同时,带来的却是孤独感和不... 在20世纪,伯林和弗洛姆都提出了自己的消极自由观。伯林的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干涉、不受侵犯的个人领域;而弗洛姆的消极自由指的是现代人摆脱传统的社会关系的束缚而获得的独立自由,但人在获得这种消极自由的同时,带来的却是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在伯林看来,成为自己主人的积极自由的变性将导致消极自由领域的消失,而弗洛姆则认为,正是人们力图逃避自由,才导致了法西斯主义或极权主义的兴起。如何克服弗洛姆所说的消极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与不安全感,如何捍卫伯林所说的消极自由的领域,是现当代社会给我们的难题。重建小型共同体可能是我们的出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孤独感 逃避自由
下载PDF
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剖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新元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通过分析自由对现代人的双重含义,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其表现形式,展现现代人心理机制的异化程度,进而极力寻找超越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 弗洛姆 逃避自由 个体化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由疫情反思西方新旧“个人主义”
14
作者 刘悦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5,共10页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在生命权与自由权之间,西方世界难以找到融合之路,而在索取“消极自由”过程之中,始终将二者置于对抗地位之上。这就凸显在新旧“个人主义”的命运之中。汉学家明确反对个人主义,特别反对是在自由根基上建构...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在生命权与自由权之间,西方世界难以找到融合之路,而在索取“消极自由”过程之中,始终将二者置于对抗地位之上。这就凸显在新旧“个人主义”的命运之中。汉学家明确反对个人主义,特别反对是在自由根基上建构而成的“权利化的个体”,但是他们提出的“角色伦理”的解决方案,却走到了个体的对立面上去,此乃另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两方面的理路皆不符合既保障“个体权利”又保持“社会和谐”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消极自由 生存权 权利化的个体 角色伦理
原文传递
宪政民主制与两种自由理念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长安 曾益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宪政与民主分别同消极自由理念与积极自由理念相对应,也就必然反映两种自由理念的对立统一关系。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但它们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出发... 宪政与民主分别同消极自由理念与积极自由理念相对应,也就必然反映两种自由理念的对立统一关系。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但它们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民主主张积极参与和行使国家权力,宪政则强调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和自由为目的限制政治权力,两者的互补互动、磨合产生了宪政民主制,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人类政治生活中重大的两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民主 宪政民主制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下载PDF
自由是教育的构成性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生蚆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共6页
自由在消极意义上意味着免除任何形式的压制、压迫、蒙昧和剥夺,在积极意义上指实现理性的自主。对于主体而言,自由包含着自主、自治、自律和自制。自由是教育性的,是人实现其德性、理性和个性发展的根本条件和方式。自由是人之理性智... 自由在消极意义上意味着免除任何形式的压制、压迫、蒙昧和剥夺,在积极意义上指实现理性的自主。对于主体而言,自由包含着自主、自治、自律和自制。自由是教育性的,是人实现其德性、理性和个性发展的根本条件和方式。自由是人之理性智慧和社会合作意识发展的根本条件,是道德人格积极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之知识建构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自由是教育的构成性价值,自由与教育共同承担着引导人格实现的使命。如果教育要引导人之精神的健全发展,就必须保障受教育者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人格 德性 教育
原文传递
大学演进中“学术自由”的意义嬗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一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8,共6页
大学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所追求的学术自由的意义本身在不断地变化。诞生于中世纪的大学,在教会的庇护下,学术自由主要是享受特权的自由;随着国家权威的建立,近代大学追求的学术自由要义在于免除国家的利益干涉与行动控制;二战以后,随... 大学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所追求的学术自由的意义本身在不断地变化。诞生于中世纪的大学,在教会的庇护下,学术自由主要是享受特权的自由;随着国家权威的建立,近代大学追求的学术自由要义在于免除国家的利益干涉与行动控制;二战以后,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自由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学术自由转向大学内部并与学术道德联姻,旨在寻求大学人的积极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特许权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学术伦理
下载PDF
浅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年春 魏飞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1-84,共4页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柏林《两种自由概念》一文,重新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展现出柏林有关"自由"的创新性解读。为了避免不同的自由理念在实践的领域内陷于混淆,柏林揭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本质区别。柏林的两...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柏林《两种自由概念》一文,重新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展现出柏林有关"自由"的创新性解读。为了避免不同的自由理念在实践的领域内陷于混淆,柏林揭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本质区别。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说明了自由的不同伦理内涵。柏林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义。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并给予其合理的评价,更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柏林的自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柏林 价值多元论
下载PDF
《孟子》王道政治的自由观念——以“义利之辨”为核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晓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文本中提出了儒家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理想,以"义利之辨"作为王道政治的道德原则,将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勾连在一起。一方面,"义利之辨"的实践意味着"君-民"结构下政治主体积极自由的实...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文本中提出了儒家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理想,以"义利之辨"作为王道政治的道德原则,将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勾连在一起。一方面,"义利之辨"的实践意味着"君-民"结构下政治主体积极自由的实现;另一方面,消极自由的发挥,以及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共生性"的平衡,可以超越王道政治理想中"以民为本"和现实政治实践中"以君为主"的主体二重性困境。借助于对孟子文本的诠释,指出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内部含有由道德自由导向政治自由的逻辑关联,同时也可通过仁义内在和天道为本突破主体二重性困境,从而使王道政治不仅是理想政治的模型,并且得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辨 《孟子》 主体二重性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下载PDF
伯林对自由的区分及其深层理论旨趣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伯林揭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以一元论哲学和多元论哲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由此必然导致积极自由比消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因此,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批判和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表达了一种政治领域的态度,而且深层地蕴涵了一种哲学立场,即... 伯林揭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以一元论哲学和多元论哲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由此必然导致积极自由比消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因此,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批判和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表达了一种政治领域的态度,而且深层地蕴涵了一种哲学立场,即批判和反对那种具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元论哲学,而坚持一种多元论的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一元论 多元论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