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77
1
作者 王树民 宋畅 +1 位作者 陈寅彪 孙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在燃煤电厂实现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过程中,烟尘控制技术是关键,通过对除尘、脱硫、脱硝等先进环保技术的系统比较,提出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路线.在地处长三角的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采用高效低氮燃... 在燃煤电厂实现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过程中,烟尘控制技术是关键,通过对除尘、脱硫、脱硝等先进环保技术的系统比较,提出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路线.在地处长三角的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采用高效低氮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旋转电极除尘+海水脱硫+湿式静电除尘的技术路线,ρ(烟尘)、ρ(SO2)、ρ(NOx)的实际排放值分别为2.46、2.76、19.80 mg/m3;在地处京津冀的国华三河电厂1号机组,采用高效低氮燃烧+SCR脱硝+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高效电源)+湿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的技术路线,ρ(烟尘)、ρ(SO2)、ρ(NOx)的实际排放值分别为5、9、35 mg/m3.实践表明,立足国情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燃煤电厂可以在低成本下实现大气污染物的"近零排放".通过对技术路线优化、低浓度污染物在线测量技术及"近零排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估算结果表明,如果全国燃煤机组自2015年起采用"近零排放"技术,5 a内烟尘、SO2、NOx年均减排率分别可达19.0%、18.9%、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近零排放 技术路线 湿式静电除尘 在线测量
下载PDF
高盐废水分质结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黄欣 陈业钢 +4 位作者 苏楠楠 卢海娇 李静 李娟芬 郝红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0-23,共14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废水量也逐年增长,尤其是煤化工、钢铁、医药等行业废水,增长尤为显著。不仅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众多领域产生的高盐废水也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废水量也逐年增长,尤其是煤化工、钢铁、医药等行业废水,增长尤为显著。不仅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众多领域产生的高盐废水也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高盐废水来源广泛且处理技术难度高,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高盐废水成为技术瓶颈。目前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电解法、反渗透法、渗透法、蒸馏法、焚烧法和蒸发结晶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存在处理费用高、运行稳定性差,或者具有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分质结晶技术以其能耗低、过程绿色且分盐产品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当前常用的高盐废水分质结晶技术,并对其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为高盐废水真正实现零排放、分盐产品资源化利用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分质结晶 资源化利用 近零排放
下载PDF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天铎 袁志逸 +1 位作者 任磊 欧训民 《汽车工程学报》 2022年第4期351-359,共9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交通部门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且仍在继续增加,加快推进交通部门低碳转型极为迫切。分析了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和主要特点,结合已有的国家政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交通部门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且仍在继续增加,加快推进交通部门低碳转型极为迫切。分析了中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和主要特点,结合已有的国家政策、目标和以往的研究,提出交通部门的碳中和发展路径。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需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替代燃料技术推广和能效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将排放控制在1亿t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部门 碳中和 近零排放 发展路径
下载PDF
WESP在燃煤电厂粉尘“近零排放”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詹立勇 陈招妹 +1 位作者 赵金达 李春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6年第5期16-18,共3页
介绍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并对目前国内大型燃煤电厂实现出口粉尘1 mg/m3以下"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可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器改造、湿法脱硫协同除尘改造以及湿式电除尘器改造的技术路线;此外,重点... 介绍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并对目前国内大型燃煤电厂实现出口粉尘1 mg/m3以下"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可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器改造、湿法脱硫协同除尘改造以及湿式电除尘器改造的技术路线;此外,重点介绍了湿式电除尘器在国内600 MW机组燃煤电厂"近零排放"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电除尘器 近零排放 燃煤电厂
下载PDF
基于多介质土壤渗滤技术的养殖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5
作者 刘铭祎 田鑫 +1 位作者 周云洁 赵伊格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23-25,30,共4页
海水养殖常见污染物主要包括总磷、悬浮物、总氮等,主要来源是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水生植物昆虫尸体、残存饵料和底泥等。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业中在排污换水时多采用将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使得有毒有害藻类、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且难以控... 海水养殖常见污染物主要包括总磷、悬浮物、总氮等,主要来源是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水生植物昆虫尸体、残存饵料和底泥等。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业中在排污换水时多采用将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海,使得有毒有害藻类、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且难以控制,超出近岸海洋的环境承载力和自净能力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该文主要根据海水养殖业污水特点和排放特征,结合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要求,基于多介质土壤渗滤技术,运用理论分析、系统设计、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养殖污水处理方案优化设计,以满足养殖污水的闭环处理和循环使用,提出海水养殖污水治理的建议,实现养殖污水的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污水处理 多介质土壤渗滤 近零排放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高效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近零NO_(x)排放试验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凌志 孙柏刚 罗庆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19,共8页
基于一台2.0 L涡轮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试验了稀薄燃烧下直喷氢内燃机的近零排放(NO_(x)排放小于20×10-6)工作特性,在中高转速(2000~3500 r/min)下,近零排放时平均有效压力均达到1MPa以上,相比于自然吸气状态,动力性提升了2.6倍.进... 基于一台2.0 L涡轮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试验了稀薄燃烧下直喷氢内燃机的近零排放(NO_(x)排放小于20×10-6)工作特性,在中高转速(2000~3500 r/min)下,近零排放时平均有效压力均达到1MPa以上,相比于自然吸气状态,动力性提升了2.6倍.进一步针对不同喷氢相位和喷氢压力进行了全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喷氢结束角为80°CA BTDC时,在近零排放边界下,可以同时达到最大的平均有效压力和最高有效热效率.优化后的近零排放氢内燃机最高转矩达到204 N·m(2500 r/min),最大功率提升至72 kW(3500 r/min),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1.5%(2000 r/min);可在全转速工况下实现乘用车常用工况范围的近零排放.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指导高效近零排放氢内燃机控制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内燃机 缸内直喷 涡轮增压 近零排放 稀薄燃烧
下载PDF
煤矿乏风分级催化氧化固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鑫 张军营 +1 位作者 赵永椿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5-13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和La Mn O3/Mg O整体式催化剂,运用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CH4浓度为0.5%的煤矿乏风,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T90为441℃,LaM ...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和La Mn O3/Mg O整体式催化剂,运用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CH4浓度为0.5%的煤矿乏风,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T90为441℃,LaM n O3/Mg O整体式催化剂T90为547℃,前者具有良好的低温起燃活性;催化剂分别800℃焙烧24 h,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甲烷转化率降为87.15%,La MnO 3/Mg O整体式催化剂甲烷转化率仍达到97.12%,后者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煤矿乏风分级燃烧,第1级设置为Pd/Al2O3整体式催化剂,第2级设置为La Mn O3/Mg O整体式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起燃点,促进反应发生,保证高温段的热稳定性。尾部设置固碳段,预热温度为500℃,CH4浓度为1%时,尾气中CO2浓度低于0.2%,实现温室气体的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乏风 蜂窝陶瓷 分级燃烧 近零排放
下载PDF
湿式电除尘器是烟气粉尘“近零排放”的保障
8
作者 徐志海 仇云霞 倪新华 《江苏建材》 2015年第2期15-17,共3页
分析了当前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以及当前常规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现状。阐述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优点,指出应用湿式电除尘器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燃煤电厂烟气排放存在的问题,实现"近零排放"。
关键词 电厂 湿式电除尘器 近零排放
下载PDF
动碳、静碳与减排新技术路线研究
9
作者 李良 《中国能源》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大气温室效应的动碳与静碳理论,是对全球碳循环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减排难题的重要理论。本文研究分析了湖南省长沙"零碳县"项目的基本经验,得出速生碳汇草实际上就是提高动碳向静碳转化速度的技术路线... 大气温室效应的动碳与静碳理论,是对全球碳循环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减排难题的重要理论。本文研究分析了湖南省长沙"零碳县"项目的基本经验,得出速生碳汇草实际上就是提高动碳向静碳转化速度的技术路线,探讨了通过实施速生碳汇植物减排示范工程,实现区域零碳排放的可行模式。通过零碳模式的实施带动作物秸秆利用,以解决秸秆的田间燃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碳 静碳 零碳排放 作物秸秆 速生植物 碳循环机理 环境地质 巴黎协定
下载PDF
考虑富氧燃烧技术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49
10
作者 崔杨 曾鹏 +3 位作者 仲悟之 王铮 张鹏 赵钰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2-607,共16页
富氧燃烧技术能实现燃煤机组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是实现低碳调度的有效手段。该文提出将富氧燃烧技术引入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并建立低碳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可兼顾经济性和低碳性。首先,通过挖掘富氧燃烧电厂运行机理,研究其内部... 富氧燃烧技术能实现燃煤机组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是实现低碳调度的有效手段。该文提出将富氧燃烧技术引入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并建立低碳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可兼顾经济性和低碳性。首先,通过挖掘富氧燃烧电厂运行机理,研究其内部能量时移特性,并与燃烧后捕集电厂进行比较,分析其对降低碳排量的优势;其次,建立以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折旧成本、碳交易成本等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通过CPLEX求解。最后,对IEEE-30节点电网模型、7节点气网模型和6节点热网模型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该文研究可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碳捕集 近零排放 燃煤电厂 综合能源系统 CPLEX
下载PDF
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智化 王勤辉 +3 位作者 骆仲泱 周俊虎 樊建人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7,共7页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 对于以CaO为CO2接受体的无氧气化法为基础的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以化学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种、H2O/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的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H2产量,气化过程的温度过高会引起CaCO3的重新分解,而温度过低则降低H2产量,合适的温度为850℃左右,合适的压力范围为2~3MPa.以纯碳为原料、气化炉中碳转化率为69%时,半焦燃烧的热量可以满足CaCO3的分解.当H2O/C在3.0~3.5之间时,气化效率达到79%左右,制氢效率为65%左右,产品气中H2含量为85%左右.与烟煤、褐煤相比,无烟煤为原料时产品气中H2含量最高,接近于以纯碳为原料的工况,而褐煤由于挥发份中CH4的含量多导致H2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系统 气化燃烧 力学研究 集成 型煤 化学热力学平衡 CACO3 热力学分析 基础研究 计算结果 温度过高 气化过程 压力范围 碳转化率 气化效率 含量降低 CaO H2O 气化法 接受体 CO2 原料 气化炉 无烟煤 CH4 挥发份 产量
下载PDF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勤辉 沈洵 +1 位作者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11-2715,2675,共6页
以CO2接受体法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煤被加入压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里以水蒸汽为气化介质进行部分气化产生H2、CO和CO2。在以CaO作为接受体吸收CO2并放出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的同时,CO也通过水煤气变... 以CO2接受体法气化技术为基础构建了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煤被加入压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里以水蒸汽为气化介质进行部分气化产生H2、CO和CO2。在以CaO作为接受体吸收CO2并放出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的同时,CO也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被转化。气化过程所产生高纯度氢气供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煤经部分气化后所剩的低活性焦碳和吸收CO2后产生的CaCO3一起被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焦炭和燃料电池所排出的含氢尾气燃烧提供CaCO3分解所需的热量。燃烧炉产生的高浓度CO2与其他污染物(SOx、NOx等)一起经余热发电后综合处理,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近零污染物排放。经计算,以烟煤为燃料的系统发电效率可达6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近零排放 CO2接受体气化
下载PDF
兰炭废水处理方法评述 被引量:24
13
作者 蔡永宽 张智芳 +1 位作者 刘浩 高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993-1995,1998,共4页
介绍了兰炭废水的水质特点以及与焦化废水的异同,评述了兰炭废水处理的方法,指出兰炭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以及近零排放的工艺研究是兰炭废水处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兰炭废水 资源化利用 评述 近零排放
下载PDF
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工艺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3
14
作者 朱荣 魏光升 张洪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比例达16%,减少钢铁工业碳排放是中国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重要抓手。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钢铁行业正加速推动技术革新以降低碳排放。提出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新工艺,从能量来源碳近零、冶炼... 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比例达16%,减少钢铁工业碳排放是中国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重要抓手。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钢铁行业正加速推动技术革新以降低碳排放。提出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新工艺,从能量来源碳近零、冶炼过程碳近零、原料生产碳近零3个层面开展技术创新,以实现炼钢工序碳近零。在能量来源碳近零方面,提出利用太阳能、风能及谷电等能源昼夜交替补充,能量有效存储及释放、微型智能电网及电弧炉优化供电,实现绿色能源的直接高效利用;在冶炼过程碳近零方面,提出利用氢能烧嘴、无碳发泡剂、CO_(2)-Ar动态底吹脱氮、熔池内O_(2)-CaO喷吹脱磷及系统能效评价等关键技术实现非涉碳冶炼;在原料生产碳近零方面,提出利用绿氢直接还原炼铁及相关配套技术、绿电等离子热风窑炉配合碳捕集工艺等大幅降低原辅料生产过程碳排放。对电弧炉炼钢过程能量输入、冶炼涉碳及原料带碳的吨钢坯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衡算,并结合上述关键技术减碳能力分析,计算预测该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新工艺最终极限碳排放可降低到64 kg/t(钢)。因此,开展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工艺研究,加速其工业落地应用,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钢铁工业创新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碳排 电弧炉炼钢 绿电供能 非涉碳冶炼 低碳原料
原文传递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难点解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方芳 韩洪军 +2 位作者 崔立明 朱昊 马明敏 《环境影响评价》 2017年第2期9-13,共5页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是以解决我国煤化工水资源及废水处理难题为目标,形成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重大技术研究。以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高盐水处理...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是以解决我国煤化工水资源及废水处理难题为目标,形成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重大技术研究。以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高盐水处理等几个方面对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共性问题:酚氨回收运行波动显著、气浮效果差、生化系统处理效果不稳定、结晶盐产生量大、缺乏资源化途径。根据我国《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要求,结合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地域环境情况可行的环境准入策略,为我国煤化工废水处理问题的解决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废水处理 近零排放 技术难点
下载PDF
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的内涵及建设路径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艳梅 孙丽云 庄贵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25,共5页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工程,但是目前尚面临着内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与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提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是指在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工程,但是目前尚面临着内涵模糊、遴选标准缺失、建设路径不清晰、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与低碳排放、零碳排放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提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是指在一个县(县级市/区)级行政区划的边界范围内,净碳排放总量接近于零的典型区域。然后指出在遵循低碳水平先进性、区域平衡性、类型多样性原则下,应依据定量、定性以及特色三方面指标进行遴选。并且概括出减源、增汇、贡献零碳能源三条建设路径。最后从监测统计遴选指标、深化节能减排政策、完善碳汇交易机制以及推动零碳能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区遴选、建设及推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碳排放 示范区 内涵 遴选 路径
下载PDF
直喷氢内燃机实现NO_(x)近零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包凌志 孙柏刚 汪熙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缸内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燃烧温度高等原因,直喷氢内燃机的氮氧排放水平很高。为探索降低直喷氢内燃机NO_(x)排放的控制方法,该文基于一台2.0 L自然吸气直喷氢内燃机,通过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转速、点火角和喷氢压力对NO_(x)排放的... 缸内混合气分布不均匀、燃烧温度高等原因,直喷氢内燃机的氮氧排放水平很高。为探索降低直喷氢内燃机NO_(x)排放的控制方法,该文基于一台2.0 L自然吸气直喷氢内燃机,通过试验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转速、点火角和喷氢压力对NO_(x)排放的影响,并通过多参数的耦合调节,控制NO_(x)排放,得到了样机的最大动力性下,未经后处理就实现近零排放(NO_(x)≤20×10^(-6))工作边界。研究表明:通过稀燃和推迟点火角,可以在牺牲少量热效率和燃烧稳定性的同时大幅降低NO_(x)排放;近零排放工作区域的最大功率为21.5 kW,最高热效率为39%,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工况点都可以实现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氢内燃机 氮氧排放 排放控制 近零排放
下载PDF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晓威 王冰 +3 位作者 鞠鑫 李韵 李薇 刘磊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5年第6期25-27,共3页
介绍了脱硫系统的脱硫塔双托盘改造、双循环改造等技术,锅炉燃烧器低氮燃烧改造、增加SCR脱硝催化剂和还原剂数量及催化剂布置形式等技术,以及电除尘系统增加湿式电除尘或进行低低温除尘改造等一系列超低排放措施。以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 介绍了脱硫系统的脱硫塔双托盘改造、双循环改造等技术,锅炉燃烧器低氮燃烧改造、增加SCR脱硝催化剂和还原剂数量及催化剂布置形式等技术,以及电除尘系统增加湿式电除尘或进行低低温除尘改造等一系列超低排放措施。以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为例,分析了脱硫脱硝和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对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的效果,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可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大气污染物 近“零”排放 污染物先进控制技术
下载PDF
加氢气化炉内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保林 崔彦亭 何伯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1,共5页
通过研究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对加氢气化炉内主、次化学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化炉在727℃的操作温度和6 MPa的操作压力下气化效率较高;当气化炉内初始反应物中的水蒸气质量含量为10.2%时... 通过研究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对加氢气化炉内主、次化学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化炉在727℃的操作温度和6 MPa的操作压力下气化效率较高;当气化炉内初始反应物中的水蒸气质量含量为10.2%时,气化产物经过脱硫、脱碳净化处理后,其中甲烷的摩尔浓度可达90%以上,同时水或水蒸气的存在对维持气化炉内的温度也起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加氢气化 近零排放 化学平衡
下载PDF
印染生产各工序废水水质及处理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伟 焦玉木 +1 位作者 贾洪斌 李春光 《染整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分析印染各工序废水水质的特点。退浆废水采用盐析法回收PVA,回收率可达85%;退煮废水采用厌氧处理法,COD去除率可达60%,PVA去除率可达80%以上,B/C提高到0.35以上,对提高可生化性、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并不... 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分析印染各工序废水水质的特点。退浆废水采用盐析法回收PVA,回收率可达85%;退煮废水采用厌氧处理法,COD去除率可达60%,PVA去除率可达80%以上,B/C提高到0.35以上,对提高可生化性、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并不断改进CFBR技术,通过半年运行,在活性炭不再生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也可达到30%以上;与高效过滤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稳定地实现废水回用和低浓水的近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生产 处理技术 废水回用 近零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